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文心雕龍》四七 才略篇

【華夏美學】展示平臺

<p class="ql-block">(南朝梁)劉勰/著</p>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辭令華采,可略而詳也。虞、夏文章,則有皋陶“六德” *,夔序“八音”*,益則有贊* ,五子作歌* ,辭義溫雅,萬代之儀表也。商、周之世,則仲虺垂《誥》*,伊尹敷《訓》* ,吉甫之徒,并述詩頌*。義固為經,文亦足師矣*。及乎春秋大夫,則修辭聘會 *,磊落如瑯玕之圃,焜耀似縟錦之肆* 。薳敖擇楚國之令典* ,隨會講晉國之禮法*,趙衰以文勝從饗* ,國僑以修辭捍鄭*,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孫揮*善于辭令,皆文名之標者也。戰(zhàn)代任武* ,而文士不絕。諸子以道術取資*,屈、宋以《楚辭》發(fā)采。樂毅報書辨而義* ,范雎上書密而至* ,蘇秦歷說壯而中 *,李斯自奏麗而動,若在文世,則揚、班儔矣。荀況學宗* ,而象物名賦,文質相稱,固巨儒之情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 *九代:黃帝、唐、虞、夏、商、周、漢、魏、晉為九代。本篇從“虞、夏文章”開始,到晉為止,所以“九代”是泛指,不是很固定的確數。*皋陶(yáo):傳為虞舜時的刑官。六德:《尚書·皋陶謨》中記載,皋陶對禹說“行有九德”,即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并說諸侯只要實行六德,就可以保有他的國家,大夫實行其中三德,就可以保有他的封邑。*夔(kuí)序“八音”:夔掌管的八音。夔,虞舜時的樂官。序,排次序,引申為掌管。*益:舜的臣子。贊:輔佐。*五子作歌:《史記·夏本紀》載,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一說為夏帝太康之弟,一說為夏啟的五個兒子(即太康的五個兄弟)。據《明詩》篇“五子咸怨”之說,劉勰是取后說。*仲虺(huǐ):商湯的大臣。垂《誥》:留下對商湯的告誡、勉勵之詞。*伊尹:商湯的大臣。敷《訓》:陳說教訓。*并述詩頌:指尹吉甫作詩歌頌周宣王?!对娊洝ご笱拧分小夺赂摺贰稛A民》《韓奕》《江漢》,為尹吉甫所作。*“義固”二句:意思是說,這些作品本來在內容上就是經典,在文辭上也是值得效法的。經,《總術》篇說:“常道日經?!?修辭:修飾辭令。聘會:聘問集會。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ヅ墒构?jié)問候集會,國與國之間遣使訪問叫聘,諸侯之間的訪問叫作會。*焜耀:光輝照耀??d錦:文采繁盛的錦繡。肆:商店,店鋪。*薳(wěi)敖:春秋時楚國令尹,即孫叔敖。孫叔敖在楚莊王時曾三度為相。擇:選擇。令:善。典:典章。*隨會:士會,春秋時晉國大夫,因采邑于隨地,故稱隨會。后改封于范,稱范武子。《左傳·宣公十六年》記載,平定王室之亂,隨會見王室講求禮法。*趙衰(cuī):字子余,春秋時晉國大夫。文勝:富有文采。從饗:隨從赴宴。《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載,秦穆公設宴招待晉公子重耳,意在期望重耳將來回國輔佐周王朝,趙衰因此讓重耳拜謝。* 國僑:春秋時鄭國大夫,字子產,掌國政四十余年,故稱國僑。修辭:指善于運用辭令。捍鄭:捍衛(wèi)鄭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載,鄭國攻入陳國,獲勝后子產到晉國報捷,晉國責備鄭國入侵陳國,子產據理回答。* 公孫揮:字子羽,春秋鄭國簡公時為大夫,善于辭令。*任武:崇尚武力。任,憑借。 *道術:泛指諸子百家的思想學說。取資:取得聲望、地位。*樂毅:戰(zhàn)國時燕國的上將軍,以功封昌國君。報書:指《獻書報燕王》,樂毅給燕惠王的信?!