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與降》 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升與降》(Ascending and Descending)是荷蘭藝術(shù)家M.C.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于1960年創(chuàng)作的版畫作品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這幅作品展現(xiàn)了一組神秘的人物正在沿著一條無限循環(huán)的樓梯上升和下降,其中一些人物似乎是在空中漂浮,而其他人則在樓梯上行走。雖然該作品看起來似乎違反了物理規(guī)律,但它實際上是一種稱為“不可能物體”的視錯覺藝術(shù)形式的代表作品之一。在這種藝術(shù)形式中,藝術(shù)家使用圖形技巧和透視來創(chuàng)造出看起來不可能存在的物體,這些物體具有明顯的矛盾和違反直覺的特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升與降》這幅經(jīng)典之作在當代藝術(shù)和數(shù)學教育領(lǐng)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b></p> 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從作品《升與降》的局部看,每個人都在前行,都在上升,但走著走著又回到了原點。人們就是在這樣的怪圈中行走,快樂著前行的每一步,卻不知道每一步的前行都是“原地不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曾經(jīng)這樣問老師 “我們公開課沒少上,示范課沒少看,理論報告沒少聽,小學數(shù)學就這么些內(nèi)容,為什么課堂效果仍然不很理想?對于一線老師來說,有沒有一個便捷的入口?”今天我也用同樣的問題請老師們思考。</b></p> 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應(yīng)該說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現(xiàn)實,我們沒有少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每次看名師的示范課,聽名家評課指導,每次都感覺自己收獲滿滿,可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回頭看,是不是又覺得自己似乎還在原地踏步?這不就是埃舍爾先生的《升與降》的情景嗎?</b></p> 《釋放》 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再看作品《釋放》,粗看畫面是死寂的,沒有生命的跡象,但從下往上看,慢慢地,景象在變化,最上端已變?yōu)橐蝗猴w鳥在翱翔。我想用這一幅圖表示“五會”教學的課堂,是因為我希望我們的理想的課堂是這種模樣。能讓孩子象歡快的鳥兒自由地飛翔!他們的個性能得到張揚,能力能得到釋放。而這是一個過程,盡管這個過程有點漫長!</b></p> 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同的人看“五會”教學課堂,景象是不同的。曾經(jīng)有人說這樣的課堂讓人發(fā)懞,本以為這種方式是什么高招,會讓人看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有序,招招實錘,學習高效,卻不想有時讓人看到的會是亂紛紛,結(jié)結(jié)巴,進展緩慢,拖泥帶水,如此效率低效。當然,面對這樣的課堂,評價也不一致,有的人說“精彩極了”,有的人說是“糟糕透了”。兩種評價截然相反,究竟應(yīng)當如何看?“五會”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有太多的不同,也有太多的視角能幫助我們區(qū)分這樣的課堂。</b></p> 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聽課以及與老師們的交流中,我看到不少班級,學生通過老師的培訓與指導,已達到自覺、自由、順暢地進行獨學、群學和共學,根據(jù)老師的指令,學生有序地開展學習,討論,交流,老師讓位于學生,沒有機械重復的練習,實施“五會”教學只有一個學期左右,成績明顯處于上升趨勢,而與老師交談中,得知:老師通過建立規(guī)則,一個一個地培養(yǎng),一點一點地落實。讓規(guī)則成為學生習慣,一節(jié)課只解決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力求做到精講精練。</b></p> 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到這兩張圖,我們會發(fā)現(xiàn),“五會”教學的課堂是不是特別像作品《釋放》刻畫的意境?它是由原初的死寂一般地基礎(chǔ),經(jīng)過一個長長的漸變過程,最后變成靈動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特別重視原基礎(chǔ),重視對原有問題的解決。“不是解決想象中的問題,而是回應(yīng)真實世界的挑戰(zhàn)?!保?020年羅振宇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b></p> 五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不是解決想象中的問題,而是回應(yīng)真實世界的挑戰(zhàn)?!边@句話怎么落實?我想到的是:這需要讓學生得到自由,自由的將自己的問題表露出來,自由地尋求上升、發(fā)展、釋放的通道,在此過程中,老師要清楚學生的問題在哪?然后引到學生針對問題,尋找方法,形成規(guī)則,下次課在此基礎(chǔ)上前行,而不要再“從頭再來”,更不要每天都在“重復昨天的故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