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這些年,總有那么些生活中熟悉或旅途中邂逅的人與事會出現(xiàn)在我的鏡頭里。如果說拍風光讓我陶醉,拍飛鳥給我刺激,那么拍人物惟使我感動。我尤其喜歡拍特定環(huán)境中的女人, 因為我與她們天生有緣,自然默契。<br></h3><h3><font><br></font></h3><h3><font>理想中的環(huán)境人物應(yīng)該是人景交融,因為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景,即環(huán)境,是鏡中人物得以生存的空間,是彌漫在其周圍的氣氛, 既是烘托,也是故事的一部分, 旅途拍人更是如此。而女人,一定是有故事的,只要你用心去觀察。</font></h3><h3><font><br></font></h3><h3><font></font></h3><h3>趕在三八婦女節(jié)前挑出我鏡頭里的女人以及她們的故事,祝各位姐妹在其余的364天里天天快樂,或套用一句眼下時興的話來說:愿你溫柔如水,堅強如鋼。而我自己,下輩子則還做女人。</h3> <br /><h3>【戀愛】</h3><h3>這對在查爾斯大橋上遇到的情侶來自羅馬尼亞。25歲的他在丹麥的哥夲哈根讀完電機碩士后留在那里工作,而21歲的她卻還在羅馬尼亞上大學。忍不住相思的煎熬,他們選擇在布拉格這個"中途島"見面,只有一周時間,怪不得倆人在查爾斯大橋上這么纏綿。</h3><h3>(2015年9月捷克布拉格)</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np8eg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布拉格之戀</a><h3> <h3><font><br /></font></h3><h3><font>【牽手】</font></h3><h3><font>在和平鴿飛舞的老城看一對新人牽手,是我波蘭之行的一個難忘瞬間。華沙,這座當年在二戰(zhàn)中幾乎夷為平地的歷史名城,她的今天如此精致而陽光,她的市民如此優(yōu)雅而友善。隨處可見的各種紀念碑和雕像,點綴著一排排戰(zhàn)后修復的洛可可建筑, 仿佛和著空氣中隱隱約約的肖邦音樂,行云流水般地講述著不屈民族的苦難與堅韌。<br /></font><font>(2014年9月波蘭華沙)</font></h3> <h3><font><br /></font></h3><h3><font>【孕育】</font></h3><h3><font>Margaret是我以前單位的高層領(lǐng)導,離我住得近,便有了工作之外的來住。生前二個孩子時,她都只請了產(chǎn)假便將寶寶托管以繼續(xù)工作,后來實在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終于辭了職,甘心從"女王"降為"女仆"。懷老三時老大六歲,老二四歲,二個小哥哥對弟弟的即將到來充滿了好奇與期待。<br /></font><font>(2014年8月美國休斯頓)</font></h3> <h3><font>【甜蜜】<br />三月的羅平,除了滿目金黃的油萊花,還有稠濃香甜的蜂蜜。雨天逛集市時在一位蜂農(nóng)的攤位前留步,看到他藹可親的妻子和10個月的寶寶,在黃燦燦的菜花背景前和紅彤彤的帳篷下綻放著如蜜一般甜美的笑容。<br />(2014年3月云南羅平)</font></h3> <h3><br /></h3><h3>【婆媳】</h3><h3>尼泊爾有115個族裔,各有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Subhawati從小就跟母親學草編各式各樣的籃子和盤子,現(xiàn)在已做了婆婆,她的三個媳婦都和她住一起,也跟著她學會了草編。我去那天正巧是灑紅節(jié),二兒子的媳婦Usha為正在忙碌中的婆婆點綴道安。</h3><h3>(2018年3月尼泊爾藍比尼)</h3> <h3><font><br /></font></h3><h3><font>【傳承】</font></h3><h3>十五歲的泱泱住黔東南苗寨老屯村。女兒節(jié)那天,媽媽為她的穿戴忙了半天。銀飾是泱泱姥姥當年傳給泱泱媽媽的,大多苗家如此代代相傳。紅與黑的繡衣,是毎個苗家母親從女兒生下起一針針、一線線化費十多年的心血。而這身從里到外、從上到下的行頭,便是苗家女孩將來的嫁妝。</h3><h3><font>(2015年5月貴州黔東南)</font></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e63u8y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黔東南: 泱泱的姊妹節(jié)</a><h3> <h3><font><br /></font></h3><h3><font>【回家】</font></h3><h3><font>女兒節(jié)那天,在黔東南老屯村苗寨,一位嫁出去的女兒坐著丈夫的摩托車歡天喜地回娘家。從她入時的打扮來看,已經(jīng)完全沒了苖族痕跡。在廈榕高速貴州段建成之前,老屯村及其所在的臺江縣完全是片窮鄉(xiāng)僻壤。<br /></font><font>(2015年5月貴州黔東南) </font></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e63u8y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黔東南: 泱泱的姊妹節(jié)</a><h3> <h3><br /></h3><h3>【操勞】</h3><h3>內(nèi)蒙之行去蒙古包品嘗奶豆腐,被主人的質(zhì)樸好客和外柔內(nèi)剛而打動。49歲的圖雅有三個成年的女兒。老大剛有了自己的孩子,老二在我下榻的旅館工作,老三還在上大學。丈夫主外放牛,她主內(nèi)擠奶、制奶。這對牧民含辛如苦,培養(yǎng)出三個女大學生,真不容易。<br /></h3><h3>(2016年10月內(nèi)蒙巴彥查干)</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7i97j7u"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和草原有個約定 ? 