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墨脫縣城如今是一座有一兩條小街的小鎮(zhèn),酒店、餐廳等接待條件倒是比較成熟了。小鎮(zhèn)的周圍群山環(huán)繞,夏季時清晨有云霧飄蕩,環(huán)境清新??h內(nèi)可以游玩的有仁欽崩寺、老墨脫村、一些原始漂亮的湖泊瀑布等,既有西藏別具一格的亞熱帶自然風(fēng)光,也有獨特的門巴族和珞巴族民俗景觀。</h3> <h3>墨脫 ,在藏傳佛教經(jīng)典中稱"博隅白瑪崗",意為"隱藏著的蓮花",據(jù)說全域地形極象一幅女神多吉帕姆的仰臥圖,因此又有說法這里是金剛亥姆多吉帕姆用自己的身軀幻化出的,被藏傳佛教信徒視為圣地??h城不大,建筑也不多,四面環(huán)山,這真是一座神秘而又神話的縣城,這也是中國最后通公路的縣城。</h3> <h3>幫徒步者馱包的騾子幫,它們是徒步高手</h3> <h3>門巴族和珞巴族的手藝人</h3> <h3>到達墨脫時是下午3:50,時間還早,休息片刻后,我們又開車到十幾公里外的雅魯藏布江 邊看大拐彎 ,開車需40分鐘,跨過雅魯藏布江 后,沿著土路上山,道路非常不好,車況不好不建議去。路兩邊都是芭蕉樹,道路只能通過一輛車,到達山上目的地后,這里有一簡易亭子,從這里往下看,只見一路咆哮的雅魯藏布江 在這里卻變得溫順多了,慢慢吞吞的拐了一個180度的大彎,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任憑江水再霸道,也要聽從大自然的安排。景色宏偉壯觀,值得一看。</h3> <h3>去果果塘,雅魯藏布江在果果塘這里盤了一個大彎,當(dāng)?shù)匾步猩咝螐潯9链蠊諒澮蚱涓╊褚粋€棒棒糖,所以得名果果塘。</h3> <h3>煙霧繚繞的山峰,細雨迷蒙的山谷,幽靜空靈的樹木,一個"美"字實在不夠來形容。</h3> <h3>藤橋,走在這橋上,看著還很遙遠的橋頭,聽著這腳底下這咆哮的江水,任憑你的身體和著江風(fēng)一起搖擺,此時我估計你會和我一樣,心臟跟著這橋一起晃,恨不能立即生出一雙翅膀來。</h3> <h3>第二天早上,在墨脫博物館頂上拍下墨脫的早晨</h3> <h3>沐浴晨光的南迦巴瓦雪山,橘紅色的陽光慢慢涂紅了遠處一座雪山的巔峰,山腳下薄霧纏綿著噴涌而出,山,巍然不動,日與霧欣欣然而生,在由深變淺的天色中。這不經(jīng)意的一動一靜,試問:你多久沒有感受到天地間的靈性了?全身心的感受著這原始的一日之初。這時,雪山也漸漸的展露出它的真容。南迦巴瓦峰藏語意為"直刺藍天的戰(zhàn)矛",主峰高7782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譽。南迦巴瓦峰山腳處溫泉眾多,植物異常繁密。</h3> <h3>8:30,從墨脫縣城出發(fā)往下一站林芝市,墨脫的路限速20,這樣的路也只能20了</h3> <h3>從墨脫到林芝才355公里,走了十個半小時,路況好,令人抓狂的限速</h3> <h3>嘎瓦龍以海拔4322米的多熱拉為界,南部是墨脫縣,北部就是波密縣。從多熱拉往北看,3個小湖猶如明珠,中間的小湖還有兩個小島,這就是著名的嘎瓦龍?zhí)斐亍W呓斐?,親口嘗一嘗圣潔的水,親眼看一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以及藍天上的月牙倒影,才會有聯(lián)想、有比喻。遙望山下,雪峰、天池是云霧的源泉,白云向下翻滾,疑惑自己上了九霄。</h3> <h3>嘎瓦龍是圣地,當(dāng)然少不了許多古老的傳說,為其披上了神秘的色彩</h3> <h3>山、花草、森林依序布景,潺潺的溪水清澈透底,也有"人在畫中游"之感、"曲徑通幽"之嘆。</h3> <h3>林芝的晚餐,石鍋雞</h3> <h3>我要去拉薩了,在林拉線上的美,是大器的,空曠的,純凈的,一望無垠……午飯在工布江達吃了個面條,在西藏,除了拉薩,其它地方基本沒吃到什么好東西。