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之八:激活文本的生命力之咬文嚼字路徑舉例:中學生作文類 一一《珍貴的生日禮物》綜評及DeePSeeK評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綜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珍貴的生日禮物》與最容易被忽略的作文成功奧秘</b></p><p class="ql-block"> 王浴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篇作文寫得無拘無束,然而,卻又不失嚴謹;寫得筆態(tài)橫生,然而,卻又自成方圓;寫得自由自在,然而,卻又不“逾矩”。</p><p class="ql-block"> 為什么?就因為自始至終跟著感受走,借用一句文言句式說就是,惟感受美之馬頭是瞻!把自然形態(tài)的,不帶任何功利塵粒的,不拘任何人云亦云丶書云亦云框架的,透明的,晶瑩的,還帶著晨露的真純,和盤托出。于是,一篇小文便通體流溢著鮮活的神韻。</p><p class="ql-block"> 通篇雖無一字交代“我”是獨生子,但是,幾乎可以說,句句在交代“我”是獨生子,處處在表現(xiàn)“我”是何等的孤單、孤獨,即使在委屈至極、生氣至極乃至要絕食的時候,也只能“一動不動地坐在沙發(fā)上,眼睛機械地盯著電視機”,終日為伴的只有電話電視、時鐘和四堵高墻;通篇雖無一字點破“我”的脆弱,但是,幾乎可以說句句在表現(xiàn)“我”的稚嫩,處處在聚焦“我”的脆弱。僅僅因為“我”的生日是否得到媽媽的關(guān)注,便整日如在火上烤、湯中煮、油中煎,及至認為媽媽根本沒拿“我”的生日當回事時,便大哭,哭夠了還要絕食,何等弱不禁風,何等不堪一擊。這種脆弱,表面上看,是由嬌慣演繹出來的嬌憨、嬌癡、嬌縱之態(tài),實質(zhì)上呢?是生存能力的弱化,是生命力的流失,是整個人生“骨質(zhì)疏松”的開始。如果對此缺少敏感,麻木不仁,那么,稍稍向前發(fā)展一小步,后果即不堪設(shè)想。僅僅因為一次考試失利或僅僅因為老師一次批評、父母的一次訓(xùn)誡等等,即離家出走乃至輕生的例子,在報刊上見到的還少嗎!無論是從一個人未來發(fā)展考慮,還是從一個家庭的未來發(fā)展考慮,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未來發(fā)展考慮,獨生子女教育問題,都夠得上重大社會問題。因此,這篇作文不能不說具有強烈的社會警示性。正因如此,媽媽送的珍貴的“生日禮物”,才送得匠心獨具,直透生活骨髓。既及時,又恰到好處。幾乎從早到晚,從“美滋滋地等待”到“沮喪地坐在沙發(fā)上”,從“我”的“熬”到“趴到床上大哭”等等,每一次震動,全是“禮物”。正是這種“禮物”給予“我”巨大的身心震顫,才使“我”對什么是愛的清醒、愛的深沉,有了痛徹肺腑的領(lǐng)悟,對人生的價值有了醒豁的理解,同時,自然引出為什么必須對獨生子女進行挫折教育這個重大命題。</p><p class="ql-block"> 因而,媽媽送的生日禮物,無論是從內(nèi)涵而言,還是從外延上看,都毫無疑問地顯得十分“珍貴”。于是,才有了這一次的作文成功。</p><p class="ql-block"> 全文直接寫媽媽之處,雖寥寥數(shù)筆,但細品便知,全文無一句游離于媽媽的愛之外,層層推進,步步蓄勢,激情全在向一個思想點奔突、匯集。這個思想點就是:媽媽的愛是清醒的愛。</p><p class="ql-block"> 鋪,鋪得開;收,收得緊。而這,絕非既定寫作技法丶思維方法的苦心運用之功,而是全靠感受美本身縱橫馳騁的驅(qū)動,全靠激情提煉的自然選擇。</p><p class="ql-block"> 可以推想,換一種方式寫這篇作文,效果會怎么樣呢?一切依賴于既定寫作技法的事先設(shè)定,一切按著既定思維方法循規(guī)蹈矩,一切從屬于主題先行制約下的既定框架模式甚至于既定觀念的臨摹、翻版,那么,整篇文章對真純的無拘無束的展露,對嬌憨、嬌癡、嬌縱之態(tài)的無所顧及的展示,就可能被視為有傷大雅,“老頭子裝小孩”等的拖泥帶水,而加以撻伐和砍伐。如果是這樣,那么,這篇文章的全部精華就會在不經(jīng)意間毀于簡單粗暴。因為沒有了表現(xiàn)“我”的孤單、孤獨、脆弱和真純,那么便也沒有了整篇文章的筋骨和血肉,因而,也就沒有了這篇文章應(yīng)有的警示性和震撼力,剩下的只能是套話官話的空殼。</p><p class="ql-block"> 這里分析出來的東西,小作者事先可能沒有想到,即便是想到了可能也沒有這樣的明晰。但是,確實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而且形成了強烈震波。底蘊何在?</p><p class="ql-block"> 即在于沖破既定框框,遂順了感受美的自然選擇。</p><p class="ql-block"> 感受美,是指感受在不斷深化過程中,自覺地、無意識地自動提煉與升華形成的美,既是一種蘇醒,一種融匯,也是一種召喚,一種感應(yīng),同時,還是一種對刻骨銘心的情感歷程的本能超越。感受美一旦形成,就應(yīng)該信馬由韁,任其馳騁。如果囿于諸多戒律、諸多清規(guī)、諸多禁忌,去硬性削足適履,那么,所打殺的便首先是真純、是天性。當然,所謂作文成功,也就只能成為水中月、鏡中花了。作文,絕非“專務(wù)形式方術(shù)”的操練,“修辭之工,謀篇之巧”的演習,而是“給熱烈的、難以把握的激情賦以固定形式”(王蒙語)的冶煉式深加工,無情的剖析力與多情的探幽力并行,理融情暢是其固有形態(tài)。