稇?zhàn)國策·燕策二》記載,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兵力攻打齊國,下七十余城。燕昭王死后,燕惠王聽信讒言,樂毅被迫逃離,后齊人收復失地,燕惠王派人向他道歉,樂毅因此回信。辨而義:明辨而正義。*范雎(jū):字叔,戰(zhàn)國時魏人,入秦為秦昭王相。上書:指《獻秦昭王書》,載于《戰(zhàn)國策·秦策三》。密而至:意旨隱秘而深切。范雎上書暗示宣太后擅政,但范雎在《獻秦昭王書》中,既未講太后專政,又未說穰侯等無功受祿,卻觸及當時秦國存在問題的實質。這就是所謂“密而至”。*蘇秦:字季子,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戰(zhàn)國策》和《史記·蘇秦列傳》中載有部分蘇秦的游說辭。壯:有力。中:符合,切中時事。*荀況:荀子,名況,時人尊稱荀卿,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學宗:儒學宗師,學術上受人尊敬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譯文】</p><p class="ql-block"> 九代的文章,豐富而繁盛;這個時期文言辭采優(yōu)秀的作家作品,可略加評述。虞舜和夏朝的文章,有皋陶提出的諸侯六德,夔所掌管的八音,益輔佐禹的贊辭等,太康五個兄弟的《五子之歌》,文辭溫和,意義雅正,為后世萬代之典范。商、周時期,仲虺傳下告誡商王之辭,伊尹訓示太甲的《伊訓》,尹吉甫等人歌頌周宣王的詩篇,這些作品的內容固然都是經典,文辭也值得后人效法。到了春秋時期,各國大夫在聘問集會時都運用精心修飾的外交辭令,華麗的辭藻如美玉聚積的園圃,光彩照耀如錦繡陳列的店鋪。薳敖選用楚國美好的典章,隨會講求晉國的禮法,趙衰因富有文采而隨從赴宴,子產因善于辭令捍衛(wèi)了鄭國,子太叔貌美才秀,鄭國的公孫揮善于言辭,這些都是春秋時期以文采而知名的人物。戰(zhàn)國時期崇尚武力,但文人仍不斷出現:諸子百家憑借他們的思想學說獲得聲譽地位,屈原、宋玉以《楚辭》煥發(fā)異彩,樂毅的《獻書報燕王》明辨而義正,范雎的上書含蓄而深切,蘇秦游說六國的言辭有力而切合時事,李斯的上書文辭華麗并能打動人心。如果在崇尚文辭的盛世,這些作者會成為揚雄、班固一類的作家。此外,荀況既是儒學宗師,又將描繪物象的文章命名為賦,文采和內容相稱,的確有大儒情懷。</p>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漢室陸賈* ,首發(fā)奇采,賦《孟春》而選典誥*,其辯*之富矣。賈誼才穎* ,陵軼飛兔* ,議愜*而賦清,豈虛至*哉?枚乘之《七發(fā)》*,鄒陽之上書*,膏潤* 于筆,氣形于言矣。仲舒*專儒,子長*純史,而麗縟成文*,亦《詩》人 *之“告哀”焉。相如好書*,師范*屈、宋,洞*人夸艷,致名辭宗*。然覆蔽*精意,理不勝辭,故揚子以為“文麗用寡者長卿”* ,誠哉是言也。王褒構*采,以密巧為致* ,附聲測貌*,泠然 *可觀。子云屬意* ,辭義最深,觀其涯度幽遠* ,搜選詭麗 *,而竭才以鉆思,故能理贍而辭堅矣* ?;缸T著論*,富號猗頓* ,宋弘稱薦* ,爰*比揚雄,而《集靈》*諸賦,偏淺無才,故知長于諷論,不及麗文也。敬通*雅好辭說,而坎壈盛世*,《顯志》、《自序》* ,亦蚌病成珠*矣。二班、兩劉*,奕葉*繼采,舊說以為固文優(yōu)彪,歆學精向 *,然《王命》清辯* ,《新序》該練* ,璇璧*產于昆岡,亦難得而逾本矣 *。傅毅、崔骃,光采比肩*,瑗、寔踵武 *,能世厥風者矣 *。杜篤、賈逵,亦有聲于文,跡*其為才,崔、傅之末流也。李尤*賦銘,志慕鴻裁* ,而才力沈膇*,垂翼不飛。馬融鴻儒,思洽登高* ,吐納經范*,華實相扶* 。王逸博識有功*,而絢采無力。延壽*繼志,瑰穎獨標 *,其善圖物寫貌,豈枚乘之遺術歟?張衡通贍*,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 。是則竹柏異心而同貞*,金玉殊質而皆寶也。劉向之奏議,旨切而調緩;趙壹*之辭賦,意繁而體疏*;孔融氣盛于為筆*,禰衡思銳于為文* ,有偏美 *焉。