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的搬家生涯

毅斌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軍人四海為家。做為軍人后代的我們,父母在哪兒家就在哪,是理所當然的四海人。</p><p class="ql-block">我的出生地是遼寧鐵嶺。52年初,媽媽從戰(zhàn)火紛飛的朝鮮前線回國生下了我,那時志愿軍38軍的留守處在鐵嶺。爸爸在前方作戰(zhàn),媽媽帶著我在后方。鐵嶺 38軍留守處 ,就成了我的第一個家。</p><p class="ql-block">53年初,媽媽重返朝鮮前線。不到一歲的我</p><p class="ql-block">終于見到了爸爸,這也是一家人的第一次團圓。那時爸爸所在的部隊,在朝鮮西海岸一個叫石連山的地區(q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3年朝鮮停戰(zhàn)協(xié)議簽定后,部隊回到祖國,駐防在吉林磐石。</p><p class="ql-block">小時候,家在我的印象中是模糊的,但卻是流動的??偸遣煌5陌峒遥瑥臇|到西,從南到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未滿周歲時的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時媽媽在文化速成班,負責干部戰(zhàn)士的文化掃盲工作。每天只能利用午飯的時間,抽空回家看看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家搬到了海龍。師里孩子很少,我成了香餑餑。照片中抱著我的是師長翟仲禹伯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天被叔叔 阿姨抱來抱去。媽媽說,那時白天很少能見到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爸爸溫暖的懷抱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世上只有媽媽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家人難得的團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叔叔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媽媽及阿姨們身邊無憂無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決定送我去軍保育院,保育院好像很遠很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嘴噘的嘟嘟,真不愿意去保育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去保育院前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忘不了媽媽送我去保育院時,我撕心裂肺的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年后我回家了,是大娘抱著我。看著媽媽抱著一個小弟弟,我驚呆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后是我的新家。那時覺得只有搬家才能回家,回到父母的身邊。</p><p class="ql-block">以至于每隔上一段時間我就會問身邊的大人,我什么時候才能搬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童年的小伙伴,回家的感覺真好。我和郭欣身上穿的是保育院的服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惜好景不長,馬上我們又要回保育院了,那里才是我們的家。又要有好長的時間見不到爸爸媽媽了。盼望著搬家...</p><p class="ql-block"> 三個手拉手的小朋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4年年底的一天,一個解放軍叔叔來保育院接我。我問叔叔:是不是接我回家? 叔叔說:搬家。接你去很遠的地方,那里是你的新家。</p><p class="ql-block">路途真的很遠,在火車上睡了兩天兩夜。見到父母時,眼睛都睡腫了。</p><p class="ql-block">爸爸那時已調到南京軍事學院學習。媽媽先行帶著我的大弟弟去了黃石,然后再去南京,那里是我們的新家。媽媽是湖北人,參軍后一直沒有回過老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團聚在南京,一家人在玄武湖游玩,右邊是大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媽媽。旁邊是大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馬路街40號,南京的家及新的小伙伴李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在南京期間,爸爸每年寒暑假時,媽媽都帶著我們兄弟回湖北老家住上一段時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舅帶我理了個分頭,并去照相館留了個影。