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關鍵詞:深秋,一個月假期,銀發(fā)族,瑞士,自由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瑞士,人杰地靈,期望看到許多新鮮、美好的事物。到過歐州多次,一直繞著它走,舍不得馬馬虎虎地把它"順便"游覽掉。</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6日至11月11日,我們到瑞士自由行,在單一國家用了27天,終于圓了"在瑞士多住些日子"的愿望。</p><p class="ql-block">沿途每天都發(fā)了照片,回來后國梅又寫了14個小美篇。</p><p class="ql-block">群中有同好者,詢問此行的攻略。</p><p class="ql-block">傳統(tǒng)意義上的"攻略",即出門前就計劃好路線,買上交通票,預訂妥所有的旅店。上路后就按既定安排,嚴格遵守,一步步地走,一步步地看,時間精確到小時。</p><p class="ql-block">這次的情況不大一樣,出發(fā)前並不存在這樣的"攻略"。</p><p class="ql-block">對瑞士關心已久,對它的概況,值得一去的地方,可以看到些什么,都按興趣大小,在腦子里有了個印象。先買了機票,把大的時間框框定下來了。多看了一些初始幾天的資料,定了旅舘,算作上路后尚未熟悉情況的過渡階段。以后的旅程,全憑當時的路況、天氣、體力、興趣,隨時判斷、隨時決定、必要時隨時作改變。說起來,這還算不上"隨心所欲",但至少更符合本來意義上的"自由行",上路之前有自由,上路之后仍然有自由。</p><p class="ql-block">能夠作自由行,我們的資本是時間比較充裕,而且選擇了淡季出行(6 - 9月登山健行旺季,12 - 2月滑雪旺季,我們插在了兩個旺季之間)。客觀的有利條件,是瑞士的國土和城市面積不大,交通系統(tǒng)高效率。</p> <h3>D1(10/16)</h3><h3>查找旅游網(wǎng)站,和幾家航空公司的官網(wǎng),比較從珠海、廣州、香港出發(fā)的赴瑞士往返航班。在攜程買到國航的香港 - 北京 - 蘇黎世航班,票價每人3040元人民幣,甚至比北京 - 蘇黎世航班還便宜。</h3><h3>今日啟程,每人一個不必交運的小拉桿箱,一個雙肩背包,輕裝出行。</h3><h3>從一開始就遭遇許多變數(shù)。由于臺風過境,從珠海九洲港到香港機場的快船停航,只好繞陸路,過深圳灣口岸,再赴機場。由于北京方面"流量控制",香港 - 北京的起飛時間,從晚8點延至晚10點。由于瑞士機場"能見度差",北京 - 蘇黎世的起飛時間,從夜2點半延至晨8點半。</h3><h3>走出常規(guī)的生活條件和生活習慣,應對可以預見和不可預見的多樣性和多變性,這就是旅行吧。</h3><h3>D2(10/17)</h3><h3>國航飛瑞士班機,2/3座位空著,乘客都享受了"臥鋪"。中午1點半,到達蘇黎世,延誤了6個小時,原日程要縮減。</h3><h3>在機場樓的銀行機,取少許瑞士法郎CHF現(xiàn)金作零用。實際上,因為信用卡使用普遍,離境前現(xiàn)金還余大半。10月8日,瑞士法郎CHF與美元USD的匯率是1:1.02,瑞士法郎CHF與人民幣CNY的匯率是1:6.65。</h3><h3>到瑞士前,知道瑞士旅游局和各旅游網(wǎng)站,都大力推薦瑞士旅行通票Swiss Travel Pass。