潘勖憑經 *以騁才,故絕群于錫命*;王朗發(fā)憤以托志,亦致美于序銘* 。然自卿、淵已前* ,多役才而不課*學;雄、向*以后,頗引書以助文:此取與之大際* ,其分* 不可亂者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 *陸賈:西漢大臣。*賦孟春:已不可考,《漢書·藝文志》中列有陸賈賦三篇,今已佚,此可能為其中一篇。選:通“撰”,撰寫。*辯:辯辭。*穎:禾芒,指才華突出。*陵:通“凌”,超過。軼:超越。飛兔:古代駿馬名。*愜(qiè):適當。 *至:及,到。*《七發(fā)》:枚乘所作賦名,開創(chuàng)了“七”體。*上書:指鄒陽所作的《上吳王書》和《獄中上梁王書》。*膏潤:有文采。* 仲舒:董仲舒,西漢學者。* 子長:司馬遷的字。 *麗縟:華麗多彩。成文:董仲舒作有《士不遇賦》,司馬遷作有《悲士不遇賦》。* 詩人:指《詩經》的作者。*好書:《漢書·司馬相如傳》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師范:學習。*洞:深。 *致:招致,這里有獲得之意。辭宗:班固《漢書·敘傳》稱司馬相如為 “辭宗”。*覆蔽:掩蓋,隱瞞。*揚子:指揚雄。用寡:用處少。 *構:造,指寫文章。*致:情趣。*附聲測貌:描摹聲貌。附,比附。測,量。*泠(líng)然:輕妙的樣子。*子云:揚雄的字。屬意:作文。屬,聯(lián)綴。 * 涯度:指文章立意的范圍。涯,邊際。度,程度。幽遠:深遠。*搜選詭麗:指用詞新奇。詭,新奇。*理贍:說理豐富。贍,豐富。辭堅:文辭確切。*著論:指桓譚《新論》。 *猗頓:春秋時魯國人,極為富有。* 宋弘稱薦:《后漢書·宋弘傳》載,大司空 宋弘曾經向光武帝推薦桓譚,說其才學幾乎能趕上揚雄和劉向父子,但未與司馬相如相比,此可能是劉勰誤記。宋弘,東漢大臣。*爰:乃,于是。*《集靈》:指桓譚所作《集靈宮賦》(一名《仙賦》)。 *敬通:東漢作家馮衍的字。 *坎壈(lǎn):同“坎廩”,不得志的樣子。盛世:指光武中興之世。*《顯志》:指馮衍所作《顯志賦》?!蹲孕颉罚骸逗鬂h書·馮衍傳》載,馮衍著有各類文章五十篇,其中包括《自序》。 * 蚌病成珠:語出《淮南子·說林訓》,“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也”。此處借以喻馮衍的失意正促成了他文學上的成就。*二班:指班彪、班固父子,二人同為東漢史學家。兩劉:指劉向、劉歆父子,二人同為西漢作家。*奕(yì)葉:奕世,累世,代代。*“舊說” 二句:意謂舊說認為班固的文章優(yōu)于班彪,劉歆的學術精于劉向。*《王命》:指班彪所作《王命論》,講劉氏承天命而為帝。辯:通“辨”。*《新序》:為劉向所作。該:通“賅”,完備。練:凝練。*璇(xuán)壁:美玉制成的玉璧。璧,古代的一種玉器,扁平、圓形,中間有圓孔。*難得:很難得到或辦到。逾:超過。 比肩:并肩,意謂不分伯仲。*瑗( yuàn):崔瑗,東漢作家,崔骃之子。寔(shí):崔寔,東漢作家,崔骃之孫。踵武:緊追其后。踵,追隨。武,腳步。*世:代代相承。厥:其。風:家風,指寫作文章的傳統(tǒng)。 * 跡:考,作動詞,即追尋其創(chuàng)作的蹤跡而加以考查。*李尤:東漢作家。*鴻裁:鴻篇巨制。鴻,大。裁,體裁,作品。*沈膇(zhuì):沉膇,害濕氣病,這里形容才力低下。沈,濕疾。膇,足腫。*洽:廣博。登高:這里指作賦。*吐納:指寫文章。經范:合乎經書的規(guī)范。 *華實:形式與內容。相扶:相互配合,指形式與內容相得益彰。*博識:學識淵博。有功:指王逸作有《楚辭章句》。*延壽:指王延壽,東漢作家,王逸之子。 *瑰穎獨標:有奇異、突出的才能。標,顯出,顯揚。*通贍:學博才富。*精雅:精深雅正。 *文史彬彬:在文學、史學方面都獲得了成就。 *隔世相望:隔代相望。張衡生活的年代要比蔡邕早數十年。*貞:堅定不變。*趙壹:東漢作家。 *意繁:文意繁富。體疏:體制粗疏。*筆:指書、表一類的文章,即無韻之文。 *文:指有韻之文。 *偏美:指偏長于“氣盛”或“思銳”。*憑經:根據儒家經典。*絕群:超群。