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天然塔位于長江北岸、宜昌市濱江公園延伸段內,為宜昌市城區(qū)唯一保存較完好的清代建筑物。相傳為晉代郭璞始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磚石疊砌,八棱七層,高約42米,層層出檐,其下皆有斗拱裝飾。塔座八角,有石雕八大金剛負塔,形象生動。底層塔門西向大江,石額刻“天然塔”三字,邊框飾二龍戲珠及云紋圖案;門楹刻:“玉柱聳江干,巍鎮(zhèn)荊門十二;文峰凌漢表,雄當蜀道三千。”<h3> 塔內145級石梯盤旋至頂。登臨塔頂,俯瞰宜昌港,舳艫相接,帆桅如林;對江五龍山,五峰連峙,蒼翠欲滴,狀若五龍蜿蜒臨江。每當朝陽初起時,塔光山影倒映江面,宛如一條巨型鋼鞭,壓在五龍之上,因而又有“鞭打五龍”之稱。</h3></h3> <h3></h3> <h3></h3> <h3></h3> <h3>清晨江邊有很多釣魚的魚竿一字排開<h3></h3></h3> <h3></h3> <h3>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縣、興山、巴東三縣邊緣地帶組成,面積3250平方公里,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蓋率69.5%,區(qū)內居住著漢、土家、回等民族,人口近8萬。由天燕景區(qū)、古犀牛洞景區(qū)組成,是以原始森林風光為背景,以神農氏傳說和純樸的山林文化為內涵,集奇樹、奇花、奇洞、奇峰與山民奇風異俗為一體,以反映原始悠古、獵奇探秘為主題的原始生態(tài)旅游區(qū)。<h3></h3><h3></h3><h3>總面積13333.331公頃。建于1983年,為"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992年,神衣架自然保護區(qū)1990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織織接納加入世界生物保護區(qū)。</h3></h3> <h3>天生橋景區(qū)位于老君山下,是一個集奇洞、奇橋、奇瀑為一體的休閑健身、探險攬勝的生態(tài)旅游區(qū)。天生橋景區(qū)海拔1800米,總面積20平方公里。天生橋飛瀑自峭壁傾盆而下,似銀河瀉地,玉珠飛濺,展出萬種風情;天潭地潭,清澈見底,潭中奇石千姿百態(tài),結伴成群的魚兒自由穿梭,令您心曠神怡。</h3> <h3></h3> <h3></h3> <h3></h3> <h3>神農祭壇地處木魚鎮(zhèn),是神農架旅游的南大門,香溪由此緩緩南流。整個景區(qū)內青山環(huán)抱,美麗而幽靜。景區(qū)分為主體祭祀?yún)^(qū)、古老植物園、千年古杉、蝴蝶標本館、編鐘演奏廳五大部分,其主體建筑是神農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像高21米,寬35米。雕像立于蒼翠群山之間,以大地為身驅,雙目微閉,似在思索宇宙奧秘。祭祀?yún)^(qū)內,踩在腳下的是代表天和地的圓形和方形圖案,在代表地的方形圖案中,五色石分別為五行學說中的金、木、水、火、土。<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神農頂風景區(qū)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總面積約883.6平方公里,是以保存完好的森林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為背景,以生態(tài)多樣性為特點,體現(xiàn)人與自然和諧共存主主題的自然生態(tài)旅游區(qū),是神農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 板壁巖石林位于神農頂風景區(qū)內。<h3></h3><h3> 但此次我們只看到了滿峽谷的迷霧。</h3></h3> <h3></h3> <h3></h3> <h3>大九湖位于渝鄂交界處。是一片沼澤地-山澗盆地,是亞高山的一片濕地。面積3萬多畝,海拔1700米,面積36平方公里,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中間是一抹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圍,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架群山之中,深藏著這樣的處女平地極為少見。