它只賣給外國人,可以無限次使用國家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包括列車、郵政巴士、湖上游輪、城市和郊區(qū)公交。5折乘坐大部分登山列車和纜車,75折搭乘少女峰齒軌列車。免費參觀5百多家博物館。</h3><h3>連續(xù)旅行通票Swiss Travel Pass,分3、4、8、15天連續(xù)使用的4種。例如15天,二等車廂458CHF。</h3><h3>活期旅行通票Swiss Travel Pass Flex,1個月內有效,可任選3、4、8、15天斷續(xù)使用。例如15天,二等車廂502CHF。也搞清了,即使不乘火車,只在城里乘了1站巴士,或進了1個博物館,通票也算使用了1天。</h3><h3>交通費用是旅游開支的大頭兒,對于如何有效選購使用通票,也還有問題,所以決定不在國內預購。</h3><h3>在瑞士聯(lián)邦鐵路的服務柜臺(德文SBB,法文CFF,意文FFS,經常並列),與工作人員溝通。了解了我的情況和要求后,他推薦了瑞士通票Swiss Pass。功能與旅游通票完全相同,但參觀博物館不免費,價錢便宜許多。我們的旅行,想多化時間在自然風光,若有感興趣的人文,另化銭購票就行了。瑞士通票,通票"底板",185CHF,5年有效。1個月的"貼紙",420CHF,自購票日起算。</h3><h3>旅行通票,紙質,自己填寫姓名、護照號碼,使用日期。無照片,驗票時需同時呈交護照。</h3><h3>瑞士通票,塑質卡片,購票時交1張照片存檔,當場拍照印在通票上,相片質量不敢恭維。購票時先發(fā)臨時紙質通票,1周后到自己預定的地點,去那里的火車站領取正式通票。車上驗票時,不需其他身份證件。</h3><h3>通票買到手,拿上一張免費的全國地圖,再免費下載一個SBB App,交通大事就算辦妥了。工作人員感謝使用瑞鐵,送2條巧克力作歡迎禮。<br /></h3> <p class="ql-block">瑞士全圖。</p> <h3>旅程第一段。乘國際班機到達蘇黎世。沿中線由北向南走,在盧塞恩(盧塞恩地區(qū))、文根(少女峰地區(qū))、采爾馬特(馬特峰地區(qū))各住3晚,德語區(qū),主要看阿爾卑斯山脈景色。10月中旬,時間有些晚,怕山區(qū)變得嚴寒,所以放在旅程的起始。</h3><h3>一地住3晚,是因為周圍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每天拉著行李找旅館,畢竟費時費力。交通方便,通票又可無限次地使用,于是以住地作基地,出外游覽,當日往返,是一種方便的按排。有必看的地方,如少女峰,山區(qū)陰晴不定,難得一識真面目。有了3天備用,可以增加一睹芳容的幾率。</h3> <h3>啟用通票,從蘇黎世機場乘火車1小時,到盧塞恩,住3晚。</h3><h3>旅舘 Ibis Luzrn Kriens,歐洲連鎖,設施和服務劃一。盡量住在車站附近,但若人擠或價高,住非中心地區(qū)也是一個思路。這家旅店可乘城郊火車前往,2站,5分鐘,以時間計算的距離並不遠。若需要,所有車站都有自助的行李暫存柜,有大有小。盧塞恩車站的行李柜很大,可容一個成人蹲在里面,24小時8CHF。</h3><h3>車站對面就是盧塞恩湖。</h3> <h3>質樸的卡佩爾廊橋和八角形水塔,倒影蕩漾,在14世紀是城市防御系統(tǒng)的一部分。</h3> <h3>心曠神怡,旅途疲憊煙消云散。</h3> <h3>D3(10/18)以盧塞恩作基地,往返皮拉圖斯山。</h3><h3>采用金色環(huán)游路線,從2號碼頭先乘游船到 Alpnachstad ,再乘齒軌鐵道用40分鐘到山頂,從山的另一面乘兩次纜車下山,在Kriens換巴士回盧塞恩。海、陸、空三種交通工具,持通票者全程免費。