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167efb"><b>班長寄語:</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欣逢國慶伴中秋,</b></font></span></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相聚宜昌喜心頭,</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共賞三峽山與水,</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歡歌笑語仍風流。</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2017.10.1 胡文廣寫于相逢前夜</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相逢是首歌</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1><h3><b><font color="#b04fbb"> </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南京教育學院</font></b><b><font color="#b04fbb">87數學班</font></b><b><font color="#b04fbb">相識三十年</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b04fbb">團聚于宜昌 </font></b></h3><h3><br></h3><h3> <b>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三十載,風霜雨雪。任時光荏苒,同窗情誼歷久彌新。</b></h3><h3><b><br></b></h3><div> 三十年前,是南京教育學院的緣分把我們從各處聚斂,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我們所結下的師生情同學誼,無不沁人心脾,回味無窮;無不刻骨銘心,珍藏永遠。</div><div><br></div><div> 望著老同學們一張張熟悉的臉,我們回想起那時的生活——點點滴滴,鮮活有趣,綿綿不斷……而這一切仿佛就發(fā)生在昨天。</div> <h3> 三十年間,我們從那時的稚氣未脫蛻變到如今的成熟穩(wěn)重,三十年后,皺紋卻也悄悄攀上了我們的額頭。人生能有多少個三十年?!三十年是一段青春,三十年是一種生活,三十年更是一種緣分。緣分讓我們今日重逢,聽聽久違的聲音,看看久違的面孔,重拾往日的歡笑,回味一下當年那樣的幼稚、那樣的純潔、那樣的天真……</h3> <h3> 今天,大家飽含著三十年的別離之情,滿載著各自的生活經歷,重新聚在一起。我們拋去行業(yè)、職位、金錢的外罩,在同學間的清純情誼的涓涓細流中,無拘無束地笑,無拘無束地談,彼此真誠相待,相互包容理解,共同享受快樂,默默分擔憂煩。</h3> <h3> 回想當年還記憶猶新,……忘不了在南京上學期間老師們的噓寒問暖和諄諄教導;忘不了南京同學熱情邀請全班同學去家做客,滿桌豐盛的美食和真摯的笑臉;忘不了同學之間的相互信任和理解。</h3><h3><br></h3><h3> 還記得我們的班長經常放棄周末休息的時間(當時只有一天休息日),帶著同學們游遍了南京城的大小景點,讓從外地來求學的我們感受到了南京人的親切和溫暖,從而喜歡上了南京這座城市。有道是“喜歡一座城,是因為那里的人”。我們的班主任張老師與我們打成一片,誰有困難就找他,期間幫同學們解決了許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同學和老師們在兩年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h3> <h3> 這次聚會還有四位同學沒能和我們同享聚會的歡樂,我們向他們問一聲好,道一聲記掛和想念,遙祝他們如意、平安!</h3> <h3>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抬眼望去,歲月雖然為我們每一個人留下年輪,但男士們依然瀟灑、女士們依然美麗。大家的臉上,仍充滿著幸福的渴望,興奮的血液依然熱情地流淌,這說明我們仍在追求、在奮斗?!肮γ摻詾檫^眼云煙”,讓我們盡情享受陽光,快意揮灑人生。</h3> <h3> 三十年了,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無論從事何種職業(yè)和工作,無論身處何方,無論地位高低,無論貧富貴賤,我們永遠是同學。</h3><div><br></div><h3> 親愛的同學們:相識三十年后的同學相聚,是我們生活中的一抹亮麗的彩虹,是我們人生中濃墨重彩的畫卷?!耙惠呑油瑢W八輩子親”,讓我們的師生情同學誼代代相傳,源遠流長。</h3> <h3> 今天我們相見,熱情洋溢在同學的臉上,快樂激蕩在同學的心間。永恒就是瞬間,瞬間就是永恒。請同學們記?。何覀冊嗑墼?017年10月“國慶”和“中秋”這一舉國同慶的雙節(jié)季。</h3> <h3><font color="#167efb"> 雖然我們相聚短暫,唯愿友誼地久天長?!