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據(jù)臺灣媒體報道,《還珠格格》《一簾幽夢》作者瓊瑤在臺灣淡水家中輕生身亡,終年86歲。她的遺書隨后公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各位親愛的朋友知音們:</b></p><p class="ql-block">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jīng)“翩然”地去了!</p><p class="ql-block">“翩然”是我最喜歡的兩個字,代表的是“自主、自在、自由”的“飛翔”,優(yōu)美而“輕盈”,我擺脫了逐漸讓我痛苦的軀殼,“翩然”的化為雪花飛去了!</p><p class="ql-block"><b>這是我的愿望,“死亡”是每個人必經(jīng)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我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為這最后的大事“作主”。</b></p><p class="ql-block">上蒼對于生命的過程,設(shè)計得不是很好。當(dāng)人老了,都要經(jīng)過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醫(yī)院、治療、不治”的時間,這段時間,可長可短,對于必將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萬一不幸,還可能成為依賴“插管維生”的“臥床老人”!我曾經(jīng)目睹那種慘狀。我不要那樣的“死亡”。</p><p class="ql-block">我是“火花”,我己盡力燃燒過。如今,當(dāng)火焰將熄之前,我選擇這種方式,翩然歸去。我要說的話,都錄在我《當(dāng)雪花飄落》的視頻里了。希望我的朋友們,多看幾次視頻,了解我想表達的一切。</p><p class="ql-block"><b>朋友們,不要為我的“死亡”悲哀,為我笑吧!生命的美好,就在于“能愛,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說、能跑、能動、能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能嫉惡如仇,活得轟轟烈烈……”這些,我都在有生之年,擁有過了!我“活過”了,不曾辜負此生!</b></p><p class="ql-block">我最放不下的,就是家人和你們?!皭邸本o緊的系著我心,你們都是我最最不舍的。為了讓我的靈魂(不知道人類有沒有靈魂),也能“翩然”,大家為我笑、為我高歌、為我飛舞吧!我在天之靈,會與你們“共舞”的!</p><p class="ql-block">別了!我至愛的你們!慶幸此生,曾經(jīng)和你們相遇相知。</p><p class="ql-block">注意,我“死亡”的方式,是在我生命的終站實行的!<b>年輕的你們,千萬不要輕易放棄生命,一時的挫折打擊,可能是美好生命中的“磨練”,希望你們經(jīng)得起磨練,像我一樣,活到八十六七歲,體力不支時,再來選擇如何面對死亡。</b>但愿那時,人類已經(jīng)找到很人道的方式,來幫助“老人”們,快樂的“歸去”!</p><p class="ql-block">親愛的你們,要勇敢,要活出強大的“自我”,不要辜負來世間一趟!這世間,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各種意外的喜怒哀樂!別錯過那些屬于你的精彩!</p><p class="ql-block">千言萬語說不盡,最后,祝福大家健康快樂,活得瀟瀟灑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瓊瑤 寫于淡水雙映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12、3</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瓊瑤: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b></p><p class="ql-block">79歲的臺灣知名作家瓊瑤女士3月12日在個人臉書(facebook)發(fā)布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文中表明自己支持安樂死,采用花葬形式,并向親人叮囑最后的“急救措施”全部不需要?!吧鷷r愿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時愿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她表示,自己是抱著正面思考寫下這封信,對于牢不可破的生死觀,現(xiàn)在也該到改變的時候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親愛的中維和銹瓊:</p><p class="ql-block">這是我第一次在臉書上寫下我的心聲,卻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p><p class="ql-block">《預(yù)約自己的美好告別》是我在《今周刊》里讀到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值得每個人去閱讀一遍。在這篇文章中,我才知道《病人自主權(quán)利法》已經(jīng)立法通過,而且要在2019年1月6日開始實施了!換言之,以后病人可以自己決定如何死亡,不用再讓醫(yī)生和家屬來決定了。對我來說,這真是一件太好太好的喜訊!雖然我更希望可以立法《安樂死》,不過,《尊嚴(yán)死》聊勝于無,對于沒有希望的病患,總是邁出了一大步!</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我要繼沉富雄、葉金川之后,在網(wǎng)路公開我的叮嚀。雖然中維一再說,完全了解我的心愿,同意我的看法,會全部遵照我的愿望去做。我卻生怕到了時候,你們對我的愛,成為我“自然死亡”最大的阻力。