</h3> <h3>登山鐵道1889年通車,超百年歷史。獨特的齒軌鐵道,最大坡度48度。站臺和車廂都是階梯狀,以便與車窗外的"傾斜風景"相搭配。</h3> <h3>山頂海拔2132米。大平臺,有人表演吹長號。俯覽盧塞恩湖,又稱四森林州湖,瑞士的發(fā)祥地。</h3> <h3>鮮艷的滑翔傘,輕巧地在山間飄蕩。</h3> <h3>D4(10/19)以盧塞恩作基地,往返鐵力士山。</h3><h3>乘火車1小時,到小鎮(zhèn) Engelberg。乘纜車,飛越紅頂民居,山間小湖,山地草場,牛鈴響叮鐺。再轉乘一次纜車,就飛上了陡峭山壁和冰雪世界,共45分鐘到山頂。</h3> <h3>快到山頂時,特殊設計的纜車車廂,緩緩自轉360度。每個乘客不用挪動位置,就可看清四周的雪山、冰川景觀。</h3> <h3>鐵力士山頂,海拔3020米。白雪復蓋,陽光刺眼。</h3><h3>瑞士之行,第一次踩在吱吱作響的冰雪上,興奮不已。</h3> <h3>百米長的懸索橋,隨著風吹和步行,在高空晃蕩。</h3> <h3>D5(10/20)從盧塞恩去因特拉肯,用時1小時50分鐘,森林、牧場、小湖,一派田園風光,是金色山口列車的精華段。</h3><h3>在西站下車,車站緊靠碼頭,帶行李上游船。布里恩茨湖,人稱"上帝的左眼","藍眼睛"。湖岸環(huán)繞著茂密森林,斜坡草地,險峻山崖和寂靜小村。湖水平靜如鏡,湛藍清澈,說是瑞士最潔凈的湖泊。</h3><h3>湖呈長條狀,往返3小時。也可以乘火車時,在湖東頭的 Brienz 下車換船,用時減半。</h3> <h3>綠蔭青翠,旖旎湖光。</h3> <h3>天光云影,倏忽變幻。</h3> <h3>因特拉肯,在兩湖之間,西面布里恩茨湖,東面圖恩湖,南面是少女峰地區(qū)的群山。它是交通樞紐,少女峰的門戶,但猶在山外。</h3><h3><br /></h3> <h3>離因特拉肯進山,在勞特布龍嫩換車,到文根,45分鐘。</h3><h3>勞特布龍嫩鎮(zhèn),在冰川峽谷里,兩邊絕壁千仞,高掛著幾十條飛湍流瀑。</h3><h3>文根,海拔1274米,車站下面是勞特布龍嫩峽谷,前方就是少女峰。住 Bernerhof 3晚,一個看得到風景的房間。</h3> <h3>D6(10/21)購買少女峰登山鐵路車票,Wengen - Jungfraujoch - Grindelwald ,東邊上,西邊下。</h3><h3>乘坐早上的第一班登山列車,百年傳統(tǒng)的木車廂。發(fā)現(xiàn)從因特拉肯首發(fā)的車廂內,已有不少早起的游客,而且多半是中國人旅游團隊。</h3><h3>在 Klein Scheidegg 換車,然后大部分時間行駛在隧道中,只在2個觀景車站短暫停留。12公里的路程,70分鐘到達被稱為"歐洲之巔 Top of Europe" 的少女峰車站。</h3> <h3>少女峰車站 Jungfraujoch,3454米,看少女峰 Jungfrau,4158米。</h3><h3>車站的隧道外,白雪皚皚,明亮刺眼。</h3> <h3>清冷凜冽的冰雪少女,為我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h3> <h3>山坳中的阿萊奇冰川,全歐洲最大,23公里長,與少女峰等一起列入世界遺產。</h3><h3>陽光、藍天、雪山,天時地利,絕妙圖畫。人一直在興奮中,又有些高原反應的眩暈。下山的列車一開動,才想起忘了乘電梯上斯芬克斯觀望臺,3571米。</h3><h3>少女峰地區(qū)有許多健行步道,例如從 Mannlichen 到 Kleine Scheidegg,風景極美,更親近自然,因時間緊也顧不上了。