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8日晨,我與大王、楊小寧到訪久負(fù)盛名的敬亭山,一覽宣城全貌,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群山環(huán)繞,丘陵起伏,大地的脈絡(luò)、脊梁清晰可見,遠(yuǎn)望茂密翠綠的森林,暢想野生動植物們的快樂,小寧手指的方向水里有揚子鱷暢游,藍(lán)天白云變幻莫測,時而親吻山巔時而俯瞰大地,多民族的人類在此棲息,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礦產(chǎn),滋養(yǎng)著一方生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敬亭山不高,卻因高士們的青睞而聲名遠(yuǎn)揚,</span>仙氣氤氳。謝眺、李白、杜牧、石濤等更是與敬亭山有著不解之緣,他們的作品和思想,讓敬亭山的文化內(nèi)涵更加深厚。</p><p class="ql-block">謝眺的詩作《游敬亭山》中寫道:“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隱淪既已托,靈異俱然棲。”不僅描繪了敬亭山的壯美景色,更表達(dá)了他對這片山水的熱愛和向往。他將自己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感悟融入詩中,讓敬亭山的美景和文化內(nèi)涵得以傳承。李白一生多次登臨敬亭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其中最著名的當(dāng)屬《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边@首詩不僅描繪了敬亭山的寧靜與孤獨,更表達(dá)了李白對人生的深刻感悟。他將自己對孤獨的理解和對自由的向往融入詩中,讓敬亭山成為了一個象征孤獨與自由的文化符號。道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石濤的丹青妙筆,更是讓敬亭山的真美躍然紙上。</p><p class="ql-block">敬亭山南麓,有一座江南千古名剎——廣教寺。始建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廣教寺不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傳播中心,更是文人墨客的靈感源泉。宋代名臣梅堯臣、大文豪蘇軾都曾為廣教寺留下墨寶。石濤曾長期寓居廣教寺,一邊修繕古寺一邊繪曠世巨作。他種松、圖寫壁畫、塑佛像、抄經(jīng)書,仿李公麟,奮力圖寫五百羅漢圖,為恢復(fù)這座古老的寺院做出了巨大貢獻(xiàn)???,過著苦行僧的生活。</p><p class="ql-block">站在敬亭山頂,涼風(fēng)習(xí)習(xí),我們雖然累的汗流浹背,卻心潮澎湃、思緒萬千,足踩高士加持的石基,放眼遠(yuǎn)方唯有感慨,是不是在這一方天地吟出自己的詩,小寧首先談到美育研學(xué),他是宣城北師大附中的美術(shù)老師,在這方面很有見地,也一直有自己創(chuàng)業(yè)的夢想,他天天鍛煉身體,參加馬拉松,備考直升機駕照,假期到處實地考察,忙的不亦樂乎。我和大王極力贊成。</p><p class="ql-block">愛你吆!敬亭山,你如同一位智者,靜靜地佇立在歲月的長河中,你的智慧和包容,啟迪著后人慕名而來,我們處在敬亭山里讀敬亭山的神秘,能量滿滿,歡喜自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6.27于敬亭山</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