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抹不去的記憶 魂牽夢繞的曾家山》</p><p class="ql-block"> 一一回不去的曾經(jīng)忘不了的記憶</p> <h3>冬天已至,使我魂牽夢縈的曾家山在腦海中浮現(xiàn),一組組特殊的文字“萬家坡、桐梓灣、萬家坡、拗口、</h3> <h3>雷家坡、李家坪、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雙井眼、好吃壩、五蹬房子……”象放電影一樣在腦海中掠過。</h3> <h3>2017年11月22日至24日同事朋友梁尚昌帶著我的夢縈驅(qū)車到了離別三年之久的曾家山,并發(fā)回了一組組照片。</h3> <h3>凝視這些沉甸甸的照片,無語和淚花在眼睛里滾動著,荒蕪破敗的景象,不禁感概萬千,慘不忍睹。昔日的輝煌與我們己經(jīng)漸行漸遠了,愿歷史永遠銘記這里發(fā)生的一切。</h3> <h3>曾家山曾是人們向往的地方,在這里承載了曾家山人的希望和夢想,在這里有許多人走向了光明的頂點,在這里許多人安居樂業(yè)、生子。又從小姑娘、毛頭小伙子變成耄耋老者。</h3> <h3>幾十年的拼搏輝煌發(fā)展,出現(xiàn)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而今以顯得荒蕪與凄涼,憶往昔歲月逐漸遠去,只可成回憶,在此僅以一些片段來紀念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紀念我生活、成長、工作、直至退休的第二故鄉(xiāng)。</h3> <h3><font color="#010101">曾家山礦本部:礦山的權(quán)威機構(gòu),權(quán)力中心,也是人人向往的中心。六、七十年代分管一井、二井、三井,進入八十年代又吞并了榮昌煤礦四井、五井。</font></h3> <h3>它有學(xué)校、醫(yī)院、商店、銀行、電影院、藍球場、俱樂部應(yīng)有盡有,簡直是一個獨立的王國。輝煌時期一座二層樓的辦公大樓都無法居住一個機關(guān)的工作人員,又在右邊蓋起了一座五層樓的辦公大樓,可見昔日的輝煌和燦爛。</h3> <h3>如今已人去樓空。礦本部己經(jīng)拆遷成了老年人的門球場了,無人問津后,又于2017年礦區(qū)棚戶區(qū)改造成為職工住房,職工于12月底即將入住。</h3> <h3>右邊還保留著一座礦辦公大樓的痕跡。礦本部是一九九七年搬遷至一井,在一井靠前指揮后,交多經(jīng)三產(chǎn)辦公室,三產(chǎn)衰落后,又交社區(qū)社管站和曾家山醫(yī)院作為住院部。這座大樓也見證了曾家山的輝煌和變遷過程。</h3> <h3>這是通往重慶永榮礦務(wù)局技工校去的道路。永榮技工校建于1979年4月。</h3> <h3>我曾在這里度過二年半的“黃埔軍?!睂W(xué)習(xí),學(xué)校成立時有四個機電班和二個“七二一”大學(xué),剛進校時,師資力量不強,學(xué)校設(shè)施不健全。</h3> <h3><font color="#010101">以前是曾家山二井的職工平房和墳地,到校時,極其簡陋,我們就用稚嫩的雙手,半工半讀地把一個占地面積不足一萬平方米,建成了如今占地三萬零八百平方米的學(xué)校。</font></h3> <h3>如今學(xué)校變得寬廠、明亮,師資力量雄厚、設(shè)施建全、規(guī)模龐大的集教學(xué)、職工培訓(xùn)、技能鑒定中心和基地。</h3> <h3>重慶市榮達建材有限責(zé)任公司,前生是曾礦服務(wù)公司。