</h3> <h3>天氣預報,明天山區(qū)要變天,決定從少女峰下山后,直接趕往雪朗峰。</h3><h3>Griendelward - Zweilutschinen - Lauterbrunnen 。乘纜車上懸崖 Grutschalp 。乘一段小火車到 Murren。懸崖上的木倫小鎮(zhèn),與文根相望,中間隔著個勞特布龍嫩峽谷。穿村而過,到 Gimmelwald 乘纜車,上雪朗峰,海拔2971米。</h3><h3>層巒疊嶂,少女峰(4158米)、僧侶峰(4107米)、艾格峰(3970米),三山並立。</h3> <h3>007系列電影的"女王密令"在此拍槍戰(zhàn)外景,出資興建了觀景臺和旋轉歺廳,崇山峻嶺中360度觀景的絕佳地點。</h3> <h3>D7(10/22)已看過了2座山,預報的天氣又不大好,于是游圖恩湖。</h3><h3>圖恩湖,人稱"上帝的右眼"、"綠眼睛"。水中融化的礦物質不同,湖水呈現(xiàn)翡翠般的溫潤碧綠。</h3><h3>圖恩湖比布里恩茨湖更長,乘船往返要4小時,為省時間,先乘車至半途的施皮茨小鎮(zhèn)。</h3><h3>綿綿細雨中,從重重濃云中洩下一束陽光,照亮了小鎮(zhèn)。高低錯落的房屋,散布在一面緩坡上,周圍是整齊的葡萄園,十數(shù)小游艇靜靜地停泊在灣里的水面上。</h3> <h3>登上中世紀城堡的塔樓,四方風物撲面而來。教堂的尖頂高高聳立,廣闊的湖面蜿蜒平靜,波光粼粼,是一張上好的風景明信片。</h3> <h3>乘船到湖西頭的圖恩上岸。經過一條上山的長廊,到達圖恩城堡,4角各有一個尖塔。</h3> <h3>乘車繞湖回文根。湖面方向,出現(xiàn)一道彩虹,伴著我們走了好久。</h3><h3>田園風光,目不暇接。湖光山色,陰晴幾番變換,給人驚喜。</h3> <h3>D8(10/23)從文根去采爾馬特,3小時。</h3><h3>告別旅店,窗外的雪后景色,如夢如畫。高山深谷,都隱去了身形。</h3><h3>在文根車站,看少女峰觀景臺的現(xiàn)場視頻,天氣糟糕透頂,迷蒙混沌一片。</h3><h3>瑞士鐵路有個十分方便的App,輸入起點和終點,就會按時間順序排列,即時顯示眾多的可行路線。再點擊選擇某一路線,就會顯示先后銜接的各車次的運行時間,包括在換乘站的到達時間、發(fā)車時間和各自的站臺號碼。</h3><h3>瑞士的火車站,沒有高大、寬廣的候車大廳,也沒有安全檢查設施,街道直接和站臺相通。由于列車的密集和準時,瑞士人並不把乘火車當作什么大事,通常離發(fā)車還有10分鐘,甚至5分鐘時才進車廂。在站臺上和車廂里,都有屏幕顯示當時列車的各種信息。到了發(fā)車時間,列車就靜悄悄地離站,不響廣播,不拉汽笛。在中間站,即使換乘時間只有2分鐘,也可做到臉不變色,心不跳。當然,途中在車上的檢票是必須的,沒有例外。</h3><h3>例如今天的路線有4次換乘。Wengen - Lauterbrunnen (停12分)- Interlaken Ost (停6分)- Spiez (停15分)- Visp (停6分)- Zermatt。</h3><h3>當代中國,構建了世界矚目的高速鐵路網(wǎng)絡,來應對國土廣大,人口眾多的國情。</h3><h3>百年前的瑞士,面對的是國土狹小,70%是山地的難題。瑞士人艱苦卓絕,打造鐵路,逢山開洞,遇水搭橋。現(xiàn)在公交化的火車,成為國民國內出行的第一選擇。兒童車廂,有為小孩準備的游戲場所。帶特殊標志的車廂,可以自助存放自行車、滑雪板、雪撬。整潔、舒適、方便的火車旅行,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h3><h3>運行的準時,銜接的流??,不止是火車,也包括大巴和輪渡。