叭松靡忭毐M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讓我們的口號喊起來,讓歌聲唱起來,讓酒杯舉起來,讓我們共同祝愿老師和同學們身體健康!合家幸福!萬事如意!</font></h3><h3><font color="#167efb"><br></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我們的口號:時光不老,我們不散!</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b><font color="#ed2308"> 我們的歌:《難忘今宵》《相逢是首歌》</font></b>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老 同 學 》</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詞:北 楓</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曲:北 楓</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演唱:北楓&禹君</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論相隔多遙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佛你從未走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論分別多少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像你一直在身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紅墻白楊青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誰在八舍窗前彈著吉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絮楓葉雪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誰在小白樓長長的燈光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借給我飯票的兄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你還好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書館為你占座的姐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她怎樣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誰和誰在哪兒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誰和誰可成了一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同學說不完的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同學時光雕刻的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同學最真最美的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老同學喝不夠的酒</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論相隔多遙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仿佛你從未走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無論分別多少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好像你一直在身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h3> 中秋節(jié),我們在“板壁巖石林”前組成“中秋”兩個字的造型,若能看出來這二字,心中一定有“中秋”——團圓節(jié)。</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班主任張老師在中秋之夜未眠做出了下面這首詞 : </h3><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采桑子</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中秋觀神農架天生橋山洪</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鬃紛一嘯飛云亂,</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斗傾懸杓,</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洞若出蛟,</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鼓隆隆擠過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悠悠無數中秋夜,</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縹緲天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龍降逍遙,</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與爾同歡幾個宵?