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年,在中國通常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也稱為春節(jié),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象征著辭舊迎新和家庭團聚。此外,元旦也被視為新年的開始,是全球多數(shù)國家的法定假日。新年期間,人們?;ニ妥8?,表達對未來的美好期望。</p><p class="ql-block"> 元旦的早晨突發(fā)奇想,從元想到無、想到空、想到零,想到有,又從無想到氣(氣氣炁),咬文嚼字,“無”思亂想,“無”說“八道”(元無空零有氣氣炁),以此作為元旦的心得體會,拉開迎接新春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元,古義指“頭”,于是“元旦”便有“從頭開始”的意思。冬至已至,正步入三九嚴寒,陰至極陽始升,春天即將來臨。</p><p class="ql-block"> 寒冷天氣會過多地消耗人體內(nèi)的能量,人們除了要做好保暖,還應補充營養(yǎng)提升陽氣和能量。元旦前后,正是進補的好時機。當然,運動在消耗體能的同時也可以增加熱量,促進和補充身體能量,關鍵是能量平衡。中醫(yī)學有“固本培元”的說法,這里的“本”是根本;元,即元神。</p> <p class="ql-block"> “元”字中的“丿”若向上越過第二條橫線,就成了“無”字。無,是生發(fā)之前的原點。一旦進入生發(fā)之始,便是“元”的狀態(tài),達到“無中生有”。因而,“元”也可以解讀為“無中生有”。有,是對事物存在性質和存在形式的肯定或確認。創(chuàng)新,從某種意義上說,就需要一種“無中生有”的能力。 </p><p class="ql-block"> 無,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沒有,而是一種蟄伏或孕育的狀態(tài),或者是一種夢想幻想理想構想。在“無”字下面加上四點就是“炁”字,是指從娘胎帶來的能量,是生命之源,又是維持身體內(nèi)部的自然能量,也是上面所說的“元神”。與空氣不同的是,炁需要通過人體作為導體來激活臟腑器官經(jīng)絡穴位等生理功能,來幫助人體到達平衡狀態(tài)。氣,是由水谷精微物轉化而來。</p><p class="ql-block"> 這里,我們不知不覺地提到了由呼吸進入人體通過肺的蕭降的自然之氣,由口輸入人體作為“營養(yǎng)物”的水谷精微物通過脾胃運化產(chǎn)生的后天之“氣”,由娘胎里帶來的先天元氣——炁。氣氣炁,分別取之于天、地、人,三者合于人體整體推動生命能量集聚和運化。元氣啟動了生命活動,為后天之氣的攝入奠定了基礎,而后天之氣又不斷培補先天之元氣。</p> <p class="ql-block"> 與無為伍的有“空”,只是“空”中隱含有邊界的意思。“空無一物”,是指在某個特定的范圍內(nèi)的狀況。有時,我們需要“放空心情”,就是通過轉移或轉換“場景”來實現(xiàn)的。</p><p class="ql-block"> 與“無”、與“空”合群的還有“零”。零,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種平衡態(tài),同時也可表征不同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不同的階段,生活目標、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需要根據(jù)時代變局適時歸零,在不同的場景下轉換不同的賽道,才會活出人生的精彩,才會永葆青春!</p><p class="ql-block"> 新年伊始,讓我們鼓足勇氣(深呼吸,氣沉丹田),意氣奮發(fā)(以意導氣),喚發(fā)精神(虛領頂頸,含胸拔背),畜勢待發(fā)(吸蓄呼發(fā),松腰落胯),活在當下(腳踏實地,其根在腳),奔向未來(轉換場景,變更賽道)。</p><p class="ql-block"> 預祝?春節(jié)快樂,新年順安!</p> <p class="ql-block">零有探無元</p> <p class="ql-block">發(fā)表于2025年2月5日《舟山日報》海潮文藝欄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