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稱:凝眸</p><p class="ql-block">美篇號:10579992</p> <p class="ql-block">2024年暑期,尋“遺”酉陽桃花源,我和“創(chuàng)“翼”非遺”志愿服務隊的學生們與非遺西蘭卡普、酉陽苗繡有了一次詩意邂逅。</p> <p class="ql-block">夏日炎炎,作為“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團的帶隊老師,我與一群心懷熱忱的學生一同踏上開往酉陽的列車。這不僅是一場追尋陶淵明筆下世外桃源的旅程,更是一次探尋西蘭卡普與酉州苗繡這兩顆非遺明珠的文化之旅。</p> <p class="ql-block">當列車沿著鐵軌在武陵山脈間蜿蜒前行,我們仿佛已在車窗上勾勒出酉陽的輪廓——那里有《桃花源記》的千年詩意,更有針尖與經(jīng)緯間流淌的非遺文化密碼。</p> <p class="ql-block">火車緩緩駛離重慶北站,鐵軌如絲線般延伸向遠方,將城市的喧囂與桃源的靜謐悄然縫合。車廂內,青春的氣息與求知的渴望交織彌漫,如同一幅鮮活的畫卷在眼前徐徐鋪展。</p> <p class="ql-block">學生們緊貼車窗,眼眸中倒映著窗外不斷變換的景色,宛如追逐星光的孩童?!奥犝f西蘭卡普的每一道紋樣,都藏著土家族的古老文化故事!”“苗繡的針法,簡直是針尖上的魔法!”他們熱烈的討論聲此起彼伏,話語中滿是對非遺文化的無限憧憬。</p> <p class="ql-block">隨著列車穿梭于一個又一個隧道,連綿的山巒如同綠色的波濤,在眼前層層鋪展。濃郁的綠意漫進車窗,驅散了暑氣,也讓我們對即將開啟的非遺探秘之旅愈發(fā)心馳神往。</p> <p class="ql-block">抵達酉陽,我們下榻在酉州古城的一家客棧。推開雕花木門,古樸的氣息裹挾著歲月的沉香撲面而來。木質桌椅泛著溫潤的光澤,裊裊茶香在空氣中輕盈流轉,仿若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撫平了旅途的疲憊。</p> <p class="ql-block">客棧老板熱情洋溢地介紹著當?shù)氐娘L土人情,從舌尖上的美味到眼底的盛景,每一個字都像一顆種子,在我們心中種下好奇與期待。尤其是提及桃花源景區(qū)里的非遺店鋪時,大家眼中的光芒愈發(fā)明亮,迫不及待地想要揭開非遺西蘭卡普和酉州苗繡的神秘面紗。</p> <p class="ql-block">翌日清晨,學生們嘰嘰喳喳,興高采烈,迫不及待地向桃花源景區(qū)進發(fā)。踏入桃花源景區(qū),穿過葳蕤草木與溪水相伴的石板路,仿若穿越了時光的隧道。</p> <p class="ql-block">雖非春天,眼前沒有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絕美畫卷,但眼前景象卻與《桃花源記》中“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描述如出一轍。</p> <p class="ql-block">原來《桃花源記》里的仙境,真的存在于人間!這醉人的美景,不僅是大自然的慷慨饋贈,更是孕育非遺文化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學生們興奮地討論著:“這里就像從《桃花源記》里走出來的一樣!原來古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在這里以另一種鮮活的形式延續(xù)著。”</p> <p class="ql-block">推開左翠平老師店鋪的木門,一股混合著草木清香與織物質樸氣息的微風輕柔拂過臉頰,仿若非遺文化在向我們輕聲召喚。屋內,各色西蘭卡普織物如絢麗的云霞,錯落有致地懸掛著,上面精美的圖案都像是一個個會講故事的精靈。</p> <p class="ql-block">左老師笑容溫婉,如春日暖陽,她熱情地招呼我們圍坐,開始講述西蘭卡普的前世今生?!拔魈m卡普的經(jīng)線要紡七七四十九天,”左老師輕撫著腰機,“這臺機子是我阿婆的阿婆傳下來的,每道木紋都浸著織錦人的汗?!?lt;/p> <p class="ql-block">她走到織機前,開始演示西蘭卡普織造,雙腳踩動踏板的節(jié)奏與雙手拋梭的軌跡形成奇妙韻律。“看這‘萬字格’,象征族群繁衍不息;‘水波紋’是對清江的敬畏。”當學生青青嘗試操作時,梭子在她手中頻頻卡頓,左老師握住她的手引導:“莫急,當年我學織錦時,阿婆讓我先在空機上練了三個月手感?!标柟庀?,她滿是老繭的手與學生細嫩的手疊在一起,恰如傳統(tǒng)與未來的溫柔交接。</p> <p class="ql-block">隔壁便是酉州苗繡的店鋪。遺憾的是,非遺苗繡傳承人陳國桃外出,但她的母親十分熱情地迎接我們,給我們介紹店內的各種苗繡創(chuàng)意產(chǎn)品。這些簪子、耳環(huán)、手環(huán)、項鏈、蝴蝶胸針,還有包包、吊墜,上面的圖案都是繡娘一針一線繡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老人告訴我們,苗繡的圖案題材廣泛,包括花鳥蟲魚、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每一個圖案都有其獨特的寓意和故事。比如,蝴蝶紋象征著苗族的始祖蝴蝶媽媽,龍紋則代表著力量和吉祥。這些圖案不僅是美的體現(xiàn),更是苗族文化的傳承和記錄。</p> <p class="ql-block">苗繡有十二種基礎針法,包括平繡、破線繡、挑花繡、辮繡、皺繡等等。其中最特別的要數(shù)“破線繡”——要把絲線劈成十六分之一,經(jīng)皂角液處理后刺繡,需3-6年才能完成整套繡衣。</p> <p class="ql-block">此次酉陽之行,我們漫步于桃花源的山水之間,沉醉于自然風光的秀美;更穿梭在非遺文化的星河之中,觸摸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溫度與厚度。從西蘭卡普的經(jīng)緯手織,到苗繡的穿針引線,每一個步驟都流淌著古老的智慧;每一個紋樣、每一種針法,都訴說著民族的記憶與情感。</p> <p class="ql-block">學生們從最初的好奇懵懂,到親身體驗后的震撼與思索,完成了一場與傳統(tǒng)文化的深度對話,深刻領悟到非遺文化傳承的重大意義。作為帶隊老師,我深知這場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知識的汲取,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在學生們心中種下了傳承的種子,激發(fā)了他們守護非遺文化的責任感。我相信,酉陽之行播下的種子,終將在這些年輕心中長成守護文化的大樹 —— 正如桃花源的溪水,既流淌著千年詩意,也奔涌著未來的生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