承諾容易實行難!萬一到時候,你們后悔了,不舍得我離開,而變成葉金川說的:“聯(lián)合醫(yī)生來凌遲我”,怎么辦?我想,你們深深明白我多么害怕有那么一天!現(xiàn)在我公開了我的“權(quán)利”,所有看到這封信的人都是見證,你們不論多么不舍,不論面對什么壓力,都不能勉強留住我的軀殼,讓我變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臥床老人!那樣,你們才是“大不孝”!</p><p class="ql-block">今天的《中國時報》有篇社論,談到臺灣高齡化社會的問 題,讀來觸目驚心。它提到人類老化經(jīng)過“健康→亞健康→失能”三個階段,事實上,失能后的老人,就是生命最后的階段。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臺灣失能者平均臥床時間,長達七年,歐陸國家則只有2周至一個月,這個數(shù)字差別更加震撼了我!臺灣面對失智或失能的父母,往往插上維生管,送到長照中心,認為這才是盡孝。長照中心人滿為患,照顧不足,去年新店樂活老人長照中心失火,造成6死28傷慘劇,日前桃園龍?zhí)堕L照中心又失火,造成4死11傷的慘??!政府推廣長照政策,不如貫徹“尊嚴(yán)死”或立法“安樂死”的政策,才更加人道!<b>因為沒有一個臥床老人,會愿意被囚禁在還會痛楚、還會折磨自己的軀殼里,慢慢的等待死亡來解救他!可是,他們已經(jīng)不能言語,不能表達任何自我的意愿了!</b></p><p class="ql-block"> 我已經(jīng)79歲,明年就80歲了<b>!這漫長的人生,我沒有因為戰(zhàn)亂、貧窮、意外、天災(zāi)人禍、病痛……種種原因而先走一步?;畹竭@個年紀(jì),已經(jīng)是上蒼給我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后,我會笑看死亡。</b>我的叮囑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不論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動大手術(shù),讓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時讓我作主,萬一我不能作主時,照我的叮囑去做!</p><p class="ql-block">二、不把我送進“加護病房”。</p><p class="ql-block">三、不論什么情況下,絕對不能插“鼻胃管”!因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p><p class="ql-block">四、同上一條,不論什么情況,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種維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種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p><p class="ql-block">五、我已經(jīng)注記過,最后的“急救措施”,氣切、電擊、葉克膜……這些,全部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重大!千萬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p><p class="ql-block"><b>我曾說過:“生時愿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后一刻。死時愿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我寫這封信,是抱著正面思考來寫的。我會努力的保護自己,好好活著,像火花般燃燒,盡管火花會隨著年邁越來越微小,我依舊會燃燒到熄滅時為止。</b>至于死時愿如雪花的愿望,恐怕需要你們的幫助才能實現(xiàn),雪花從天空落地,是很短暫的,不會飄上好幾年!讓我達到我的愿望吧!</p><p class="ql-block">人生最無奈的事,是不能選擇生,也不能選擇死!好多習(xí)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觀念鎖住了我們,時代在不停的進步,是開始改變觀念的時候了!</p><p class="ql-block"><b>生是偶然,死是必然。</b></p><p class="ql-block">談到“生死”,我要告訴你們,生命中,什么意外變化曲折都有,只有“死亡”這項,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也是必然會來到的。倒是“生命”的來到人間,都是“偶然”的。想想看,不論是誰,如果你們的父母不相遇,或者不在特定的某一天某一時某一刻做了愛,這個人間唯一的你,就不會誕生!更別論在你還沒成形前,是幾億個王子在沖刺著追求一個公主,任何一個淘汰者如果擊敗了對手,那個你也不是今日的你!所以,我常常說,“生是偶然”,不止一個偶然,是太多太多的偶然造成的。死亡卻是當(dāng)你出生時,就已經(jīng)注定的事!那么,為何我們要為“誕生”而歡喜,卻為“死亡”而悲傷呢?我們能不能用正能量的方式,來面對死亡呢?</p><p class="ql-block">當(dāng)然,如果橫死、夭折、天災(zāi)、意外、戰(zhàn)爭、疾病……這些因素,讓人們活不到天年,那確實是悲劇。這些悲劇,是應(yīng)該極力避免的,不能避免,才是生者和死者最大的不幸?。ㄟ@就是我不相信有神的原因,因為這種不幸屢屢發(fā)生。)如果活到老年,走向死亡是“當(dāng)然”,只是,老死的過程往往漫長而痛苦,親人“有救就要救”的觀念,也是延長生命痛苦的主要原因!我親愛的中維和銹瓊,這封信不談別人,只談我——熱愛你們的母親,懇請你們用正能量的方式,來對待我必須會來臨的死亡。時候到了,不用悲傷,為我歡喜吧!我總算走完了這趟辛苦的旅程!擺脫了我臨終前可能有的病痛!</p><p class="ql-block">無神論等于是一種宗教,不要用其他宗教侵犯我。