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茲竦貓D一</h3> <h3>桑科濕地圖二</h3> <h3>??茲竦貓D三</h3> <h3> ??茲竦毓珗@,僅花了十元停車費,可以看到如此美景,值!</h3> <h3> 拉卜楞寺處于甘南夏河縣,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埌,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系藏語"拉章"變音,指活佛大師府邸,本寺也是格魯派六大寺之一。</h3> <h3>聞思學院經(jīng)堂</h3> <h3> 拉卜楞寺內(nèi)有聞思、醫(yī)藥、時輪、吉金剛、上續(xù)部及下續(xù)部六大扎倉,在全蒙藏地區(qū)寺院中最為健全,而聞思扎倉又是其中心。 </h3><h3> 屋頂采用綠色琉璃瓦,比較罕見,是否已經(jīng)靠近回區(qū)緣故,因穆斯林崇尚綠色。</h3><h3> 拉卜楞寺建立也有故事,當時游牧于安多的厄魯特蒙古和碩特部首領(lǐng),以青海的羅卜藏丹增為一派,以卻那丹增為另一派,羅把持了塔爾寺,取得了支持,卻那丹增邀請生于夏河的哲蚌寺郭莽扎倉堪布返回夏河,建寺弘法,并給于大力支持,由此兩寺也成為安多地區(qū)享有至高權(quán)威的黃教大寺,得以名列六大寺。</h3><h3> 可能有人要問,怎么和蒙古人纏上了,其實不僅是拉卜楞寺,甚至達束負、班禪稱號,都不是中原正朔始封,而是根據(jù)藏區(qū)特點和統(tǒng)治需求追認的,達束負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領(lǐng)俺答汗于1578年所封,班禪由蒙古和碩特首領(lǐng)固始汗1646年所封,此舉意義非凡,當蒙古首領(lǐng)給于藏傳佛教領(lǐng)袖封號同時,本身也皈依佛門,藏佛得以在蒙古高原廣泛傳播,并且產(chǎn)生了主管漠北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和漠南蒙古的章嘉,與達束負、班禪并稱為四大活佛,由于在南面接壤的南亞和東南亞都屬佛國,因此在中國由南而西南至東北筑起一道佛教長城,有效地抵御了其他宗教。</h3> <h3>壽安寺</h3> <h3> 匾額嘉慶帝御筆,用滿、漢、藏、蒙四種文字書寫。</h3> <h3>僧舍</h3> <h3>僧舍之二</h3> <h3> 拉卜楞寺古樸莊嚴,和先探訪的那些豪華寺院形成鮮明對比,猶如貴族與土豪之分,拉卜楞寺也是參訪的最后一座六大寺。在此也順便介紹六大寺來歷和特色,依到訪時間為序,扎什倫布寺:位于日喀則,歷代班禪駐錫及靈塔所在地,也是后藏政教中心;色拉寺:以辯經(jīng)見長;塔爾寺:位于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出生地——青海湟中縣;甘丹寺:由宗喀巴于1409年親自籌建,是格魯派第一座寺院,也是該派祖寺,保存有宗喀巴和歷代甘丹赤巴靈塔九十多座,地位崇高,即便達束負、班禪到此,也得騎馬下馬、坐轎下轎,步行上山;哲蚌寺:達束負駐錫地,二至四世達束負靈塔所在地,全球最大佛教寺廟;最后即此次拉卜楞寺,其中色拉寺、甘丹寺、哲蚌寺因位于拉薩,合稱拉薩三大寺。尤其需要說明的是,三大寺大部供養(yǎng)和僧人來之康巴地區(qū)。</h3> <h3>宣禮塔</h3> <h3> 從夏河去臨夏高速公路上,已經(jīng)可以看見清真寺標志——宣禮塔逐漸多起來。</h3> <h3> 臨夏,位于甘肅南部,古稱河州,是絲綢之路南路樞紐,經(jīng)此沿祁連山、天山南麓,經(jīng)南疆,蔥齡去往中亞,當河西走廊交通被北方游牧民族切斷時,這是唯一通道,同時也是也是茶馬古道要道,當?shù)厣钪鴿h、回、東鄉(xiāng)、保安、蒙古、藏、土族等十幾個民族,信仰穆斯林人口眾多,寺院林立,幾乎包括了所有伊斯蘭教派,據(jù)稱有清真寺兩千多座,甚至在一個村莊,由于教派不同會有幾座,由此也被稱為"小麥加"。