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光影里的徜徉——小議全民攝影與專業(yè)攝影的異同

樹琪

<h3><br></h3><h3> “老楊,好久不見,最近忙什么呢?報紙上挺長時間沒見你拍的片兒了?!?lt;/h3><h3> “啊,老王,我們有幾個月沒見面了吧。也沒忙什么,到西部去采風了。報上照片年輕人和其他記者兼著拍了。”</h3><h3> “你不搞新聞攝影了?”</h3><h3> “搞啊,只是一般拍攝任務就不用我了。”</h3><h3> “不是專業(yè)攝影的行嗎!質量能保證?”</h3><h3> “一般的都行吧,現在攝影不像膠片時代,數碼相機方便很多,練練手都能拍。再過幾年我們這樣的恐怕就要改行或是失業(yè)了,呵呵!”</h3><h3><br></h3> <h3><br></h3><h3> 這是前些日子我和幾個好友約好在一起喝茶聊天的一天。大家陸陸續(xù)續(xù)到了,沒邊沒沿地邊喝邊聊,就差唯一還在職的老楊沒到。又隔了一會兒,老楊進來了,他一邊脫外套,嘴里不停地說著到晚了抱歉的客套話,一邊和大家寒暄著。<br> 老楊是資深的專職攝影記者,任他們媒體的攝影部主任,還在行業(yè)攝影協會兼任“要職”。他除了本職的新聞攝影外,在紀實攝影和風光攝影方面也有深厚的功底,在業(yè)界和社會上都很有影響力。上面這段話,是老王與他的對話——他們兩人已經幾個月沒見了。</h3><div><br></div> <h3><br></h3><h3> 自然而然,話題就扯到了攝影問題上。</h3><h3> 我問老楊,從專業(yè)攝影角度看,目前的“全民攝影”究竟對“職業(yè)攝影”影響有多大?數碼相機和手機攝影功能的不斷完善,是否對傳統意義上的攝影有比較大的沖擊?拍攝中,數碼自動功能替代了不少膠片時代的手動調節(jié),是否意味著攝影的門檻降低、攝影的職業(yè)化將不復存在?你對今后攝影的發(fā)展和走向怎么看,傳統攝影的技法真的可以被智能化機器替代而不再有所講究了嗎?</h3><h3><br></h3> <h3><br></h3><h3> 老楊撓了撓頭,咧著嘴笑了笑,沉吟了一下說,這個問題可以很簡單,三兩句話就能說完;也可以很復雜,幾車話也說不完、說不清楚。為什么?<br> 因為單反相機的普及,手機拍照功能的越來越強大,還有來自業(yè)內“全息記者”(文字、攝影、攝像一身兼)的挑戰(zhàn),來自社會自媒體快速發(fā)展的沖擊,以及網絡圖片的“泛濫成災”,都使得攝影變得好像不再那么“專業(yè)”。<br> 全民攝影和自媒體時代已來臨,職業(yè)攝影也似乎越來越體現不出原有的價值了。</h3><div><br></div> <h3><br></h3><h3> 老楊是個“話癆”,只要有他在場,就不用怕冷場,無論什么話題,他的“嘎啦話”總能云山霧罩地把你說暈為止。</h3><h3> 老楊又是個“話辟”,如果涉及到他的專業(yè)問題,往往都顯得異常冷靜,完全不像隨便聊天那種談笑風生的樣子。</h3><h3> 因為大家都是曾經的“媒體人”,所以對攝影問題,以前也時常會涉及過這方面的話題,只是沒有展開過。這次反正大家都有閑,所以也樂得聽聽老楊的的唄。</h3><h3><br></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這的確是個挺有趣的話題,也是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不只是在公園或是旅游景點,隨便什么地方,你都能看到人們拿著各種型號的相機、手機,饒有興致地、不停地拍著攝著,其中也不乏手拿肩抗“長槍短炮”的超級攝影愛好者。誰也分不清楚到底那個是“專業(yè)”的,那個是“業(yè)余”的。</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br></h3><h3> 于是就有人說了,當“全民攝影”已經成為當下人文中國的一種時代潮流時,職業(yè)攝影師恐怕真的就要失去“飯碗”了。</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但也有人說,不管數碼相機“傻瓜”到什么程度,手機方便到什么程度,攝影仍然是一種技術復雜的手藝活兒。</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高質量的圖片,仍然是職業(yè)攝影人的專利。</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h3><br></h3><h3> 還有人說,攝影其實也沒有什么,也就是留個影,只要把自己喜歡的畫面留下來,就足夠了。