成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分管一、二、三、四、五煤廠、渣磚廠、洗煤廠、磚廠等。</h3> <h3>在八十年代乃至九十年未,是服務(wù)公司最輝煌的頂峰歲月,以是曾家山煤礦的納稅大戶和經(jīng)濟支持者。特別是煤礦“三年斷奶缺斷”時期,職工工資都靠服務(wù)公司支撐著。</h3> <h3>渣磚廠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這里都是“礦二代”,大部份都是女工。她們經(jīng)歷了“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受了很多磨難和艱辛的回城知青,回城后又多了一個名詞“大集體”。</h3> <h3>雖對她們不公平,可她們用堅韌不拔的精神,曾家山人的精神成了礦山的主人,礦山的女漢子。</h3> <h3>她們翻礦車、爬磚窯,多了些堅韌,少了些溫柔。也許你會說:女漢子!可她們的青春不僅灑下了農(nóng)村,更灑下了礦山。你沒看到她們流的汗,就不知她們?nèi)绾畏Q為巾幗英豪。</h3> <h3>她們干著男人該干的工作,可謂巾幗不讓須眉。推礦車、翻磚窯,把一車車矸石、一塊塊矸磚送到各地建造高樓大廈。重體力勞動本是曾家山男人們的“專利”,可她們卻承擔了更多,已變得更加堅強。為她們驕傲、為她們自豪和吶喊!</h3> <h3>在此一首《我們這一輩》獻給可愛的“巾幗英雄們”。</h3><h3>我們這一輩和共和國同年歲,</h3><h3>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h3><h3>我們這一輩和共和國同年歲,</h3><h3>上山練過腿下鄉(xiāng)練過背。</h3><h3>我們這一輩學(xué)會了忍耐理解了后悔,</h3><h3>酸甜苦辣醞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嘿呦!</h3><h3>我們這一輩和共和國同年歲,</h3><h3>熬盡了苦心繳足了學(xué)費。</h3> <h3>我們這一輩真正嘗到了做人的嗞味,</h3><div>真正的嘗到了做人的嗞味,人生無悔!</div><div>而今的渣磚廠隨著時光流逝與時代變遷漸漸褪去耀眼的光環(huán),留下的則是無盡的落寞與慨嘆!</div> <h3><font color="#010101">平硐:當年曾家山煤礦主要出煤運輸線、生命線、效益線,</font></h3> <h3>每天都有上千噸的原煤和矸石在機車、礦車的嗡隆隆聲拉出來,送到洗選廠。</h3> <h3>而今再己聽不到那歡快有節(jié)奏的聲音了,留下的卻是井口密閉荒草萋萋、</h3> <h3>雜草叢生,樹枝枯黃。</h3> <h3>沿著這條公路而上,呈現(xiàn)在眼前的是茂盛的樹林。代表曾家山的綠化環(huán)境的優(yōu)越。</h3> <h3>冬天的曾家山,雖沒有綠樹如蔭的點綴,顯得有點破敗,人少就更顯得有些冷清了。但它以見證了當年的綠化美景。</h3> <h3>曾家山拗口是連接廣順與一井井口的分界線。一井曾有兩個牌坊。(拗口一個、井口下面一個)</h3> <h3>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己經(jīng)不存在了,但老一輩的人還記得它的模樣,它仍勾起我們的回憶。</h3> <h3>當年的拗口以是一個車水馬龍的地方,有商店、學(xué)校、四段、五段很多職工、家屬、子弟都在這里玩耍,無比熱鬧。而今商店早已關(guān)閉,門鎖緊閉留下的是斷壁殘恒,人去樓空的景象,再以沒有往日的繁華與喧囂了。</h3> <h3>好吃壩曾是曾家山人每天必去的重要場所。當年是一個體育球場,以是露天電影場所。