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道德仁義,非禮不成。</h3></br><h3> <h3><strong>"道德仁義,非禮不成"</strong>自周代起,中國便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餐桌禮儀制度,后來經(jīng)由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立者——孔子</h3></br><h3>不斷發(fā)揚傳承,使得餐桌禮儀為后世延續(xù),并將其作為彰顯禮儀之邦、文明之邦的重要組成部分。</h3></br><h3>在中國,<strong>民以食為天,</strong>自古至今,飲食文化一直為百姓們尊崇,餐桌這一形象,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有很多功能。</h3></br><h3>上至宴請王公大臣、招待外賓、貿(mào)易往來、交談生意等,下至接待親朋好友、家庭聚餐等,這其中當然就包括各種各樣的禮儀和規(guī)范<br></br></h3></br><h3>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里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fā)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h3></br><h3>這些用餐規(guī)矩至今都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并且還會不斷的傳承發(fā)揚下去。</h3></br><h3> <h3>那么,除了上述常見的餐桌禮儀外,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餐桌禮儀,具體到菜肴上幾個、筷子怎么擺、客人怎么坐等等,答案就是<strong>“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strong></h3></br><h3>所謂<strong>“菜不擺三”</strong>的意思就是在宴請賓客時,哪怕只有一兩個人,也不能上3個菜,原因有三個,首先,中國人聚餐或者吃飯講究一個團團圓圓,好事成雙,雙數(shù)在中國人眼中就是成雙成對圓圓滿滿的意思。</h3></br><h3>3為單數(shù),聽起來不是很吉利;其次,三的諧音為“散”,寓意解散,中國人習慣將字諧音化,例如看望病人不能送梨,意味“離”。</h3></br><h3>所以同理,三這一數(shù)字在大家眼中不是一個好的寓意;最后,在祭祀時,常擺設三盤貢品或者菜品,如此招待賓客,客人可能會心生芥蒂。</h3></br><h3>所謂<strong>“筷不成五”</strong>,并不能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它是指的筷子的長短,主人分給每個人筷子必須長短統(tǒng)一。</h3></br><h3>并且我們在用餐前和用餐完畢后擺放筷子時不能胡亂擺放,看起來長長短短的,因為這樣會有<strong>“三長兩短”</strong>的意思,并不吉利,甚至還會得罪人,除此之外,筷子也不能豎插在米飯上,這一行為有燒香拜佛祭祀之意。</h3></br><h3> <p class="ql-block">最后所謂的<b>“席不成六”</b>就更有意思了,酒席桌上一般是<b>“八仙過?!?lt;/b>,也就是坐八個人,而不能坐六個人,主要是為了避免賓客們坐成“烏龜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謂“烏龜席“是指一張桌子的兩側分別坐兩人,上下分別坐一人,俯瞰如此形態(tài)像是一只烏龜,別稱王八,雖說烏龜在古代文化中有長壽的意思,但是也難免會讓人心生歧義,為了避免誤會,所以才有了這一諺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僅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餐桌禮儀的冰山一角,還包括上菜順序、食用禮儀等等,雖說現(xiàn)在的我們除去那些慣用規(guī)范以外,很少了解其余餐桌禮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在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字里行間里所積淀出不僅僅是人們?nèi)粘I钚袨榱晳T和經(jīng)驗,更是彰顯了治國平家、為人處世的真諦和道理,所以稱之為五千年文化的精髓。</p><p class="ql-block"><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4aJ5FRbpR8MJneT_Lh4Tg" >查看原文</a> 原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