老爸看后說:小分頭二兩油,我不喜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中又添了個小弟弟,56年秋拍攝于南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童年的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兩個小弟弟都出生在南京??鞓返囊患胰耍乙搽y得的在父母身邊生活了四年。相片中站立的青年是我小舅。</p><p class="ql-block">拍攝于59年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9年爸爸從南京軍事學院畢業(yè),我們家又搬回到吉林海龍。 </p><p class="ql-block">那時師里的孩子都在長春上小學。長春八一小學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學校,這里聚集了東北三省8個野戰(zhàn)軍和省軍區(qū)的孩子。學校實行軍事化管理,聽到號聲起床,被子疊得像豆腐塊,洗臉架上的毛巾搭得一般齊,牙缸和牙刷順著一個方向。出操、隊列,整個學校就像一座軍營。</p><p class="ql-block">學生每半年才可以回一次家,此時師警衛(wèi)排都要派兩三個戰(zhàn)士,乘火車接送我們這些孩子。途中要在梅河口轉車,所以經常會碰上軍部、112師和113師同去長春上學的同學,幾十個孩子相匯在一起,互講假日趣聞,嘰嘰喳喳說個不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兩年后,我大弟弟也來到了長春八一。</p><p class="ql-block">記得媽媽說,每到寒暑假臨開學的日子。我總是一個人躲在角落唱:“再見吧,媽媽!別難過,別悲傷,祝福我們一路平安吧...”這首蘇聯(lián)歌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我59年10月才隨爸爸回到東北,錯過了新生入校的時間,警衛(wèi)排的楊叔叔專程送我去長春。我不想去報到,又要半年才能見到爸爸媽媽了...</p><p class="ql-block">楊叔叔答應帶我去長春勝利公園劃船后,我終于同意去報到了。</p> <p>報到的那一天,我的臉上充滿了無奈和憂傷。</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龍的家,每年寒暑假時都會回到這里。</p> <p class="ql-block">家前面的路兩邊都是向日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2年底,爸爸調到海軍工作。第一次看到大海,從此家就和大海有了不解之緣。從北海到東海再到南海,最后定格在青島。</p><p class="ql-block">記得有一首老歌:“我騎馬挎槍走天下,祖國到處是我的家...”。那是軍人生活的真實寫照。</p><p class="ql-block">懷念海龍部隊大院的日子。盡管四年中,我們只有在寒暑假時才能回到那里。</p><p class="ql-block">因為,那里有我的爸爸媽媽,那里才是我的家,那里有我歡樂的童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與發(fā)小宋鵬飛分別時。1962年底拍攝于海龍家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搬家到了遼寧旅順,那時叫旅大市旅順口區(qū)。我和弟弟轉學到了旅順八一小學,從此不用半年才能見到爸爸媽媽了。每周回家一次,真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順的新家。八一街42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色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6年初,爸爸受命帶部隊南下參戰(zhàn)。因情況發(fā)生變化,部隊在東海的一個小島上待命三年多。幸福的一家又分成了兩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些年旅順八一小學校慶時,聽我小時候的鄰居李抗援說:那時每天傍晚時,總能看到你小弟弟獨自一人坐在馬路邊久久不回家。問他在做什么?弟弟說:等爸爸回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在沒有大人陪伴的情況下出遠門,那年我十四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8年春拍攝于旅順家前的馬路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媽媽一人在后方含心茹苦承擔起,撫養(yǎng)我們兄弟四個的擔子。</p><p class="ql-block">看衣服上的補丁,就知道那時我們有多皮。磨爬滾打是男孩子的最愛,衣兜上的補丁幾天就要換一個,那是裝打彈弓用的小石子磨破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旁邊的勝利塔是旅順口標志性的建筑,也是我們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無數(shù)次的搬家,給我印象最深的是68年底的那次。那時我已長大,最后的一次隨父母一起搬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8年底的一天,突然接到爸爸從北京打來的電話。說他已調到南海,現(xiàn)在正在北京開會。讓我們在兩天內做好搬家準備,前往北京與他一起赴海南榆林基地。</p><p class="ql-block">因媽媽聽電話有誤,錯把榆林聽成了魚雷。所以我們都認為我們要去的是魚雷基地。