乳香</a><h3> <h3><br /></h3><h3>【守護】</h3><h3>座落于帕米爾高原邊陲的塔縣以舉國獨一無二的"一縣對三國"著稱,無論是在《冰山上的來客》的年代,還是在生活日趨改善的今天,塔吉克族人以堅守邊疆而自豪,塔吉克女人更以美麗熱情、善良質(zhì)樸而打動人心。</h3><h3>(2016年10月新疆塔什庫爾干縣)</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azaixyh"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南疆塔縣:冰山上的來客</a><h3> <h3><br /></h3><h3>【對比】</h3><h3>喀什是中國最西端的城市,地處絲路北、中、南線總交匯處。噶爾老城乃喀什之靈魂。那天夕陽里從城門口回望,外圍那排改造過的土樓沐浴在金輝之中。一老婦蹣跚走來,經(jīng)過女模特時仍低著頭。不料她過去之后猛一轉(zhuǎn)身,用詭異的眼神看著路人。同一蒼穹下不同時代的二個女人!</h3><h3>(2016年10月新疆喀什噶爾老城)</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bx0s2x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南疆喀什:工業(yè)時代的匠人</a><h3> <h3><font><br /></font></h3><h3><font>【滄?!?lt;/font></h3><font>獨客宗是香格里拉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有著1300多年歷史。比起已經(jīng)十分商業(yè)化的麗江,我更喜歡古風粗曠、民風淳樸的獨客宗,但2014年1月的一場大火,將古城歷史風貌嚴重破壞。據(jù)說香格里拉政府化巨資修復,片中的這位老阿媽今可安好?重建后的古跡是否還原汁原味?<br /></font><h3><font>(2007年8月云南香格里拉)</font></h3> <h3><br /></h3><h3>【返璞】</h3><h3>在日本沖繩島的陶村,有這么一批青年人返璞歸真,放棄大都市的煩囂,來到靜謐的小島與陶結(jié)緣,以陶為生。來自廣島的甜妹子綿千里就是其中一個,她從師為殘疾兒童而開辦陶坊的與那原正守先生已有多年,邊學藝,邊陶怡愛心。</h3><h3>(2016.4日本沖繩)</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5fr25uj"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愛心陶藝</a><h3> <h3><font><br /></font></h3><h3><font>【追求】</font></h3><h3><font>好友Lucy有個梨園夢,幾年來多來堅持練唱練功,終于得以初演一段霸王別姫。試妝在京劇大師周新來老師家(左),我則以旁觀者身份用相機來觀查和記錄每一道步驟。這是我第一次從頭到尾看"幕后",國粹化妝之精湛復雜讓我嘆為觀止, 朋友對京劇藝術(shù)的熱愛與敬業(yè)更使我為之感動。<br /></font><font>(2013年6月美國休斯頓)</font></h3> <h3><font><br /></font></h3><h3><font>【圓夢】</font></h3><h3>我和姐妹們練舞多年,但這次跳腳尖舞我實在沒底氣,不堪疼痛只好當了逃兵,也得以第一次在臺下拍她們?!洞蠹t》先出場的是隊長小裘,腳尖下流淌出"花樣年華"的美妙旋律,一抬手一投足,韻味十足。恭喜眾姐妹們芭蕾圓夢,你們的汗水沒有白流。</h3> <h3><font><br /></font></h3><h3><font>【天性】</font></h3><h3><font>按照穆斯林教規(guī),女人必須穿不露出羞體的衣服,頭發(fā)也不能祼露在外。但畢竟女人天生愛美,于是走在伊斯坦布爾的大街小巷,除了黑色紗巾外更多的是看到這樣五彩斑斕的頭巾。不過,要想拍到這些女人的正面難上加難。<br /></font><font>(2014年9月土耳其伊期坦布爾)</font></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38yhiw4"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伊斯坦布爾(一):東西交匯</a><h3> <br /><h3>【擔憂】</h3><h3>攝于維也納開往柏林的列車。為了應(yīng)對敘利亞難民潮,德國突然宣布在其與奧地利的邊境啟動管控,我所乘坐的這班夜車因途經(jīng)第三國捷克而例外放行。半夜狗叫,捷克警察一節(jié)節(jié)車廂搜查,一夜共查了三次,第一次就有難民被押下車。我用微機盲拍了身旁穆斯林一家子。那位母親的擔憂、父親的謹惕和孩子們的驚恐,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h3><h3>(2015年9月13日列車穿行捷克途中)</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36kd83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不眠之夜:旅歐見聞</a><h3> <h3><font><br /></font></h3><h3><font>【闖蕩】</font></h3><h3><font>西班牙的隆達Ronda是一座被海明威譽為浪漫得該與情人私奔的美麗山鎮(zhèn)。22歲以</font>賣手工飾品為生的Maria來自古城Granada,二年前和男友+名叫探戈的愛犬開車"私奔",以賣手飾為生闖蕩西班牙,有顧客時滿臉燦爛的笑容,沒顧客時則埋頭做手飾。這張自拍照里,我近在試她做的耳環(huán)。</h3><h3><font>(2015年9月西班牙隆達)</font></h3> <h3><font><br /></font></h3><h3><font>【職責】</font></h3><h3><font>Alex是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里的一名工作人員,那天傍晚在新月湖Lake Crecent旁管理篝火。