錫命:指潘勖所作的《策魏公九錫文》。*“王朗” 二句:意謂三國時魏國大臣王朗曾作《武銘》,名盛一時。*卿:指司馬相如。淵:指王褒。*役:驅使。課:考究。*雄:揚雄。向:劉向。*取與:取舍,這里指對 “才” 與“學”的取舍。際:交界處。*分:區(qū)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譯文】</p><p class="ql-block"> 漢代的陸賈,首先創(chuàng)造了奇特的文采,他賦寫初春且著有《新語》,其中的辯說文辭非常豐富。賈誼才華突出,文思敏捷能超越奔馳的駿馬,論述妥當,辭賦清新,豈能是憑空達到的?枚乘所作的《七發(fā)》,鄒陽的上書,筆下有豐富的文采,言辭有旺盛的氣勢。董仲舒專精儒學,司馬遷是純粹的史學家,但他們都寫了辭采華麗的文章,也和于《詩經》作者抒發(fā)哀思之意。司馬相如愛好讀書,學習屈原、宋玉的作品,極擅夸張艷麗的描寫,因而得到辭賦宗師的聲譽。但考察其作品中的精妙含義,說理不如辭采,所以揚雄說的“文辭華麗而用處不大的,就是司馬相如”,這話確實是對的。王褒寫文章很有文采,以細密工巧為旨趣,狀寫聲音,描摹事物,輕巧飄逸,蔚然可觀。揚雄構思作文,其文章立意最為深刻,看他的文章寫得內容深廣,文辭奇麗,又竭盡全力進行鉆研,所以能內容豐富而文辭有力。桓譚著述文章,號稱比古代猗頓的財產還豐富,宋弘稱贊并推薦他,將其比作司馬相如,但他的《集靈宮賦》等作品,卻寫得偏頗淺陋且缺乏文采,由此可見,桓譚雖長于諷諭論說,卻不善于辭賦之類的文學創(chuàng)作。馮衍向來愛好辭賦說辭,但在東漢的盛世卻很不得志,他的《顯志賦》《自序》,就像蚌生病后才形成的珍珠一樣。班彪、班固父子,劉向、劉歆父子,文采世代相繼,以前的舊說法認為班固的文采優(yōu)于班彪,劉歆的學問精于劉向,但班彪的《王命論》卻寫得清晰明辨,劉向的《新序》寫得完備精練,就如同出產于昆山的美玉制成的玉璧,但其美質卻難以超越昆山之玉的原貌了。傅毅、崔駟文采并駕齊驅,崔瑗、崔寔緊隨其后,可謂世代繼承作文的家風了。杜篤、賈逵,在寫作方面也頗有聲名,但考察他們的實際才學,只能算是崔氏、傅氏一類作家的末流。李尤所作賦和銘之類的作品,志在寫成立意高遠的鴻篇巨制,但因才力不足,難以展翅高飛。馬融是東漢的大儒,思想廣博而登高作賦,作品合乎儒家經典的規(guī)范,內容和形式相得益彰。王逸學識廣博而有所成就,但無力創(chuàng)作華麗的辭采。王逸的兒子王延壽繼承父志,有奇異、突出的才能,他善于描繪事物的形貌,恐怕是得到枚乘流傳下來的技巧吧?張衡博學多才,蔡邕的學識精深雅正,他們都文史兼通,前后兩代遙遙相望。這真是竹、柏雖有異而同樣堅貞,金、玉雖殊卻都是寶物。劉向的奏議,意旨急切而文辭舒緩;趙壹的辭賦,文意充實而體制粗疏;孔融在寫書、表之類的文章時氣勢充沛,禰衡在寫詩、賦之類的作品時才思敏捷。他們都各有所長。潘勖根據經典施展才華,所以《策魏公九錫文》寫得超群出眾;王朗發(fā)憤著作以寄托情志,也在序和銘的創(chuàng)作中卓有成就。然而在司馬相如、王褒之前,作家大多驅使才氣而不追求學識,揚雄、劉向之后,作家則常常引用古書來輔助寫作:這是創(chuàng)作的取舍不同之處,其區(qū)別是不可混淆的。</p>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魏文* 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 *千里。然子建思捷* 而才俊,詩麗而表逸* ;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競于先鳴* ;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 ;選用短長 *,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 *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仲宣溢*才,捷而能密* ,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 *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 !