</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7.10.4 張翼</b></div> <h3> 中秋節(jié)的晚上在入住的酒店大廳合影留念</h3> <h3><b> 1989年夏天的那個畢業(yè)季,</b>同學們即將各奔東西,那時的聯系方式只有書信,家里是沒有座機電話的,更別說手機了,為了方便書信聯系,每個人的通訊地址都交給周樹民抄寫在一張大白紙上,因為他的字寫得漂亮,寫好后復印發(fā)給了每一位同學,那份通訊錄能保存到現在的恐怕也沒幾人了,這次班長帶來了并展示給我們看,很是佩服班長,竟能保存到至今,我們把這個歷史物件拍了張照片。</h3> <h3><b> 時代的變遷和發(fā)展太快,</b>現在的聯系方式早已被更改了多少次,從書信聯系——座機電話聯系——移動電話聯系——網絡QQ聯系——網絡微信聯系,微博等等,這一路經歷過來,讓斷了幾十年聯系的老同學們有了再一次聯系的機會,我們87數學班的十八位同學和老師,雖然身在天南地北,借時代的東風,再加上我們執(zhí)著,我們堅持!最終在短短的時間里被一個個找到并聚齊,把不曾使用微信的同學帶進群教會他。</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 下面就來聽一聽他(她)們</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是如何要尋找你,</font></b></h3><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并堅持一定要找到你!</font></b></div></b><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 這里面有許多感人的故事……</font></b></h3><h3><br></h3> <h3><b>曹立偉:</b></h3><h3> 我很喜歡看央視《等著我》這檔欄目,有一期等著我欄目是尋找戰(zhàn)友的,看完后聯想到在上南京教院的情形,我們這屆成人班在年齡上差距比較大,我算是最小之一了,在那里哥哥姐姐們對我的無微不至的照顧,以及同學之間的情誼和真誠,很是想念,也想知道他們現在的情況。</h3><h3> 于是就行動起來,利用手中的資源,建了“87級南京教院同學”微信群,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平臺聯系到大家。后來涂淳特意把87教院數學班專門建群,建了數學班的群后,我發(fā)現大家都和我一樣,懷念上學時的真誠和情感,都在想著所有的同學,在同學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把全班同學找齊了。</h3><h3> </h3><h3> 這一次的相聚來之不易,我把我們的群名印在文化衫上,送給每一位同學和參加聚會的人做個紀念。</h3> <h3><b>馬曉勤:</b></h3><h3> 我說說與同學們的分合吧!剛畢業(yè)的三年,我與肖莉霞和涂淳還有書信往來,知道涂淳于91年7月生了女兒叫蘇寧,后來漸漸就失去聯系,一度以為同學一場,彼此僅僅成為過客,直到2006年,我有了QQ,就有了想找到涂淳的欲望,我亂加了新疆地區(qū)一些人的QQ,想通過這些人找到涂淳,但未成功,直到2013年,我通過人人網和微博,找到了涂淳的號,給她留言,但她的號長期僵尸,我請我兒子在人人網和微博上@蘇寧,才聯系上了她,拉開了找到同學的序幕。</h3><div> </div><div> 再說找到葉曉鳳的過程,班里大部分同學都找到后,還有葉曉鳳等幾個,南京同學年事已高,找葉曉鳳也困難,我從網絡上找到了被南京教育局表彰的葉曉鳳,是燕子磯中學的,我認為是我的同學,就請我在南京的朋友打聽燕子磯中學葉曉鳳的電話號碼,有了號,我激動地打電話過去,她說她是無錫教院畢業(yè)的,不是我同學,但她兒子上的小學里有一老師跟她同名,她熱情的幫我聯系,這樣我才找到了我班的葉曉鳳,進而也找到了周樹民?,F在全班同學都聯系上了,我很激動,大家像失散多年的親人一樣,又走到了一起,仿佛從未走遠,都是彼此心中的親人。</div> <h3><font color="#010101"><b>涂淳:</b>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89年畢業(yè)分別后,我們原籍新疆的五個女生,回到原單位,在短短的幾年中,忙于結婚生子;由于核工業(yè)單位轉產,我們又先后調離了原來的地方和單位。我們之間聯系的不是很多,但彼此知道都在何處。偶爾還可以見上面。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見過李菊四次,見過高萍三次,夏玉英也是見過多次。何云莉在93年我們分別后,一直到2013年暑假才見到,只怪她跑得太遠了。