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的新聞夢

邱遠勛

<h3>  1960年2月29日,我,一個正在重慶市29中學高61級4班就學的高中生,接到通知,到《重慶日報》新聞干部訓練班學習,從此,開始了我的新聞夢。這年,我剛滿過16歲。這是我在日報留的第一張照片。</h3> <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重慶市新聞干部培訓班全體和重慶日報、重慶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社重慶分社領(lǐng)導,在《重慶日報》辦公大樓門前合影,筆者站最后一排右邊門框角處(只露了大半臉)。</p> <p class="ql-block">新聞干部培訓班全體,共30人合影,培訓結(jié)束后,有10多人留在了新聞單位。筆者在二排左一。</p> <h3>  彈指一揮間,現(xiàn)我已是70有4,從16歲進《重慶日報》,當實習記者,記者,校對,組版編輯,責任編輯,49歲調(diào)《中外投資企業(yè)報》當總編輯,相繼創(chuàng)辦《中外房地產(chǎn)報》《重慶購物指南報》並擔任總編輯。1997年創(chuàng)辦《重慶商報》,出任第一任總編輯。2001年退居二線,當調(diào)研員,2002年借調(diào)到新華社重慶分社,任信息中心高級新聞顧問,新華網(wǎng)重慶頻道新聞總監(jiān)。直到2003年回商報退休,退休后擔任商報辦的《經(jīng)營商報》雜志主編。2008年65歲,解甲歸田,16歲一65歲,近50年的新聞生涯,猶如一場夢。這是現(xiàn)在的我!</h3> <h3>  在《重慶日報》當記者,1962年,被派駐重鋼釆訪,在大平爐煉鋼四班同吃同住同勞動半年,這是在爐前勞動時,報社攝影記者羅梓光給我拍的照片。</h3> <h3>  1963年3月8日,同新華社記者在南桐煤礦井下釆訪留影。前排右一是我,那時19歲,中間是我的老師,重慶市文聯(lián)作家楊世元,筆名甘犁。后排左一陳元洪(新華社記者,后調(diào)市臺辦),左二劉詩臨(新華社攝影記者)。</h3> <h3>  1964年5月,在綦江縣(現(xiàn)綦江區(qū))農(nóng)村釆訪綦江生產(chǎn)的小四輪拖拉機。</h3> <h3>  1964年,參加重慶市農(nóng)村社教工作團,在當時的重慶巴縣白市驛,我在海螺大隊住了7個月,替工作團副團長、重慶日報副總編輯雷勃當秘書,這是與社教工作團的報社同事合影。左起:傅信仁(日報總務(wù)科長),周宣勤,李詠梅,邱遠勛,肖學初,劉紫英,伍祥光,伊根瑞,向太益。</h3> <h3><font color="#010101">1964年,在白市驛黃金公社海螺大隊,晚上趕寫社教工作簡報。左一是市房管局參加社教的干部老曾。</font></h3> <p class="ql-block">參加社教時勞動,挑油菜籽。</p> <h3>  1968年春,參加中央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學習,在天安門前留影。</h3> <h3><font color="#010101">  1968年1月,在北京學習時,與初中同學(左)吳之琪(中國音樂學院)翁史榮(中國礦業(yè)學院)在北海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69年,報社出席市先代會的先進在日報大樓門前合影,我當時是日報革委會副主任,主任康志強(中)是13軍派駐報社的軍代表。我在后排左一。</font></h3> <h3>1973年,四川從日本引進的大型化肥設(shè)備從上海經(jīng)長江運往樂山,我接受采訪運輸大型設(shè)備任務(wù),同工業(yè)記者朱志偉,攝影記者周宣勤,從重慶趕往宜昌,上長江4001拖輪,隨船采訪,歷時一周,護送設(shè)備到樂山。</h3> <h3>大件運輸船上。</h3> <h3>  大件順利運抵樂山后,在樂山地委招待所,和地委接待的人擺談。左起:周宣勤(攝影記者),朱志偉(工業(yè)記者),樂山地委宣傳部負責人,邱遠勛。