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百張老照片 故事在延續(xù)</b></p><p class="ql-block">鑒證我們已經(jīng)走出《五車間》半生,如今歸來依是少年。</p><p class="ql-block"> 上海延安西路704號,<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裝卸機械廠》</span>一至二樓的五車間多么的熟悉和親切,好比生我養(yǎng)我的娘家一樣永遠都不會忘記,千年綺華,心底永駐,多年前的延安西路第一爆,<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五車間早已不復存在了,可是走過路過總?cè)滩蛔∫钋榈幕仡^望望……</span></p> <p>幸福??的在一起</p> <p>五車間的生力軍</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家名氣不大的工廠,廠部占地約20畝。汶水路分部占地約50畝,當年有人問我分在哪個單位??!我頂著嗓子說“裝卸機械廠”,大多人都以為我是搬機器的一定力量很大,也許有了這“裝卸”二字吧,我們都很勤勞,為裝裝卸卸自豪!</p> <p>QOC3裝載機</p> <p>DC17裝載機</p> <p>1974年為全國轟轟烈烈的生產(chǎn)了500輛鏟車,就此慢慢被港口碼頭關(guān)注了。駕駛這輛DC10的師傅可是個傳奇人物……</p> <p>當年我們有市場熱銷的全液壓裝載機、國產(chǎn)汽車發(fā)動機專用空氣壓縮機等自主品牌。</p> <p>裝載機市場需求實在太大,后來也陸續(xù)有了其他兄弟工廠仿照的鏟車,可是他們早期車型沒有液壓方向助力器和液力變扭器。</p> <p>裝載機上的《虎》牌的圖案是我們工人自己創(chuàng)作的,所以裝載機一加油門就可以聽到“轟轟”的老虎??在吼叫。</p> <p>早年在江灣有我們的貨運車的改裝車間</p> <p>我們最早涉足客車的制造,說是客車其實底盤和懸掛還是貨運車的,全靠板金工師傅手工打造,記得敲出一個合格的大燈燈圈就是五級工。</p> <p>全手工打造的交通牌客車,全景天窗,接送外賓專用。</p> <p>當年滿大街跑的化運七場的罐車可都是我們江灣早期的五車間制造的。</p> <p>上海最早見到的簡易液壓系統(tǒng)</p> <p>五車間是漂亮姑娘最多的車間,師傅說因為她們干的都是繡花活。</p> <p>變扭器導輪,石蠟澆鑄件。我們的液力變扭器于1981年在廠技術(shù)科朱科長帶領下,校企互助借鐵道學院測功機做過試驗,轉(zhuǎn)換效率達85%以上。</p> <p>五車間有裝載機液壓系統(tǒng)的全套校驗設備,這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p> <h3>五車間是工廠最高產(chǎn)品精度的工間。</h3> <p>圖為兄弟一車間,那時我們就知道生活垃圾和生產(chǎn)垃圾分開堆放,生鐵和熟鐵分開,有色金屬和黑色金屬分開堆放</p> <h3>廠房很破,但是很少有事故。</h3> <p>鋼鐵板必須量體裁衣</p> <p>別小看工廠破,后來利用原結(jié)構(gòu)改造后是中外合資龍馬神公司</p> <p>工匠們在革新中創(chuàng)造更實用的工具和夾具。</p> <h3>五車間每年的義務獻血您如果表現(xiàn)不好是輪不上的。</h3> <p>那時候液壓分配閥的精度是靠裝配鉗工的幾個男子漢手工研磨出來的,所以他們中午一定要吃的好些。</p> <h3>經(jīng)過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我們見證了當代工人隨著企業(yè)的變化而變化。</h3> <p>CB46油泵的校驗臺在所有五車間校驗設備中體積最大,當加負載時的吼叫聲震耳欲聾。</p> <p>CB25油泵安裝在鏟車最后面的86000減速器上</p> <p>工余時間在此理發(fā)</p> <p>汶水路</p> <p>汶水路</p> <p>汶水路</p> <p>汶水路</p> <h3>減少料廢聽天由命,杜絕工廢靠的是一絲不茍的責任心。</h3> <p>五車間的兄弟姐妹無論干什么,都把工件的精度放在心上,質(zhì)量擔在肩上,盡職盡責,埋頭苦干,全身心地投入到每個工件上。</p> <p>我們很早就有了裝載機老化試驗基地。這棟建筑的每平方米含鋼量在全上海是最高的,每層以五噸裝載機負載設計,現(xiàn)澆屋面是仿江南園林,由幾個綠化小景組成,但一直是鎖著的。</p> <p>那時候的食堂要比現(xiàn)在的盒飯好吃多了,懷念食堂早餐:紅油辣醬面</p> <p>1976年的裝卸機械廠團委班子</p> <p>文革中學習唯物主義是團委工作要務</p> <p>五車間的共青團活動都愿意在休息日進行</p><p><br></p> <p>攝影人往往不在畫面里</p> <p>文革后期團市委組織青年工人去農(nóng)村務農(nóng)三個月,輪到我打飯,就剩些鍋巴,那時也不覺得有什么不公平。</p> <p>在農(nóng)村搶修195柴油發(fā)動機少不了五車間的我。</p> <p>早期我曾經(jīng)也是“數(shù)字工作者”,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p> <p class="ql-block">企業(yè)財務電腦化,自動復式記賬一定會減員。</p> <p>老工廠和舊車間都沒有了,但是當年的功臣一個都不能忘記。</p> <p class="ql-block">國家在發(fā)展中強大起來,工廠成公司了。</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憶往昔,崢嶸歲月,說如今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但無論你走的多遠,別忘了來時路……你!你!還有你!</span></p> <p>公司又整體上市了,機械加工,水上旅游,特殊運輸,現(xiàn)代物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