<br> 卡片機、手機挺簡單,一按就行了,沒有必要非得用單反、調參數、換鏡頭什么的,搞得那么麻煩和復雜。</h3><div><br></div> <h3><br></h3><h3> 又有人說了,專業(yè)不專業(yè)不在于你干著什么,而在于你拍的什么。有了好一些的或是專業(yè)的攝影器材,技術問題相機自身都解決了,只要掌握了相機的基本功能,誰都能拍出“好片兒”來,更何況還有功能超級強大和方便的修圖軟件,后期調整想不“出片兒”都難!</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那么這些說法有道理嗎?攝影究竟是個什么呢?這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br> 現實些說,隨著攝影器材的發(fā)展與進步,隨著人們文化趣味的發(fā)展與變化,攝影已經變成了融入人們文化娛樂、甚或是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的一種需求。<br> 說理性一些,攝影已成為一種體現攝影者個人主觀愿望和個人審美情趣的需求。</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假如“需求”的定位是存在的,那么如果一定要把“職業(yè)”或“專業(yè)”攝影與“業(yè)余”或“大眾”攝影區(qū)別開來,職業(yè)(專業(yè))攝影者也只能是在職業(yè)(專業(yè))要求的條件下,依賴攝影者個人的主觀能動,去實現特定的需求罷了。</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h3><br></h3><h3> 我更愿意簡單地把攝影人群大致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專業(yè)攝影者,包括職業(yè)攝影人和非職業(yè)攝影人中的“高手”;一類是大眾攝影者,既第一類攝影者以外的攝影愛好者。</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這樣就可以歸納為:大眾攝影,更多的是實現自身審美需求;專業(yè)攝影,除了自身審美外,還要有職業(yè)的或特定的要求與需求。</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職業(yè)攝影與大眾攝影的需求、目標、要求和功能都不盡相同,因此從應用角度看,兩者之間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截然分開,更沒有必要相互微言。每一類攝影者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定的拍攝需求,唯一要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去干就是。</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攝影需要大眾化。數碼相機和手機相機功能的發(fā)展,簡化了攝影技法,降低了攝影門檻,普及了攝影愛好,豐富了人們生活,促進了攝影和情感交流。<br> 攝影也需要專業(yè)化。畢竟職場和生活中需要有水平更高的圖片質量和審美要求,而拍攝者對拍攝主體的認知能力、對拍攝技巧的把控能力、對照片表現的預期能力等等,不管你拿的是什么器材,仍需要理論的指導、專門的訓練和長期的實踐才能得以實現。</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h3><h3><br></h3><h3> 在拍攝中,大家恐怕都有這樣的體會:為什么在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時間、拿著同一種型號的相機、拍攝同一個對象,不同的攝影人,拍攝出的圖片效果不一樣,有的甚至差別很大?</h3><h3> 在欣賞別人交流來的圖片作品時,往往也會時不時地發(fā)出若干感慨,怎么別人的照片拍得那么美,而自己拍的怎么看都“欠點火候”。</h3><h3> 這就涉及到了所謂照片的質量問題,也就是說照片究竟有沒有“好賴”之分,如果有,那么“好賴”的區(qū)分有統一的標準嗎?<br> </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不同審美的主觀視覺下,評價一幅照片的好賴還是有相對公認的標準的。<br> 比如好的照片一定是:主題突出、信息完整,畫面清晰、曝光正確,構圖合理、色彩真實,內涵深刻、光影別致,審美愉悅、蘊含故事等。