親身的體驗使我確信,瑞士一定開發(fā)了一個復雜的交通優(yōu)化系統(tǒng),把全國作為一盤棋,統(tǒng)籌兼顧,考慮到每個區(qū)域和節(jié)點。</h3> <h3>旅店 Apartment Imperial.1。</h3><h3>房間在公寓樓的底層,陽光透過縷花窗簾,灑在歺桌上。"非常有家的感覺。"</h3><h3>便門通向木欄圍起的草地,陡峭的山峰似乎就在自家后院,近在咫尺。</h3> <h3>D9(10/24)馬特宏峰,獨特的三角四面尖錐造型,孤傲絕然。</h3><h3>清晨走進后院,一抬頭就看到它。旭日剛剛照到峰尖上,剛勁雄渾,色澤金黃。</h3> <h3>沿著雪水河走半小時,過木橋到去冰川天堂的纜車站。上升途中,峰頂時隱時現(xiàn)。</h3> <h3>在 Fun(海拔1867米)換了纜車,在 Trockener Steg(2939米)應當再換纜車,上到冰川天堂(3883米,歐洲最高纜車站),那是距離馬特宏峰(4478米)最近的觀景臺。可惜的是:"由于天氣原因,最高段纜車關閉。" 仰望纜繩凌空飛架,直通向更高處,無奈之下,望空興嘆。</h3><h3>Trockener Steg 有大歺廳,寬大的觀景臺正在再擴建,塔吊和直升機忙著吊運建筑材料。</h3><h3>周圍有37座4千米以上高峰,馬特宏峰不是最高,但最有王者風范。踏雪下到小湖邊,水中映出部分倒影。</h3> <h3>"為什么要登山?" "因為山就在那里!"</h3><h3>難于上青天的馬特宏峰,直到1865年才第一次被征服,那次登山有4人因繩索斷裂而遇難。前仆后繼,150年里,先后有5百多名來自各國的登山者喪生。</h3><h3>大教堂后面的登山者墓地。紐約老鄉(xiāng)死時才22歲。陪伴他的是登山斧和一束山間的白色野花。碑文只有一句話 ,"我選擇攀登。"</h3><h3>我們現(xiàn)在這個年紀,已經不想再征服任何高峰。但是山就在那里,幅射出吸引人的魔力,我們仍然有種愿望,想靠近它,欣賞它。</h3> <h3>教堂天花板上的繪畫:世界末日和諾亞方舟。</h3><h3>計劃中的阿爾卑斯山縱覽,告一段落。在3個地區(qū)登了5座山(準確地說,是乘火車或纜車上了5座山):盧塞恩地區(qū)的皮拉圖斯山(2132米)、鐵力士山(3239米);因特拉肯地區(qū)的雪朗峰(2970米)、少女峰(4158米);采爾馬特地區(qū)的馬特宏峰(4478米)。山的海拔,由2千米、3千米,到4千米、4千5,逐步升高。這是"一步更比一步高"的次序,登高望遠的興趣一直不衰。</h3><h3>幸運的是,在5座山都有陽光燦爛的時刻,或長或短。一覽眾山小的雄偉氣勢,群峰環(huán)立的恢弘景象,都令人難忘。</h3><h3>乘船游覽了3個湖:盧塞恩湖、布里恩茨湖、圖恩湖。走過了4個著名的小鎮(zhèn):文根、木倫、施皮茨、采爾馬特。</h3> <h3>D10(10/25)休整。第一次整天都沒有使用通票。</h3><h3>蘇內加、羅特洪峰、戈爾內格拉特,是從稍遠距離、不同角度看馬特恩峰,有火車或纜車相通,就沒有再去了。</h3><h3>鎮(zhèn)上閑逛,潔凈,安靜,家家的門前窗下擺放著鮮花。燃燒汽油的機動車被遠遠攔在村外,空氣特別的清新。</h3><h3>去河邊看了一些遺存的木屋,是15-19世紀的采爾馬特村。黝黑的粗大落葉松原木,看來很有年頭,居然仍在邊保護邊使用。狹窄的街道開腸破肚,正整修下水管道。</h3> <h3>靠著老房子外墻,曬太陽打盹的感覺如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