</h3> <h3>林拉公路其實是高速,只是剛剛修通了一小段,估計明年林拉公路能全線通車,到時候的路況就會大大的改善了。</h3> <h3>前方就是一朵降雨云,那朵云下方,正在大雨伴隨著電閃雷嗚,而我所在的位置東南西北都在下雨,我在正中間卻陽光明媚。這種感覺很奇妙,估計也只有高原才有這種景象吧。</h3> <h3>米拉雪山的海拔只有5020米,在西藏的眾多山脈中,它并不是一座海撥很高的山脈。但是米拉雪山卻將拉薩河谷與林芝隔成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邊是郁郁蔥蔥,森林茂盛,一邊是荒原縱橫,很是荒蕪。它將它的兩側(cè)變成了兩個截然不同卻又充滿著生機與高冷的風(fēng)景。山的一邊是高山、草甸、寒氣逼人,奇山怪石給人一種荒涼有蒼勁的感覺。而另一邊又是樹木茂密,流水潺潺,繁花似錦,空氣中散發(fā)著一種沁人心扉的芳香。給人一種溫暖又充滿著生機的感覺!</h3> <h3>途經(jīng)米拉山,在 米拉山 口的最高處,矗立著一坐標(biāo)有"雪域之舟"的西藏牦牛石雕像,這座雕像是米拉雪山的標(biāo)志。</h3> <h3>D10天,早上8:30從林芝出發(fā),下午4:00趕到拉薩。翻過千山萬水,經(jīng)過千辛萬苦,歷時十天,終于到達了夢開始的地方。圣潔的拉薩,雄偉的布達拉宮,我們來啦?。?!在拉薩,幾乎每一個角度都能看見布達拉宮,它太耀眼了,比想象中的還要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h3> <h3> 圣城~拉薩,拉薩的寺廟眾多,除了聞名的布達拉宮,哲蚌寺、大昭寺、色拉寺,到拉薩我推薦這些寺廟可以去走走,圍著布達拉宮轉(zhuǎn)一圈,拍拍布達拉宮的日出和夜景,去哲蚌寺和色拉寺看看喇嘛們精彩的辯經(jīng),去大昭寺看看虔誠的朝拜者,去八廓街隨著轉(zhuǎn)經(jīng)的人潮一起轉(zhuǎn)經(jīng)。</h3> <h3>夜幕下的布達拉宮,帶著與世無爭的寡淡和肅穆,也許是遠離紛擾太久,此時的它是那么安靜,那么從容。這是一座被賦予了傳奇和靈性的宮殿。</h3> <h3>在瑪吉阿米餐廳喝杯甜茶,感受曾經(jīng)那個世間最美的情郎----倉央嘉措的情懷。他無數(shù)次在這里流連忘返,他曾在云端,俯視眾生,亦在最深的紅塵愛恨交織。他曾寂寞修行只為度化世人,卻始終舍不下風(fēng)花雪月的情愛,割不了錦繡如流的人間。這就是他的無奈"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h3> <h3>這些手持轉(zhuǎn)經(jīng)桶的老卓瑪,誦念著我聽不懂的經(jīng)文,但我明白,她們?nèi)绱蓑\是為了祈福,積功德,脫離輪回之苦。這高原的風(fēng)沙在她們的臉上鐫刻了歲月的滄桑,年輪的印記。</h3> <h3>無字碑。在進布達拉宮宮殿的門口,必經(jīng)之路。為歌頌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的雄韜偉略而立的</h3> <h3> 我就這樣靜靜地站在它的腳下,仰著頭,呆呆地看著它。我想,我走了這么遠,就是為了看你這一眼!</h3> <h3>從這里,慢慢地,走上去。慢慢地,心靜下來。</h3> <h3>在殿內(nèi)唯一偷拍下的一張照片,酥油燈。感受它燃起的溫暖、希望、靈性的光。</h3> <h3>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筑風(fēng)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圣者的痕跡。</h3> <h3>"人,一旦種下信仰,就會產(chǎn)生敬畏,且根植于心。"這句話,很多人說過,可真正做到的,也只有他們。</h3> <h3>八廓街頭,大昭寺旁,對我來說,這些天里,這樣的動作,無論在哪里,無論看多少次,都無法麻木。</h3><h3> 我不明白,這合十的手心里包裹著的信仰是什么?