<br> 這些要素集合到一起,就變成了區(qū)別專業(yè)攝影者與大眾攝影者、“好片兒”與“賴片兒”的主要因素。</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對廣大的大眾攝影愛好者來說,要想拍出一張自己認為可以、別人也基本認可的“拿得出手”的“好片子”來,僅僅憑著攝影的熱情、器材的功能、碰個運氣恐怕多半還是不行的,也還真是需要對攝影本身有一些基本的理解、認知,掌握一些基本的拍攝技法。</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r></h3> <h3><br></h3><h3> 那么,“專業(yè)攝影者”的作品與“大眾攝影愛好者”的照片究竟有什么不同呢?<br> 我想,我之所以把專業(yè)攝影者拍的照片叫做“作品”,而把大眾攝影愛好者拍的照片叫做 “照片”,本身就有區(qū)別的味道。這個區(qū)別,來自于專業(yè)攝影者在拍攝前思考準備、拍攝中計劃實施和拍攝后總結整理的不同。</h3><div><br></div> <h3><br></h3><h3> 一是專業(yè)攝影者在拍攝前是要做足功課的。主要有三方面:根據本次拍攝的目的和要求,對拍攝任務涉及的內容進行先期背景調查、了解,掌握其基本特征;根據拍攝對象的特點和特征,確定好拍攝的主題、怎樣表現主題,以實現拍攝者的意圖和意境;準備好拍攝方案、技術要點、行動路線和相關設備,做好預防突發(fā)事件的備選方案。</h3><h3><br></h3> <h3><br></h3><h3> 二是專業(yè)攝影者在攝影時更多考慮各種參數的調整與控制,比如光圈大小、快門速度、感光度多少、白平衡選擇、曝光模式和曝光補償等等,都要根據天氣、時間、光線、地點、對象、角度以及期望表現等進行實時調整,而不是全部AUTOU 。</h3><div><br></div> <h3><br></h3><h3> 三是專業(yè)攝影者在攝影時更多考慮對“決定性瞬間”的捕獲與追求,因此對擬拍攝圖片的構思、構想和構圖,拍攝前都有思考、拍攝中都有調整,在動態(tài)中注重抓取,在靜態(tài)中耐心等待,而不僅僅是為了獲得最終的圖片。</h3><div><br></div> <h3><br></h3><h3> 四是專業(yè)攝影者在攝影時更多考慮主題與主體的突出、主體與陪體的呼應、明暗色彩的對比、遠近虛實的區(qū)分等基本技術手法,以期通過照片的視覺傳播、知覺影響和感覺認知為紐帶,建立照片內容表達與讀者內心感受之間情感價值的橋梁。</h3><div><br></div> <h3><br></h3><h3> 五是專業(yè)攝影者在拍攝后,要從目的、要求、用途、審美、效果等方面對圖片做出基本評價和篩選,然后在不破壞圖片基本要素信息的前提下(藝術攝影、畫意攝影和拼圖攝影除外),對所選圖片進行適當的參數調整,以最大限度地還原拍攝對象本來狀態(tài)。</h3><div><br></div> <h3><br></h3><h3> 這五條盡管并不完整,但的確反映了專業(yè)攝影的基本原則和規(guī)則,反映了專業(yè)攝影者的職業(yè)化、專業(yè)化精神,也說明了攝影之所以需要專業(yè)攝影人的理由。</h3><h3> 因此,攝影仍然是一門技術要求不低的專業(yè)活兒,職業(yè)和特定需求攝影還是需要專業(yè)攝影者的。</h3><h3><br></h3> <h3><br></h3><h3> 也就是說,如果從“攝影”而不是“照相”的角度看,無論你是專業(yè)的還是大眾的攝影者,無論你是拍什么體裁或是什么題材,要想把圖片拍得自己認為“好”一些、讓別人看得過“眼”去,那多少還是要講究一些攝影的基本規(guī)則和技法。</h3><div><br></div>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h3><h3><br></h3><h3> 攝影體裁有很多類,比如新聞攝影,紀實攝影,風光攝影、人像攝影、旅游攝影、婚紗攝影、寫真攝影、藝術攝影、畫意攝影、微距攝影、建筑攝影、廣告攝影、紅外攝影等等。</h3><h3> 不同體裁的攝影都有其特殊的要求,以區(qū)別于其它的攝影形式。</h3><h3><br></h3> <h3><br></h3><h3> 比如新聞(紀實)攝影,第一要務就是必須保證新聞照片的及時性、真實性、完整性,把握好“決定性瞬間”。</h3><h3> 首先,將拍攝形式、設想、構圖、光線、事件等所有因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把某一特定時刻發(fā)生的事件,通過抓拍手段,在極短暫的幾分之一秒的瞬間中,將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強有力的視覺構圖表達出來,這是新聞攝影者必須訓練掌握的技能。