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情灑千年駝道柴峪溝</b></h3><h3><b> 大秦嶺東段南麓是橫亙在關中與陜南之間的一道屏障,在漫長的歲月里一條條古道悄然穿越秦嶺,把陜南陜北和長江黃河連接在一起。在這一條條古道中,有一條從秦地東大門潼關,經過洛南境內,南至丹鳳龍駒寨的古道,與歷史上著名的“商於古道”連接起來。在連接潼關與商州的“潼商道”上,有一段15里長的馱道——柴峪溝,柴峪溝馱道的入口(南),位于今城關鎮(zhèn)街道辦石塬村七組的洛河北岸,出口(北)位于今石坡鎮(zhèn)石羊村石羊溝,它就是我的家鄉(xiāng)。</b></h3> <h3> 今晨天朗氣晴,秋高氣爽。我一大早起來,洗了把臉,準備走小路去縣城。如果抄小路就得翻山越嶺徒步這千年駝道柴峪溝。這樣,一來能沿途領略風景,游山玩水。二來還能鍛煉一下身體,感受大自然清新。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h3><h3> 順著家門前的水泥路,我三分鐘就走到村口,然后右轉彎向西步行了七八分鐘,再左轉彎就到了駝道出口的石羊溝。由于起來特別早,所以路上很幽靜,我深深地陶醉在這鄉(xiāng)村的清晨,浮想聯(lián)翩。想著幾百年前的那些鏢局,馬幫,鹽販茶商等過往行人,會不會有我這樣的愉悅心情呢。</h3> <h3> 大約走了十多分鐘,就到了到了石羊溝碳窯附近,老遠就瞅見一只雪白的羊兒在林子里吃草。我學著羊兒咩咩的叫了幾聲,羊兒回頭望著我,仰起脖子很禮貌的咩咩的回敬了我 ,繼續(xù)她的美味早餐。我戀戀不舍凝視著羊兒,繼續(xù)前行,正走著,不小心被路上的石頭絆了一下,身子猛烈倒向前方,頓時覺得膝蓋好疼。不得已,我坐在路旁斜坡樹跟處,挽起庫管一看,鮮紅的血液從我的肉里滲了出來。</h3><h3> 我捂著疼痛的膝蓋,心里有點煩躁。一看時間還早,索性就迷瞪一會?;秀敝校铱匆娔侵谎騼悍畔略绮?,四蹄蹦噠著奔向半坡處,瞬間不見了蹤影,只看見一尊石羊安靜的臥在那里。這時,我才意識到那只羊兒其實就是我們石羊村的鎮(zhèn)村之寶,石羊的化身。</h3><h3> 緊接著身后人聲吵雜,吆喝聲、騾馬嘶鳴聲、叮叮鈴鈴的鈴鐺聲響徹了整個石羊溝。我禁不住回頭望了一下,看見一群浩浩蕩蕩的馬幫向這邊移來。仔細一看,呀!</h3> <h3> 前面是一灰白色騾子,脖項上掛著一個很響亮的大銅鈴,騾背的鞍子上還插一個三尺見方的黃顏色旗子,上面寫著一個黑色“賀”字,這應該是馬幫的幫旗,那個賀字應該是馬幫的名號。巧合的是馬幫名號還和我是一家子。</h3><h3> 在這頭騾子的后邊同樣是一頭棕色騾子,不同的是脖項沒有鈴鐺,沒有幫旗,但脖項卻掛著一圈好像樹杈狀鐵藝飾品。這兩頭騾子相同的是都戴花籠頭和纓須,眉毛處有紅綢做的“紅彩”,鼻子上有鼻纓,這兩頭騾子威風凜凜,這應該馬幫中講究的頭騾和二騾吧。騾背兩邊馱著小長方形木箱子,應該是貴重物品。緊跟其后的是十多頭騾子,皮毛有棗紅色,有黑褐色等。同樣騾背兩邊馱著被五花大綁的貨物,方方正正。還有駝著不同顏色布袋子,里面到底裝著什么東西那就不得而知了。 </h3> <h3> 人群中還有幾個頗有姿色的女人,煞是美艷動人,身著與旗袍款式差不多的華麗服飾,騎在白唇小毛驢身上,與前面牽著毛驢的男人談笑風生。有點鶴立雞群之感。這么漂亮的女人,也分不清是誰家的媳婦還是哪家的千金。</h3><h3> 這究竟是哪一朝代的人物?如此之美。我迫不及待都掏出手機打開微信,將這難得一見的盛世太平的壯觀景象,拍下來發(fā)到朋友圈。</h3> <h3> 只見這一群人馬行進到柳樹坪,領頭的那人便吆喝著大家停下來,各家的店小二搶著將騾馬栓在店前的馬樁上,補充飼料。我疾步攆上這些人群也湊個熱鬧,他們一個個見了我好像見到外星人似的,顧不上歇腳吃飯,都跑到我身邊,向我投來怪異的目光。</h3> <h3> 剛才那幾個騎著白唇小毛驢的美艷女人也跑過來,含情脈脈的看著眼前西裝革履的我,肯定是覺得我比她們的相公風流倜儻,都爭先恐后的和我合影。這時只見跟隨她們的男人跑過來,露出獰掙面目狠狠的瞪著我,像對待情敵似的,嚇得我趕快躲開。</h3><h3> 只聽的店小二吆喝著“客官,吃點什么?我們這兒都是自個飼養(yǎng)的雞豬牛羊,絕對是無公害綠色食品,還有各種有機蔬菜,絕對非轉基因?!币粫r間,這一大撥人將柳樹坪幾家小店包圍的水泄不通。</h3> <h3> 只有幾個馬夫在檢查著自家騾馬蹄子上的鐵掌。