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他是盛唐的“鐵衣詩人”,既能吟詩作對,又能披甲上陣,他也是一位被低估的傳奇人物,少年乞討為生,卻逆襲為盛唐唯一封侯的詩人,他最狠的不是寫詩,而是52歲才開啟人生開掛模式,他就是半生潦倒,半生逆襲的四大邊塞詩人之一的高適。</p><p class="ql-block"> 公元704年,滄州渤??h一座破落官邸中,一聲嬰兒的啼哭劃破黎明。這個出生便落于人后的孩子,正是日后撼動盛唐的高適。高適:字:達夫。祖父高侃乃唐朝名將,官至左武衛(wèi)大將軍,然而因父親早逝,家道中落,高適少時生活困頓?!杜f唐書》中記載:少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給,他甚至一度以乞討為生。盡管如此,高適并沒有向命運低頭,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兼修武藝。他的才華與堅韌不拔的精神也為他日后的人生逆襲埋下了伏筆。</p><p class="ql-block"> 20歲那年,高適滿懷壯志西入長安,試圖以才學叩開仕途之門,卻遭遇現(xiàn)實的無情打擊,盡管在長安度過了一段快意時光,最終卻未能謀得一官半職,只能自嘲:長安少年不少錢,能騎駿馬鳴金鞭。無奈之下,他游蕩于梁宋等地,最終定居于物價低廉的宋城。為了生存,他躬耕田地,垂釣乞討,但這并沒有磨滅掉他的志氣,他繼續(xù)埋頭讀書,廣交友人,靜候良機。</p><p class="ql-block"> 27歲時。高適聽聞唐與契丹在東北邊境交戰(zhàn),認為這是建功立業(yè)的機會,便遠赴幽州、薊州投軍,開始了邊塞漫游,然而除了寫下大量邊塞詩外,他一無所獲。他將無奈寄情于詩,如《塞上》:惟惜李將軍,按節(jié)出皇都??v戎掃大漠,一戰(zhàn)擒單于。表面歌頌君王,實則暗含自身抱負難展的苦悶。公元734年。他悻悻而歸,途中寫下《自薊北歸》:誰伶不得意,長劍獨歸來。直抒無人賞識的孤獨與失落,道盡壯志難酬的悲涼。</p><p class="ql-block"> 公元735年,32歲的高適再赴長安應試,卻依舊名落孫山。3年后,35歲的他。在返鄉(xiāng)途中寫下《燕歌行》,此詩以雄渾筆觸,描繪邊疆戰(zhàn)爭,抒發(fā)將士豪情,展現(xiàn)了他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guān)懷。公元744年,40歲的高適偶遇結(jié)伴同游梁宋的李白和杜甫。這一年被賜金放還的李白43歲,而剛寫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千古絕句的杜甫才32歲,三人一見如故,相約梁園,品茗賦詩,酒酣之際,每人都寫了一首豪情萬丈的詩相贈,也因為這場相遇,三人被稱作“梁園三劍客”。而高適與李白尤為投緣。此時,惺惺相惜的三人卻怎么也不會想到,梁園一別,三人也將分別走向了不同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公元747年冬,河南睢陽大雪紛飛,43歲的高適與52歲的琴師董庭蘭也就是董大,在一間破舊酒館相逢,彼時高適科舉屢敗,半生潦倒,董大因李龜年壓制,懷才不遇,兩位天涯淪落人,一壺濁酒喜相逢,互訴半生艱辛。酒酣之際,高適提筆寫下:《別董大二首》,字字鏗鏘,既為友人亦自勉,末句今日相逢無酒錢的自嘲,道盡寒士窘迫與相惜豁達。詩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是君的豪情穿越千年的歲月,至今激勵著困境中的孤勇者。與董大分別后,高適的人生迎來轉(zhuǎn)折,公元749年,經(jīng)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引薦,他受封丘縣尉,后因才華受哥舒翰賞識,任掌書記。</p><p class="ql-block">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52歲的高適臨危受命,出任左拾遺,轉(zhuǎn)檢察御史,輔助哥舒翰,鎮(zhèn)守潼關(guān)。次年,永王謀反,唐玄宗果斷提拔他為淮南節(jié)度使,委以平叛之亂。平叛之后,高適收到昔日摯友李白的求救信,原來李白陰差陽錯成為永王幕僚,卷入叛亂,盡管兩人曾為摯友,但身為三軍主帥的高適并未伸出援手。最終,李白在宋若思、崔煥等友人幫助下獲釋,卻與高適形同陌路,友誼就此破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適對同為“梁園三劍客”的杜甫卻格外關(guān)懷。</p><p class="ql-block"> 756年,王昌齡途經(jīng)亳州時被刺史閭丘曉殺害。第二年,高適聯(lián)合新任河南道節(jié)度使張鎬追究此事,張鎬以“貽誤軍機”罪名將閭丘曉處死。臨刑前,閭丘曉求饒稱家中有親人需贍養(yǎng)。張鎬反問:“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yǎng)?”</p><p class="ql-block"> 公元759年,高適出任蜀州刺史,恰逢杜甫流離失所,生活困頓。身為朝廷重臣的高適并未因身份懸殊而疏遠杜甫,反而多次親赴草堂探望,并不時救濟這位落魄好友,展現(xiàn)了深厚的情誼與文人間的惺惺相惜。</p><p class="ql-block"> 五年后,61歲的高適被晉封為渤??h侯,成為盛唐時期唯一封侯的大詩人。達到了仕途的巔峰。然而榮耀并未伴隨他太久。公元765年正月,高適離世,享年62歲,結(jié)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高適的一生由布衣至封侯,歷經(jīng)仕途起伏與時代動蕩。始終心懷家國,他以詩言志,一心報國,書寫個人與時代的輝煌,留下無數(shù)精神財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