想想也可以理解,軍人的孩子整天聽到和接觸的名詞,就是各種武器裝備和槍枝彈藥。</p><p class="ql-block">搬家了,團圓了,我們要去魚雷基地了,我們就要見到爸爸了。弟弟們高興的圍著媽媽又蹦又跳。我看到媽媽眼里噙滿了淚花,那是幸福的淚花,充滿了甜酸苦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部隊來了兩個叔叔幫我們裝箱打包,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我們整裝待發(fā)。</p><p class="ql-block">終于登上了大連開往北京的列車。此時正值文革高潮,列車發(fā)車前全體旅客都要齊聲朗誦毛主席語錄。我現(xiàn)在仍清楚的記得那天念的語錄是:“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當時就在想,我的目標就是快點見到爸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車到大站停車的時間較長,列車員動員旅客在站臺上做語錄操跳忠字舞。現(xiàn)在回想起來覺得非??尚Σ豢伤甲h,但那時卻是真實發(fā)生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順部隊的張奉先叔叔,負責把我們送到北京。分別時我和大弟弟與他在天安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一家住在海軍大院一所,那里正在召開海軍黨委會。</p><p class="ql-block">吃飯時憑餐劵就餐,每桌人數(shù)齊了才上餐。所以常能碰到海軍領導,像肖勁光,劉道生,吳瑞林等.都曾和我們同桌吃過飯。在伯伯面前我們一點也不感到拘束和緊張。</p><p class="ql-block">記得一天飯后,碰到旅順基地馬司令。馬伯伯對我媽媽說:榆林生活很苦,天氣又熱,要做好思想準備呀。 馬伯伯也是湖北人,管我媽媽叫小老鄉(xiāng)。文革那幾年,他每次去八一街看望他陸軍的老戰(zhàn)友時,總要到我家坐坐。來時總是開玩笑的說,到這兒(新旅順)來輕松一下,你們這兒可是解放區(q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帶著對新家的憧憬,我們離開了北京。一家人及來接我們的榆林基地王深基叔叔,還有與我們結伴同行的南艦桂政委夫人郭阿姨及女兒小娜,一行共九人踏上了南下的路程。</p><p class="ql-block">列車奔馳在京廣線上,一路向南。華北平原被遠遠的拋在了身后,大地漸漸變綠??琰S河過長江,從天寒地凍的北國來到了山清水秀的鳥語花鄉(xiāng)。四季變換的如此之快,讓我們感到喜悅及不適。厚重的冬裝已換成單衣單褲。小娜說,再往南還會熱,你們去的榆林能穿背心和短褲。</p><p class="ql-block">因沒有去湛江的直達車,需在桂林轉車。利用這個機會,我們游覽了七星巖和蘆笛巖。</p><p class="ql-block">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真名不虛傳。那時人們還沒有旅游的概念,所以外地的人特別的少。我們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里,人們總是不時的投來異樣的目光。從我們紅紅的臉龐上,就能知道我們來自北方。</p><p class="ql-block">懷念那時的小城桂林,美麗又安寧。晚上躺在招待所床上,聽著當?shù)厝舜┲惧?,走在馬路上發(fā)出的清脆聲音入睡?,F(xiàn)在回想起來,仍是那么的愜意...</p><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了湛江,住在艦隊三所。初次領略到了,這座南國濱海小城的潮濕與悶熱,不大喜歡這里的環(huán)境??蓻]想到的是,后來我卻在這里渡過了八年的軍旅生涯。我們部隊的大本營在風景秀麗的湖光巖,湖的一圈都是部隊的駐地。部隊長年奔波在南海的山山水水,每次執(zhí)行任務 完成后,我們都會回到此休整。由此讓我產生了揮之不去的湛江情結,湖光巖就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那里有我青春的奉獻…</p><p class="ql-block">因爸爸急于趕回部隊,南航派了一架飛機送我們去三亞。一家人稍做休息后,在赤坎機場登機前往海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網(wǎng)上搜了一下,就是這個型號的飛機。久違了,雙翅膀的安二...</p> <p class="ql-block">忘不了頭一次乘飛機的情景。飛行員叔叔叮囑</p><p class="ql-block">我們在飛機上不要亂走動,起飛和降落時要把嘴張開。</p><p class="ql-block">我和弟弟們都趴在窗口,睜大眼睛看著窗外。飛機在逐漸加速,越來越快。在巨大的轟鳴聲中,飛機一躍而起,大地瞬間已離開我們的腳下。突然我們什么也看不見了,叔叔告訴我們:現(xiàn)在是在云中飛行,一會就好了。 果然,當我們鉆出云層時,一幅美麗的景象展現(xiàn)在眼前:藍天、白云、大海,還有海面上的點點漁帆。 叔叔說:現(xiàn)在正在飛越瓊州海峽,馬上就可以看到海南島了。</p><p class="ql-block">此時眼前出現(xiàn)一片綠地,越來越大,滿視野。 海南島,我們來了...</p><p class="ql-block">飛機沿著海南島東部繼續(xù)向南,前進方向的左下方是藍色的大海及蜿蜒秀美的海岸線,右下方是一片郁郁蔥蔥起伏變幻的五指山脈。</p><p class="ql-block">陸地漸漸的被甩在身后,前方是海天一色,難道那就是人們常說的天邊?