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b style="font-size:22px;"> 《我驕傲而偉大的母親》</b></h1><h1><b style="font-size:18px;"> ( 原創(chuàng) 冰醒 【繼革】)</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光陰荏苒,白駒過隙。一晃母親離開我們有三十多個年頭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每思念和想起母親,我都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到驕傲、自豪;每每提到母親,知道她的人不論是幾十年熟識的左鄰右舍,還是我們礦山上下的老少男女,都會無需思索的伸出大拇指,滿口贊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生勤奮節(jié)儉、吃苦耐勞、明事達理、賢惠善良、聰穎精明、剛強向上、母愛仁慈、無私陽光 …………,不論怎樣形容中華民族女性美德和母愛的贊美詞匯,用在母親的身上,皆不為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她一生扶持老實忠厚的父親,養(yǎng)育八個子女,伺奉年邁的爺爺,歷盡千辛萬苦,不顧滿身疾患,還要頑強的堅持長年在礦區(qū)打工,補貼家用,且常常幫助左鄰右舍和父親的工友親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親雖沒有文化,一個大字不識,但卻大義明理,教子嚴厲。她和我們子妹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男兒無志鐵無鋼,女子無志曬起麻秧!” 要我們從小 勵志,發(fā)奮學習,熱愛勞動,不怕吃苦。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記得剛上小學時,一次放學玩耍,鄰家一位自山東來走親戚比我大一點的小哥哥先動的手,后被我用土塊將嘴唇打破血腫,進食困難。事因并不怪我,但母親得知后,親自做了白面疙瘩湯(當時困難時期,白面稱為細糧),帶著我登門道歉,并將湯面親自一口一口給小哥哥喂下,算是挽回了鄰家在親戚前的面子,化解了矛盾,平息了此事。事后嚴厲的教訓我“鄰里和睦,有理講理,動手打仗能解決問題嗎?”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還是讀小學時,當時弟弟還未出生,我家六女一男七個子女,那時都拿男孩為重,但母親并不十分嬌慣我。從不允許我耍嬌。我上有三個姐姐下有三個妹妹,每個孩子六七歲開始就給買一個大筐,不僅寒暑假,平時早晚夏采豬草野菜,冬拾柴火。大一點兒讀中學了,就使用鐮刀、竹(或鋼絲)耙子,寒暑假和周日,每天上山打一扛柴火,夏天是青稞子,冬天是榛柴等灌木雜柴。不僅貼補家用,更讓我們從小養(yǎng)成熱愛勞動,不怕吃苦的勤勞美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學習上,對我們要求更嚴,每天必須在學?;蛲硭白约赫視r間完成作業(yè),不能出錯,不能耽誤放學后拾柴火的時間。且經(jīng)常檢查老師批改后的作業(yè),她不識字,就看老師批改時的紅筆對號(?)和打叉(?)情況,出現(xiàn)紅?,是不得了的事情,必須受到批評,并檢討改正。所以子妹之間完成作業(yè)都特別認真,不能出錯。最令母親高興的是八個子女,個個都學習優(yōu)秀,最多時同時在校讀書的有五個子女,年終時五個子妹都被評為“優(yōu)秀學生”,同時上臺領獎。當我們五子妹回到家中,手捧獎狀和獎品,興高采烈向母親報喜時,母親卻是一臉嚴肅的說,“有什么值得過份高興的,這都是你們應該做到的,不能驕傲!”不給我們留有一點兒滋生傲氣的余地。