琳、瑀以符檄擅聲* ,徐幹以賦論標美* ,劉楨情高以會采* ,應玚學優(yōu)以得文* ,路粹* 、楊修,頗懷筆記之工* ;丁儀、邯鄲 *,亦含論述之美* :有足算* 焉。劉劭《趙都》* ,能攀于前修 *;何晏《景?!? ,克光于后進*;休璉風情* ,則《百壹》*標其志;吉甫文理*,則《臨丹》* 成其采,嵇康師心以遣論*,阮籍使氣以命詩*,殊聲而合響*,異翮*而同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 *魏文:魏文帝曹丕,三國時期的文學家。*洋洋:眾多、盛大的樣子,這里形容才氣很盛。清綺(qǐ):清麗。綺,有花紋的絲織品。*抑:壓抑,貶低。*植:曹植,三國時著名文學家。*思捷:《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載,“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請人代作)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雀)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表逸:章表卓越。*不競:不強。先鳴:名聲居上。*清越:清新激越。*《典論》:曹丕著?!杜f唐書·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列為儒家,五卷?!端问贰に囄闹尽凡讳?,可能宋以后已不存?,F有孫馮翼輯本,其中《論文》 一篇因收入《文選》卷五十二而獨完。劉勰這里主要就是指其《論文》?!缎蛑尽菲f“魏文述典”,即指《論文》。辯要:辨析扼要。*迭用短長:各有所長。迭,更迭,交互。短長,這里指曹丕、曹植互有優(yōu)劣。* 無懵:不愁悶,這里指能識別清楚。 * 雷同:人云亦云。*思王:指曹植。窘:指曹植與曹丕爭立太子失敗后所處困境。* 篤論:確實的論斷。*溢:滿而有余。*捷而能密:敏捷而精密。*兼善:《典論·論文》說“王粲長于辭賦”。本書《明詩》篇說“兼善則子建、仲宣”?!墩撜f》篇說:“仲宣之《去伐》 ……并師心獨見,鋒穎精密,蓋論之英也?!?《哀吊》篇說:“仲宣所制,譏呵實工。” 《雜文》篇說:“仲宣《七釋》,致辨于事理?!? *瑕:毛病,缺點。* 摘:選取,指選其優(yōu)秀作品。*七子:指“建安七子”。冠冕:帝王的帽子,這里指文學成就的最高者。*琳、瑀:陳琳、阮瑀。符:符命,古代歌頌帝王功德的文體。檄:檄文,軍事上曉諭敵方的文體。擅聲:指以擅長章表檄移著名。*賦:《典論·論文》載,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衡)蔡(邕)不過也。諸賦今均不存,只《圓扇賦》存殘文數句,見《全后漢文》卷九十三。論:曹丕《與吳質書》中載,“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于后:此子為不朽矣。見《文選》卷四十二。*情高以會采:皎然《詩式·鄴中集》中載,鄴中七子,陳王最高,劉楨辭氣,偏正得其中,不拘對屬,偶或有之,語與興驅,勢逐情起,不由作意,氣格自高,與《十九首》其流一也。因不為文作,而是“勢逐情起”,就能以情會文,“氣格自高”。此論與劉勰足相發(fā)明。*學優(yōu)以得文:應玚和陳琳、徐幹等,都同時死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的一次大疫,所以著書未成,仍“得文”不少。*路粹:字文蔚,漢末文人,做曹操的軍謀祭酒。*懷:具有。筆記:筆札書記。*楊修、丁儀、邯鄲淳等,都是曹植的追隨者。* 論述之美:丁儀有《刑禮論》,見《藝文類聚》卷五十四);邯鄲淳有《受命述》,見《藝文類聚》卷十。*足算:可稱數。 *劉劭:字孔才,三國時魏國文人,明帝時官至散騎常侍?!囤w都》:《趙都賦》,今存不全,見《全三國文》卷三十二。