我更不懂得,這重復(fù)了千萬遍的站起、匍匐的動作祈求的又是什么?</h3><h3>更不明白,從孩童,少年,中年,老年,他們這一世的光陰,究竟交給了誰?<br /></h3><h3><br /></h3> <h3>繪唐卡的人,他用這種犀利的眼神看著我</h3> <h3>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雖同起源于印度,但相對于漢傳佛教,形成于雪域高原上的藏傳佛教總是多了那么一股神秘的氣質(zhì)。西藏,是許多人想要讀懂的地方,而要想真正讀懂一個民族,就必須要了解這個民族的習(xí)俗和文化,唐卡無疑是融合了西藏諸多文化和習(xí)俗的傳世瑰寶,這些描繪精美,蘊含著獨特民族風(fēng)味的宗教圖畫,無不顯示著藏傳佛教的獨特韻味。我讀不懂,只能拜一拜。</h3> <h3>拉薩街頭偶遇在海南發(fā)展的堂弟,這世間真的很小</h3> <h3>色拉寺辯經(jīng),辯經(jīng)的都是寺院里的喇嘛學(xué)徒,按我的理解就是他們上一節(jié)課,采用了小組合作討論或辯論的方法完成,在相互的辯論中背誦佛經(jīng),領(lǐng)悟佛法。這跟我們平時上課的教學(xué)模式差不多啦。</h3> <h3>這幾縷陽光,如同佛光照進我的心里</h3> <h3>辯經(jīng),他們或兩兩成對或三人成行,一位坐著其余站著,一問一答,拍手踢腳大叫,手上佛珠亂撒,表情生動,夸張的語調(diào)配合著大幅度的肢體動作,場面很熱烈,很有新鮮感。</h3> <h3>要離開拉薩了。站在酒店的陽臺上,向布達拉宮說再見了,不過我們還會再見的!</h3> <h3>8:30從拉薩出發(fā)到拉孜約445公里,歷時8小時。此時的318路況好,全程柏油,隨意開,反正你也開不快,一路的探頭和限速!</h3> <h3>到了西藏才知道,藍天遠比你想象的要藍、要清澈、要干凈,藍的使人沉靜、使人心曠神怡;白云更像是剛洗過似的,輕柔、潔白,從沒見過這樣的白云,白的沒有半點瑕疵,讓你清新、安詳。藍天和白云都離你那么的近,仿佛伸手就可以夠到,總有一種伸一伸手就能抓住一片白云,輕撫臉頰的奇想;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的灑脫。但這終將是一種奢望。山有多高,天有多高;人到多高,云升多高。</h3> <h3>中午12:00到達日喀則市,在日喀則,神山、圣湖、名寺古剎等應(yīng)有盡有。如果你想要接近天堂,那么日喀則這座城市你一定要去。</h3> <h3>午餐就在日喀則吃的,依舊難吃,依舊價高。但風(fēng)景是絕美的</h3> <h3>宗山抗英遺址,位于西藏日喀則地區(qū)江孜縣城區(qū),是西藏愛國軍民抗擊英國侵略軍遺址。電影《紅河谷》就是在這里拍的。</h3> <h3>扎什倫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是該地區(qū)最大的寺廟。寺中錯欽大殿可容2000人誦經(jīng),殿中有釋迦牟尼像,兩邊有根敦主與四世班禪立像。大殿兩側(cè)為彌勒殿與度母殿。扎什倫布寺可與達賴的布達拉宮相媲美。它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稱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四大寺"。</h3> <h3>離開日喀則往拉孜方向,路況依舊好,開著車窗,聽著班得瑞輕音樂,4000米以上的高原,離天那么近,離云那么近,離星星那么近,隨處一停,按下快門,就是一張桌面。</h3> <h3>前面正下著雨,我也如騷年般追起雨來,如此追了50公里依舊沒追上,只好作罷……</h3> <h3>古城江孜是一座歷史悠久、名勝集中的歷史名城。要30塊錢的門票,沒進去看,只是遠眺了一下。</h3> <h3>老天爺也這么任性,大晴天大陰天下雨天說變就變,一不高興還下起雪來。</h3> <h3>下午4:30到達拉孜縣,縣城風(fēng)景一般,但是拉孜的藏刀很有名,質(zhì)量不錯。