</h3> <h3>  大件采訪結(jié)束后,參與此次采訪的三記者:左起周宣勤,朱志偉,邱遠勛,在樂山登峨眉山,報國寺前留影。</h3> <h3>  1970年,我任《重慶日報》工業(yè)組副組長,工業(yè)組同仁和在報社實習的川大新聞專業(yè)學生在報社大門前合影。前排左起:朱志偉(記者),肖學初(記者,后任晚報副總編),川大帶隊老師,王繼槐(工業(yè)組長,后任日報副總編),張懷珍(編輯,后調(diào)《農(nóng)民日報》)。后排左起:胡俊北(記者,后任日報副總編),川大兩同學,朱乙(記者),邱遠勛,雷義華(工業(yè)組副組長)。</h3> <h3>  1973年,參加重慶市先代會,在人民大禮堂與日報參會代表合影。左起:邱遠勛,謝成良(排字車間組長),肖學初(工業(yè)記者),雷凌舫(工業(yè)組編輯),羅梓光(日報攝影記者),范慶寬(記者)。</h3> <h3><font color="#010101">  1974年,攀枝花鋼鐵廠投產(chǎn),我和肖學初奉命前往采訪,向全國公開報道,這是攀鋼當時接待我們的采訪車。我和司機合影,肖學初在駕駛室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74年夏,在重報大樓前留影。</font></h3> <p class="ql-block">1978年,被抽派到萬盛九鍋箐市五七干校,任蔬菜排長。前排左一起晏賓榮、朱乙、劉明雪、王盛治、吳瑞華、邱遠勛。二排左起軍代表、袁明阮(重慶日報總編輯)、羅梓光、九鍋箐農(nóng)場工人老李、軍代表、曾憲棟。后排左起XXX、王成康、譚竹安、王繼槐、童金龍。</p> <p class="ql-block">在五七干校的全體重慶日報人員,前排左起向太益、楊志榮、邱遠勛、周伯鈞、張迎喜、朱志偉、毛峰、李遠舉、肖學初。二排左起李永梅、劉明雪、姚國華、曉民、周立言、朱乙、徐淑琴、王盛治、楊顯文、曹才任。三排左起周宣勤、李超、伍祥光、王繼槐、唐代清、陳明信、吳中森、王成康、楊志高、譚竹安。最后一排譚忠國、王錦、XXX(炊事員)、唐虞慶、XXX(炊事員)朱宣咸、周祖佑、XXX(軍管會軍代表)湯建民。</p> <h3><font color="#010101">  1987年,重慶一哈爾濱航線開通,重慶市副市長王xx帶領(lǐng)重慶市各界代表數(shù)十人參加首航,我當時是《重慶日報》四版責任編輯,這是我和團市委,市婦聯(lián)和重慶電視臺朋友合影。后排2人是電視臺記者,右女孩是主持人譚波兒。首航歸來,我曾寫了一篇通訊《從火爐到冰城》,刋在重慶日報二版,記錄了首航趣事。</font></h3> <h3> 首航哈爾濱,登機前留影。</h3> <h3>  1988年,在廈門參加國際新聞宣傳研討會后,我到漳州排球訓練基地采訪女排。</h3> <h3>  1988年,我代表報社到廈門參加新華社召開的國際宣傳研討會,會議結(jié)束后,我轉(zhuǎn)車到廣州,與日報采訪全運會的記者會和,這是在廣州白云賓舘與報社記者團合影。</h3> <h3>1978到1990,我在《重慶日報》出版部先后任四版和一版主編,這是我?guī)У膸讉€大學生,左起:蔡麗華,陳顯秋,王偉,邱遠勛,吳君亮,陳力。</h3> <p class="ql-block">  1990年10月,馮鞏來重慶體育舘演出,我同肖學初與馮鞏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0年10月,與趙本山在重慶市體育舘演出現(xiàn)場合影。</p> <p class="ql-block">  1991年,我辭去《重慶日報》一版責任編輯,到報社攝影部當編輯,攝影部的一幫小年輕人很尊重我,叫我“邱老”,這是攝影記者靳小丁為我拍的工作照,那時我剛滿48歲。.中間是魏中元,右是牛強,后任《重慶日報》攝影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1991年在攝影部當編輯時,攝影記者魏中元,靳小丁,任偉給我拍的照。</p> <h3>  1992年底,我被調(diào)到市新聞出版局,擔任《中外投資企業(yè)報》總編輯,那時的投資報還是內(nèi)部刋物,只有3、5個人。