<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清江畫廊風景區(qū)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境內,涵蓋隔河巖水電站大壩以上至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水布埡鎮(zhèn)鹽池溫泉,沿清江一線的所有旅游景觀及景區(qū)景點。重點打造了清江古城、倒影峽、仙人寨、武落鐘離山等景點。清江畫廊風景區(qū)屬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和旅游度假區(qū),也是國家林業(yè)局批準建設的國家森林公園和湖北省旅游局命名的全省四大甲級旅游風景區(qū)之一。2012年12月19日,湖北宜昌市長陽清江畫廊旅游度假區(qū)收到國家旅游局景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函件,確認清江畫廊成為國家5A級景區(qū),也是國家地質公園。<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恩施土司城,又稱墨衛(wèi)樓。恩施土司城坐落在恩施市西北,小地名叫對山灣的地方,距市政府所在地500米。屬古跡與建筑類園林景觀民俗風景區(qū), 是恩施州民委落實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設"生態(tài)旅游州、民族風情園"發(fā)展方略,由蘇州園林設計院設計,地方民間藝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區(qū)仿古土司莊園建筑群。屬全國唯一一座規(guī)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qū)土司文化標志性工程。<h3></h3><h3></h3><h3>包括門樓、侗族風雨橋、廩君祠、校場、土家族民居、土司王宮--九進堂、城墻、鐘樓、鼓樓、百花園、白虎雕像、臥虎鐵橋、聽濤茶樓、民族藝苑等12個景區(qū)30余個景點。</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世間男子不二心,天下女兒第一城!中國恩施土家女兒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區(qū)七里坪,是全國土家族文化集聚地,也是武陵地區(qū)城市娛樂消費中心和旅游集散地,旨在打造中國西部首家文化旅游商業(yè)古鎮(zhèn)、中國的相親之都。我們希望這個地方能夠配得上如此美好的你。<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魚木寨, 土家族山寨,位于鄂渝交界處,東距利川市61公里,四周皆絕壁,魚木寨占地6平方公里,居住著500多戶土家山民。這里有土家古堡、雄關、古墓、棧道和民宅,是國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土家山寨,景區(qū)內城堡寨墻、古棧道保存完好,數(shù)十座古墓石雕精湛,隘關險道驚心動魄,村民生產(chǎn)生活用具古樸傳統(tǒng),民族風俗別有風味,素有"世外桃源"之美稱。</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云龍河地縫至少形成于5千萬年前,從地縫頂部到地縫底部的地層主要為形成于2.1-2.9億年間、跨二迭與三迭紀的灰?guī)r;全長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寬15米,兩岸陡峭,飛瀑狂瀉、縫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下聯(lián)莽莽清江。地縫上共有7條半瀑布(有一條瀑布叫“半流瀑”,豐水期有,枯水期無,故稱半條瀑布)。云龍河地縫曾是云龍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萬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強烈掏蝕,在地表不斷剝蝕、致使暗河頂部坍塌,地縫才得于面世,成為恩施大峽谷一大奇觀。<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 恩施大峽谷,位于世界硒都--湖北省恩施市境內,被專家譽為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難分伯仲,是清江大峽谷一段,峽谷全長108公里,面積達300平方公里。 峽谷中的百里絕壁、千丈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自然景區(qū)主要由大河碥風光、前山絕壁、大中小龍門峰林、板橋洞群、龍橋暗河、云龍河地縫、后山獨峰、雨龍山絕壁、朝東巖絕壁、銅盆水森林公園、屯堡清江河畫廊等組成。