</h3><h3> 其次,與其它攝影體裁截然不同的是,新聞攝影最忌諱“擺拍”,擺拍最大的問題就是破壞了新聞照片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提供的是一張“虛假”圖片,這是新聞所不能允許的。</h3><h3> 第三,對拍攝的照片除了適當裁剪以外,不能有任何畫面信息要素的修改。</h3><h3> </h3> <h3><br></h3><h3> 在當今的讀圖時代,新聞(紀實)圖片的質量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媒體的出版質量。一張時效性強、構圖新穎、內涵豐富、直觀易懂的新聞紀實照片,可以迅速地捕捉讀者的眼球,達到文字無法企及的傳播效果。新聞紀實圖片內容的真實、精準、深刻、及時、專業(yè)和獨特,是新聞媒體強化核心競爭力、擴大社會影響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對新聞攝影者的職業(yè)要求。</h3><div><br></div> <h3><br></h3><h3> 又比如人像(人物)攝影。嚴格說來,人像攝影與人物攝影概念不盡相同,人像攝影以刻畫與表現被攝者的形態(tài)和神態(tài)為目標,基本要求是相貌鮮明、形神兼?zhèn)洌蝗宋飻z影主要是表現人物的活動與情節(jié),反映一定的生活主題,被攝者的相貌不一定很突出,但照片內涵必須深刻。只是在現在攝影中,兩者區(qū)分已有所兼顧。</h3><h3> 一幅優(yōu)秀的人像攝影作品,也需要講究多種拍攝因素的精細組合與平衡,對創(chuàng)意、神情、姿態(tài)、構圖、光線(燈光)、曝光、影調、色調、畫質、服裝、道具以及制作等均要考慮周到。不僅要拍出人物的顏值和形體的漂亮,更要拍出氣氛、氣質和感覺來;不但要拍出人物本身的特征與特點,還能夠喚起觀眾的某種情感。</h3><h3> 這對人像攝影者的自身審美素養(yǎng)和拍攝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h3><h3><br></h3> <h3><br>  而風光攝影則早已脫離了機械記錄的初級攝影階段,而變成了用鏡頭表達人和自然一種獨特的對話方式,從而藝術地展現出人對自然的特殊感受。風光攝影越來越強調攝影的思想性、藝術性、唯美性和它的豐富內涵與意境表達。<br>  一幅優(yōu)秀的內涵豐富的風光攝影作品,應能展現出它那賞心悅目的詩情畫意和流動著的美妙樂音。</h3><div><br></div> <h3><br></h3><h3> 首先,風光攝影要有體現攝影者意圖的意境,有意境才有深刻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h3><h3> 其次,風光攝影難在從一般的場景中尋找和發(fā)現不一樣的美景,尋找和發(fā)現不是單純的獵奇和刻意的做作,而是尋找和發(fā)現存在在景物中固有的內在自然美,它可以是視角、形態(tài),也可以是色彩、線條,還可以是光線、遠近等等,完全取決于拍攝者的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h3><h3> 第三,風光攝影講天時地利,也講人的主觀努力。所謂“三分拍攝、七分運氣”的說法,也不一定全對。不同的天氣、光線之下都有其獨特的效果,關鍵看拍攝者如果去思考和把握。有些特殊效果比如朝霞、晚霞、云海、云霧、暴風雨、海潮等,天時地利的成份要大,但拍得好也得有人的因素,比如耐心、位置、移動等的選擇。耐心是風光攝影的基本功,沒有耐心絕不可能成為一名好的風光攝影家。</h3><h3> 第四,風光攝影最重要的是在拍攝前,確定好拍攝景物的主題、怎樣表現主題,主題突出,照片才有內涵,才能實現拍攝者的意圖和意境,否則條件和技術運用的多好也算不上“好片兒”。</h3><h3><br></h3> <h3>  </h3><h3> 旅游攝影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大眾攝影”,它區(qū)別于其它攝影體裁的主要特點,是在藝術表現上講求人景并重,在拍攝手法上注重抓擺結合, 在取材內容上體現專廣有別。</h3><h3> 人景并重,是說拍攝的照片既要求人物形象生動自然, 又要求景物具有較強的美感和典型的特征。因此,在拍攝旅游照片時,一方面要注意選取富于美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景物作為背景,同時也必須兼顧主體人物的表現,努力使兩者得到完美而又融洽的結合,收到情景交融、互相映襯的藝術效果。