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千萬年的磨礪沖刷,怒江在中國青藏高原邊沿橫斷山脈劈開了一條峽谷,這就是怒江大峽谷。</h3><h3> 怒江大峽谷是世界上最長、最神秘、最美麗險奇和最原始古樸的峽谷。它在云南段全長316公里,東臨碧羅雪山,西靠高黎貢山,兩岸山嶺海拔5000米以上,峽谷平均垂直深度2500米左右。這里山勢險峻、峽谷幽深、水急灘高,兩岸距離最窄處只有10米。</h3><h3> 怒江大峽谷是民族融匯的搖籃,這里生活著傈僳、怒、獨龍、藏、普米等12個少數(shù)民族。河流、山脈的阻隔使這里的人民產(chǎn)生了諸多的個性色彩,獨具個性的生活方式天然地設(shè)定了民族走廊的路線和通道,而江河沖刷形成的緩坡和平壩則成為民族融合的搖籃。他們的服飾、歌舞、年節(jié)活動、婚姻形式、生活習俗、宗教活動等獨特的魅力,構(gòu)成一幅和諧的峽谷風情畫。 </h3><h3><br></h3><h3> 結(jié)束騰沖的行程后,我們從和順出發(fā),過怒江州首府所在地六庫(去時沒有停留)后沿怒江北上,經(jīng)老姆登、福貢、貢山,到達丙中洛,全程大約500余公里 ,歷時四天。</h3><h3> </h3> <h3> <b>第一天, 和順古鎮(zhèn)至老姆登,行程大約308公里,6小時左右。</b> </h3><h3> 清早從和順古鎮(zhèn)出發(fā),再次路過龍江特大橋,隨后抵達怒江州旅游服務(wù)中心,參觀“全景樓”;在怒江比較寬而驚險的一段拍攝傈僳族溜索;經(jīng)過澡堂會停留拍攝后再經(jīng)飛來石、老虎跳景點后,晚上入住老姆登。由于路況不好,這是異常艱苦的一天。</h3> <h3><b> 龍江特大橋,</b>位于云南西部、橫斷山脈南段,跨越龍江。大橋采用雙塔單跨鋼箱梁懸索橋,保山龍陵岸索塔高度為169.688米,保山騰沖岸索塔高度為129.703米。全長2470多米,橋面離江面280米,最高的索塔頂?shù)浇?70米,是云南省首座也是亞洲山區(qū)最大跨徑鋼箱梁懸索橋。</h3> <h3> 在龍江特大橋西側(cè)保山龍陵岸山坡上拍攝的大橋周邊風光</h3> <h3> 通過龍江特大橋時在車上拍攝的龍江,滾滾的云海遮住了江水,形成了云的長河,十分壯觀。</h3> <h3> 中午時分,進入怒江地界,“怒江歡迎您”幾個大字迎面而來。</h3><h3> <b> 怒江州。</b>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怒江州少數(shù)民族人口比例占總?cè)丝诘?2.2%,其中傈僳族占51.6%。轄瀘水市、福貢縣、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兩個縣和兩個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h3> <h3> 怒江州旅游服務(wù)中心,也稱怒江全景樓,是一棟四層建筑,按所轄的四個縣(自治縣)每個縣(自治縣)一層展示各自的政、經(jīng)、文化,民俗,自然風光等。</h3> <h3> 展廳里的“三江并流”沙盤</h3> <h3> 怒江沙標本</h3> <h3> <b>傈僳族溜索。</b>怒江暗礁眾多,水流湍急,很難行舟擺渡。千百年來,兩岸的人們僅靠溜索飛躍峽谷江河,一對對顫悠悠的溜索,掛滿了辛酸和危險。2011年以來,在黨和政府關(guān)心下,一座座橋梁取代溜索,人們跨江過谷如履平地。隨著“溜索改橋”項目的完工,如今溜索在怒江已基本“告退”,僅保留著幾對發(fā)揮旅游體驗用途。這些最后的溜索,成為見證大峽谷交通變遷的“活化石”。</h3> <h3> 我們在進入怒江州后的一處較寬而又水流湍急的江面上拍照了溜索。 </h3> <h3> 溜索的傈僳族漢子</h3> <h3> 離開六庫不遠,我們來到澡堂會—登埂澡堂,這里風光旖旎。</h3> <h3> <b>澡堂會,</b>是怒江大峽谷最出名的民俗,是怒江地區(qū)傈僳族獨具民族特色的盛宴。每年的農(nóng)歷初一到初三這三天,散居在怒江各處的傈僳族族人都要扶老攜幼匯聚到瀘水十六湯天然溫泉,舉行一年一度的澡塘會。洗浴的人們十分講究文明禮貌,男女之間彼此尊重,他們用圣潔的溫泉洗滌自己的靈魂,洗去一年的污穢,迎來吉祥。</h3> <h3> 平時也有少量當?shù)厝藖磉@里泡溫泉</h3> <h3><b> </b> 傍晚時分,我們來到金滿銀灘。<b>金滿銀灘</b>是位于怒江一轉(zhuǎn)彎處的景點,應(yīng)該是在降水較少的季節(jié),傍晚的陽光照在以石頭為主的江灘上的風光。我們到的時候天已漸黑,匆匆照了幾張,不知是否表現(xiàn)出景點的真實風采。回京后補課時在網(wǎng)上也沒有搜到該景點的照片,只知此處有個金滿村,在高黎貢山半山腰,村中絕大部分人口是白族支系勒墨人。