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繼續(xù)分享《這樣讀書就夠了》:</p><p class="ql-block">原文中說:<b>霍華德·麥克拉斯基教授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論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其基本觀點是一個人總是在他需要的精力與可提供的精力之間尋求平衡。那些消耗個體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負載,而處理這些負載需要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構成。</b></p><p class="ql-block"><b>?生存余力 = 生存力量 / 生存負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我們要搞懂這三個概念:</p><p class="ql-block"><b>生存力量</b>是指個體應對生活需求的能力。外部生存力量包括家庭背景,人脈資源,經濟能力等;內部生存力量包括個體的能力和經驗等。</p><p class="ql-block"><b>生存負載</b>指個體需要處理的各類負擔。</p><p class="ql-block">外部生存負載主要包含工作,即職場工作和沒有薪水的家庭工作;內部生存負載,主要指個體不斷發(fā)展的生活期望,比如買房,換車,升職等。</p><p class="ql-block">當生存余力?小于1?時,個體可能陷入疲于奔命的惡性循環(huán),缺乏精力學習或應對風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過閱讀本書,讓我認識到一個人要從事任何工作或學習,必須擁有一些生存余力。比如就算你有很強的內部生存力量(個人能力和經驗),但是你的外部負載(工作壓力)和內部負載(渴望升職加薪)更大,就會導致沒有生存余力。所以適當放慢自己的工作節(jié)奏、減少自己的欲望,讓自己的力量慢慢強起來,就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解讀書的打卡活動,看到書友們的寫作輸出都非常棒,在欣賞和羨慕的同時,也要穩(wěn)定自己的內心,不攀比不內耗,按自己的節(jié)奏前行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