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天路之旅(上)</h3><h3> ——人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h3><div> 西藏一直是我心里的一個結,相信也是許多人心里的一個結,想去西藏又害怕高原反應以及某些不確定因素。2004年,我們一家去過青藏高原的青海西寧及青海湖。十二年來,再次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的愿望一直壓在心里。然而,今年的突然成行卻沒有絲毫的征兆。也沒有做過多的準備。正所謂,這就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6月29日學校還沒放假,我就一個人背上行李,踏上了天路的列車。當然是跟團,心中畢竟沒底。</div><div>6月29日 晚上11點05分,南京乘坐Z146列車。6月30日 晚上七點到西寧,換供氧火車繼續(xù)行駛。</div><div>7月1日早上七點多醒來一睜眼,列車車窗外已經是白茫茫的雪山。原來已經置身可可西里大草原了。約十點多,列車開始翻越唐古拉山埡口。我以及車里許多人都有頭疼的感覺,好在大多可以撐住。但也有一些人吐的不行。狀甚痛苦。在安多車站,我還出了車廂拍了照片。外面溫度只有五度,不能久待。下午三點左右在那曲車站也出站了一會。頭疼漸緩。下午五點半左右到達目的地拉薩。從有氧列車里出來,一股涼風襲來,高原的氣息立即籠罩全身。地導已經來接團了。給每人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車接我們去賓館,再三告誡我們不能洗澡。因為高原上感冒非常危險。我們自己找飯店吃了晚餐,分別休息。</div><div>7月2日 拉薩一日。早飯后導游帶我們游布達拉宮。我分在下午入宮這組。下午入宮的上午都自由活動。我們也就環(huán)繞布宮,近距離的接觸藏族風土人情。先玩宗角祿康公園, 宗角祿康位于布達拉山后,藏語“宗角”意思為“宮堡后面”(宮堡指布達拉宮),“祿康”意為“祿神(今譯魯神)殿”。魯神是藏傳佛教和苯教對居于地下及水中的一類神靈之統(tǒng)稱?!棒斏瘛背1粷h譯為“龍神”,進而被誤傳為漢人所稱的龍王,所以漢語俗稱宗角祿康中的湖為“龍王潭”?!?7世紀布達拉宮擴建中,在此地大量取土,故積水而成潭。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后,此地被辟為公園。在順時針轉過布達拉宮一圈之后過馬路去了西藏和平解放廣場也消耗了不少時間。解放廣場是拍攝布達拉宮照片最佳場所。十二點多,終于輪到我們這組進布達拉宮了。布達拉宮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于一體的宏偉建筑,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筑群。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后,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tǒng)治中心。布宮乃達賴喇嘛辦公之所。布達拉宮屬于前藏,由達賴喇嘛管轄。后藏治所在日喀則,屬于班禪管轄。在布達拉宮參觀需要遵循所有藏傳佛教的禁忌,例如不能戴帽,不能拍照(指進入宮殿以后,宮殿外可以拍一些“外景”),不能踩踏門檻等等。所有游客都需在1小時內完成參觀,因此在宮殿內任何地方都不允許停留,參觀結束后從布達拉宮西門出來,經后山下山坡到可以走到布達拉宮正門來。需要說明的是布達拉宮實行預售與限售結合的賣票制,每天參觀人數(shù)限制2300人(散客票約700張),每天下午5時后預售次日以后門票,每人限買4張,必須提前一天排隊領取購票憑證,而且必須提供身份證號碼,根據(jù)排隊的先后,購票證上標明次日的參觀時間,在布達拉宮的正大門持身份證購買門票進入。