小時候還不能理解,隨著成長成熟越發(fā)感到母親的良苦用心,現(xiàn)在想起來對培養(yǎng)我們從小練就奮發(fā)向上,寵辱不驚的意志品質是何等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親雖然面上不講,但心里總是對我這個當年家中的唯一男孩既偏愛有加,特別看重,又格外要求嚴格,絕不允許我滋生任何嬌奢懶散的習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小學一年級時(1962年)發(fā)洪水,采豬草時我不慎觸電,傷及左手虎口處筋肉。母親特別心痛,平時剛強的她多次撫摸著我嫩稚受傷的小手眼淚止不住的流,暫停了在礦上的臨時打工,專門留在家中十分精心的護理我。天熱怕感染,在繁忙的家務中,每天堅持帶我步行幾公里到礦上的醫(yī)院換藥。電擊受傷愈合較慢,開始幾天常疼的夜里睡不著覺,我怕母親難過,自己堅持從不呻吟。夜里睡不著,我就趁著母親睡時,隔著窗簾偷偷坐在窗臺上乘涼,默默背課文,分散注意力,減輕痛感。但每次都逃不過母親的發(fā)現(xiàn),每次都是我沒坐一會兒母親就會掀起窗簾,手拿扇子一道和我坐在窗臺上,一邊給我扇風,一邊傷心??的掉眼淚。我最怕看到母親的淚水,總是一邊伸出小手擦去母親的眼淚,一邊倔強的要求母親“不準哭,我不疼,我只是風涼風涼?!泵慨斶@時母親總是把我緊緊的抱在懷里,一邊反復擦著止不住的淚水,一邊迎合我“媽媽不哭,媽媽陪你一起風涼風涼”。近一個月的精心治療,傷口總算愈合了。但因傷筋,拇指與食指間的張合受限,為了不讓我落下殘疾,按著醫(yī)生的辦法,母親每天早晚給我用熱水浸濕毛巾熱敷一次,然后做抻筋鍛煉和按摩。足足堅持了一年,終于徹底恢復了我的傷手功能。長大后從事各種活動勞動,打籃球、排球絲毫不受影響。參軍體檢時,軍醫(yī)看到我左手的傷疤和張合的功能,又聽了我的敘述,都伸出大拇指肯定,功能正常不受影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親在偏愛我的同時,同樣對我要求嚴格。剛上小學五年級時,我因打籃球眼睛受傷,縣里醫(yī)療條件差,治療不及時轉為慢性角膜炎,到沈陽伯父家長期治療。走的時候開學剛發(fā)新書,母親要我把新書和所有學習用品全帶上,堅持自學,不懂的記下來寫信讓三個姐姐通過書信輔導我。新上小學五年級,除了《語文》《算術》,又增加了《地理》《常識》共四門課程,好在我對學習很感興趣,沒有寫信讓姐姐們輔導,全是自己學,基本都掌握了四門知識,且自學的知識記憶深刻。經(jīng)過四個多月的治療,眼疾痊愈回到家中時,正趕上學校開始總復習。母親雖然當初對我要求很嚴,畢竟我是個小孩子,自制力有限,擔心我跟不上課程,和老師商量考慮讓我留級,我堅決不肯,最后還是聽老師的意見等考完試看看成績再定。結果我四門課程綜合分,依然在全班考了第一名。盡管病假四個多月,年終照樣評為優(yōu)秀學生。這次母親很高興,愉快的答應了我跟班走,不留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挫折面前,不僅母親自己十分剛強,做出榜樣,也要求我們必須學會和鍛煉自己剛強的意志品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1年底,我高中畢業(yè)時趕上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城市畢業(yè)生招工,先體檢后評選。我自小學一年到高中畢業(yè),一直是班長,每年考試綜合成績都在前列,且年年都是優(yōu)秀學生。對百分之七十九的畢業(yè)生招工比例,我一點兒都沒有壓力。不料體檢時出了差頭,礦上醫(yī)院一位在中專醫(yī)校參加文革不學無術,畢業(yè)沒幾天的草包醫(yī)生,給我化驗,懷疑我有病,又不能確診,要一個月后復查才能定論。給當時的領導和我們?nèi)叶汲隽藗€意想不到的難題。學校的老師和領導都替我講話,要求醫(yī)院確診。連醫(yī)院的院長都拿著化驗單直搖頭,覺得棘手,一再安慰我們,答應研究研究。當時的形勢家長把招工都看的十分重要,都怕自己的孩子招不上工下鄉(xiāng)當知青。對我的情況,最后上報縣里的招工領導小組反復磋商決定既不招工也不下鄉(xiāng),暫緩留城處理。好多鄰居和父親的工友都打抱不平,鼓動父母找領導評理。老實忠厚的父親急得團團轉。這時母親站出來說,“不管他上邊怎么處理,我們先把孩子的身體狀況弄清楚,有病治病,沒病怎么都好,下鄉(xiāng)有什么了不起不行的,好孩子放在那兒都會出息!”