今年暑假又見了一面。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說起群名《相逢是首歌》是我的最愛。我一直想著,如果那一天找到南京同學,一定把這個群名留給我們!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此不得不說最令我感動的是馬曉勤,這么多年里,我倆都分別調動幾次工作,所以聯系就斷了快二十年,感到我們此生可能再也聯系不上了。誰曾想,2011年她從微博上,發(fā)現了我女兒文章了,隨后,就讓她兒子與我女兒聯系,當我知道對方是馬曉勤時,我驚呆了,這真切地感受到相逢的確是一首歌。</font> 就這樣,我一直與她們保持聯系! </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一直想把大家圍在一起,但不會建群。2016年春節(jié)后,曹立偉通過袁撫忠找到我,我激動不已,因為我看到了班長,張瑞,于姐姐的名字……又一激動,竟然學會建微信群,同時也把與我有聯系的同學都拉進來了。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h3><h3><font color="#b04fbb"> 謝謝大家,謝謝大家的努力,我們在短短的時間內,把同學全部找齊了。一朝一夕一種情,三言兩句說不清,時過境遷人不同,流年似水情誼濃。致我往昔的同學們:感謝你們與我為伴的那年年月月;致我親愛的同學們,愿你們一切順意安好;致我最愛的同學們,愿我們珍惜彼此的情緣,一直到老!</font></h3> <h3><b>陳振華:</b></h3><h3> 2014年7月15日由上海市總工會組織教師到湖北宜昌神農架旅游,利用休息時間(7月18日下午4:30)從宜昌市半霞賓館打的到宜昌老火車站去找老同學曹立偉,火車站前有一個廣場,火車站的東西有兩幢高樓,我?guī)缀醢衙繉訕嵌紗柫艘槐椋墒菦]有問到曹立偉的信息,都說沒有這個人,后來我又問了管理廣場的老大爺,也說沒有這個人,恰巧又問了一個收煤氣、自來水費的管理員,他說:在這里收了幾十年的費,這里沒有姓曹的,聽到此話我全身冰涼冰涼的,我想不能灰心,繼續(xù)想辦法,在附近有一個二樓,上面是宜昌鐵路管理處,有一位小姐在值班,我說明了來意,她幫我查了有關資料但仍然沒有查到我想找的曹立偉的信息,我只好無賴下了樓梯,就在這時我發(fā)現了在老火車站東旁有一個派出所,但是門是關的,估計有很長時間沒有辦公了,這時突發(fā)靈感,問了一個廣場老婦女,附近有沒有派出所?她說:在山下一千米左右處有一個派出所。我來到了派出所,說明來意并懇求他幫我查找一下有關信息。他說:你帶身份證了嗎?我說:沒有帶。沒有身份證不能查私人信息的。還說了一句,我怎么知道你是什么人?你是不是騙子,說不定還是討債的……。我說:我像嗎?他說:不行就是不行。 但我無話可說,我就坐在那里沒有走,大約過5分鐘的時間,我說我是教師,慢慢的我們就閑談了起來,又過了幾分鐘其中有個警察的弟弟來到了電腦旁幫找信息了。他說:宜昌市共有兩個曹立偉,一個是男的,一個是女的,你那個同學是男的還是女的?我說:是男的。他說:你來看一下,是不是這個人,我第一次在電腦里看到照片,感覺不像。就說:不是??赡苁钦掌喜芰ケ任夷X子里的胖多了。那位警察弟弟又說你再看一遍,我又看了一遍,發(fā)現應該是曹立偉。他告訴我說:你打的去夷陵區(qū)二二四中核公司生活區(qū)去找。于是我準備打車過去,在路邊連續(xù)找了三部的車都被拒載,都說不知道地方,第四部的車的老師傅才勉強同意送我去,上了車后我才知道前三部車為什么不肯去的原因,是因為回來時帶不到客是空車。</h3><h3> 到了生活區(qū),我問了坐在路邊的一位中年婦女,他說:你到最東面的一個超市去找,他是以前這個超市的經理,到了超市門口恰巧遇到在超市工作的曹立偉高中時的女同學,她說:春節(jié)時他們還在一起聚餐的,她很熱情地把春節(jié)她與曹立偉在一起吃飯時照片給我看,是不是他,并把曹立偉的電話號碼給了我,這時我非常高興,我連續(xù)打了三次電話,但是曹立偉沒有接,可能是曹立偉懷疑騙子的電話,后來我要曹立偉的同學打一個電話給曹立偉,曹立偉還是沒有接,她又發(fā)了一條短信給曹立偉,說你南京同學來宜昌找你請你回電!曹立偉還是沒有回電。這時,我只好往回家的路上走,一邊走一邊找的士,路上沒有的士,大約走了10分鐘左右,快要到汽車站時,我終于接到了來自遠方的曹立偉的電話,他說:我不在宜昌在廣東,他還說張瑞在宜昌,并把張瑞的電話號碼告訴了我,這時已是晚上9:45,我與張瑞通了電話,張瑞說:第二天晚上請我吃飯,我說:晚上有安排。</h3><h3> 第二天下午張瑞和他的司機到半霞賓館來看我,我非常高興,激動。當天的晚上回到賓館已是10:45,這次沒有白找!終于與兩位老同學聯系上了,心里非常高興,到宜昌旅游沒有白來!</h3><div> </div> <h3><b>李菊:</b></h3><h3> 有一天打開手機發(fā)現自己增加了一個群。是87級南京教育學院同學群,進去一看,有很多中文班的人,我也不認識,原來沒有接觸過不熟,也就沒有敢在里面說話。然后我就和涂淳私聊了一下,建議我們數學班單獨建一個群。于是第二天早上,涂淳就單獨建了現在的這個群。關于群名的兩次更改,第一次是“相逢是首歌”。第二次是“時光不老,我們不散”。修改的群名應該問涂淳,是他這位群主給改的。這次聚會時我們在喊這個口號的時候,張瑞書記問:這個群名是誰起的?很有文化內涵應該值得贊揚。我說是涂淳。并答應一定把這個贊揚帶給涂淳。</h3><h3> 尋找肖麗霞的過程也蠻巧的。