</h3> <h3>每逢放露天電影,我們都會端起凳子早早入場,為家人和朋友占個好的位置。最少興的的莫過電影放一半,突然停電,大家只有等待和期盼早日來電,不然回家睡覺,有電了又一窩蜂地前往,看完最后剩下的影片。如果放電影下雨就會在屋檐下躲雨,帶傘的人風(fēng)雨無阻,冒雨觀看。雖沒有現(xiàn)在的大片,《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南征北戰(zhàn)》百看不厭,甚至里面的經(jīng)典臺詞都能背下來。后來改為農(nóng)貿(mào)市場,油、鹽、柴、米、醬、醋、茶,各種疏菜、水果、肉、禽、蛋類應(yīng)有盡有,布滿整個市場,附近農(nóng)村的村民都會很樂意到好吃壩來賣個好價錢。因為曾家山人耿直豪爽,不講價,每天都是半天場,非常熱鬧。曾家山人不管男女老少,有事無事都會到這里來“打望”湊熱鬧和人氣。如今只有幾個商販在這里賣菜了,當年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人群再已無影無蹤了,具商販說:現(xiàn)在賣菜每天不足一個小時,菜進多了都賣不出去,慘淡呀!</h3> <h3>曾家山煤業(yè)分公司:建于1912年,解放前為私營煤礦,因發(fā)生過瓦期爆炸被關(guān)停。</h3> <h3>到解放后由礦主余季堂重新開礦為復(fù)興煤礦,1952年6月被國家接管改為“合營煤礦”,后稱曾家山煤礦一井。</h3> <h3>2005年5月破產(chǎn)改制重組為曾家山煤業(yè)分公司,于2014年年底停產(chǎn),2015年12月22日正式關(guān)閉。</h3> <h3>而今以人去樓空,逝去的歲月只有這些殘留在這里老樹枯枝,唯有這棵黃桶樹能見證歷史的變遷。</h3> <h3>曾家山煤業(yè)分公司綜合大樓是集調(diào)度、安全、生產(chǎn)、機電、運輸、通風(fēng)為一體的指揮中心,</h3> <h3>分別見證著煤礦從發(fā)展到輝煌再到衰落變遷的全過程。</h3> <h3>第一階段:新中國成立接管私營煤礦至改革前,(1952年至1978年)</h3> <h3>從煤炭工業(yè)全面恢復(fù)發(fā)展,“大躍進”、“十年動亂的文化大革”到改革開放前的動蕩階段。</h3> <h3>第二階段:1978年至1992年為轉(zhuǎn)軌發(fā)展階段,</h3> <h3>曾家山二井、三井資源枯竭閉坑,接管榮昌煤礦四井、五井直到四井、五井閉坑。</h3> <h3>第三階段:1993年至2001年煤炭市場化培訓(xùn)和發(fā)展階段。</h3> <h3>煤礦進入市場化模式,1998年國家提出“國有企業(yè)三年脫困”、“三年斷奶缺糧”、“下崗分流”、“三角債拖欠”使煤礦幾個月工資無法到位。退休工人實行分流,由國家負擔,職工開始交養(yǎng)老保險(曾家山與國家接軌為1993年3月),曾家山煤礦礦本部搬遷至一井(1998年)。</h3> <h3>第四階段:2002年至2012年為煤礦黃金發(fā)展階段。</h3> <h3>煤炭產(chǎn)業(yè)政策發(fā)生超級變化,煤礦進入超常規(guī)發(fā)展階段。</h3> <h3>煤炭成了“皇帝女兒不愁嫁”,價格由原來的幾十元上漲到幾百元,甚至上千元。曾家山輝煌達頂峰。</h3> <h3>職工收入從幾百元上升到幾千元,有的甚至上萬元,它見證了曾家山人的輝煌。以見證著曾家山煤礦從2005年5月破產(chǎn)改制為曾家山煤業(yè)分公司制度。以見證著國有企業(yè)向公司制的發(fā)展。