</h3><div><br></div> <h3>  </h3><h3> 擺拍,是旅游攝影用得最多的表現手法,與新聞攝影完全不同?!暗酱艘挥巍笔锹糜螖z影的基本目的,一般都是先選好背景景物,再將人物安排在適當的位置上進行拍攝。但有時也要象新聞攝影一樣采用“抓拍”,隨時隨機地抓取一些人們在行進活動時發(fā)生的生動自然的形態(tài)神態(tài),以記錄旅游過程中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別具情趣的過程。這往往是一幅旅游照片好賴的關鍵。一幅畫面比較活潑的照片,比技術上無大毛病卻過于呆板的照片更加受 人歡迎。</h3><h3> 旅游拍攝的專廣性主要體現在題材的選取。旅游者的足跡無所不至,接觸的人和事物五花八門,除了到此一游的一般拍攝外,多種多更有內涵和價值的旅游攝影應該是類似于紀實性、專題性攝影。比如珍稀動物、奇花異草、旖旎風光、風土人情、地質地理、植物植被、建筑結構、考古文物等等,都可以納入到旅游的鏡頭中。<br> 這考驗的是攝影者的知識、興趣、愛好、視野和樂趣,攝影技術反居其次了。</h3><div><br></div> <h3><br></h3><h3> 重新復蘇的畫意攝影,因其唯美的繪畫風格表達人文美與自然美的表現手法,得到了許多專業(yè)攝影者和大眾攝影愛好者的青睞。</h3><h3> 其實,畫意攝影并不是現在才涌現出來的新體裁,而是下次多年來伴隨著攝影術發(fā)明至今一直貫穿其中的老樣式,并且在攝影發(fā)展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攝影與繪畫本來就有著很密切的關系,甚至早期的攝影作品從構圖到光影色調等,很多就是模仿繪畫格調而存在的,因此又被稱為“用光繪就的圖畫”。</h3><h3> </h3> <h3><br></h3><h3> 畫意攝影可以說是攝影者對繪畫藝術中的意趣與境界的追求,給欣賞者帶來高度的美的感受。在拍攝畫意作品時,不僅要從畫面上做到構圖精致、用光講究、影調優(yōu)美,更重要的是要追求作品情感、意境和形式的完美結合,要求人物自然而不矯情,質感逼真而不世俗,細節(jié)周到而不奪目,畫面華美而不艷麗。</h3><h3> 這對攝影者的藝術修養(yǎng)絕對是個考驗!</h3><div><br></div> <h3><br></h3><h3> 這五種攝影體裁,是當前最受攝影愛好者歡迎、也是大眾攝影愛好者離不開的形式。</h3><h3> 從上述情況看,它們各有各自的特點和特殊要求。但無論哪一種體裁的攝影,從基本方法上來看,都還有一些基本的、普遍適用的、需要遵從的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既是理論歸納,也是實踐總結,對無論專業(yè)攝影者還是大眾攝影愛好者都是通用的,更是有幫助的。</h3><h3> 那么從具體拍攝角度看,要想拍攝一幅好的照片,到底應該把握哪些通用的規(guī)則呢?</h3><h3><br></h3> <h3><br>  1.主題突出。一張吸引人的照片之所以會吸引人,就是因為它一定有個吸引人的地方。這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主題,也是最能表達這張照片內涵和意境之所在。<br>  想拍出一張好片兒,在按下快門前一定要先想好你要表達的意圖(主題),然后才是具體的選擇、移動、構圖、拍攝,通常這個主題點也應該是鏡頭的對焦點,為的就是要突顯主題,讓人一看就明了。</h3><div><br></div> <h3><br></h3><h3> 2.信息完整。主題的呈現,就是攝影者要傳遞的信息。信息本身是圖片中所有內容的直接陳述,這就涉及到畫面要素選擇問題。在一幅圖片中,所選用的主體和陪體的數量多少,是由能否最有利于表現主題和彰顯意圖決定的。因此,在一張圖片中所放入的人物和景物以及背景,都要服從于主旨表達,讓讀圖者能從照片中讀取到或判斷出拍攝者的意圖。只有讀圖者將照片直觀的信息與信息表達的意圖聯系起來形成主題判斷,并能讀得懂拍攝者說的是什么,這樣的圖片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h3><h3><br></h3> <h3><br></h3><h3> 3.合理構圖。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構圖法。圖中人物景物出現在圖片中的不同部位,其蘊含和表達的意義也是不同的。</h3><h3> 好的構圖法,應是加強物體符號意義與傳遞意義之間的強度,而不是削弱。