</h3><h3> 回族是中國唯一根據(jù)宗教信仰而確定的民族,早期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來華經(jīng)商,冬去夏來,故稱"回回"?;刈逍帐隙囫R、哈、麻也是有出典的,穆罕默德早先被譯成漢語"馬哈麻的",因早期定居的阿拉伯人和波斯文有名無姓,在根據(jù)漢語確定姓氏時多取之此,"的"為虛詞,無意義,取之少也。</h3><h3> 眾所周知,伊斯蘭教分為遜尼派(多數(shù)派)和什葉派(少數(shù)派),緣起對四大哈里發(fā)的認同不一,那怎樣區(qū)分不同教派呢?從清真寺那高高的宣禮塔數(shù)可以看出端倪,什葉派只用兩個,遜尼派則隨意,但一般會避免兩個。</h3><h3> 還想說說伊斯蘭飲食禁忌,進入回族區(qū)域,餐館一般不直接標明豬肉而稱"大肉",有種說法豬是祖宗,這不僅是錯誤的,也是對穆斯林的侮辱,一神教同源,穆罕默德創(chuàng)建伊斯蘭教時是參照了猶太教教義與教規(guī),并且更加嚴格,飲食禁忌很多,它們視豬肉不潔,除了豬肉,還禁食自死物、血制品、驢、馬及性情惡劣喜吃污物、形狀怪異、吃生肉者等等,可見豬是沾上多種特性而不食。</h3> <h3>大拱北</h3> <h3>康熙御筆</h3> <h3> 拱北是中國穆斯林蘇菲派(敘利亞總統(tǒng)阿薩德所屬教派)對導師、門宦始祖、道祖、先賢等人陵墓建筑敬稱,也是教眾拜謁、傳教、管理教坊和舉行重大宗教活動場所,大拱北即是噶迪忍耶始傳人祁靜一的墓廬所在地,傳說祁靜一生前曾揭榜進京治愈康熙背癰,所以被賜予御筆。</h3><h3> 參觀時和管理人員交流,得知現(xiàn)在是第十一代弟子在維護著,并指示我們前面還有觀看地點,待轉(zhuǎn)過去一瞧,頭皮發(fā)麻,在墓廬大廳上密密匝匝擺滿了鋪著黃色布幔靈柩,至少幾十口吧,哦,讓我喘口氣!</h3><h3> 這也是遜尼派與什葉派重大分歧,偶像崇拜,遜尼派遵從《古蘭經(jīng)》,反對偶像崇拜,而什葉派則對先哲充滿敬意,聽說什葉派為主的伊郎因為各種紀念活動,每年有一半時間放假。</h3> <h3>手抓羊肉 攝影@雷雷</h3> <h3> 東鄉(xiāng)族歷史較短,系新中國成立后正式把居住在河州東鄉(xiāng)、信仰伊斯蘭教、語言相同的部分人群稱為東鄉(xiāng)族,與其相似還有保安族,原被稱為"蒙古回回",是成吉思汗親征中亞時,擄掠的工匠和有技藝人員以及部分留居在河州一帶的蒙古人后代,緣起安西王阿難答事件,有興趣可查相關(guān)資料,這里就不再贅述。</h3><h3> 東鄉(xiāng)手抓羊肉是臨夏特產(chǎn),肉質(zhì)鮮嫩,味道鮮美,肥而不膩,在品償美味時還有個小插曲,伊斯蘭是禁酒的,一般餐館不允許喝酒,但向老板詢問時,竟然同意我們自帶酒水,所以在經(jīng)濟利益面前,教規(guī)也可網(wǎng)開一面啦!</h3> <h3> 濃濃的的回族風情。</h3> <h3>什葉派? 攝影@雷雷</h3> <h3>遜尼派!</h3> <h3>臨夏隨處可見清真寺</h3> <h3>米拉日巴佛閣</h3> <h3>如意寶塔</h3> <h3> 米拉日巴佛閣位于甘南合作市。米拉日巴是藏傳佛教最具傳奇色彩大師,也是噶舉派(白教)創(chuàng)始人之一,據(jù)稱是一世成佛,去年在洛扎,曾參觀過他修行的賽卡古托寺及碉樓。咦,說到這里,黃、紅、花、白教都出現(xiàn)了,還少了什么?哦,是黑教——雍仲本教,雪域高原本土原生,發(fā)源于象雄地區(qū),也是最早使用卐字符號,現(xiàn)在藏傳佛教許多儀軌等都來之本教,如拜山拜湖,轉(zhuǎn)山轉(zhuǎn)湖,跳大神,驅(qū)魔,壁畫,唐卡等等,可惜這次一個也沒有見到,按理在康巴地區(qū)雍仲本教寺廟應該不會少啊。