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山西長治縣西火鎮(zhèn)位于山西長治縣雄山東麓上黨南界,東與壺關縣為鄰,南與晉城市高平、陵川接壤。</h3><div> 西火鎮(zhèn)是“中國鄉(xiāng)村旅游最佳目的地”、“全國生態(tài)文明先進鄉(xiāng)鎮(zhèn)”、“山西省文化先進鄉(xiāng)鎮(zhèn)”。境內山川雄勝,資源豐富,人文璀璨,民風淳樸,名勝古跡眾多。</div><div>轄區(qū)內旅游資源豐富,有翠巖寺石塔、九江頂圣母廟、天下都城隍等旅游景點,以天下都城隍、雄山景區(qū)為龍頭的旅游開發(fā)已步入產業(yè)化軌道。天下都城隍景區(qū)是長治縣 "八大規(guī)劃"文化旅游規(guī)劃的主體,2010年舉辦了"中華千秋和諧天下都城隍祈福節(jié)"。投資370多萬元完成了旅游線綠化、沿線風景墻設置、路面硬化等工程項目。這些措施提升了天下都城隍景區(qū)知名度和影響力,游客類型趨于多元,游客數(shù)量增長3倍多。景區(qū)新增土特產店28個,發(fā)展"農家樂"50多家,開通了縣城--天下都城隍景區(qū)的旅游公交。東莊村啟動了"長治縣一日游"項目。</div> <h3>漂亮氣派的東莊村</h3> <h3>東莊村橫亙在長治縣東南山區(qū),成為壺關、陵川、高平與長治縣的天然分界線,位于雄山腳下的一個小村莊,全村215戶,共854口人,現(xiàn)有耕地580余畝。轄11個村民小組,共有黨員35名,下設3個黨小組。 </h3><div> 近年來,東莊村村黨支部、村委會帶領全村群眾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改善村民生活環(huán)境為突破口,以產業(yè)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為主點,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的,精神文明得到進一步提升,五年時間,由一個貧困落后的小山村,變成了一個別墅林立的新農村,實現(xiàn)了歷史性的大跨越。 </div><div> 現(xiàn)在,全村村民家家住進了漂亮寬敞的歐式別墅,街道寬闊平坦,村內綠樹成蔭、上下水配套、鐵藝墻透亮、寬帶入戶、閉路進家、集中供暖、線路入地、造型別致的花池、新穎美觀的廣場、古樸典雅的圍墻、處處新風貌,家家新景象,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多次在中央、省、市、縣電視臺和報紙等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國家、省、市、領導相繼到東莊村視察工作。受到各級的好評。先后被山西省環(huán)保局授予“省級生態(tài)文明村”、長治市委、市政府授予“長治市文明村”、長治市委宣傳部、農工辦授予“上黨明星村”、長治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級平安村”、長治市委、市政府辦公廳授予“市級先進紀檢監(jiān)督小組”、長治市紀念改革開放30年評選組委會授予“長治十大新農村典范”、縣委、縣政府授予“紅旗黨支部”和“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div> <h3>統(tǒng)一的別墅樓房,整潔的街道。</h3> <h3>文化廣場、健身器材配套齊全。</h3> <h3>豐收的小院。</h3> <h3>住進別墅,也不忘昔日腌制的酸菜。</h3> <h3>黃金大道</h3> <h3>堆滿倉!</h3> <h3>齊手共創(chuàng)幸福地。</h3> <h3>雄偉壯觀的文昌閣。</h3> <h3>氣派的東莊小學校。</h3> <h3>村外清香的野菊花,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h3> <h3>西村位于長治縣東南山區(qū),南于高平相鄰,全村共有742戶,人口2548人,種糧田面積1610.4畝,退耕還林451.40畝,村主要經濟來源煤礦生產,村民小組13個</h3> <h3>全覆蓋的文化墻。</h3> <h3>香火旺盛的城閣廟。</h3> <h3>黑疙窿碹</h3> <h3>文藝演出進小院。</h3> <h3>曲徑通幽處牛家地宮。</h3> <h3>歡樂童年。</h3> <h3>庭院深深李家大院。</h3> <h3>街頭巷尾談春秋。</h3> <h3>西火鎮(zhèn)東火村位于長治縣東南,鎮(zhèn)政府東北,東與櫻桃溝相接,南與天下都城隍相通,西與鎮(zhèn)級公路相連,北與長陵線相通。全村共有九個村民小組,550戶,2080人,男1020,女1060,總勞動力886人,總土地2200畝,耕地面積1395.5畝,退耕還林524.3畝。 </h3><div> 東火村原有年產量15萬噸的礦井,屬政策性關閉,關閉后嚴重制約了集體經濟和農戶收入,為此村黨支部、村委會為了認真貫徹執(zhí)行縣委、縣政府的四個戰(zhàn)略,進一步搞好新農村建設,在轉型發(fā)展上下功夫,提高農民收入,現(xiàn)建年產量6000萬塊磚的煤矸石磚廠,將建成投產,擁有大型個體瓦廠一個,各種大型養(yǎng)殖場10個,蔬菜大棚10個,使東火村正朝著轉型發(fā)展的方向飛躍發(fā)展,村集體經濟投入和農戶收入將走上一個嶄新的臺階。</div> <h3>用廢棄的磚瓦以及生活用具堆砌成美麗的圖案,也是對古磚古瓦和瓷器一種很好的保護。</h3> <h3>三百多幅文化圖案沒有重復的敘述。</h3> <h3>廢棄的交通工具拼接永恒的交通警示教育圖案。</h3> <h3>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實現(xiàn)中國夢!</h3> <h3>南門</h3> <h3>南宋尚書董城故居。</h3> <h3>源遠</h3> <h3>歲月</h3> <h3>昔日的輝煌逐漸被新居侵蝕。</h3> <h3>賣掉的麒麟送子磚雕,如今十萬元也收不回。</h3> <h3>古院模特</h3> <h3>古院模特。</h3> <h3>84歲的三寸金蓮萌老太。</h3> <h3>守候</h3> <h3>為客人休息修建的董宅新院。</h3> <h3>西門</h3> <h3>古房新窗</h3> <h3>故事演出訴說好鄉(xiāng)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