我沒有買,我要去新疆,盡量減少麻煩。</h3> <h3>這D12天,拉孜到珠峰。進珠峰手續(xù)比較麻煩,四證一定要齊全(行駛證,駕駛證,身份證,邊防證),在邊檢站接受四次檢查。這些兵哥哥態(tài)度都不好,很兇,還好他們長得帥,也算是又一道風(fēng)景吧。種告示在西藏的路上經(jīng)??梢?,不必掛懷。</h3> <h3>由于修路,只能繞道了,過了薩迦大橋迎來了上百公里的搓衣板路,坐在車里實在難受,又擔(dān)心爆胎,這一路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描述</h3> <h3>風(fēng)起云涌,頓顯蒼茫</h3> <h3>云卷云舒,百看不厭</h3> <h3>到達珠峰景區(qū)管理處不再是搓衣板路了,重新修路了,所以養(yǎng)路費也不低,小車400,一個輪胎100大洋,門票180,司機免門票,花了580大洋開始往110公里之外的珠峰挺進</h3><h3><br /></h3> <h3>就是喜歡拍藍天白云和雪山。5000米的海拔,還能看到油菜花和綠草真是不容易,這也是得益于雪水的滋養(yǎng)。</h3> <h3>終于到了珠峰第一大本營,所謂大本營就是一圈的帳篷,也是晚上住宿的地方。一般是100大洋一晚,衛(wèi)生條件一般,比較簡陋。</h3> <h3> 時間:公元2017年7月13日14:35</h3><h3> 千萬里,我追尋著你珠峰,真的是你,世界最高的山峰!千萬里,奔你而來,只為你,只為投入你的懷抱!見到珠峰的那一刻,能讓人忘卻世間一切煩惱。</h3> <h3>登上了世界上最高的山,還用了世界上最高的廁所,給世界上最高廁所所長拍了個照</h3> <h3>珠穆朗瑪峰我終于靠近你了</h3> <h3>大美,珠峰</h3> <h3>絨布寺,看著有點荒涼,但是有珠穆朗瑪峰的陪伴應(yīng)該不孤獨。珠穆朗瑪峰就矗立在眼前,絨布寺的佛塔與瑪尼堆就守望著這世界第三極。</h3> <h3>雪山融化的雪水,也帶下來大量的泥沙</h3> <h3>難得看到的顏色,大贊生命力的頑強</h3> <h3>海拔最高的郵所和黨支部</h3> <h3>該下山了,20:30路上該清場了,據(jù)說晚上會有狼出沒。</h3> <h3>烏拉山口兜售經(jīng)幡的藏民,說是能保平安,花了100大洋請了一條。就算為援藏做點貢獻吧</h3> <h3>晚飯就在這珠峰腳下的小店吃了</h3> <h3>去崗嘎的路上一路有珠峰和喜瑪拉雅山脈相陪,大飽眼?!?lt;/h3> <h3>土地沙漠化很嚴重</h3> <h3>進入219,路況無話可說,比高速公路還好開,沒限速,簡直開得爽透了。</h3> <h3>第13天,正式進入阿里地界。左邊是喜瑪拉雅山脈右邊是岡底斯山脈,中間,只有我們在孤獨的行進。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處處透著分外高冷的氣息。因為沒有參照物,汽車開到130一點感覺都沒有。雪山,荒原,老鷹,騎行愛好者,每一個都分外孤獨……阿里的美,用相機是完全表達不出來的,只有眼睛,眼睛才能體會。進入阿里是一望無盡的草原,連綿的雪山,筆直可以到天際的馬路,觸手可及的云,總之是360度無死角的美景。</h3> <h3>入藏幾條線,川藏險,滇藏線秀,青藏線廣,新藏線阿里段美,最愛阿里線。</h3> <h3>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h3><h3>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來不去。</h3><h3>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h3><h3>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棄。</h3><h3>來我的懷里,或者,讓我住進你的心里。</h3><h3>默然 相愛,寂靜 歡喜。