</h3> <h3> 如意寶塔又名如意八寶塔,記念釋迦牟尼一生主要八件功德,在藏區(qū)隨處可見,數(shù)量也有增加,以塔爾寺前最為著名。</h3> <h3> 扎尕那,一個人間仙境,藏語意為石匣子,啥也不說了,看圖吧!</h3><h3><br></h3><h3><br></h3> <h3>晨曦</h3> <h3>燈光亮起來了</h3> <h3>像山水畫嗎?</h3> <h3>仙女湖</h3> <h3> 如此美景面前,任何語言都是多余的。</h3> <h3> 這是在藏家樂飯廳拍攝的,晚去了,主人先前要求一不拍照,二不抽煙,照片給驢友看時才說起,實在舍不得刪,對不起了,淳樸憨厚的藏族同胞!</h3> <h3> 省界就這樣簡單?</h3> <h3>腳跨兩省,左四川若爾蓋縣,右甘肅碌曲縣。</h3> <h3>佛塔宣禮塔并存</h3> <h3>寺名有點拗口 攝影@偉偉</h3> <h3> 穆斯林風格建筑,綠色寶蓋窗欞,即便是畫出來滴。</h3> <h3> 郎木寺鎮(zhèn)隸屬甘肅碌曲縣,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處,一鎮(zhèn)跨兩省,各省區(qū)內(nèi)都有一座郞木寺,堪稱奇觀,究竟因寺得名還是先有地名已無從查考。</h3> <h3>安多馬</h3> <h3>若爾蓋大草原</h3> <h3>蒙古包是方的?</h3> <h3>黃河九曲第一彎</h3> <h3> 左下方是白河,在此匯入黃河,怪不得黃河水清!??</h3> <h3>這張貌似看得更清</h3> <h3>白河,不白啊</h3> <h3> 現(xiàn)在各地為了發(fā)展旅游,也是絞盡腦汁,就說這吧,右邊白河算是黃河一級支流,勉強說得過去,左邊卻是大渡河上游一小支流,扯上長江好像太遠了些。</h3> <h3>甘寶藏寨</h3> <h3> 有證據(jù)表明嘉絨藏族是西夏王族后裔,被蒙古滅國后沿橫斷山脈南下,最終定居在康巴藏區(qū),并融入藏族,怪不得丹巴出美女哦。</h3> <h3>戲蟬</h3> <h3>桃坪羌寨</h3> <h3>人文始祖</h3> <h3>是圖騰吧</h3> <h3> 羌族是華夏文明中傳承歷史久遠的一個民族,甚至在甲骨文中就有"羌"字出現(xiàn),從"羌"由羊+人組成來看,似乎是游牧民族,歷史記載也證明了這一點,遠古時期羌人活動在今青海東南及甘南一帶,有語言無文字,有人根據(jù)羌人敬唯一神、崇尚白色、以羊為祭,有祭司等特征,推測其是以色列失落的十部落,但缺乏有力證據(jù),待考。</h3> <h3>汶川縣城打尖</h3> <h3> 地震啦!也許是預兆,也許是宿命,過了汶川上高速,就看見岷江邊原317國被地震震得支離破碎,多處還掛著"地震遺址",下午到了崇州街子古鎮(zhèn),晚上九寨溝地震了!</h3><h3><br /></h3> <h3>金杖</h3> <h3> 權(quán)杖還是神杖,使用者是國王或祭師,倒現(xiàn)在還傻傻地分不清。</h3> <h3>神樹</h3> <h3>青銅大立人</h3> <h3> 以上都是世界之最哦!</h3><h3> 最早的金杖,長142厘米,直徑2.3厘米,重700多克,上刻畫人頭、魚鳥紋飾;</h3><h3> 最早、樹株最高的青銅神樹,高384厘米,三簇樹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鳥,樹側(cè)有條龍逶迤而下;</h3><h3> 最大、最完整青銅大立人,高262厘米,重180公斤;</h3><h3> 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64.5厘米。</h3><h3><br /></h3> <h3>金面具</h3> <h3>咋看也不像天朝子民?。?lt;/h3> <h3>青銅太陽輪</h3> <h3>好像方向盤吧??