</p><p class="ql-block">你們也知道,我和鑫濤,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尤其到了晚年,對各種宗教,都采取尊重的態(tài)度,但是,卻一日比一日更堅定自己的信仰。我常說:“去求神問卜,不如去充實自己!”我一生未見過鬼神,對我來說,鬼神只是小說戲劇里的元素。但是,我發(fā)現(xiàn)宗教會安慰很多痛苦的人,所以,我尊重每種宗教,卻害怕別人對我傳教,因為我早就信了“無神論教”!</p><p class="ql-block">提到宗教,因為下面我要叮嚀的,是我的“身后事”!</p><p class="ql-block">一、不要用任何宗教的方式來悼念我。</p><p class="ql-block">二、將我盡速火化成灰,采取花葬的方式,讓我歸于塵土。</p><p class="ql-block">三、不發(fā)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私下家祭即可。死亡是私事,不要麻煩別人,更不可麻煩愛我的人——如果他們真心愛我,都會了解我的決定。</p><p class="ql-block">四、不做七,不燒紙,不設(shè)靈堂,不要出殯。我來時一無所有,去時但求干凈利落!以后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為我早已不存在。何況地球在暖化,燒紙燒香都在破壞地球,我們有義務(wù)要為代代相傳的新生命,維持一個沒有污染的生存環(huán)境。</p><p class="ql-block">五、不要在乎外界對你們的評論,我從不迷信,所有迷信的事都不要做!“死后哀榮”是生者的虛榮,對于死后的我,一點意義也沒有,我不要“死后哀榮”!后事越快結(jié)束越好,不要超過一星期。等到后事辦完,再告訴親友我的死訊,免得他們各有意見,造成你們的困擾!</p><p class="ql-block"><b>“活著”的起碼條件,是要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會愛懂愛、會笑會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動……到了這些都失去的時候,人就只有軀殼!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b>萬一我失智失能了,幫我“尊嚴(yán)死”就是你們的責(zé)任!能夠送到瑞士去“安樂死”更好!</p><p class="ql-block">中維,銹瓊!今生有緣成為母子婆媳,有了可柔可嘉后,三代同堂,相親相愛度過我的晚年,我沒有白白到人間走一趟!愛你們,也愛這世上所有愛我的人,直到我再也愛不動的那一天為止!</p><p class="ql-block">我要交待的事,都清清楚楚交待了!這些事,鑫濤也同樣交待給他的兒女,只是寫得簡短扼要,不像我這么嘮刀。不寫清楚我不放心?。∥彝瑫r呼吁,立法“尊嚴(yán)死”采取“注記”的方式,任何健康的人,都可在“健??ā鄙献⒂?,到時候,電腦中會顯示,免得兒女和親人為了不同方式的愛,發(fā)生爭執(zhí)!</p><p class="ql-block">寫完這封信,我可以安心的去計劃我的下一部小說,或是下一部劇本!可以安心的去繼續(xù)“燃燒”了!對了,還有我和我家那個“貓瘋子”可嘉,我們祖孫兩個,正計劃共同出一本書,關(guān)于“喵星人”的,我的故事,她的插圖,我們聊故事就聊得她神彩飛揚,這本書,也可以開始著手了!</p><p class="ql-block">親愛的中維和銹瓊,我們一起“珍惜生命,尊重死亡”吧!切記我的叮嚀,執(zhí)行我的權(quán)利,重要重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你們親愛的母親瓊瑤寫于可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17年3月12日</p> <p class="ql-block">瓊瑤原名陳喆,1938年4月20日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湖南省衡陽縣渣江鎮(zhèn)。瓊瑤的父親陳致平是大學(xué)教授,母親袁行恕。瓊瑤也是作家金庸的遠親,金庸的堂妹為瓊瑤的舅母。是詩人徐志摩的表外甥女。1949年,瓊瑤隨父陳致平由大陸到臺灣生活,畢業(yè)于臺北市立中山女中,其后步入職業(yè)作家行列,并相繼進入電影、電視劇制作行業(yè)?,F(xiàn)為中國電影文學(xué)學(xué)會會員。</p><p class="ql-block">年輕時的瓊瑤16歲時,瓊瑤以心如為筆名發(fā)表小說《云影》,25歲時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窗外》。瓊瑤創(chuàng)作的小說作品大多已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其中較為聞名的包括《庭院深深》、《梅花三弄》系列、《還珠格格》系列、《一簾幽夢》等。瓊瑤有過兩段婚姻,1959年4月,瓊瑤與慶筠結(jié)婚。1961年7月,二人兒子陳中維出生。1964年夏,瓊瑤與慶筠離婚。1979年5月9日,瓊瑤與平鑫濤結(jié)婚。</p> <p class="ql-block">從瓊瑤的遺書中,我們可以思考生命的意義:</p><p class="ql-block">首先,生命的意義在于自主、自在、自由的選擇。瓊瑤在遺書中提到,“死亡”是每個人必經(jīng)之路,也是最后一件“大事”。她不想聽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而是選擇了自主地面對死亡。</p><p class="ql-block">其次,生命的意義在于珍惜當(dāng)下,活出自我。瓊瑤在有生之年,擁有過愛恨、笑哭、歌說、跑動、紅塵作伴、嫉惡如仇等種種美好,她不曾辜負此生。</p><p class="ql-block">最后,生命的意義在于放下執(zhí)念,坦然面對死亡。瓊瑤在遺書中說,“不要為我的‘死亡’悲哀,為我笑吧!”她希望家人和朋友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她的離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