</h3> <h3>據(jù)說朝圣者來岡仁波齊轉(zhuǎn)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zhuǎn)山十圈可在五百輪回中免下地獄之苦;轉(zhuǎn)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釋迦牟尼誕生的馬年轉(zhuǎn)山一圈,則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dāng)于常年的十三圈。轉(zhuǎn)山人需在57公里長,海拔4800米至5723米處的轉(zhuǎn)山路上行走或叩頭,快者日夜兼程當(dāng)天可轉(zhuǎn)完,而一般人則2到3天時間轉(zhuǎn)一圈。</h3> <h3>信徒們之所以如此虔誠是因為他們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輪回之苦。只有兩個辦法可以免除,其一修成活佛,這很困難,另外的辦法就是轉(zhuǎn)山。他們相信繞神山轉(zhuǎn)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輪回中免遭墮入無間地獄,甚至脫離六道輪回來世成佛。如果在轉(zhuǎn)山中死去,被認為是一種造化。因此轉(zhuǎn)山朝圣者總是年年不斷。</h3> <h3>因為轉(zhuǎn)山的路途較長,相當(dāng)耗費體力,而且地處海拔五千米,極易缺氧而產(chǎn)生高原反應(yīng),所以轉(zhuǎn)山的信徒要做好預(yù)防高原反應(yīng)的準備,要慢節(jié)奏,在轉(zhuǎn)山前吃攜氧片,帶好葡萄糖水。</h3> <h3>轉(zhuǎn)山,對于他們來說是信仰,是宗教,是神圣,是凈化。<br /></h3><h3>朝圣,不因執(zhí)念而執(zhí)念,不因震撼而震撼,不因愚昧而愚昧,只不過是那處那景那么熟悉的一種生活,一種存在方式?;钪傄鳇c什么,是做給自己心的,還是做給別人看的;是做給天地自然的。自己去評判吧。<br /></h3> <h3>班公湖</h3> <h3>日土小學(xué)的學(xué)生</h3> <h3> 這里是新藏公路起點與終點---零公里處的地理標(biāo)志;“天路零公里”、“昆侖第一城”是葉城人傾力打造的城市名片;是葉城縣50多萬城鄉(xiāng)居民心中標(biāo)志性的旅游符號之一;是翻越“萬山之祖“---喀喇昆侖山的必經(jīng)之路;是通向”世界屋脊“的出發(fā)點;是所有愛西藏的人都會向往的地方;是西藏夢開始的地方;。。。。。。
每年都會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物資匯集在此,通過各種車輛,向南攀越“萬山之祖”---昆侖山,穿過常年積雪的崇山峻嶺和一望無垠的戈壁荒漠,跨過葉爾羌河、喀拉喀什河、獅泉河,越過海拔5400米的界山達坂等7個山口,源源不斷地將物資運往7000公里以外的---西藏阿里。<br></h3> <h3>新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沿途地形最復(fù)雜、最艱險的公路之一。西藏阿里地區(qū)80%的物資都要靠這條線運輸,因而被稱為“云端上的生命線”,是我國西部最重要的國防干線。接下去,我們將挑戰(zhàn)新藏線219了……<br></h3> <h3><br></h3><h3> 這就是許多人夢想行走的入藏線,這就是許多人怕高反卻又要去的地方,這就是許多人去了怕中毒的地方,這就是一個去了還想去的地方。西藏,讓人們相信了寧靜在心間。最美的風(fēng)景是在路上,需要慢慢去品,這些閱歷只有親身去體會了才能記憶深刻。人生也似一場旅行,過程比終點更重要,珍惜從你身旁逝過的每道風(fēng)景,錯過了就不會再有!??!西藏有毒,想去的人請慎之!</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