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csfhh15" target="_blank">葉升龍畫論·第一章《典型論》1.02(7)</a></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西方人物畫追蹤(1)</b></p><p class="ql-block"> 西方的繪畫藝術(shù)開始于石刻。美術(shù)史上記有公元前4世紀希臘三位名雕刻家史柯帕斯、普拉克西特例斯、利西普斯和他們的作品。這些作品輪廓正確,有臉部表情。</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70年至公元前250年,蘇美樂塔遺址中的一塊多人雕像《祭祀者群像》神情、姿態(tài)虔誠、謙恭,在外形上也達到了一定水平。公元前3世紀埃及的雕塑《獅身人面像》高達六十來米,非常雄偉。</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的《擲鐵餅者》《持矛者》《米洛的維納斯》《拉奧孔》和《馬可·奧里略騎馬像》等雕塑像,形體都非常正確,動作十分自然,在外形方面早已達到了精湛的水平,后人并沒有能出其右者。</p><p class="ql-block"> 上述這大批雕像全為外象的刻畫,唯《拉奧孔》三個人物和兩條蛇搏斗有一定的情節(jié)性。3世紀的《卡拉卡拉像》則以刻畫臉部暴戾兇狠的特點,來表現(xiàn)這位策劃多起謀殺事件的在任皇帝的性格。</p><p class="ql-block"> 繪畫藝術(shù)在西方出現(xiàn)并不早,于公元1280年至1290年間才有布埃畫的《寶座上的圣母》(蛋彩畫),1305年至1306年喬托作《哀悼基督》(濕壁畫),1308年至1311年杜喬作《基督進耶路撒冷》(蛋彩畫)等。</p><p class="ql-block">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直到公元15世紀至19世紀的文藝復興才出現(xiàn),如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開朗琪羅的《大衛(wèi)》(雕刻),倫勃朗的《夜巡》 ,席里柯的《美杜薩之筏》,米勒的《拾穗》和《晚鐘》,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和《伊凡雷帝殺子》 ,蘇里柯夫的《女貴族芙洛左娃》,羅丹的《加萊義民》(圓雕),柯羅惠文的《織布工人暴動》(組畫)等。</p><p class="ql-block"> 這批繪畫和雕塑雖然還未是正確的典型論指導下的創(chuàng)作,因能據(jù)歷史故事、宗教故事以及現(xiàn)實生活進行構(gòu)思創(chuàng)作而成,基本上都符合典型論三要素的要求,正確代表了西方繪畫史上的精英作品。這一時期也是西方繪畫史的黃金時期。</p><p class="ql-block"> 然而好景不長,似乎題材用完,僅《最后的晚餐》就有三四幅之多。如此,自然類型化而令人感到乏味。正在前途渺茫時照相術(shù)發(fā)明了,照相使畫家失去信念,放棄了人像畫而轉(zhuǎn)向外光派,畫起風景畫;初步得手,似獲得了一個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題材的轉(zhuǎn)變帶來畫法的轉(zhuǎn)變,創(chuàng)立了印象派。然而高興了一段時間之后,又感到只在形式上轉(zhuǎn)變?nèi)詿o法求得內(nèi)涵的突破,又一次產(chǎn)生乏味,于是步入后期印象派。</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5cuofp1i" target="_blank">葉升龍畫論·第一章《典型論》1.03(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