</p><p class="ql-block">飛機降落在三亞機場。艙門打開,一股熱浪迎面撲來,激動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靜。</p><p class="ql-block">可惜,在過瓊州海峽時因氣流不穩(wěn)定,飛機上下顛波很大,媽媽暈機了。飛行員拿來毛毯鋪在機艙的過道上讓媽媽躺下,直到飛機降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住在大東海招待所。每天我們都要經過身后的門洞去食堂吃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媽媽身后右手邊的兩間屋子是我們臨時的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媽媽帶著我們坐在大東海的礁石上。</p> <p class="ql-block">記住大東海,記住這臨時的家。在這里我告別了親人,告別了家。走向軍營,開始了新的生活。</p><p class="ql-block">出發(fā)的那天早上,爸爸媽媽沒有起來送我,該說的話頭天晚上都已說過了。我匆匆的打好背包,穿上沒有帽徽領章的軍裝,坐在小陶叔叔的單車后架上奔向集合地點。車行數(shù)十米時我情不自禁的回了一下頭,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佇立在屋前向我招手。此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扭過頭去在心里默默的發(fā)誓:爸爸媽媽你們放心吧,我決不會給你們丟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爸爸媽媽離開了招待所,搬到了新家。思念榆林,那里有我的家,更有我的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在榆林的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媽媽在家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個弟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當兵分到南海艦隊通信營架線連。我們的任務是負責架設,艦隊轄區(qū)內湖南 廣西 廣東三省的野外架空明線及水線。那時海南島及西沙均歸廣東省管轄。</p><p class="ql-block">由于任務的需要,決定了我們工作的流動性,必須要頻繁的搬家。可以說是半月一小搬,一月一大搬,南海艦隊轄區(qū)內的山山水水幾乎讓我跑了個遍。哈哈!搬家看來真是和我有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軍那時服役期是四年,當兵必須要超期服役后才能探家。</p><p class="ql-block">73年初,我回到榆林。這是我第一次探家,終于見到了日夜思念的爸爸媽媽和弟弟,家是那么的溫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榆林的家,與親人們在一起。此時大弟弟已去38軍當兵三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探家中的美好時光,和媽媽在一起真開心。拍攝于基地大東海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媽媽在湛江422醫(yī)院住院。正好我們連隊也在湖光巖駐地休整。每周日都要去422看媽媽,那里就是我的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我再次探家時,家已搬到了青島。這是爸爸媽媽最后一次搬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島的家,拍攝74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兄弟與爸爸 媽媽團聚。難得的全家福,拍攝于81年家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成家了,與爸爸 媽媽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年女兒在爺爺奶奶的家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愛人與老媽拍攝于爸爸 媽媽家前的馬路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和小弟弟回到旅順。物是人非,換了人間。</p> <p class="ql-block">另一個角度看旅順曾經的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我回到榆林。曾經的家新圍了一個好大的院子,建筑已面目全非,只有那棵酸梅樹依舊挺拔茂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6月24日旅順下了一場久違了的大雨。風雨中我和大弟弟匆匆的在家門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隨著歲月的流逝,父母的家,已漸行漸遠。但心中的家,兒時的家卻越發(fā)清晰。縈繞在我的腦海里,直到永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思念不斷,親情永恒。懷念親愛的爸爸 媽媽!懷念那溫暖的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