當時通過微信把我們班很多同學都已經找到了,最后還有兩個人,一個是肖大姐,另一個是方斌還沒有聯系到。大家都在提供信息,只記得肖大姐原來在湖南郴州。于是呢,我就想起來我自己的二姐原來是在湖南上過學的,記憶中她湖南的同學有不少,我就托她打聽有沒有同學在郴州。并且把肖麗霞的基本信息告訴了她。等了大概有兩天的時間,我二姐的同學說認識肖麗霞的弟弟,并且和他弟弟是同學,答應幫忙找到肖麗霞。我姐的這位同學呢,很熱心,還到了肖大姐丈夫的單位去打聽,結果別人告訴他已經退休啦,人也不在學校。再后來還是通過他弟弟找到了肖大姐的電話,于是我們就和肖大姐聯系上了。<br></h3><div><br></div> <h3><b>侯紅云:</b></h3><h3> 我高中同學是九院一個所的工會主席,他讓辦事人員去科學城一中找到了善莉姐的手機號,我就和李善莉聯系上了。</h3><div> </div><div> 而對方斌的尋找麻煩些,89年畢業(yè)后就一直沒再見過方斌。大概在2004年7月參加四川省國防工辦國防三線定向招生會,我向方斌單位教育科的一位同志打聽他的消息,他告知我說方斌已離開單位去北京工作了(他妹在北京),基于這個消息,我后來一直就沒再聯系方斌(當時無手機無法聯系)。2016年2月南京數學班同學建群后,班上18名同學除了方斌,都通過各種方式陸續(xù)聯系上了,我和大家一樣,尋找他的心情愈加迫切。當時我也想通過公安系統(tǒng)查一查,但能查出人,沒有聯系方式也沒用。2016年3月14日請了3天年休假,準備集中精力把此事解決了。計劃先在網上查詢信息,了解一些基本情況,然后坐車到方斌原單位去找他親屬或同事。<br></div><div> 3月14日我在網上搜核工業(yè)654信箱(同學通訊錄),就找到了關于核工業(yè)部國營八五七廠的一些資料信息。了解到這個廠2003年2月政策性關閉破產,原八五七住戶家居分布在江油市華坪生活區(qū)、江油、綿陽、成都、重慶等地。我先從綿陽找八五七的人員,托綿陽市政府信訪辦的初中同學找線索,他告知有八五七的人員落戶綿陽,但不由綿陽市政府統(tǒng)一安置,是個人在綿陽買房,分散居住,不集中,查不到具體住址,江油市華坪生活區(qū)約有700戶,住戶最多,我就從此著手查找。</div><div> 3月15日在網上輸入江油市華坪生活區(qū),就找到了江油市華坪辦事處的電話號碼。撥過去,一位辦事人員接電話后,又給了一個具體負責八五七住戶管理服務的辦公室電話,一位姓劉的老師接的電話,她說她跟方斌家很熟,等了幾分鐘就給了方斌的手機號。當時我非常激動,即刻與方斌聯系,就這樣班上最后一名同學聯系上了。</div><div> 事后方斌告知我,他有成都和綿陽2個手機號,我打通的是成都手機號,這個號不常用,這個卡的手機也壞了一段時間,碰巧那天剛修好我就打過去了。</div> <h3><b>楊士成:</b></h3><h3> 張瑞在十七年前就到班莊找過我,當時通訊條件差,他沒找到我。2016年張瑞來電話聯系到我,我們成功聚會見面,再后來和班長聯系上,我和張瑞開車去南京完成了歷史上第一次小圈圈大聚會,也就是那時入群啦!</h3><h3><br></h3><h3><b>張瑞:</b></h3><h3> 我是2008年到南京出差公干,恰好有點時間,想找下南京的同學。當時什么信息也沒有,就記的于姐在寧海中學,我們去寧海中學一問說于姐在,今天好象不在學校,我和一個老師講我們是南京教院的同學,后來他們很熱心的邦助我聯系到于姐,于姐又聯系到班長,我們在寧海中學門口吃了頓中飯,聊的很開心,得知了楊士成和張老師的聯系方式。建群后,我告訴了曹立偉楊士成的聯系電話,就把他拉進群了。</h3> <h3> 最終所以的同學都找到了,群里還少班主任張老師,同學們在群里多次向南京的同學詢問張老師的情況,都一一得到答復的是張老師不上微信,手機還沒更新為智能手機。下面聽聽班長說。</h3><h3><br></h3><h3><b> 班長:</b></h3><h3> 剛一建群張老師就知道了,但他當時的手機太落伍了,上不了網,他想知道群中的情況就讓我告訴他,后來經過我的再三動員他就買了個智能手機上了網,我把他拉進群了。</h3> <h3> 真的很佩服以上幾位同學的真性情,還有執(zhí)著和堅持,正因為有他們的執(zhí)著,才有后來這團圓的局面。<br></h3> <h3><b>李菊:</b></h3><div> 在聚會之前,班長就在群里說,聚會的時候,班主任張老師有特殊的禮物送給我們,我心里一直在期盼。10月1號,班長在出發(fā)之前給于姐發(fā)微信說要把張老師保存了幾十年的老物件兒帶上。我們還熱鬧的問班長是什么,班長一直在保密。</div><div> 10月3日在旅游車上,班長把班主任珍藏了三十年的老物件兒送給了我們,有周樹民手寫的通訊錄,還有每個人當年的照片??吹疆斈曜约旱恼掌娴暮眉?。我尤其激動,因為這張照片至今我自己都沒有了,當時就拿著這張珍貴的照片和三十年前的自己合影留念,真的感謝張老師。</div> <h3><b>班長:</b></h3><div><b><font color="#b04fbb"> 全班重聚是建群之初就有的愿望,隨著群中人員逐漸到齊,這種愿望愈加強烈。</font></b></div><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 2016年五月份,周樹民到南京,我和于樂勤、葉曉鳳與周樹民提及此事都覺得很有必要,但要與更多人充分商議才好。全班相聚前我們江蘇的幾人先聚一下,然后再決定此事,周樹民當即提出國慶到泰州小聚(后改為元旦)。 