</h3> <h3>青銅鳥首</h3> <h3>象牙堆</h3> <h3> 祭祀坑出土了大量象牙,有專家認為古蜀國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具備大象生存條件,但出土象牙最長達達1.8米,平均在1.6米,這樣長度非洲象也達不到,何況身材矮小的亞洲象,那么它們來自于何方?</h3> <h3>像什么呢?</h3> <h3> 這是三星堆出土文物中僅見類似文字符號。</h3> <h3>腓尼基字母 引之網(wǎng)絡(luò)</h3> <h3> 和三星堆符號像嗎?本人以為有些類似!腓尼基字母是世界上最早的拼音字母,脫胎于埃及象形文字,也是眾多拼音字母的來源,沒有之一哦,希臘字母、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南亞次大陸諸種拼音字母,甚至維吾爾語、蒙古語、滿語字母也都來源于此。</h3> <h3>埃及象形文字 引自網(wǎng)絡(luò)</h3> <h3>魚兒鳥兒都有,好玩吧、??</h3> <h3> 三星堆遺址于一九二九年偶然被發(fā)現(xiàn),但還沒意識到其意義,到了八十年代,經(jīng)多次發(fā)掘,特別是八六年兩個祭祀坑被發(fā)現(xiàn),埋藏的大量文物引起轟動,大多是過去從未發(fā)現(xiàn)過的,造型奇特,種類豐富,文化面貌復雜、新穎、神秘,制作精美,隨著研究深入,問題也浮現(xiàn)出來,三星堆文明來之何方,社會形態(tài)階段是什么?</h3><h3> 三星堆文化上溯至4600年延續(xù)至3000年,而在中原,傳說中的夏朝始于約4000年前,終于3600年,前些年搞了個夏、商、周斷代工程,非議頗多,尤對夏朝更甚,所以三星堆文明不可能來之中原,是古蜀國本土還是外來文明還有待研究。但從人像造型和文字符號來看,來之西亞可能性較大。參觀時聽講解員提起,現(xiàn)三星堆遺址經(jīng)勘探還發(fā)現(xiàn)有數(shù)個祭祀坑,為了保護文物,暫不發(fā)掘,不知道以后如果再次開挖后,謎團是隨之揭開還是增加了?</h3> <h3> 在中國,存在三大藏族聚居區(qū),即衛(wèi)藏地區(qū)、康巴藏區(qū)和安多藏區(qū),康巴中的"巴"藏語意為"人",所以康巴是指在康地區(qū)的人而不是地區(qū),在學界或正式稱呼中稱為康區(qū),亦有東藏之稱,地域包括甘孜州、阿壩州(部分)、木里縣、迪慶州、昌都市、林芝市(部分)、玉樹州等,涵蓋三省區(qū),主要位于橫斷山脈峽谷中;安多藏區(qū)包括阿壩州(部分)、甘南州、海北州、海西州、海南州、果洛州、黃南州和西藏那曲地區(qū),區(qū)內(nèi)多草原,以放牧為生,多施行部落制,也有部落和土司制相結(jié)合;三藏區(qū)犬牙交錯,藏區(qū)有個說法,法域衛(wèi)藏、人域康巴、人域安多,意思為衛(wèi)藏佛性大,安多牧馬,康巴人英俊彪悍,故歷來又有"治藏必先安康"之說。藏區(qū)治理,歷經(jīng)原、明、清三朝,至清臻于完善,衛(wèi)藏地區(qū)施行政教合一,由達束負、班禪分別掌管;在康巴地區(qū),山高水長、交通不便或歷史上已有被封土司的,施行土司治理,其余則設(shè)流官,;安多藏區(qū)因多為游牧部落,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土司和部落制結(jié)合方式治理之,特別要指出的,在安多部分地區(qū),如那曲、玉樹等地部落,隸屬駐藏大臣直接管理,這也是中原通往衛(wèi)藏門戶,含意不言自明。</h3><h3> 此次行程,因受時間、路況限制,一改再改,撇開麥積山石窟,繞過阿壩,不無遺憾,最終行程如下。</h3><h3> 將會持續(xù)關(guān)注三星堆文明研究,謎團太多了。</h3><h3> </h3> <h3>終極行程! 整理@春暖日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