</h3> <h3>第五階段:2013年至2015年12月22日,受“金融風(fēng)暴”的影響,市場發(fā)生“去產(chǎn)能”巨大變比,</h3> <h3>曾家山受到?jīng)_擊,于2015年12月22日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被重慶市首家關(guān)閉的國家國有煤礦之一。我以在同年年底正式退休。</h3> <h3>從這上去,踏著被歲月打磨已毫無棱角的梯步,這是我們輔助隊的辦公大樓,一樓通風(fēng)隊、二樓機電隊、三樓運輸隊、四樓職工標準化宿室。</h3> <h3>我曾在這里工作了十多年,當年勤勤懇懇、競競業(yè)業(yè)、無私奉獻著光和熱。而今大門緊鎖,幾多凄涼、幾多哀嘆、幾多傷感!如同我們再以無法回到幾時,再以無法回到從前,隨時間的推移,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h3> <h3>這是井口的必經(jīng)之路。“重慶能源”、最奪目的是“奉獻光熱 共創(chuàng)卓越”八個紅彤彤的大字依然醒目照人,雖大門緊鎖,進不去,讓人有些沮喪、失落,也失去了它的光芒。</h3> <h3>但它曾激勵多少曾家山人共創(chuàng)輝煌、共創(chuàng)卓越,創(chuàng)造了歷史。</h3> <h3>當年井口是如此的繁華,每個小時都有人上班和下班。</h3> <h3>井口絞車房、井口人車嗡隆隆聲,載著每名礦工上下班井然可循,</h3> <h3>汽笛嘹亮、鼎沸人聲、煤流歡暢、笑聲猶在耳邊回蕩。</h3> <h3>上班下班老婆、妻室兒女陪伴入井,</h3> <h3>下班后又有一群女工在那里送溫暖,嫣然一笑使人美侖美奐。</h3> <h3>一碗茶水、一碗湯圓、一副鞋墊、一封慰問信、</h3> <h3>甚至一句簡單的問侯,讓井下辛苦的親人多一份溫暖。</h3> <h3>一份祝福、一分安全、都是女工、家屬的期盼,</h3> <h3>讓每位礦工牢記安全,親人在盼你們安全歸來。</h3> <h3>如今井口被一堵水泥墻封掉了,水泥墻上還印刷著“永久關(guān)閉”四個暗紅色的大字,這以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h3> <h3>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慢慢地遺忘,暗紅色的大字也會斑駁無從辨認了。</h3> <h3>當年我們每天都從這里入井,乘坐“幸福車”一一吊掛人車入井,到礦井深處+260水平、+170水平、-20水平、-250水平開釆烏金。</h3> <h3>如井井筒以關(guān)閉,地面卻長滿青苔、雜草叢生。昔日喧囂和絞車、礦車、人們的幺喝聲、歡快聲以一去不復(fù)返了,使人感到失落、禿頹。</h3> <h3>更衣室和洗澡堂,如今以算得上文物級了吧!記憶猶新的是當年童年時期進澡堂,為學(xué)會“游泳”,在大澡堂里學(xué)習(xí),不知被工人老師們責(zé)罵過好多次。最為尷尬的是在大澡堂里洗澡,工人叔叔把衣服和褲子收了,赤身裸體跟在守澡堂的工人叔叔背后要回衣服和褲子。</h3> <h3>當年要想進入洗澡堂洗澡以不容易,由于沒洗澡票,進不了澡堂,都會偷偷摸摸混進去。在大池子里學(xué)游泳,不知喝了多少洗澡水和煤炭水,喝了水后,工人叔叔還會幽默地說:“小孩多喝煤炭水”才能長大,長高,才能接工人叔叔的班成為煤礦的接班人。幼稚呀!</h3> <h3>礦燈房</h3> <h3>以前機電車間被設(shè)備堆碼得整整齊齊、嚴嚴實實,工人們穿梭在車間之間,機器嗡隆隆的運轉(zhuǎn)聲、人們的歡笑聲此起彼伏。如今廠礦空曠,設(shè)備己經(jīng)淡然無存,留下的是斷壁殘墻、荒草萋萋、無處凄涼,屋頂上的蒿草己枯黃。</h3> <h3>如今的機電車間棄而不用,滿目瘡痍。喧囂和繁華己經(jīng)落幕。