美篇號 4610845
永遠在路上
被訪問 103249 收獲贊 1737 被收藏 0
掃碼分享到微信
70
0
363
昨天下午微信上突然收到一位居民寫給我們志愿者的文章,鄰居阿姨說她早上四點鐘就起床了,寫好后改了三次,才決定珍重地發(fā)給我。
郁惟驊兄弟離開我們已經(jīng)兩年多了,一直想寫篇文章紀念他,但每有此意,心里就會有一陣悸痛,像似有塊尖銳的石頭堵上了心口,于是
2018年9月5日至9月16日,在南疆旅游。新疆已去過兩次,都在北疆。考慮當前情勢,計劃南疆獨立組團,回烏魯木齊后再租車自駕游北疆
望著玻璃幕墻外的街景,感覺陌生又熟悉,差不多四十年前,我就生活在這一帶,靜安寺。只是原來這里是一片弄堂房子,現(xiàn)在變成了高
前言石門坎,烏蒙山里一個偏僻的鄉(xiāng)村,曾經(jīng)是中國最貧瘠落后的地方,卻在民國時成為西南地區(qū)一塊耀眼的文化高地,它在國外的影響
影,離開石家莊的那天上午,我們在路邊打車去機場,我先打開滴滴APP看了下路線與資費,35公里80元。這時正好有一輛亮著綠燈的出租
呼和浩特王昭君墓,拖拖拉拉,從石家莊回來都一星期了,才想到要做美篇,發(fā)些文字與照片,也算給華北之旅畫個句號。近期自己發(fā)旅
表妹姚蓓說,兒時每次去外婆家,總看見我安靜地在寫寫畫畫,阿姨總拿我作榜樣,要求兩個表妹向我學習。其實我是兩面派,或者說雙
小妹妹旅居新加坡多年,一直叫我去玩,我總是嘴上說好好好,就是不動身。此次由大妹出面,組織兄妹三家在新加坡聚會,所有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