經(jīng)過我和報社員工一年努力,《中外投資企業(yè)報》經(jīng)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轉(zhuǎn)為公開發(fā)行報刋,并于1993年夏天,從馬家堡軍隊大院居民樓遷往桂花園教師進修校辦公樓,同時創(chuàng)辦了《中外房地產(chǎn)報》,這是兩報掛牌盛況。</h3> <p class="ql-block">這是1993年7月28日出版的《中外投資企業(yè)報》一版。我在北京亞運村參加中國外商投資企業(yè)協(xié)會會議,時任外經(jīng)貿(mào)部部長的吳儀,在會后接見了我,并留影。</p> <h3>與吳儀部長在亞運村五洲大酒店合影</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3年12月30,為慶祝新的一年到來,中外投資企業(yè)報和中外房地產(chǎn)報的員工在報社會餐。那時,報社財力薄弱,人員也少,但大家過的很開心,有一種家的感覺!</font></h3> <h3>  1994年5月,在北京王府井酒店會見愛國僑胞、美籍華人、老報人趙浩生先生,趙老曾任職美國里根政府智囊團,后回國,受到毛主席接見,并擔任國務(wù)院顧問。經(jīng)中國外商投資企業(yè)協(xié)會領(lǐng)導介紹,有幸認識趙老,趙老先生在王府井酒店接見了我,聽取了我關(guān)于創(chuàng)辦《中外投資企業(yè)報》的有關(guān)情況匯報,后為報社題詞:“辦有用的報紙”,鼓勵我們辦好報紙。</h3> <h3>  桂花園中外投資企業(yè)報編輯部,編輯在開編前會。</h3> <h3>  1994年8月,被我身邊一副總吳ⅩX舉報,說我偷稅漏稅,先后被稅務(wù)和檢察機關(guān)監(jiān)視居住關(guān)押審查近三個月,造成我仃職半年之久,1995年1月,市反貪局發(fā)出1995年1號文為我平反,1995年2月市新聞出版局恢復我總編職務(wù)。這是1995年夏,與報社同仁在《中外投資企業(yè)報》大門前合影,并從此開始思考創(chuàng)辦《重慶商報》的大事。經(jīng)我同副總編輯張憲民大半年的奔波爭取,得到了新聞出版局領(lǐng)導的肯定和支持,在政府副秘書長賈培基的協(xié)調(diào)下,在著名企業(yè)家力帆集團掌門人尹明善的鼎力幫助下,為我創(chuàng)辦《重慶商報》鋪平了道路。</h3> <h3>  1996年4月,在市政府副秘書長賈培基的努力下,市府副市長魯善昭召集有關(guān)方面開會,協(xié)調(diào)《中外投資企業(yè)報》改《重慶商報》事宜。圖上部三人,左起:賴炳福(市新聞出版局長),魯善昭(重慶市副市長),賈培基(市政府副秘書長)。</h3> <h3>  1996年8月,《中外投資企業(yè)報》獲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更名《重慶商報》,這是11月,在重慶市黨校教室,對公開招聘的編輯記者進行筆試。</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996年11月,同尹明善,張憲民帶領(lǐng)報社數(shù)名骨干,到成都晚報,成都商報取經(jīng),為即將創(chuàng)刋的《重慶商報》謀劃發(fā)展之路。上圖右三尹明善,右四筆者。</span></p> <h3>  1996年11月,重慶市新聞出版局行文,明確重慶商報實行社委會領(lǐng)導下的總編輯負責制,我是《重慶商報》第一任總編輯,法人代表。</h3> <h3>1996年12月初,在重慶市委黨校教室,市政府副秘書長賈培基(中),市財辦主任史錦杰(右),在《重慶商報》培訓新招聘的編輯記者會上講話。</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6年12月1日,重慶市長蒲海清在他辦公室接見我和社會新聞部主任張釗,談了他對即將創(chuàng)刋的《重慶商報》的期望,要求商報辦出特色,走自己的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7年1月1日,在我剛過了54歲生日一周后,在我追夢大半生、經(jīng)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之后,《重慶商報》終于呱呱墜地。