合理構圖強調的既是一種整體的美感,使圖片中的各物體用恰當的點、線、面與色彩有序地排列出來;也表達的是一種特定的意境,讓讀圖者透過圖片結構化的客觀意象,體會出蘊含其中的意義世界。因此,構圖從來都是一個制約拍攝成敗最重要的大學問,它包括畫面比例、視角、景深、對焦的選取,涉及圖片視覺是否均勻、穩(wěn)定、舒服、有規(guī)律,能不能快速地導引讀圖者的視線到主題點等等。</h3><h3><br></h3> <h3><br></h3><h3> 4.色彩合適。色彩運用包括構圖中各元素本身的顏色控制與圖片的整體色調。不同色彩本身自成不同的符號意義,合理的色彩搭配不僅可以強化整體視覺的美觀程度,也是與主題表達密切相關的要素之一。</h3><h3> 圖片整體的色調體現的是攝影的風格和審美的情緒。暖調、冷調、中性調以及色彩飽和度的選用與處理,是攝影者主題表達必須考慮的核心問題,也許是攝影者最難以控制的技術要點。除去被攝體自身的色彩外,現場的光線或光照、相機色彩還原度、曝光時間長短以及后期調整,都會影響到圖片的色彩與飽和度。</h3><h3><br></h3> <h3><br></h3><h3> 5.正確曝光。數碼相機和手機的自動曝光功能,能夠解決一般拍攝愛好者的測光曝光難題,但對于專業(yè)攝影者和希望出“好片兒”的攝影者來說,單純的自動功能是絕對不夠用、大多數情況下也是難以“出片兒”的。</h3><h3> 最需要掌握也最需要研究的,是曝光的精準度問題。數碼攝影曝光要準確,需要有三大基本功,既:在正確測光基礎上,熟練掌握曝光模式與參數調整、白平衡模式與參數調整、感光度參數調整。</h3><h3> 相機的測光技巧是一門大學問,許多專業(yè)攝影者對測光可能都還無法完全掌握。為了防止曝光不準確,許多人都采用包圍曝光的方式,這在不容易測光的場合大家往往常用此招,這也是解決曝光不精確的辦法之一。但解決曝光精確度的關鍵,還是要掌握測光的技巧才行。</h3><div><br></div> <h3><br></h3><h3> 6.快門時機。無論抓拍還是擺拍,在合適的時間果斷按下快門,也是成就一張好圖片的關鍵。這個“決定性瞬間”的把握,是畫面構成最佳配合并達到最佳視覺效果的時機,也是外部制約因素比如光線發(fā)到最佳的時機,還是拍攝者關于主題表達自我意識的最佳時機。這個三個最佳時機既有外部約束的客觀性,也有自我感知的主觀性,而往往自我感知的主觀性,對于決定瞬間的精準把握,是決定性因素。這個主觀性感知,也是難以甚至是無法復制的,正因為如此,這種瞬間的決定性才更有價值! </h3><h3> 快門時機的快速準確判斷,一方面來自于攝影者經年累月的實踐而形成的技巧技巧,另一方面也是攝影者拍攝前對拍攝對象的預判和精心準備。</h3><div><br></div> <h3><br></h3><h3> 7.力求精致。對于新聞紀實攝影,或許精致不是它的主要標準,也不一定是其它攝影體裁的核心標準。但放大一些說,任何好的圖片,畫面清晰度、對焦準確度、色彩平衡度、光影柔和度和畫質精細度,都是不可或缺的審美要素,也是影響主題表達的要件之一。</h3><h3> 因此,在攝影實踐中,攝影者都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和綜合素養(yǎng),使每一次拍攝都能在主題意識的指導下,努力做到盡善盡美。</h3><h3><br></h3> <h3><br></h3><h3> 隨著數碼攝影實踐活動的社會化、大眾化、全民化,用鏡頭記錄典型瞬間,用圖片反映重大事件,用視覺傳遞思想感受,用形象講述歷史故事,不僅是新聞攝影和職業(yè)攝影人的基本理念,也已經成為廣大攝影愛好者的基本共識。 <br> 人們越來越體會到,攝影不僅在媒體“圖文并茂、兩翼齊飛”的新聞運作理念中起到了“視覺中心”的作用,在工作之余和普通生活中也起到了“圖文聯動、活躍生活”的作用。我們期待著在專業(yè)攝影人和大眾攝影愛好者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動下,使攝影這一文化形式能夠成為準確客觀真實反映社會發(fā)展成果、充分展示祖國秀美壯麗的大好河山、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良好的社會精神風貌、積極傳遞社會美好生活氣息的大眾化載體,發(fā)揮出其應有的、特殊的作用。</h3><div><br></div> <h3><br></h3><h3> 文中圖片,選自網絡刊發(fā)的專業(yè)攝影者照片,文字也部分參考了網絡上一些專業(yè)攝影者的觀點,在此向這些創(chuàng)作者致以誠摯的感謝。</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