元旦,包括張瑞,張老師共計九人相聚泰州,席間全班三十年相聚做為首要議題,大家進行了討論。時間,先提暑假,但天太熱,活動不方便,而且?guī)讉€還在上班的同學也不一定能出來,后來決定國慶節(jié)8天假,氣候好大家都有時間。地點,張瑞提出宜昌,他在,當地情況熟悉而且此點也適中,由此決定。</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b>這次相聚是成功的,圓滿的。難忘的。</b></font></div> <h3> 早在十一假期的前一周,同學三十年聚會策劃組的成員就把游玩的線路給定好了。</h3> <h3> 這是在宜昌入住的酒店和同學聚會的地方,非常舒適漂亮。</h3> <h3> 10月2日一早李菊和高萍就先到達宜昌,宜昌下著中雨,張瑞接機并帶我們游覽了“清江畫廊”,中午又到長江邊的一家宜昌有名魚莊吃了江魚---鯛魚和河蝦,味道真是鮮美!非常感謝書記對我們早到的同學如此的獎勵!</h3> <h3> 宜昌清江水電站攔河大壩,宜昌的山水如畫,處處是景!</h3> <h3> 長江邊吃到的非常美味的鯛魚</h3> <h3> 還有非常美味的河蝦</h3> <h3> 下午第二批到達酒店的是楊士成和夏玉英。曹立偉一直在火車站等著接站,由于連日的雨水,路基被洪水沖斷,動車和火車都被堵在了荊州附近,同學們都被堵在了路上,所以乘車的和接站的同學都很辛苦。</h3> <h3> 第三個被接到的是從上海過來的陳振華,他為大家?guī)淼亩Y物很沉,由于中途又換了另外一列動車,提著22盒精裝的大白兔奶糖真不容易,在此再一次感謝他的誠意。也希望同學見面不要這么客氣的。</h3> <h3> 第四次接到的是從北京方向過來的何云莉夫妻倆,酒店里隨著同學的陸續(xù)到達,逐漸熱鬧起來,不知是誰提議我們原新疆的同學合個影,這里只少了涂淳一個。</h3> <h3> 第五次被接到的人員最多,兩輛車接來了馬曉勤一家、張老師和師母,班長和于姐,還有周樹民。</h3><h3> 周樹民先進來與大家握手,一會兒張老師辦完入住手續(xù)也進來了,大家都擁過去與他握手,讓他叫出名字,他都能一一說出姓名,就在何云莉這被卡住了,還是夏玉英提示了一下才想起來,看來張老師也有掉鏈子的時候。接著馬曉勤一家魚貫而入,忙著都不知怎樣與大家一一招呼,最后李菊放下錄像與她做了一個親密的擁抱。</h3> <h3> “狀元樓大酒店”的包廂里早已點好了滿桌佳肴在等著同學們的到來……,今天是張瑞為大家準備的團圓宴。</h3> <h3> 菜早在晚上9點左右就上桌了,主要是酒店廚師和服務人員要下班休息了。大家一直在等待中聊了許多許多……,在車上被堵的同學也餓的沒吃什么東西,先到的同學吃了點從新疆帶來的葡萄、還有馕墊一下。</h3><h3> 張老師和班長他們大部隊一到大家寒暄了一下,聽說方斌他們也到了車站,接站的去了,這邊就開宴了,這時已經是夜里11點多了,一會兒方斌和侯紅云接到了酒店。就這樣我們的團聚宴一直進行到夜里的1~2點左右,外面的雨一直沒停的下,我們的熱情也一直沒減,最后張瑞提到明天還要早起去神農架,我們大家早些休息吧,才結束。</h3> <h3> 吃飯期間陳振華送給每位同學的禮物。</h3> <h3> 這是肖莉霞給每位同學寄的禮物,曹立偉負責發(fā)放。謝謝肖姐!你一直是我們心中最溫暖的大姐,希望再次相聚會見到你!見到沒來的姐妹們!老同學都想死你們啦!</h3> <h3> 第二天去神農架的路上,曹立偉介紹我們同學群的建立以及前期的想法。</h3> <h3> 侯紅云講述尋找方斌的過程……</h3> <h3> 路途中大家歡歌笑語,一路風景一路歌聲……</h3> <h3> 中秋節(jié)那天,白天游玩了一整天,挺累!天黑后我們乘坐的車到達木魚鎮(zhèn)的一飯館前,下車在這吃晚飯,等我們坐定菜飯上好,曹立偉已經從外面買回了月餅、酒和飲料。班長發(fā)給我們每人一塊月餅,大家一起先吃了月餅,一起吃的月餅真的很美味!</h3><h3> 吃飯間我們同學兩桌互相敬酒祝福,后來也不知是誰的提議,為了簡捷,敬酒祝福的話變成了我們的口號,全體一起喊出“時光不老,我們不散!”后來又加上“2017湖北宜昌!”。</h3><h3> 這句話被我們喊出了無數遍,小店也被渲染出了節(jié)日的氣氛,尤其是與我們鄰桌的那桌年輕人(也是同學聚會)羨慕不已,他們那桌同學又是想借我們的文化衫,又是一起過來給我們敬酒,最后那桌年輕人也頻頻舉杯喊起了我們的口號“時光不老,我們不散!”,小店這一晚上笑聲歡樂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h3><h3> 吃完飯回到住處,在大廳里大家都穿著文化衫一起拍下了團圓照。</h3> <h3> 馬曉勤一家與大家歡聚一堂,敬酒祝福。</h3> <h3> 幾天的游玩,增添了不少難忘的瞬間……</h3><h3> 想想這些照片當時的拍攝就挺有趣。由于山上氣溫很低,許多人衣服準備的不足,只有在景區(qū)40元租一件大衣御寒,結果衣服雷同成這樣,穿過來見我們大家時沒人不發(fā)笑……</h3><h3> 瞧! 張老師的衣著和抽著煙的樣子,多像“保安隊長”。</h3> <h3> 而下面他們幾個就是“保安隊成員”了,還站得挺齊!</h3> <h3> 張老師和師母的這張照片算經典合影吧,衣服都是租來的還挺搭。下面的幾張也都夠經典的……</h3> <h3> 像情侶裝吧??</h3> <h3> 偷偷就合了影??</h3> <h3> 瞧!都美滋滋的??</h3> <h3> 這是“老大”帶兩保鏢?!還是……?</h3> <h3> 再瞧,于姐美哉!美哉!</h3> <h3> 瞧!這對夫妻。拍這張照片時,馬曉勤在旁邊大聲問“??