這是我用一生的精力,設(shè)計的《重慶商報》創(chuàng)刋號的版面!</font></h3> <h3>1997年,在商報職工大會上講話。</h3> <p class="ql-block">  重慶著名企業(yè)家,力帆掌門人尹明善,為我創(chuàng)辦《重慶商報》提供了300萬辦報資金的銀行擔保,為《重慶商報》的順利創(chuàng)辦鋪平了道路。商報創(chuàng)辦后,他出任商報副社長,這是尹明善在報社職工大會上講話。</p> <h3>1997年春,同商報員工到南山春游。</h3> <h3>譚木匠是重慶萬州的一個傳奇民營企業(yè)家,1997年7月,譚木匠找我要求在《重慶商報》上打廣告招聘銀行,我的新聞敏感告訴我,這是我國經(jīng)濟改革中的一件大事,便在廣告當天,撰寫了"譚木匠招聘銀行″的新聞,刊發(fā)在頭版頭條,這條新聞被全國和境外上千家媒體轉(zhuǎn)發(fā),成為當時轟動國內(nèi)的新聞。這條新聞當年也被評為全國商報好新聞一等獎。事隔10年,譚木匠公司已在香港成功上市,在全國各大城市和港澳,開設(shè)專賣店上千家,取得了巨大成功。譚木匠為我頒發(fā)了特別貢獻獎,獎牌外並發(fā)獎金50000元(其中上個稅10000元)。</h3> <h3>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來重慶,將他的新書贈送給我。</h3> <p class="ql-block">  1997年5月,我在全國商報聯(lián)合會黃山會議上,當選全國商報聯(lián)副主席。這是在商報聯(lián)溫州會議上,向全國商報同仁介紹《重慶商報》如何占領(lǐng)市場的經(jīng)驗。</p> <p class="ql-block"> 1997年夏,著名導演張藝謀到《重慶商報》做讀者熱線,我在報社接待張導。</p> <h3>  1997年7月,同影視演員,電影小平扮演者盧奇合影,盧奇也是我29中校友。</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7年,香港鳳凰臺著名主持人吳小莉,到商報作客,同新聞出版局局長陳夷茁共進午餐。</font></h3> <h3>吳小莉在我辦公室看商報。</h3> <h3>1997年夏,著名影視演員林心茹到商報作客。</h3> <h3>林心茹在我辦公室。</h3> <h3>  1997年,陳佩斯來《重慶商報》做熱線。</h3> <h3>  1997年6月,我和市慈善會合作,在商報發(fā)起“一幫一”助學活動,引起巨大反響,這是我在重慶電視臺向市民介紹一幫一助學活動。</h3> <h3>"一幫一″助學醒目的版面。</h3> <h3>  在“一幫一”助學活動中,我也幫助了萬盛區(qū)一個叫邱琴的小學生。這是1998年,在萬盛朋友王三的陪同下,我到邱琴就讀的小學看望她。</h3> <h3>和邱琴合影。邱琴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我一直資助她,高中畢業(yè)后,她不愿考大學,我又幫助她到重慶打工,后結(jié)交了一湖南籍軍人,結(jié)婚后,丈夫轉(zhuǎn)業(yè),同去湖南安家,直到現(xiàn)在仍保持聯(lián)系,并一直叫我“伯伯”。</h3> <h3>  1997年10月,我參加市府副秘書長賈培基帶隊的重慶市新聞文化代表團,出訪歐洲7國,這是在布魯塞爾的紀念碑前代表團合影。</h3> <h3>  1998年,商報記者羅俠在采訪中被黑惡勢力打傷住院,我到醫(yī)院看望慰問羅俠,并通過初起的網(wǎng)絡(luò)和新華社重慶分社,向社會發(fā)出呼吁,保護記者合法權(quán)益。這是新浪網(wǎng)當時發(fā)出的我在羅俠病床前,接受重慶電視臺記者采訪的圖片。</h3> <h3>  1998年夏,陪同市人大副主任肖祖修,到雅安中國航天城參觀。</h3> <h3>  1998年,小平女兒鄧琳為《重慶商報》資助出版《小平畫冊》,特來《重慶商報》作客,并為商報題字。</h3> <h3>  1998年,人民日報《諷刺與幽默》畫報總編輯徐鵬飛作客《重慶商報》,回去后為我畫了這幅漫像。</h3> <h3>  2001年,《重慶商報》創(chuàng)刋五周年,同報社同仁在市人民大禮堂前合影。