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練拳要腳下生根。太極拳愛好者,要想入得太極大門,從腳下練起是太極拳入門功夫的必由之路,也是捷徑。</p><p class="ql-block">初學太極拳主要是培根,就好像樹一樣,根深才能葉茂,一棵大樹失去了根,就會枯死。練太極拳腳下亂動,是根節(jié)不明,上邊拳打的對也不對。因為太極拳的力是從根節(jié)發(fā)起,太極拳用的是全身整體力。要做到下盤穩(wěn)固、腳底有根,行拳時腳應該時刻注意要五趾抓地,涌泉穴要空,保持重心穩(wěn)定。練拳時,腳一定要踏實,不許隨意亂動,十趾抓住地面,只有這樣才能腳下生根。</p><p class="ql-block">在日常生活中,不難體會的是,如一輛載重的車子,只用手推是推不動的,必須腳下使力,通過腳、腰、手的整體力才能將車子推動。</p> <p class="ql-block"><b>一、如何做到腳下生根</b></p><p class="ql-block">1.了解人體力學,弄懂培根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人體的力都是成對的,只有腳蹬地(作用力),借大地的反彈力(反作用力),才是人體的力源。所以打拳必須固根,落地生根。</p><p class="ql-block">2.弄懂太極拳運勁的路線《拳論》講:“力發(fā)之于足,行之于腳,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本驼f明勁力之源在腳,運勁的樞紐在腰。太極拳運勁的起點、路線、施力點、支撐點、著力點(落點)的路線是:腳蹬地,地的反作用力運行至腰,松胯、折疊、旋轉,通過腹部和胸背的配合,運送到上肢發(fā)力點上,或通過髖關節(jié)和股骨,運送到下肢發(fā)力點上。</p> <p class="ql-block">(1)在腳</p><p class="ql-block">是說腳首先要踩地落實,才可以生勁,腳下開始起動。</p><p class="ql-block">(2)發(fā)于腿即是勁力主于腿部,因為腿部的肌肉在全身是最發(fā)達的。</p><p class="ql-block">(3)主宰于腰是說腰部為周身的樞紐,是勁力的虛實轉換,勁力變化的樞紐。練拳時,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即不論大小動作,都以腰部帶動(又日丹田帶動)。</p><p class="ql-block">(4)形于手指勁力最后傳到并表現(xiàn)于手部。拳論云:“其根在腳.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而絕大部分練拳者都認為太極拳要從手上、身上開始練習,從人的常理上來說大家都很容易接受。但是,這樣練習卻很難快速踏入太極拳的大門。總之,我們學練太極拳,應多加強下盤勁道的鍛煉。</p> <p class="ql-block">二、注意以下事項</p><p class="ql-block">打拳吸氣時意念在兩腳,也就是打拳時,時時想到兩腳,要五趾抓地。松沉到腳,打拳時一定要將全身的重量通過兩腳傳人地下,膝關節(jié)不負重,膝蓋疼痛感就會消失,這樣膝蓋疼的問題就解決了。打拳時要時刻注意,腳下陰陽變,身上力量現(xiàn),就是打拳時要時刻注意兩腳的虛實變化,實腳要實足,虛腳要虛凈,以實現(xiàn)腳下虛實變化的漸變全過程。</p> <p class="ql-block"><b>練好太極腳 獲得了踩勁 要注意運用</b></p><p class="ql-block">1.行拳的要點平時練拳架、練推手,時時刻刻關注自己腳跟的穩(wěn)固性,方向(不同拳勢、不同動作中腳落得方位)、角度,重心變換以及轉動時的軸心(是以腳跟為軸,還是以腳掌為軸),都要清清楚楚,以維護自己的動態(tài)平衡與穩(wěn)固。</p><p class="ql-block">2.在技擊中的作用一旦與人交手,不論用哪種發(fā)放方法,都要著眼于根節(jié),要注意對方的腳,千方百計破壞他的根節(jié),千方百計力求自己的中正穩(wěn)定??傊?,我們平時打拳、推手,就要時刻注意培根、正根、固根的鍛煉,從而達到根深蒂固、應敵自如,這是初學者所必須注意的。太極拳從腳下練起是一項大工程,能夠達到從腳下練起也就算開始進入了太極大門。太極拳的腳下功夫相當重要,練習的過程,就像大樹往地下深深扎根的過程,日久天長,太極拳的腳下功夫自然上身,樁功很堅固,撼之不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