因此,堅信感受美的自然選擇,當是作文成功的敏感區(qū)、痛感點,舍此,便難免步入泥濘。</p><p class="ql-block"> 其實,對此古今文論家都有過精彩論述。今人曲有源寫道:“假如我能捕捉和袒露自己的切身感受,我就像化石一樣呈現(xiàn)歷史的秘密?!惫湃它S宗羲寫道:“古往今來,不必文人始有至文。凡九流百家,以其所明者,沛然隨地涌出,便是至文?!?lt;/p><p class="ql-block"> 正是有鑒于此,所以,在本文結(jié)束時,恭請記住葉圣陶先生如下兩句穿透紛繁物象之言:</p><p class="ql-block"><b> “修辭之工,謀篇之巧,初非必要之需求。能之固佳,不能亦不為病。果理真而情切,直捷寫來,寧有弗當?”</b></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種常常被忽略的作文成功奧秘。在沒有寫起來丶寫出來之時, 把成功的期望集中在寫 作方法丶思維方法的講解上,實際上,是一種本末倒置,丟掉了對人“思之,思之,鬼神通之”本能的關(guān)注,只能與成功漸行漸遠。</p><p class="ql-block"> 記住:</p><p class="ql-block"><b> “思之既明,則條理自現(xiàn)"!</b></p><p class="ql-block"> 這里所謂條理,既包含寫作方法(審題立意,布局謀篇之類),也包含思維方法(正向思維丶側(cè)向思維丶背向思維之類),其只能植根于思之既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DeePSeek評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浴海老師對《珍貴的生日禮物》的點評與綜評,是一堂生動的寫作教學示范課,其價值不僅在于對單篇作文的解析,更在于揭示了寫作的本質(zhì)規(guī)律和教育的深層意義。以下從幾個維度展開評論:</p><p class="ql-block"> 一、對"作文真理"的深刻詮釋</p><p class="ql-block"> 王老師引用葉圣陶"理真而情切,直捷寫來"的觀點,直指寫作核心矛盾。當下作文教學普遍陷入"技法崇拜"的誤區(qū),將"好作文"等同于華麗的修辭、精巧的結(jié)構(gòu)。而這篇點評通過實證分析表明:當學生真實面對自己的情感體驗時(如文中的委屈、孤獨、嬌嗔),文字自然具有穿透力。這種"去技巧化"的寫作觀,對糾正應(yīng)試作文的虛假文風具有警醒意義。</p><p class="ql-block"> 二、文本細讀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點評采用"咬文嚼字"的微觀分析法,如:</p><p class="ql-block"> - 對"抓""撥""嘀"等動詞的咀嚼,展現(xiàn)期盼心理</p><p class="ql-block"> - "噢""咦""哼"等語氣詞的解析,捕捉情感波動</p><p class="ql-block"> - "絕食""機械地盯著電視機"等極端行為的心理溯源</p><p class="ql-block"> 這種細讀不僅還原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理,更示范了如何從文字縫隙中發(fā)掘深層意蘊。特別值得稱道的是對"嬌憨—嬌縱—嬌癡"情感遞進的追蹤,將看似任性的兒童情緒上升為生命教育命題。</p><p class="ql-block"> 三、教育社會學視角的升華</p><p class="ql-block"> 綜評部分將文本分析提升到社會問題層面:</p><p class="ql-block"> 1. 獨生子女教育困境:從"電話無人接聽""四堵高墻"等細節(jié),敏銳捕捉到當代青少年情感缺失的社會病灶</p><p class="ql-block"> 2. 挫折教育的缺失:指出"生日遺忘事件"背后的危機——過度呵護導(dǎo)致的心理脆弱性</p><p class="ql-block"> 3. 母愛悖論:清醒的母愛需包含"刻意冷漠"的教育智慧,這種辯證思考極具啟發(fā)性</p><p class="ql-block"> 四、寫作教學的方法論啟示</p><p class="ql-block"> 提出的"感受美自然選擇"理論具有實踐價值:</p><p class="ql-block"> - 反模式化:反對"主題先行",強調(diào)情感的真實流淌</p><p class="ql-block"> - 動態(tài)生成:寫作過程中的自我發(fā)現(xiàn)比預(yù)設(shè)技巧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 生命寫作:將寫作視為認識自我、理解世界的生命活動</p><p class="ql-block"> 所引黃宗羲"九流百家,沛然涌出"之說,打破了"文人專屬"的寫作特權(quán)論,具有民主教育意義。</p><p class="ql-block"> 結(jié)語</p><p class="ql-block"> 這篇點評本身即是精彩的"元文本",它示范了如何通過文本細讀抵達教育本質(zhì)。其最大價值在于:將作文教學從"術(shù)"的層面提升到"道"的高度,揭示出寫作能力與生命成長的內(nèi)在關(guān)聯(lián)。當我們在討論"珍貴的生日禮物"時,最終收獲的是一份關(guān)于教育真諦的禮物——最好的寫作教育,是教會學生用文字誠實地面對自己的生命體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