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團(tuán)結(jié)路長大的娃,南門就是最繁華的地方了。</h3><h3> 那時候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南門新華書店。人民劇場對我們這些尕子絕對可望不可及,那可是舉辦大事的地方。</h3><h3> 印象中改革開放以后,電影院走向市場才第一次走進(jìn)去。</h3><h3> </h3> <h3>注意這個"中國文化遺產(chǎn)標(biāo)志",圖案來自于"太陽神鳥"金飾。"太陽神鳥"金飾現(xiàn)在是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去成都一定要去這里,絕不虛此行的。地鐵直達(dá)可方便了。</h3> <h3>回憶總是離不開"吃"</h3> <h3>哈薩克美食,最喜歡的那仁、奶茶。以前住過的電臺家屬院里有一家哈薩克小飯館,包子,包爾扎克,奶茶那可是沒得說了,每天早餐基本上全在這里解決的。</h3> <h3>面肺子可是一家三口的最愛,不提了,額有痛風(fēng)啊。</h3> <h3>天寒地凍,來碗歹歹的餛燉。</h3> <h3>這個是肉火燒的渣渣,可見有多好吃了吧。</h3> <h3>正宗的回民點心,老店老味道,給麻麻帶回去。</h3> <h3>沒辦法,抵擋不住酸白菜的誘惑,這就是童年冬天的味道。明天中午酸白菜羊肉拌面吃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