母親和父親親自領著我從縣里到市里,走了幾家大醫(yī)院,反復檢查,確認健康沒病?;貋砗?,親戚朋友都非常生氣,我的一位姑姑非要拿著這些大醫(yī)院的確診證明找醫(yī)院評理。當時招工已經(jīng)結束。老師和校領導都替我惋惜,當時的學校老師緊缺,校長劉金城把我留校給小學五年級帶課,在校小工廠開工資。并帶我步行幾十里到縣革委會文教組(當時文革后期,即后來的教育局)找到他的老同學,反映和介紹我的情況,代表學校申請送我到師范中專學習,畢業(yè)后回校教書。他的老同學拿出剛剛下發(fā)的省市文件,解釋今后升學不經(jīng)兩年以上的社會實踐勞動鍛煉和基層推選不能到中專以上的學校學習深造。聽到這個消息后,母親站出來說“感謝學校領導對孩子的關心負責,孩子沒病了比什么都強,留城做臨時工到什么時候是個頭,對孩子的成長進步也不利。他三個姐姐都下鄉(xiāng)了,干的都不錯,我們不能把孩子的青春都耽誤了?!痹谀赣H的支持鼓勵下,我主動填寫了《自愿下鄉(xiāng)審批表》,自投落點,選擇了本縣條件艱苦的紅旗公社三道干溝(當時改為久裕大隊)大隊落戶。下鄉(xiāng)后,四十四天趕上農(nóng)村文革后整建團,(因我在校已是團員)我被選為大隊團總支書記,連續(xù)兩年評為優(yōu)秀知青。兩年后參軍入伍,自此走上了人生轉折的光明之路。四年后,當我已由部隊提干并升任連職干部探親時發(fā)現(xiàn),畢業(yè)當初和我類似情況留城的同學,依然在礦山的街道上作臨時工。回想當初,沒有母親大義明理和堅毅果敢的支持,沒有農(nóng)村的艱苦鍛煉,我是不會成長進步如此之快的。記得入伍參軍臨行的晚上,和當初下鄉(xiāng)臨行的晚上一樣,舍不得我的母親,一直很少說話,默默的做了幾個好菜,看著我狼吞虎咽的吃下去,又一樣一樣的為我收拾行裝。臨睡前母親只對我說了兩句話,“好男兒志在四方,去吧,到了部隊上爭口氣,好好干!常給家寫信?!薄安灰獟炷罴依铮鞒磕阕叩脑?,我睡眠不好,讓你爸爸送你吧!”我知道剛強的母親是怕我看到她送別時控制不住的眼淚,默默的點頭答應了!四十幾年過去了,母親的音容囑托一直深深的記在我的心里,支撐我一生努力向上,奮發(fā)不息!</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親剛強能干,孝敬老人是出了名的。盡管家中的人口多,經(jīng)濟拮據(jù),她又身患多病,且長年帶病打工,仍頑強支撐,每日起早貪黑,常常晝夜不寐,家中里外從來都是干干凈凈,灰塵不染;八個子女衣著穿戴,個個整潔利落,即使打著補丁,也要針腳整齊,補丁方正,同時還常常叮囑我們“記住了,笑破不笑補,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走路做人,一樣挺胸抬頭!” 年邁的爺爺每周洗換,換季加衫都是母親主動把洗疊整齊的衣服放到老人的面前,并親自給爺爺穿換。還常提醒我們“孝敬老人,不能糊弄,人都有老的時候,代代相傳,才能香火繁衍。” 家中最多時十一口人的衣服裁剪縫作,年年都是母親手工所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勤勞能干的母親,心靈手巧,全家人口最多時十一口人的菜米油鹽、縫補漿洗主要都由她一人精打細算,操勞親歷。每逢換季前和臘月里是母親最忙最累的時節(jié),白天在礦上打工,拆洗縫制全家人的換季衣被、趕制子妹們的過年新裝和年貨就全放在了晚上,母親常常干到深夜,有時通宵達旦。每年從立秋開始到入冬前,母親會把全家人的衣被拆洗重做一遍。童年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夜里起床解手時常常看到母親還在燈下為我們縫制衣裳。母親手工縫制的棉鞋在我們的礦山上下是出了名的,深黑色絨布面,新棉花和白旗布衲在一起的鞋里鞋墊加上礦山坑口倒下來的廢舊橡膠轉運板帶剪成的膠板鞋底用手工麻繩加鋼錐子,一錐一錐藏著針腳縫制 而成,又棉柔保暖又耐穿,美觀大方。母親的手活快,一個晚上 就可縫制一雙。親戚鄰居、父親的工友徒弟,甚至父親車間和礦上的領導有的都穿過母親手工縫制的棉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母親仁慈善良,親戚朋友有了困難,街坊鄰居家的紅白喜事都少不了母親的幫忙。