西瓜甜不甜?”,“甜!”何云莉和李忠軍也答得飛快。站在旁邊的同學都笑個不停。</h3> <h3> 曹立偉愛人是這樣為我們拍攝錄像,為了不出差錯兩部手機同時拍,每只手持一部手機,還要站在凳子上,真是難為她了。</h3> <h3><b>班長:</b></h3><h3> “三峽人家”因墜石致死游人近日被關閉了,使我們更加想念這次10月6日游過的三峽人家。</h3><div> 三峽人家位于奇幻壯麗的西陵峽,是一個建立在崖壁的土家族村寨。我們是十月六日在宜昌乘游船經西崚峽到這里的,下船后沿著山崖拾級而上,一派土家族的風情迎面而來,傳統(tǒng)的吊角樓點綴在山水之間,綠樹蔥蔥,流水潺潺。我們在巴王宮觀看了土家青年男女熱情奔放的歌舞,游覽了矗立在懸崖絕壁上的燈影石,后經過巴王宮,穿過茶馬古道,沿著山崖棧道走了風景如畫的“龍進溪”。</div><div> “龍進溪”是三峽人家最優(yōu)美的地方,一條碧綠的溪流從青山峽谷中流過,碧水清澈見底,兩岸是高大的山峰,筆直的懸崖 。我們同學個個臉上充滿著喜悅的笑容從溪邊棧道上走過,沿途是高大的樹木,翠綠的竹林,水中魚兒自由的游蕩,水面野鴨追逐戲水。沿邊土家少女在溪邊用棒槌敲打洗衣,美麗的土家幺妹站在烏蓬船上熱情的揮手歡迎遠方的客人,看著這美山,美水,美女。有同學按耐不住大聲呼喊“幺妹!”,船上的幺妹大方的唱起優(yōu)美動情的山歌,歌聲在峽谷中飄蕩。</div><div> 美麗的龍進溪如詩如畫,同學們如醉如癡在景中徜徉游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font color="#b04fbb"><b> 美哉!龍進溪,美哉!三峽人家。</b></font></div> <h3> 最后一餐地點的選擇是張瑞送同學們的一個最大的驚喜和震撼。這里需要提前預定,就這樣都難以訂到桌,更何況是觀景臺上的桌,只有三張桌子,能訂到的人可想而知是怎樣的關系。</h3><h3> 這家“放翁酒家”位于宜昌市三游洞正對面獨特的巖洞之內,因南宋詩人陸游(號放翁)曾到此飲酒、品茶、作詩而得名。酒店依山環(huán)洞而建曲徑通幽,峽口風光挾長江三峽之雄奇,溶洞鐘乳之秀美,令人流連忘返。</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這里有張老師賦詞一首:</font></h3><h5><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采桑子</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放翁酒店云崖洞,</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歡谷懸軒,</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薄暮輕旋,</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夢境桃源深洞煙。</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飲干砸碗何須問,</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縱在天邊,</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你我心牽,</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地久天長佛亦仙。</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2017.10.8 張翼</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注釋:</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1 87數學班同學,今歡聚于宜昌快樂谷——放翁酒家。</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2 宋.陸游號放翁。</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3 宋.李存勗《如夢令.曾宴桃源深洞》。</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4 酒盡砸碎碗,土家族風俗。表示友誼長存的豪邁氣勢。</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ff8a00">5 佛,福諧音。</font></div> <h3> 張瑞帶來了一桶德國產的啤酒,曹立偉把他珍藏多年的特供酒拿來招待大家。這一餐在美酒、美食、美景相伴中度過……,同學們頻頻舉杯,頻頻拍照,難舍難分……,最后在于姐的指揮下一起唱《難忘今宵》,在歌聲中結束了晚宴……。</h3><h3> 回頭再看錄下的那段,發(fā)現我們最小的曹立偉小弟歌聲最高,最后一句唱詞完全沒按于姐的指揮來??????</h3> <h3> 從“放翁酒家”乘車回到住處——“狀元樓大酒店”,雖然天已經很晚了,但同學們大多還在興奮中,并且難以接受明天一早都各分東西的現實,班長看出來了大家的心情,也許他也是這樣與大家難舍,就提議:不想休息就到他那坐坐,反正他就一人住不會被打擾。于是乎這分別的前夜大家不約而同就又聚首在一起了??