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知青采風團來到莫斯科參觀六大會址</h3><div>張銘華</div><div><br></div><div>昨晚十點多,知青采風團在圣彼得堡乘上列車,于今天早上六點到達莫斯科火車站。</div><div><br></div><div>早飯后,我們前往莫斯科茲維尼果羅德鎮(zhèn)銀色別墅,進行紅色之旅。這是知青采風團來到歐洲六國旅游中的亮點。有人說:"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又有人說:"我們做的就是傳承和發(fā)揚。"可不是嗎?</div><div><br></div><div>在知青采風團隊伍中,有位作家和畫家陳老師才華橫溢,他在一段文章中感慨:"啊,這就是我從不同角度畫過的非常熟悉的圣地。我豈止是似曾相識,我好象來過,好象在夢里見過的,啊!當年的中共六大代表柳圃青來過,我要寫他,他的事跡感動了我,他的氣場磁場影響了我,如今我來了,就象舊地重游。我想,如果我早五十年出生,也會投身這場洪流之中。"很有激情。</div><div><br></div><div>馬館長是華人,他親自領我們?nèi)フ褂[館進行講解。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國六大代表大會在聯(lián)共(布)和共產(chǎn)國際的支持下,一百多位黨代表秘密來到莫斯科,成功召開中共六大。2010年3月,時任國家副主席與俄政府總理普京就中共六大會址保護達成共識。2013年3月22日中俄簽著互設文化中心協(xié)定的補充協(xié)定書,習近平出席建立中共六大紀念館啟動儀式。經(jīng)修復,正式開館。</div><div><br></div><div>馬館長向我們介紹了六大召開的歷史背景,和籌備工作的經(jīng)歷,及出席六大會議的重要人物,這歷史滄桑,使我們更加領悟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時大浪淘沙的意含。在展覽館里,陳老師找到了一份籌備會名單,上有制圖任務的柳圃清姓名。在座談會上,陳老師介紹了中共六大代表柳圃清,后來成為中國印刷泰斗,印鈔主帥。陳老師將父親好友柳圃清的照片贈給新館。知青采風團《上海知青》雜志社總編王建國,主編顏新成,還有海寧知青謝會長,嵊泗知青張會長、青島知青金老師等紛紛發(fā)言,表示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積極參與紅色旅游,傳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div><div><br></div><div>王建國總編向六大紀念館贈送紀念章和《上海知青》雜志。陳老師贈送六大會址油畫,金老師贈送水墨畫,海寧知青贈送書法。馬館長取出黨旗,知青黨員在黨旗下留影。大家拉開了"泛長三角旅歐采風團"橫幅一起合影。馬館長說:"現(xiàn)場氛圍很好,再次感謝知青們的到來。"</div><div><br></div><div>午餐時,大家在餐桌上還談論著參觀六大會址的觀后感,認為在俄國十月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日之際,泛長三角知青旅歐采風團來莫斯科參觀中共六大會址,成為紅色之旅的亮點,很有意義,這要歸功于王建國總編的倡導。這家餐廳也是中國人的開的,飯廳里有一個大字:緣,這是對我們知青采風團的詮釋。</div><div><br></div><div>飯后,我們?nèi)チ丝迕魉箍饲f園,來到了新圣母公墓,這是一所名人公墓,有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音樂家,其中這里還安葬著奧斯特洛夫斯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保爾,他的名言一直激勵著我,不能虛度年華。</div><div><br></div><div>在通往凱旋門的路上,意外地遇見了市郊會長李鳳吾等人的旅游團隊。在異國遇見了同胞,這世界真的變成了地球村。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越來越縮小了地球上的時空距離。我們異國相遇不足為奇。</div><div><br></div><div>2017年9月14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