當時她向湖而坐,身旁篝火正旺,遠處夕陽西下。我將這張</font>人景交融的照片寄去后,她馬上換成她在臉書的封面,還說非常慶幸自己有一份與大自然對話的工作。</h3><h3><font>(2013年7月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font></h3> <h3><font><br></font></h3><h3><font>【退休】</font></h3><h3><font>我稱這位多年好友Laurel為石頭姐,是因為她以背石來健身,怪不得68歲的她走起山路腳下生風,沒半點骨質(zhì)疏松癥狀。退休后她把目光投向公益,背四十多磅重的行李去美國政府指定的荒野區(qū)域wilderness area,每年餐風露宿二周,從整地護林到她的老本行考古樣樣都干。如果用英文來意譯石頭姐,該是The woman who rocks. <br></font><font>(2015年11月美國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font></h3><h3><a href="http://www.zit.org.cn/hu7jri"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石頭姐</a></h3><h3></h3> <h3><font><br /></font></h3><h3>【閨蜜】<br /></h3><h3><font>Marquita (右) 和 Donna (左)來自亞特蘭大,從二十多歲輪流帶孩子,到今白發(fā)蒼蒼還一起出遠門外拍,見證四十多載的人生與友情。前些年,倆人先后被查出乳腺癌,雖然Marquita年紀大些,但體力還是比做過化療的Donna好許多。<br /></font><font>(2013年7月美國奧林匹克國家公園)</font></h3> <h3><font><br /></font></h3><h3><font>【懷念】</font></h3><h3><font>緬懷好友龔麗平(1955.7.3 - 2016.1.3)。那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她頭戴蝴蝶參加有關(guān)卵巢癌的宣傳,身后是她親手用蝴蝶點綴的車??此拼嗳醯牡弁醯诒钡郊幽么?、南到黑西哥的大遷移中歷經(jīng)艱險而堅韌不拔。出繭、化蝶、下蛋,一個生命的結(jié)束也意味著更多新的生命的開始。蝴蝶不僅是美麗的象征,更是大自然百變的精靈和周爾復始的化身。麗平,你是一只在我們心中生生不息的蝴蝶!<br /></font><font>(2013年5月美國休斯頓)</font></h3> <h3><font><br /></font></h3><h3><font>【精靈】</font></h3><h3><font>二年多前,一個美麗的精靈去了遙遠的地方。。。雖然她已一去不返,我曾有幸留下她燦爛的笑容、瀟灑的舞姿、真誠的友情。小玫,人間的這些年風一般地過去了,你在天堂好嗎?</font></h3><h3><font>(2013年8月美國休斯敦)</font></h3> <h3><font><br /></font></h3><h3><font>【希望】</font></h3><h3><font>Anna十七歲時,不幸在一場火車事故中失去了雙腿,在那最黑暗的日子里,是滑雪給了她活下去的勇氣與希望。無數(shù)次跌倒和受傷之后,她終于成為一名美國特奧速滑隊員。<br /></font><font>(2015年3月美國Park City雪場)</font></h3> <h3>頭盔和遮光罩擋住了Anna的美麗,于是我第二天在她換上裝備前補拍了人像,這笑容多么燦爛、多么陽光,把人的心融化。去伊妹問她是否能在公共論壇發(fā)表,她不僅爽快地同意了,最后還加了一句:"I'd be honored(那將是我的榮幸)."</h3> <h3 style="text-align:center;">* *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C. Mei 梅慈敏 版權(quán)所有</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此文2017.3.8在《中國國家旅游雜志》發(fā)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mp.weixin.qq.com/s/nSr-awdoZgptgIAGiJf-F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玫瑰鏗鏘:鏡頭中的女人</a></h3><h3></h3> <h3>【關(guān)于作者】
梅慈敏,自由攝影師兼撰稿人, 《中國國家旅游雜志》特約作者。出生于中國上海,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外國 語言文學系,1985 年赴美留學,1992 年開始學習攝影,近年來 聚焦世界各地人的傳承故事和鳥的濕地故事,因為兩者皆在日 漸減少。 2018 年 3 月《鶴之旅》攝影個展由美國休斯敦美術(shù)學院舉辦(2018 國際攝影雙年展分會場)。著有《手工匠人》攝影故事專集。
</h3> <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XjGYQlPLRrc56rSqu7qAQ"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新書訪談</a><br></h3> <h3><a href="http://eshop002.vpubao.com.cn/index.php?c=item&shop_id=65708863&goods_id=24"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網(wǎng)購鏈接</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