一塊招牌《曾家山青蛙養(yǎng)殖地》非常醒目,標志著這里“居民”是青蛙,青蛙是這里主人,是青蛙的“王國”,是人們盤中餐中的美味佳肴物種之一。</h3> <h3>蔣家老窯風(fēng)機房</h3> <h3>俱樂部是職工娛樂休閑的地方。</h3> <h3>“安全為天”、“曾家山煤業(yè)分公司”、“職工俱樂部”、“中國人民銀行”仍醒目可見。知道它們是誰的作品嗎?它是曾家山人的幾位“書法家”的作品?!鞍踩珵樘臁笔羌咀詮姷氖止P,“曾家山煤業(yè)分公司”是蔣祿全同志的手筆,“職工俱樂部”和“中國人民銀行”是陳顯洪同志的手筆,記得他們吧!</h3> <h3>安全為天是煤礦的主題,使我想起那年曾家山人刻苦銘心的事。時間退回到1990年11月29日17:32,17位階級弟兄定格在這里。雖沒有為共和國犧牲的偉大,但他們是曾家山的英雄、礦山的烈土。他們生前簡餐陋屋甘于清貧,死后一抔黃土幾行碑銘,不求身后哀落,但求平生無憾!好在青山相伴、綠水環(huán)流子孫平安后世緬懷,總算陰陽兩界生死相安。</h3> <h3>這是雷家坡五墩房子,我在二墩房子住了十年。這墩房子是曾家山第一批商品房,雖居住環(huán)境窄,但很和諧。記憶中那一排排低矮整齊的平房和樓房,走家串戶你來我往,家家戶戶都是笑語喧嘩,房前屋后花草、蔬菜茂盛、雞鴨成群。如今人去樓空,偶遇一些白發(fā)蒼蒼的耄耋和婦孺而守在這里,荒蕪殘墻、蒿草相伴無處話凄涼,短短的幾年,也物非人也非。</h3> <h3>職工食堂:建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當年食堂可是美味家肴,紅案、白案品種多樣。當年每個職工拾元錢就可以渡過一個月的生活費。當年的班中餐和白饅頭,可謂曾家山的驕傲。</h3> <h3>七中校,前生叫解放校,子弟校,李子園小學(xué)。我父親曾在這里工作了十幾年。當年工人階級領(lǐng)導(dǎo)一切,我父親是工人階級一員進住了學(xué)校。學(xué)校簡陋,設(shè)施不全,又住在山上,沒有自來水和煤炭。全靠學(xué)生們用稚嫩的雙手和肩膀挑水和挑煤,只要同學(xué)們受到老師們的表揚,個個美茲美茲的,樂于奉獻著。</h3> <h3>每年放暑假、寒假我都要到這里來玩。學(xué)校的朗朗讀書聲、同學(xué)們的歌聲、笑聲、鼓樂聲常在耳邊回蕩。當年小時侯玩的的游戲又呈現(xiàn)在眼前:跳繩、跳橡皮筋、丟手絹、翻樓梯、踏毽子、跳房子、滾鐵環(huán)、斗雞、打陀螺、翻栱、老鷹抓小雞、子火槍、抓特務(wù)、逮貓兒……最為激動的是假期用桌凳玩的“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泥巴戰(zhàn)”等非常開心。如今再沒這些歡笑了,留下的卻是斷墻殘壁、雜草叢生一片期涼了。</h3> <h3>機修廠</h3> <h3>運輸段最為標志的是“矸石山”。它見證了曾家山的興衰與繁華。雖沒埃及“金字塔”那樣聞名世界,但在曾家山人心目中卻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六、七十年代,物資匱乏就業(yè)困難,曾家山的“金字塔”不知養(yǎng)活了多少家庭,多少人在這里“面朝矸石、背朝天”,流了多少汗、流了多少血,尋找到的“烏金”解決了多少人的溫飽。</h3> <h3>進入二十一世紀,曾家山的矸石山“金字塔”又成了建筑行業(yè)的“天堂”。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幾十家磚廠在這里“蠶食鯨吞”,短短的幾年“金字塔”變廢為寶,如經(jīng)己被夷為平地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