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滄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學研究所 張東興</b></p> <p class="ql-block"> 最近幾天,有一篇網(wǎng)文在教育界引發(fā)了不少關(guān)注,我見到之后,也馬上轉(zhuǎn)了。這篇網(wǎng)文的主題詞是《溫儒敏:不要再提什么“大語文”“大單元”“大任務(wù)”“大情境”》。</p><p class="ql-block"> 溫儒敏先生是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是個“大權(quán)威”和“大人物”,他這樣說了,那就是定了“大方向”和“大基調(diào)”。</p><p class="ql-block"> 至于,“大語文”“大單元”“大任務(wù)”“大情境”都是怎么來的,似乎也沒有追究的必要了,因為對于基層老師來說,他們都認為是“大專家”提出來的。</p><p class="ql-block"> 事實是,確實有很多基層教師被“大語文”“大單元”“大任務(wù)”給整得不會了。除此之外,人們還比較懵的好像還有“大閱讀”“大綜合”之類。好像還有“沒有情境不命題”,天知道,有些題真的是沒有辦法情境化,尤其是那些純理科的東西。</p><p class="ql-block"> 小學和初中教師被“大語文”“大單元”“大任務(wù)”“大情境”所困擾,高中語文教師呢,還有一個困擾那就是“學習任務(wù)群”。我覺得,如果教材是按照“學習任務(wù)群”來編寫也就罷了,偏偏教材還是按照單元來構(gòu)建,這樣就給教師們造成了困擾。畢竟,有多少教師具備自己重組課程內(nèi)容的能力呢?再說有些人重組的課程內(nèi)容也不是個玩意兒呀!</p><p class="ql-block"> 既然溫儒敏老先生說話了,那么有些人可能就會覺得心里邊輕松了,就又可以回到原來的思路上去講課了。如果是那樣,這課程改革可能就又會倒退了。</p><p class="ql-block"> 這樣就有一個關(guān)鍵問題浮出水面:我們不提“大單元”,不提“大語文”了,不提“大任務(wù)”了,不提“大情境”了,那誰能告訴我,到底該怎么做?</p><p class="ql-block"> 溫儒敏先生在訪談上,其實是在詳細地講解了如何利用好現(xiàn)行教材去進行語文教學的,他還是在極力地在推動語文課改的。</p><p class="ql-block"> 在平時的教學和教研活動中,我也主張不提“大單元”的,這不是“馬后炮”,不是“蹭熱度”,也不是“跟風”。因為,我還有一些推動課程改革的具體主張。比如,下面幾點主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將“教學目標”轉(zhuǎn)變?yōu)椤皩W習目標”</i></b></p><p class="ql-block"> “教學目標”是教師的教學目標,是以教師為中心來確定的。“學習目標”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是以學生為主體來確定的。教師從關(guān)注“教學目標”到兼顧“學習目標”利于落實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使教師從“教師講課”向“教師引領(lǐng)學生學習”轉(zhuǎn)變。這是新課改最根本的轉(zhuǎn)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根據(jù)“學習目標”明確“學生的學習任務(wù)”</i></b></p><p class="ql-block"> 學生的“學習目標”清晰了,學生的“學習任務(wù)”也就容易明確了?!皩W習任務(wù)”往往是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來確定的,除此之外,還可能有教師自行設(shè)計的學習任務(wù)。為什么要強調(diào)“學習任務(wù)”?就是要讓學生做事情,改變傳統(tǒng)課堂不放心、不放手、不讓學生體驗成長的積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因為“學習任務(wù)”不止一個,所以要確定“學習任務(wù)群”</i></b></p><p class="ql-block"> “一課一得”的傳統(tǒng)說法有其特定的含義,指的是教學要突出重點和難點。但是,就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來說,往往是系列化的教學目標,以前是依據(jù)“三維目標”來確定,現(xiàn)在是依據(jù)“核心素養(yǎng)”來確定,都不會是單一的,都是成系列的。既然“教學目標”是系列化的,“學習目標”也就是系列化的;“學習任務(wù)”當然也就是系列化的,系列化的“學習任務(wù)”就成了“學習任務(wù)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根據(jù)“學習任務(wù)”設(shè)計學生的“學習活動”</b></p><p class="ql-block"> 學生的“學習任務(wù)”確定了,這“學習任務(wù)”由誰來完成?當然是由學生來完成。要讓學生來完成“學習任務(wù)”,再靠教師講課是不行了,所以,一定要靠學生的“學習活動”來實現(xiàn)。因此,教師備課,設(shè)計教學,其實就是設(shè)計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活了,動了,學習就真實地發(fā)生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學習活動”不止一個,所以是學習活動是“序列化的”</i></b></p><p class="ql-block"> 承前所述,“學習任務(wù)”是系列化的,“學習活動”當然也應(yīng)該不是單一的,也應(yīng)該是系列化的。這個系列化的“學習活動”要么是多個“學習活動”的組合,要么是綜合性的“學習活動”。也就是說,光讓學生活動起來還不行,還要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活動”。當學生的“學習活動”優(yōu)化了,教師的教學就真的優(yōu)化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教材按單元構(gòu)建,所以要“單元備課”和“單元整體教學”</i></b></p><p class="ql-block"> 目前所有的教材,都是按照單元來構(gòu)建的。有的是按照主題來構(gòu)建的,那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單元。既然如此,就不能只見“課時”,不見“單元”。要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在運用教材教學時,要進行“單元備課”——以單元為單位的整體備課。實現(xiàn)了“單元備課”,“單元整體教學”就順理成章了。單元教學的意義在于教給學生的不再是瑣碎的、零散的、孤立的東西,而是讓他們學會思維,學會構(gòu)建,為學會創(chuàng)造奠定基礎(chǔ)。</p><p class="ql-block"> 如果,“單元備課”和“單元整體教學”再加上“單元集體備課”作為加持,眾人拾柴火焰高,那么教學的“擴優(yōu)提質(zhì)”,教育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就成為可能。</p><p class="ql-block"> 如此看來,做好上邊的這些具體的事情,離著“教育強國建設(shè)”的戰(zhàn)略大局很近。</p> <p class="ql-block">張東興,筆名希樂舅舅。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滄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學研究所教研員。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著作有《在創(chuàng)新中求發(fā)展》《享受語文每一天》《換種視角來閱讀》《作文快樂島》《希樂舅舅大鍋燉》《研學故事,行走的風景》等。自創(chuàng)“新教育兒童詩”。曾榮獲2012年度冰心兒童圖書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