</h3> <h3>  2002年初,新華社重慶分社給《重慶商報》發(fā)出商借函,將退居二線的我借調(diào)重慶分社,經(jīng)新聞出版局批準,我到新華社重慶分社主持新華網(wǎng)工作,這是商借函。</h3> <h3>  這是2002年三峽大埧建成,參加新華社三峽工程采訪。在大壩前留影。</h3> <h3> 新華社重慶分社三峽大壩新聞采訪船。</h3> <h3>  在新華社三峽采訪船上,與新華網(wǎng)同事合影。</h3> <h3>  三峽采訪結(jié)朿后,新華社重慶分社和湖北分社的采編人員勝利會師。這是新華社湖北分社社長(原重慶分社社長)王安和我在清江喜相逢!</h3> <h3>2003年10月,譚木匠請美院一教授為我畫了一幅鉛筆畫,后來他告訴我,是送給我60歲的生日禮物!真是想的好周到哦,讓我永難忘記,企業(yè)家+文化人的朋友真好!</h3> <h3>2003年,原重慶日報新聞干部培訓班部分同學前往成都,到四川省文化廳看望原重慶日報總編輯袁明阮,這是在袁總家里,日報新訓班同寢三室友,左起:張獻臺,唐明恆,邱遠勛。</h3> <h3>在成都四川省文化廳,看望《重慶日報》老總編袁明阮(袁后調(diào)任四川省文化廳廳長)。</h3> <h3>2006年7月,在《重慶商報》創(chuàng)刊近10年前,我寫的回憶錄《商報創(chuàng)辦的前前后后》開始在《經(jīng)營商報》雜志連載,祥細記載了我創(chuàng)辦商報過程中的酸甜苦辣。</h3> <h3><font color="#010101">  2013年, 我的老領(lǐng)導,重慶日報副總編輯雷勃90華誕,邀請我和老伴參加,這是同雷老總一起合影。</font></h3> <h3>2013年12月25日,我70歲生日時,特以"五十年新聞路″為主題,在渝中區(qū)較場囗日月光廣場菜香源酒樓,與親朋好友和新聞界同仁共敘一個新聞人的人生感悟!我的老領(lǐng)導,原市府副秘書長、商報社長賈培基到場祝賀並講話。</h3> <h3>  2014年,和報社部分老同志到長壽古鎮(zhèn),參觀學習報社原攝影記者樊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樊強是一個很敬業(yè),又敢于創(chuàng)新的新聞人,除攝影外,在微電視創(chuàng)作上干的有聲有色,在長壽區(qū)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一番事業(yè)。</h3> <h3>  2014年,重慶商報部分老同志,在較場口得意世界,商報老員工項前經(jīng)營的“壞傢伙”酒吧聚會留影。</h3> <h3>  2016年10月,回《重慶商報》做客,新老總編合影。</h3> <h3>創(chuàng)辦《重慶商報》沒要國家一分錢,是重慶著名企業(yè)家尹明善替我擔保,向工行貸款300萬元,並私人借給初創(chuàng)的商報數(shù)百萬元,對商報的崛起起了重要作用。20年來,《重慶商報》不但解決了一千多人的就業(yè),還向國家上繳各種稅收9588萬元。</h3> <h3>從1960年步入新聞行業(yè),到現(xiàn)在已是57個年頭。今年,也是《重慶商報》創(chuàng)辦20周年。從《重慶日報》,到《中外投資企業(yè)報》、《中外房地產(chǎn)報》、《重慶購物指南報》,再創(chuàng)辦《重慶商報》,深感一個黨報人的責任與擔當,在我從一名記者,成長為一張大報總編輯的漫漫征程中,讓我享受到了追求自己夢想的快樂!正如有的朋友說的那樣:老邱創(chuàng)辦《重慶商報》是為他的新聞生涯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h3><h3> 在此,我深深感謝曾幫助我成長的老師,同事,和朋友們!</h3> <p class="ql-block">續(xù)《我的新聞夢》</p><p class="ql-block">在美篇推出我的新聞夢后,當天我也在微信朋友圈轉(zhuǎn)發(fā)了。沒想到,收到眾多好友的祝福,補充到正文后,留作紀念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