由于山高坡陡、土層稀薄、交通不便等因素,當?shù)厝罕娊?jīng)濟收入低,金滿村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典型的貧困村之一。為改變貧困現(xiàn)狀,瀘水市于2016年10月啟動建設(shè)巴尼旅游小鎮(zhèn)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目前首批40戶160名村民已從山上的“千腳樓”中陸續(xù)搬遷入山下的新房。</h3> <h3> <b>老虎跳。</b>出六庫向北50公里處,怒江突然變得狂放不羈。從雙納瓦底峽谷開始,怒江兩岸越來越狹窄,形成峽谷。兩岸巖石由變質(zhì)大理石和片磨巖組成,從江面到岸頂高差達1500米,直立如刀削斧劈一般。兩岸距離最近處只有10米。江水在此變得湍急無比,拍擊著兩岸和江心的礁石,發(fā)出排空悶雷之聲。水流沖擊巖石,撞得粉碎,就像堆起了層層白雪。一股股乳白色的霧氣從江底升騰,使峽谷的底部變得模糊蒙朧。當?shù)乩圩宸Q此峽為"臘瑪?shù)桥?quot;,意為老虎跳峽谷。</h3> <h3> 老虎跳上游</h3> <h3> 老虎跳下游</h3> <h3> <b>飛來石。</b>在福貢縣匹河怒族鄉(xiāng)民族中學石頭房院中,屹立著一塊畸形奇石“飛來石”,數(shù)十年前,這個重達數(shù)十噸的大家伙,一夜之間便生落于此,正好落入匹河民族中學教職員工宿舍院中的蓮花池內(nèi)。當時,院中的房屋及人員等均未受到絲毫損傷,成為奇跡,落下之妙,宛如人工安放。</h3> <h3></h3><h3> 經(jīng)過整整一天的長途跋涉,晚上將近八點,我們終于到達老姆登,團員們分別住在姐妹花和怒蘇哩150客棧。</h3> <h3> <b>第二天,老姆登至福貢,車程約60公里,2.5小時。</b> </h3><h3> 清早拍攝皇冠峰日出和怒江大峽谷晨景;早餐后安排怒族燒火、曬秋等人文拍攝;然后前往被廢棄的縣城“知子羅”。午后繼續(xù)沿怒江北上,前往福貢入住。</h3> <h3> <b>老姆登。</b>是怒族語言的音譯,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老姆登村位于六庫鎮(zhèn)和福貢縣城之間,沿怒江江邊公路北行距離福貢縣城42公里的碧羅雪山半山腰。村中絕大部分村民是怒族,信仰基督教。這里是鳥瞰怒江大峽谷的最好角度之一并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地標----皇冠山。</h3> <h3> 皇冠峰——老姆登的地標</h3> <h3> 清早起來到客棧的觀景臺準備拍攝皇冠峰日出,看著皇冠峰頭上的幾片云彩,感覺今日會出“大片”,哪知還沒等見紅,云就漸漸散去。</h3> <h3> 這是那天最好的一張“日照金山”</h3> <h3> 老姆登背靠碧羅雪山,面對高黎貢山(見下圖),山腳下是奔騰的怒江,在怒族人眼中這里是風水寶地。</h3> <h3> 老姆登依山而建,這座山叫筆架山,就在我們住的客棧的后面山上。</h3> <h3> 皇冠峰山下是老姆登教堂,它是老姆登的名片。教堂旁是一個池塘,遠看像是一片草地??吹竭@個基督教堂,我想起了新西蘭的好牧羊人教堂。對攝影人來說,都是夜晚拍攝星空的好地方。</h3> <h3> 據(jù)說老姆登教堂是1930年由法國傳教士建成。在1958年的政治運動中被拆毀,1979年在現(xiàn)在的位置建成了草木房的教堂,后在1984年圣誕節(jié)前,改建成了現(xiàn)在的磚木教堂。這是整個福貢地區(qū)最大的一座基督教堂。老姆登教堂的建成,對當?shù)厝耸敲撠氈赂坏母R?,來往的游客多了,旅游?jīng)濟發(fā)展了,生活自然就好了。不可理喻的是,當年的傳教士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遠涉重洋步入這陌生貧困的碧羅雪山村落?</h3> <h3> 教堂面積300平米,能容納1000人。</h3> <h3> 老姆登是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地方 </h3> <h3> 我們在老姆登特別邀請了怒族百姓,進行了人文拍攝。</h3> <h3> 離開老姆登的路上,再次拍攝的怒江大峽谷。</h3> <h3></h3><h3> <b>知子羅</b>。知子羅原是怒江通往內(nèi)地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新中國成立后,這里一度成為怒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怒江州府和碧江縣府都設(shè)在這里。在怒江江邊公路開通后,過往商客不再上到這里,經(jīng)濟逐漸下滑。1974年,怒江州府下遷到六庫。