所以想當天去買到當天入宮觀瞻的門票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花大錢買黑票,八九百正常。這也是我此次跟團的原因。之后回賓館休息。明天去林芝。關于宮里如何的價值連城和炫目多彩,還是等你親自來領略吧。</div><div>從布宮出來,還去了大昭寺。讓有深刻印象的是大昭寺門前黑壓壓磕等身長頭的信徒,讓人動容。</div><div>7月3號,一天都在拉薩去林芝的460公里的路上。也就是沿著著名的川藏線(從上海到尼泊爾的公路,即318國道)東行。6:30出拉薩,經達孜縣,墨竹工卡縣,工布江達縣,最終到達林芝地區(qū)中心的八一鎮(zhèn)。大美西藏一路盡顯。</div><div>墨竹工卡縣我很熟悉,因為是十年前我們江寧區(qū)對口支援的定點縣。記得當時還發(fā)動學生給該縣孩子募集過錢物。工布江達是阿沛?阿旺晉美的家鄉(xiāng)。</div><div>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僅次于唐古拉山口5075米。是拉薩地區(qū)和林芝地區(qū)的分界線。過唐古拉山口時因為在供氧火車里,又沒出車廂就高反的一塌糊涂了,今天的米拉山口大家都忍者劇烈頭疼下車15分鐘。這就是所謂的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地獄。過了米拉山口,318國道就俯沖式的下奔,一直到林芝2900米左右。最佩服那些路上騎行者,他們才是英雄??吹竭@些男女老少英雄們黝黑的皮膚,我有著一種膜拜的沖動。</div><div>下午五點多到達比日神山景區(qū)。相傳為蓮花生大師所賜。其實沿途很多這樣的高山。感覺一般。之后即沿著風光旖旎的尼洋河風光帶和苯日神山景區(qū)。尼洋河發(fā)源于米拉山口(山口以西的河都向西流,尼洋河在山口東,東流到林芝匯入雅魯藏布江,出國在印度叫布拉馬普特拉河再匯入恒河最終流入印度洋。)比日神山游玩后,坐車環(huán)繞苯日神山兩小時,也就是沿著雅魯藏布江往里面走,有苯日神泉,藏王墓等風光。</div><div>夜里八點多到達今夜目的地——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酒店。風景再美也抵不過疲勞。</div><div>7月4日上午游覽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景區(qū)。大峽谷是世界排名第一深,平均深度2268米,可以用十個字來概括:高、壯、深、潤、幽、長、險、低、奇、秀。因為印度洋水汽可以通過峽谷到來,加上林芝海拔三千不到,氣候濕潤,植被豐富,被稱為“西藏的江南”,完全沒有不適感,是西藏最為舒適的兩天。</div><div>親眼看到南迦巴瓦峰的絕世驚艷的美。下午自費景點:南伊溝。門票560元,任其宰了,都抱著難得來一趟的心理,但我覺得也值。雖然景區(qū)票價100多,可是不跟團一般根本來不了。南伊溝是情僧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故鄉(xiāng)。位于西藏林芝地區(qū)米林縣喜馬拉雅山南部,有“藏地藥王谷”之稱,又有小江南之稱,是藏醫(yī)藥發(fā)源地。此地仍有如金庸小說里的蠱毒人家,時有人來此被下蠱毒而死的新聞,自由行和單身游客最好遠離。氣候濕潤,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冷杉和二級保護植物云杉隨處可見。被譽為“地球上最高的綠色秘境”。</div><div>南伊溝里的珞巴族部落,央視《遠方的家》《珞巴部落》拍攝地。珞巴族~中國第56個民族,人口60萬,基本都在印度控制區(qū),中國只有5000多,大多生活在米林縣南伊村三個村里。