一時間,山溝里的兩家鐵匠鋪忙活起來。鐵匠鋪的伙計將幾頭騾馬分別牽到釘掌棚,將它五花大綁的綁在門字型木架上,這些騾馬好像習慣了給自己換鞋,也非常配合,師傅們估摸個把時辰就把鐵掌釘好了。然后解開繩索放開騾馬。換好鐵掌的騾馬抖了抖頭,蹬了幾下蹄子,好像是在顯擺自己的新鞋子。</h3> <h3> 一個多小時后,馬幫隊伍和行人酒足飯飽,又開始了前進的行程。隊列和剛才一樣,整齊有序。山間又想起了叮鈴鈴的銅鈴聲,二十分鐘吧,就到了柴峪嶺頭,嶺頭只有一個豁口,緊張的剛好過去騾馬及駝物。豁口的東邊半山腰上有三間神廟,據說里邊供奉著好多尊神像,有土地爺,有送子觀音,有財神爺等,好比現(xiàn)在的政務大廳。去一趟啥事都解決了,倒給香客省了不少時間。</h3><h3> 神廟我就不去了,因為我不信奉迷信,對于神鬼論向來不崇拜也不反對。我得緊隨這馬幫翻越地勢險要的柴峪溝。</h3> <h3> 估計是古代人不知道植樹造林,放眼望去,崇山峻嶺上長滿了茂密的梢子架,近處的石縫里長著許多野棗樹,因為是深秋,所以棗樹葉子發(fā)黃了,樹上的野棗早已經被路人摘光。馬幫踩著狹窄略顯陡峭的山間小徑魚貫而行。</h3><h3> 男人們牽著馬或毛驢,女人緊跟其后。個個撩起衣襟生怕被路旁的棗刺劃爛了衣裳,大家都小心的向山谷下走去。</h3> <h3> 此處山路比較狹窄,不時有上山的馬幫和行人。大家都相互禮讓,如果是現(xiàn)在的車輛,估計早已堵的不成樣子了。因要避讓往來馬幫和行人,加之又是下坡路,所以前進速度就慢點。近四十分鐘才走到半山谷的“涼水泉”,泉水清澈見底,冬暖夏涼,喝到口里有點甜,比現(xiàn)在的純凈水好喝多了。只見一群群行人向瘋了似的,如饑似渴,貪婪的吮吸著這泉水。馬幫的人也不甘示弱的拿出他那隨身皮囊卯足勁灌著水。</h3><h3> 哦,我只顧著欣賞馬幫和美女,差點忘了現(xiàn)在“涼水泉”的水已經引流到官橋河的石原村當作村民生活用水了,泉眼已經被水泥圍起密封了。</h3> <h3> 過了“涼水泉”往下走一段就是“井馬潭”,潭有十多個平方。潭水深的看不見底。潭的一邊緊靠山谷,一邊是很寬的青石路,堅硬光滑,青石上面有十厘米見方的坑坑窩窩,深淺不一。據說是常年累月被騾馬蹄子踩出來的。</h3> <h3> 過了“井馬潭”山路就很寬了,山谷中有幾家石墻茅屋山野客店。店門口的馬樁上拴著騾馬,各家店門口的木桿上都豎立著“xx客店”的旗子,被山風刮地呼啦啦的響。這些客店是為進山的馬幫和行人提供服務的,好比現(xiàn)在高速路邊的服務區(qū)。</h3> <h3> 這時山路寬了,所以行進的速度就加快了。又過了半小時吧,馬幫和行人終于出了峪口,眼前一片寬闊。</h3><h3> 我也走累了,向洛河下游的馬路望去,我看見通往縣城的中巴來了,我急著要上車,而馬幫隊伍里的幾個美艷女人跑過來拉住我 ,非要添加我的微信,我打開微信二維碼,那些女人爭先恐后的掃著我的手機。分手時個個都情不自禁的飛吻了我。</h3> <p class="ql-block"> 這時,那幾個女人的隨從過來就教訓我,有一個還狠狠的在我跌傷的膝蓋上踩了一腳,哇,膝蓋好疼。我捂著疼痛的膝蓋,揉了揉眼睛,左顧右盼的看了看,哦!原來是幻覺,暮然回首,本人仍在斜坡樹跟處。</p><p class="ql-block"> 我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放下褲管,朝著柴峪溝的方向走去。一路上看見峽谷兩岸茂密的松樹林,青石上深深淺淺的騾馬蹄子窩。望著峪口街的這些殘垣斷壁,回頭看看這條荒廢的千年駝道,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p><p class="ql-block">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 曾經流光溢彩的柴峪溝駝道都不會淡出我的記憶,不會淡出情感。我驚嘆美麗鄉(xiāng)村的變化,而這一份無法割舍的情結,卻永遠灑在千年駝道柴峪溝。</p><p class="ql-block">(特別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 賀自力,秦嶺山野村夫,愛好文學,偶爾借文字抒發(fā)情感。</p><p class="ql-block">(本文原載禹平文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