傆X得還有很多的話沒說,但又不知說什么?相聚的時間太短暫,都不忍離去,就這樣聚在一起一遍又一遍的學唱《相逢是首歌》,最后直到唱會唱熟為止……</h3><h3><br></h3> <h3> 馬曉勤的愛人楊老師早與大家融合在這個集體中,瞧!他唱歌的認真勁就可以看出有多投入……</h3> <h3><b>班長:</b> </h3><h3> 這次相聚的過程每天都處在興奮激動之中,三十多年的思念之情充滿了幾天的行程中,使人感動的事處處都有。</h3><div> 十月三日早上我們乘車向神農架進發(fā),車外小雨飄飄灑灑,車內笑語陣陣,于樂勤近似專業(yè)的戲歌振得全車喝彩,夏玉英與李忠軍的《我們新疆好地方》激情四射。幾天中車到哪里歌到哪里,候紅云的《相逢是首歌》情真意切,張翼老師的《三套車》渾厚昂揚。</div><div> 一路歌聲,一路笑聲,大家的心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直到六日晚乘車回賓館的最后時刻,幾人同時喊出:<b>同學們,我想死你們了!</b>表達出最真摯的感情。</div><div><br></div> <h3><b><font color="#010101">涂淳:</font></b></h3><h1></h1><h3><font color="#ff8a00"> 當楓葉紅了的時候,美麗的長江邊,在深情地呼喚,同學們不遠萬里,相聚一起,把酒言歡,共敘桑麻,共同迎來了同學們的傾情相聚。<br></font> 帶著時光的風霜刻染,帶著歲月的深情厚意,今天,我們重又聚首,少了一分花季的青澀和迷惘,多了一分成熟的沉淀和從容。歲月雕刻了我們的容顏,時光磨礪了我們的意志,盡管世事繁雜,心依然,情依然;盡管歲月滄桑,世界依然,生命依然。同學之情,永遠是內心一道美麗的風景。</h3><h3> </h3><h3><font color="#b04fbb"> 總覺得相聚的時光太短,原來,走得最快的不是時間,而是同學們相聚在一起時的快樂。同學,你是我相伴一生的情誼,感謝生命中有你,當我們老去時,至少還可以回味,使你重溫年少,重度青春......</font><br></h3> <h3><b><font color="#010101">方斌:</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b><font color="#010101">1989南京匆匆一別,音訊盡失,</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歲月白頭,牽掛夢中!</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808080"> </font><font color="#010101"> 同窗執(zhí)著,歷經千辛,</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終再聯通盼團圓!</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 2017宜昌歡聚,美景,美食,美酒,</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010101">憶往事感慨萬千!</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010101"><br></font></b></h3><h3> 來之不易的團聚是籌備組精心的策劃和辛勤的付出,一行聚會人員的吃,住,行皆安排的井井有條,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師生們體會了師生情,同學誼,宜昌美!</h3><div><b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b></div><div><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感謝班主任張老師!感謝班長胡文廣!感謝張瑞!感謝曹立偉夫婦!</b></div><div><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r></b></div><div><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秋風起,秋月明,葉落聚還散。才相見,又離別,何日再相聚?盼!盼!盼!</b><br></div> <h3> 宜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請欣賞一路走過的風景……</h3> 后記:<div>(馬曉勤回憶10月2日那天的經歷)</div><div> 國慶去宜昌,被困武漢六小時,我們預約好的士后,下車出站退票沒退成,因為退票隊伍太長,因折騰時間太久,預約好的的士又取消了我們訂單,在我們打不到的士的情況下,買票去宜昌的隊伍又太長,只得重新進站,進候車室挺順利,進檢票口時工作人員阻攔,我老公和我兒子急紅了眼,與工作人員吵翻了天,有要打架的趨勢,幸好另一工作人員主動協(xié)調帶我們從另一檢票口入了站臺,讓我們有驚無險地趕上了同學聚會,這情景猶在昨日。<br></div><div> 2018-1-16</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