* 攀:依附,引申為接近,趕上的意思。前修:前代賢人,指前代優(yōu)秀的作家。*《景?!罚褐负侮痰摹毒案5钯x》,載于《文選》卷十一。*克:能。后進:后來的作家。* 風情:作者的懷抱、意趣。*《百壹》:應璩的《百一詩》,載于《文選》卷二十一。 * 吉甫:應貞的字。他是西晉文學家,應璩之子。文理:寫作的道理。這里指應貞對為文之理的掌握。*《臨丹》:應貞的《臨丹賦》,見《藝文類聚》卷八。 *師心:根據自己獨立的思考而不拘成法。遣論:寫論文。嵇康的論文較多,如《養(yǎng)生論》《答向子期難養(yǎng)生論》《聲無哀樂論》《難張遼叔自然好學論》等,見《嵇康集》。*阮籍:魏末詩人,主要作品是八十二首《詠懷詩》。使氣:任其志氣。* 殊聲:指嵇康以論、阮籍以詩來表達思想。合響:指嵇康、阮籍都反對司馬氏。* 翮(hé):鳥翅。</p> <p class="ql-block">【譯文】</p><p class="ql-block"> 魏文帝曹丕的文才,旺盛而清麗,過去的評論貶低他,認為他與曹植相差千里。但曹植是文思敏捷而才氣俊秀,詩歌華麗而章表卓越,曹丕則思考周詳而才力遲緩,因此他的名聲不大;可是曹丕的樂府詩清新激越,《典論·論文》辨析扼要。注意到他們各有長短,也就可以做正確的評價了。但世俗之情對人的或抑或揚,往往是隨聲附和,于是使曹丕因身為帝王而降低了文才,曹植因處境困難而增加其價值,這并不是準確的論斷。王粲的才力充沛,寫作敏捷而精密,詩賦論銘樣樣都寫得好,文辭也很少病累,取其優(yōu)秀的詩賦,就是“建安七子” 中成就最大的作家吧!陳琳和阮瑀,以擅長章表檄移稱著,徐幹以辭賦和論著顯示其優(yōu)美,劉楨以高尚的情操和辭采相結合,應場才學優(yōu)秀而在詩賦創(chuàng)作上有所收獲,路粹和楊修,在筆札書記方面頗為精工;丁儀和邯鄲淳,他們的《刑禮論》《受命述》也寫得不錯。這些作家都有值得稱道的。劉劭的《趙都賦》,能夠追趕前代優(yōu)秀的作家;何晏的《景福殿賦》,則可光照后世的作者;應璩深懷意趣,用《百一詩》顯示他的情志;應貞掌握寫作的道理,用《臨丹賦》組成其文采,嵇康獨出心裁來寫論文,阮籍任其志氣以寫詩歌,他們通過不同的形式發(fā)出共同的心聲,用不同的翅膀朝著同一方向奮飛。</p>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張華短章,奕奕*清暢,其《鷦鷯》寓意 *,即韓非之《說難》也*。左思奇才,業(yè)深覃思 *,盡銳于《三都》*,拔萃于《詠史》* ,無遺力矣。潘岳敏給* ,辭旨和暢,鐘美于《西征》*,賈余*于哀誄,非自外*也。陸機才欲窺 *深,辭務索廣* ,故思能人巧,而不制繁。士龍 *朗練,以識檢亂* ,故能布采鮮凈,敏于短篇。孫楚綴思* ,每直置以疏通* ;摯虞述懷 *,必循規(guī)*以溫雅;其品藻流別*,有條理焉。傅玄* 篇章,義多規(guī)鏡 *;長虞筆奏* ,世執(zhí)剛中*:并楨干*之實才,非群華之<span style="font-size:18px;">韠</span>萼* 也。成公子安選賦而時美*,夏侯孝若具體而皆微*,曹攄*清靡于長篇,季鷹辨切于短韻*:各其善也。孟陽、景陽* ,才綺而相埒*,可謂魯、衛(wèi)之政*,兄弟之文也。劉琨雅壯而多風*,盧諶情發(fā)而理昭*,亦遇之于時勢也。景純艷逸,足冠中興*,《郊賦》既穆穆以大觀*,《仙詩》* 亦飄飄而凌云矣。庾元規(guī)*之表奏,靡*密以閑暢;溫太真*之筆記,循理而清通:亦筆端之良工也。孫盛、干寶* ,文勝為史 *,準的所擬*,志乎典訓* ;戶牖*雖異,而筆采略同。袁宏發(fā)軫以高驤*,故卓出而多偏*;孫綽規(guī)旋以矩步*,故倫序而寡狀*。殷仲文之《孤興》* ,謝叔源 *之《閑情》,并解散辭體*,縹渺浮音*;雖滔滔風流 *,而大澆* 文意。宋代逸才*,辭翰鱗萃* ,世近易明,無勞甄*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 *奕奕:美好的樣子。*《鷦(jiāo)鵝(liáo)》:《鷦鷯賦》。寓意:張華認為,鷦鷯雖是平凡的小鳥,卻不會像兇猛高飛的雕鷹、鴻雁和有漂亮羽毛的孔雀那樣因有文采而被人捕捉,有全身遠害之意。