1986年,碧江被撤銷縣制,知子羅成為怒江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xiāng)的9個村莊之一。如今的知子羅村中,長住居民不到1000人。</h3><h3><br></h3> <h3> 廢城知子羅的標志性建筑-八角樓,這里曾是圖書館。頂層上懸掛著“怒族博物館”的牌子,我們登上三層,均不開放。</h3> <h3> 昔日繁華的街道上冷冷清清</h3> <h3> 如今的村委會辦公大樓</h3> <h3> 這里也有教堂。在怒江州基督教、天主教、喇嘛教等教派共存,和睦相處。一個家庭中父母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分別信仰不同教派也非常正常。</h3> <h3> 碧江和平解放談判地與中共怒江特區(qū)工委駐地遺址</h3> <h3> 傍晚入住怒江邊的福貢麗景大酒店</h3> <h3> <b>第三天,福貢至貢山,車程120公里,約3小時。</b></h3><h3> 早餐后前往邊境高黎貢山上的“秋坪溝”,后回怒江邊沿江北上,途經(jīng)石月亮、江中松、怒江第一嘯等景點,下午抵達貢山縣入住。</h3> <h3> 早餐后出發(fā),抵達武警邊防檢查站,經(jīng)例行檢查后前往坐落在高黎貢山上的<b>秋坪溝</b>,這里曾經(jīng)是中緬邊境上運輸木材和物資的重要通道。</h3> <h3> 我們停車的地方,這里還比較開闊。</h3> <h3> 周邊的山</h3> <h3> 瀑布</h3> <h3> 順著一條小路下到溝底,拍攝的小瀑布和溪流。</h3> <h3> 秋坪溝的美,美在從怒江至緬甸這段古老驛道約30公里的沿線,山林、峽谷、溪流、瀑布、原始森林、高山湖泊。</h3> <h3> 原始森林中樹種繁多,可惜都說不出它們的名字。</h3> <h3> 游俠客團友駐足拍照</h3> <h3> 從秋坪溝出來,我們繼續(xù)沿怒江北上,下午3點多,遠遠看見了石月亮山。</h3> <h3> <b> 石月亮。</b>在高黎貢山山脈中段3300米的峰巔,有一巨大的大理巖溶蝕而成的穿洞,洞深百米,洞寬約40余米,高約60米,沿著怒江北上,百里之外,就可看到這個透著白云藍天的石洞,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石月亮。它仿佛是開天辟地就聳立在那里,在傈僳族古老的大洪水神話中,它就已經(jīng)存在了。傈僳語稱它為“亞哈巴”,石月亮的意思。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希望接近它,然而,它仿佛是留給勇敢者的去處,這里山峰陡峭,道路崎嶇,氣候變幻無常,沒有勇氣和毅力是無法到達峰頂?shù)摹?lt;/h3> <h3> 石月亮被稱為傈僳之根。它的成因,是因怒江峽谷正處在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的接合部,強大的地質(zhì)應(yīng)力和迅速上升的地殼,構(gòu)成了怒江峽谷獨特的地質(zhì)奇觀和美麗的自然景色。</h3> <h3> 這里是怒江州最富裕的地方之一,一垅垅梯田,一片片村寨,一派豐收景象。</h3> <h3></h3><h3> 離開石月亮兩個多小時后,天已漸黑,江面變窄,我們來到貢山縣西月谷的<b>怒江第一嘯,</b>驚濤拍岸<b>,</b>嘯聲不絕。</h3><h3><br></h3> <h3> </h3> <h3> 十分鐘后,見到了<b>江中松</b>。江中松聳立于貢山縣茨開鎮(zhèn)七朗當村西面的怒江中間,是一棵高8.5米,樹粗1.44米的云南松。它植根于一個梯形的巨石上,樹根盤住巨石并順著石壁延伸到江中。他四面環(huán)水,獨樹一株,缺巍然屹立于江中,任憑風吹雨打日曬和江水的侵蝕卻四季常青,被人譽為“滄海一擎”</h3> <h3> 由于去時天已黑,在返程那天清早路過這里時我們又稍作停留,但卻遇到大霧,天不助我啊。</h3> <h3></h3><h3> <b>第四天,貢山至丙中洛,約50公里,1.5小時。</b></h3><h3><b> </b> 早餐后,我們從貢山居住的水云軒酒店出發(fā),經(jīng)怒江第一灣、桃花島,到達丙中洛(照片附后)。丙中洛是怒江大峽谷中最美的地方,也是人神共居的地方,在這里我們將居住兩晚,盡情的游覽拍照。</h3><h3> 關(guān)于丙中洛的美景,請見下一篇,行攝怒江之四”神到此地不回頭(丙中洛篇)“<b> 。</b></h3> <h3> 怒江第一灣 </h3> <h3> 丙中洛風光</h3> <h3> </h3><h3> 2017年12月20日完稿</h3><h3> (部分文字來自網(wǎng)絡(luò),在此一并致謝)</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