其中兩座位于一炷香石柱旁的的山峰于2012年4月22日命名為迪恩波特雙子峰。除了大峽谷外,最大的景觀特色是兩岸典型而豐富的喀斯特地貌:有天坑,有地縫,有天生橋,有溶洞(200多個),有層層疊疊的峰叢,還有近乎垂直于大峽谷的大斷崖。峽谷內有近10公里長的地縫幽深奇絕,世所罕見奇山、異水、怪洞、珍禽數(shù)不勝數(shù)。</h3> <h3></h3> <h3></h3> <h3>朝天門景點<h3></h3></h3> <h3>火炬<h3></h3></h3> <h3>迎客松<h3></h3></h3> <h3>一柱擎天<h3></h3></h3> <h3>母與子<h3></h3></h3> <h3></h3> <h3>彭家寨 坐落在武陵山北麓的彭家寨,位于宣恩縣沙道溝鎮(zhèn)西南部。全寨45戶250余人,均系土家族。彭家寨山清水秀,人杰地靈,古色古香,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爍在宣恩縣西南邊陲。<h3></h3></h3> <h3>彭家寨山川秀美,地形奇特。該寨居于"觀音座蓮"之右,觀音山之下。東面以一條叫"叉幾溝"為界,溝上架有一座百年歷史的涼亭橋,該地故稱涼橋。寨前龍?zhí)逗哟┐宥^,河上架有40余米長的鐵索橋將寨子與外界相連,"十八羅漢"恰似觀音大士的守護神;寨后山巒起伏,奇峰秀美,修竹婆娑;沿龍?zhí)逗佣嫌歇{子巖、水鴻廟相映襯;順流而下緊鄰汪家寨有"二龍戲球"之美稱。其地形特征含形輔勢,蔚為壯觀。<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伍家臺貢茶",是指產(chǎn)于湖北省宣恩縣伍家臺的茶葉。<h3></h3><h3></h3><h3>早在清朝,乾隆御筆《皇恩寵錫》的伍家臺貢茶就久負盛名,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h3></h3> <h3></h3> <h3></h3> <h3>已有300年樹齡的茶樹<h3></h3></h3> <h3></h3> <h3></h3> <h3>“文瀾橋”又稱“宣恩風雨橋”,于2002年12月30日破土動工,2004年8月全部竣工。該橋為步行橋,長80米,寬10米,高約26米。橋下部為鋼混結構,五礅四跨;上部為全木質結構,采用侗族花橋和鼓樓土家族及苗族涼亭橋相結合的民族特點建筑風格,22架木排采用中國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組合結構,榫鉚銜接的梁柱體系,亭檐上下均為飛角斗拱,屋脊瓦沿設有古樸裝飾,二樓過道設有靠背座板,橋頭南北兩面有磚石結構的門樓,門樓南北門外分別立有座式麒麟和走式獨角獸各一對。該橋其造型工藝、建橋風格目前當屬湖北省之最。真可謂:“一橋穿南北,民族團結和諧添新景”。<h3></h3></h3> <h3>河里的音樂噴泉<h3></h3></h3> <h3></h3> <h3></h3> <h3></h3> <h3></h3> <h3>獅子關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縣境內的一處景點,距宣恩縣城13公里。為宣恩古三大關隘之一,也是宣恩古集市之一。此地山勢雄偉,有大小巖山五座,山形如虎牙交錯,其中有兩座石山,狀似獅子,扼守通往長潭河的要道,獅子關因而得名。2002年在此攔截洪家河興建獅子關水電站成為宣恩乃至湖北最有看點的神秘景區(qū)之一。<h3></h3></h3> <h3></h3> <h3>獅子關<h3></h3></h3> <h3></h3> <h3></h3> <h3>河東獅吼<h3></h3></h3> <h3></h3> <h3> 葛洲壩水利樞紐它位于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三峽末端河段上,距離長江三峽出口南津關下游2.3公里。它是長江上第一座大型水電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頭大流量、徑流式水電站。1971年5月開工興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月復工,1988年12月全部竣工。壩型為閘壩,最大壩高47米,總庫容15.8億立方米??傃b機容量271.5萬千瓦,其中二江水電站安裝2臺17萬千瓦和5臺12.5萬千瓦機組;大江水電站安裝14臺12.5萬千瓦機組。年均發(fā)電量140億千瓦時。首臺17萬千瓦機組于1981年7月30日投入運行。<h3></h3></h3> <h3></h3> <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