一九六二年的初夏,是三年自然災害的最后一年,也是經(jīng)濟最困難時期,先是干旱青黃不接,后是洪災,遠在內(nèi)蒙包鋼的老姨帶著三個孩子到我家避難,本來家中就人多拮據(jù),又添了四張嘴,不要說吃,住都困難。父親一籌莫展,十分為難。母親卻剛毅的說“誰叫我們是姐妹了呢?大家有難同當,共度難關?!彼旬敃r兩家十個孩子和三個大人全發(fā)動起來,周日到周圍的大山里采野菜和椴樹葉子、槐樹花等回來清洗后,撒點玉米面放在大鍋里蒸熟,是很好的主食。加上我們的子妹自小都很能干,又聽話,一上山干一天,每個人的大筐里,面袋里全是滿滿的野菜樹葉和槐花,有時一周都吃不了。比起樹皮玉米秸稈或榛柴葉子磨成的淀粉強多了。兩家人就是這樣在母親的帶領下,熬過了那段最苦的日子,大人孩子沒有一個出現(xiàn)身體浮腫或中下胃腸不好等疾病。還有文革后期,我的一位婊親姑姑,在單位受迫害,被隔離反省,母親知道后,每周打發(fā)三姐到姑姑家?guī)椭侠砑覄眨袝r她也親自料理,并常對我們說,“人在最困難的時候,是最需要幫助的,我們不能看著不管?!庇捎谀赣H的勤奮節(jié)儉和樂于助人,一九六四年(我上小學四年級時)母親被省政府授予全省的“勤儉持家能手”。當母親披著彩帶和紅花從省城歸來時,她沒有一絲的顯耀和自傲,而是把偌大的獎狀和紅花收藏了起來,沒在家中懸掛一天。他平靜的說,“都是居家過日子,沒什么可炫耀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長年的辛勤操勞,積勞成疾,母親患有哮喘、肺心衰弱、神經(jīng)性失眠等多種疾病,但剛強勤奮的母親與病魔頑強的搏斗著,只要能動彈,就不放下手中的活。我們子妹八人,除最小的弟弟趕上了接父親的班沒下鄉(xiāng)外,其余七子妹全下鄉(xiāng)當過知青,大姐和二姐在農(nóng)村時間最長,干了六七年。所以從回城到結婚成家都較晚。母親總怕因為她的身體多病影響我們的工作。記得母親臨終的那個早上,我和三姐守候在醫(yī)院,輸著氧氣哮喘了一夜的母親掙扎著坐起來,喝了半碗稀粥,強打精神還安慰我們,不要為她擔心,留下一人輪流護理就行了,不要影響工作??蓻]過一刻鐘,老人家就永久的離開了我們。逝年僅62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子妹們最大的遺憾是,母親為我們操勞一生,滿身疾患,在苦日子剛剛出頭,我們子妹和家庭都剛剛開始好轉時,母親卻永遠的離開了我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晃三十幾年過去了,當我們已步入老年之際,可以告慰老人家的是,她的八位子女不論是做企業(yè)家的、從事幼教事業(yè)的、當普通工人的,還是做機關事業(yè)公務人員的、搞醫(yī)療和個體的個個都干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沒有辜負母親的教誨和期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驕傲而偉大的母親,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7/9/6夜 冰醒【繼革】完稿于大連宅語原)</span></p> <p class="ql-block"><b>(一九六二年七月,姨母帶著三個孩子,在我家度過了那段最苦的日子,離別時的留影。那時條件艱苦,男孩夏天都沒有鞋穿。即使在臨別留影這樣鄭重的場合,我和姨母家的同齡表弟都是獨子,依然要打著赤腳照相。)</b></p> <p><b>(二姐中學時的照片。衣領和兩肩補丁上整齊的針腳,都是母親手工留下的痕跡,胸前端正的戴著共青團徽和“優(yōu)秀學生”證章)</b></p> <p class="ql-block"><b>(1962年7月,讀小學一年時的本人)</b></p> <p><b>(1975年1月參軍入伍,曾任鐵三師十二團十連文書、班長、團司令部文書、二營部書記。)</b></p> <p><b>(1978年10月,任鐵道兵十二團十連副指導員)</b></p> <p><b>(1979年7月,任鐵三師政治部干部科干事)</b></p> <p><b>我驕傲而偉大母親,是一座豐碑,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