*“即韓”句:意謂《韓非子》中的《說難》篇,羅列了游說君主、向君主進諫的各種難處,指出人們往往會因此獲罪,也有全身遠害之意。*業(yè)深覃(tán)思:寫文章時用思極深。業(yè),事業(yè),指寫作。覃,深。*《三都》:《三都賦》。*拔萃:出類拔萃?!对伿贰罚褐缸笏嫉摹对伿吩姟钒耸?,為左思的代表作,詩中借古人古事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懷。*敏給:文思敏捷。*鐘:集中?!段髡鳌罚骸段髡髻x》。* 賈(gǔ)余:兜售多余的才力,指才力有余。*非自外:指出自內在的才華與情思。* 窺:窺探,這里指顯示,讓人看到。 * 索:探索。廣:豐富。*士龍:西晉作家陸云的字,陸機之弟,文章短小精練。 *識:識見。檢:約束。亂:雜亂。 * 孫楚:西晉作家。綴思:構思寫作。*直置:直接表達。疏通:通達。* 摯虞:西晉作家。述懷:指摯虞的詩賦。*循規(guī):按照規(guī)矩。*品藻流別:指摯虞所作《文章流別論》,文中論及文體源流、演變,今已不全。品藻,品評。*傅玄:西晉作家。*規(guī)鏡:鑒戒。*長虞:西晉作家傅咸的字,傅玄之子。筆奏:指奏議一類的文章。*世:世代,這里指父子兩代人。執(zhí):持。剛中:剛毅中正。*楨干:筑墻時所用的木樁,這里指支柱、骨干。*韠(bi)萼(è):有光彩的花萼。 <span style="font-size:18px;">韠</span> ,有光彩的樣子。*成公子安:指西晉作家成公綏,字子安。選:通“撰”,撰寫。時美:時時有美篇。*夏侯孝若:指西晉作家夏侯湛,字孝若。具體而皆微:這里指夏侯湛模仿《詩經·小雅》作《周詩》,模仿《尚書》作《昆弟誥》,體制大致具備但規(guī)模較小。 * 曹攄(shū):西晉作家,作品多長篇。*季鷹:西晉作家張翰的字。辨切:辨理切實。短韻:指短篇。 * 孟陽:西晉作家張載的字。景陽:西晉作家張協(xié)的字。 * 埒(liè):等于,相當于。*魯、衛(wèi)之政:語出《論語·子路》,“子曰:‘魯、衛(wèi)之政,兄弟也。’”。此處借以比喻張載、張協(xié)才情相當。*劉琨:西晉詩人,力圖恢復中原,后被盟友鮮卑族段匹殫拘禁,他作詩給好友盧諶,希望其能營救自己脫險。多風:富于風力。 *盧諶:東晉詩人。理昭:說理明確。 *中興:指東晉建立。*《郊賦》:指《南郊賦》,今文殘。穆穆:莊敬,美好。 *《仙詩》:指郭璞所作《游仙詩》十四首。*庾元規(guī):指東晉作家庾亮。* 靡:細小。*溫太真:指東晉作家溫嶠。*孫盛:東晉史學家、作家。干寶:東晉史學家、作家。* 文勝為史:以文采見長而擔任史官。*準的:標準。擬:追尋。*典訓:指經典規(guī)范。*戶牖(yǒu):門窗,這里有途徑之意。*袁宏:東晉作家、史學家。發(fā)軫(zhěn):發(fā)車,出發(fā),這里指創(chuàng)作。軫,車。驤(xiāng):舉。 * 卓出:卓越。偏:偏頗。* 孫綽:東晉作家。規(guī)旋以矩步:循規(guī)蹈矩。*倫序:有條理,有次序。寡狀:描摹較少。 *殷仲文:東晉作家?!豆屡d》:有學者認為指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 謝叔源:指東晉作家謝混,字叔源。*解散辭體:指不合文辭的體制。*縹渺浮音:靡麗浮華的言辭。*滔滔風流:指影響甚大,成一時的潮流。*澆:刻薄。*逸才:出眾的文才。 *鱗萃:如鱗片一樣匯集。萃,匯聚。*甄:審查,鑒定。</p> <p class="ql-block">【譯文】</p><p class="ql-block"> 張華短小的辭賦,寫得美好而清新流暢,其《鷦鷯賦》的寓意,就是韓非所寫的《說難》的意思。左思有奇異的文才,在寫作時善于深入地思考,《三都賦》盡顯銳氣,《詠史詩》出類拔萃,其創(chuàng)作是不遺余力的。潘岳文思敏捷,言辭自然、和順、暢達,其文采之美集聚在《西征賦》中,才力有余體現在哀誄文中,這些都出自其內在的才華與情思。陸機恃才想要展現深厚的學識,在創(chuàng)作時辭藻力求繁富,所以其文思雖很巧妙,但卻不能約束繁蕪。