(前面介紹的在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里的總人口5萬,在中國總人口只有1700的門巴族是第55個民族)。珞巴族在解放前婚姻是買賣婚姻,彩禮用牦牛計算,不用任何錢幣。也有姐妹共夫,一夫多妻制,解放后逐漸被一夫一妻制代替。</div><div>南伊溝的天邊牧場對面的山就是著名也是臭名的麥克馬洪山,麥克馬洪山背后就是中印戰(zhàn)爭中被戰(zhàn)勝的中方放棄的九萬多平方公里,相當江蘇省面積的地方,現(xiàn)在被印度控制,而且印度還在此建了個叫阿魯恰爾邦的省,優(yōu)越的氣候種植的水稻養(yǎng)活了印度一半人口。這是中國最深切的痛!</div><div> 林芝第二天晚上,也即南伊溝游玩回來后,住林芝地區(qū)政府所在地八一鎮(zhèn)(今年改名巴宜鎮(zhèn)了)。旅行社特地給我們定了著名的墨脫石鍋雞晚餐。央視遠方的家《邊疆行》里專門介紹過墨脫和魯朗石鍋雞,太有名。石鍋石材只能來自南迦巴瓦山峰中部石材。非常難得!</div><div>7月5日,從林芝八一鎮(zhèn)回拉薩,還是沿著318國道川藏線,沿著尼洋河西行。再次領略川藏線無與倫比的風光。上午還完成了一項活動:去林芝地區(qū)百巴鎮(zhèn)伍巴民俗村進行了藏民家訪。關于家訪式旅游,目前西部很是流行。一來是藏族旅游的需要,二也是游客近距離了解藏族家庭,藏族風俗習慣的途經之一。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它都存在。我的觀點是吸收我該吸收的東西,擯棄我不需要的就行了。用樂觀的態(tài)度接受面對的一切。不給自己添堵,不給別人添堵??吹綀F里有花8千買銀器的,也有3萬買銀器的包括自己啥都不買的,再不因為自己囊空而自卑,也不再認為別人人傻錢多。我喝我的酥油茶,傾聽藏族風情,認為收獲很大。總之,快樂就好。</div><div>途中經太昭古城遺址。太昭古城是唐蕃古道上重鎮(zhèn),西藏和平解放前一直是西藏最大古鎮(zhèn)?,F(xiàn)在只剩下遺址了。清末四川總督趙爾豐1909年率軍進藏止步在太昭古城。并以此為根據(jù)地屢敗英軍支持的藏偽軍。于1911年攻入拉薩,收復西藏。歷史書上的趙爾豐鎮(zhèn)壓保路運動,完全是反面壞人形象。其實,趙爾豐為官公正廉明,特別是收復新疆之功不亞于左宗棠和徐樹錚。所以,行走能顛覆歷史書刻板簡單面孔,還原真實的血肉豐滿的真實人生。</div><div>別了,林芝。三日林芝之行異常辛苦,每天都坐十個小時以上的車,但每個人都是那樣的滿足。尤其林拉高速正在建設中,導致兩車道的318國道近250公里路面破敗不堪,比內地鄉(xiāng)村路都不如。堵車車禍一直在發(fā)生,因此建議想從川藏自駕的朋友最后等林拉高速修好后再來。</div><div>最后建議喜歡林芝的朋友可以下載一本1911年湘西王陳渠珍寫的自傳愛情回憶小說《艽野塵夢》,陳渠珍曾為賀龍的長官和對手,而他的文武韜略則深深影響了其手下的文書沈從文。陳渠珍與林芝工布藏族女子西原相愛相隨、生死絕戀,成就了一段傳奇愛情佳話。那本回憶錄被譽為民國奇書,解放軍18路軍軍長張國華進藏參考讀物之一。當晚回到拉薩。準備明天去日喀則。</div><div>(請看天路下集)。</div> <h3>29日晚出發(fā)</h3> <h3>進入高原</h3> <h3>踏上拉薩土地</h3> <h3>導游分發(fā)的防備物品</h3> <h3>帶去的包裝食品進入高原都鼓起來了</h3> <h3>大昭寺廣場磕長頭的信眾</h3> <h3>八角街當年駐藏大臣辦公的地方</h3> <h3>八角街</h3> <h3>旅游圖合影,旅行社贈送</h3> <h3>撫摸布達拉宮紅墻</h3> <h3>去林芝途中</h3> <h3>雅魯藏布江大峽谷</h3> <h3>珞巴族帽子</h3> <h3>石鍋雞</h3> <h3>太昭古城</h3> <h3>珞巴漢子</h3> <h3>拉薩解放廣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