陸云追求明朗精練,憑借他的見識約束繁雜,所以能鮮明省凈地運用文采,善于寫短小的作品。孫楚構思作文,往往是質直陳述而疏通暢達;摯虞抒發(fā)胸懷之作,必定循規(guī)蹈矩而辭義溫雅;他在《文章流別論》中敘述各種文體的源流并加以品評,是很有條理的。傅玄的作品,內容大都是規(guī)勸鑒戒,傅咸的奏議,繼承了父親的剛毅中正:他們父子都是國家的棟梁之才,而不是光彩的花萼。成公綏的賦時有佳作,夏侯湛模仿經典體制具備而規(guī)模都小,曹攄的長篇浮靡清麗,張翰的短章明晰而切實:他們各有各的長處。張載、張協(xié)才華綺麗而不相上下,就像魯國和衛(wèi)國的兄弟之政,其文章也在伯仲之間。劉琨作品雅正雄壯而富有風力,盧諶作品情感顯露而道理清晰,這都是當時的政治形勢造成的。郭璞的詩艷麗高超,堪稱東晉之冠,他的《南郊賦》是莊嚴美好的大手筆,《游仙詩》也飄飄然有凌云之氣。庾亮的章表,文思細密而嫻熟和暢,溫嶠的筆札,遵循事理而清新通達:他們也是運用文筆的能工巧匠了。孫盛、干寶,都是長于文辭而為史官,他們所追求的寫作標準,是以經籍為典范;途徑雖然不一,辭采卻是大致相近的。袁宏的文章才情甚高,所以雖卓越出眾卻多有偏差;孫綽作文循規(guī)蹈矩,所以雖有條理卻缺乏描摹。殷仲文抒發(fā)的孤高興致,謝混表現的閑適情懷,都沖散了文辭體制,風格靡麗浮華;雖成一時之潮流,但文意卻大為淡薄。宋代才高的文士,作品多如鱗片大量積聚,因為時代較近,容易辨明,就沒有鑒別、評定的必要了。</p>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觀夫后漢才林,可參西京*;晉世文苑,足儷鄴都* 。然而魏時話言,必以元封* 為稱首;宋來美談,亦以建安為口實* 。何也?豈非崇文之盛世,招才之嘉會哉!嗟夫,此古人所以貴乎時*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 *參:參與,指能比上。西京:西漢,也稱前漢。西漢都長安,在西;東漢都洛陽,在東。*儷:并,偶。鄴(yè)都:指三國的魏。魏都鄴(今河北臨漳)。*元封:西漢武帝年號(公元前110—前105年)。這里用以代表漢武帝時期。*建安:東漢末獻帝年號(公元196-220年)??趯崳赫勗捹Y料,指經常談到建安文學的成就。*貴乎時:指文人的興廢與成就,貴在時機。這種時機的具體含義,即上面所說“崇文之盛世,招才之嘉會”?!稌r序》篇充分反映了劉勰的這一思想,除上舉武帝崇儒而辭采競騖外,建安時期曹氏父子“雅愛詩章”,并能“體貌英逸,故俊才云蒸”,也是劉勰所推重的極好時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譯文】</p><p class="ql-block"> 查看東漢的作家,和西漢作家相差無幾;晉代的文壇,幾乎可以和建安文學媲美;但曹魏時期的議論,必然以漢武帝時期為最高理想;劉宋以后的高論,又總是以建安時期為話題。這是為什么呢?豈不是因為這兩個時期是崇尚文學的盛世,廣招才士的最好時機!唉,這就是古人不能不重視時機的原因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 贊曰:才難然乎*!性各異稟* 。一朝綜文*,千年凝 *錦。余采徘徊*,遺風籍甚*。無日紛雜,皎然可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 *才難然乎:意為人才難得,不是這樣嗎。*稟:稟賦,生來就具有的。*綜文:指寫成文章。*凝:聚,結。*徘徊:反復回旋,指作品長期流傳。*風:風尚。籍甚:盛大。*皎然:明亮,清楚。品:評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譯文】</p><p class="ql-block"> 總之,人才難得,不是這樣嗎?每個人的稟性是各不相同的。一旦寫成文章,就凝結成千古不朽的錦繡。豐富的文采長期流傳,良好的風尚更加盛大。不要說九代的作家、作品紛雜,仍可清清楚楚地予以品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