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真正來自岫巖人關(guān)于河磨玉的總結(jié)</div><div>這是一篇只關(guān)于河磨玉的詳細介紹,這里我將近幾年關(guān)于河磨玉的認知與體會介紹給大家。</div><div>我們以常見的問題形式描述,這樣更容易理解。</div><div>1、什么是河磨玉?</div><div>河磨玉是籽料的一種?!幽ァ@兩個字取的很直白,很顯然河里磨出來的玉。當?shù)亟羞@種河里磨出來的玉叫河磨玉。</div><div>2、河磨玉不是岫巖玉么?</div><div>河磨玉是因為在岫巖發(fā)現(xiàn)的,所以把它歸類為岫巖玉的一種。這僅僅是依照地理歸類,其實人們印象中常說的岫玉是礦料屬于蛇紋石,而河磨玉是透閃石籽料,完全截然不同。</div><div>3、那么什么是籽料呢?</div><div>籽料是玉礦原石經(jīng)過地質(zhì)變遷或自然風化滾落在河水中,再經(jīng)過河水幾千年的沖刷,形成表皮石化狀態(tài)的一些玉料叫做籽料。由于是二次大自然變化產(chǎn)物,所以數(shù)量少極為珍貴。國內(nèi)的專家確切命名的兩種籽料和田玉籽料與岫巖的河磨玉。</div><div>4、河磨玉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的?</div><div>中國古人使用的是在紅山文化和新時期時代,歷史證據(jù)是大量的與祭祀禮器??称鬏^多見的是石斧,這是人類文化的轉(zhuǎn)換時期;禮器如玉豬龍,玉琮等是紅山文化時期祭天的產(chǎn)物。</div><div>5、玉豬龍是什么?有什么意義?</div><div>玉豬龍為豬首龍身,取材岫巖河磨玉,最早發(fā)現(xiàn)與內(nèi)蒙古紅山文化地域;它是中國龍形文化的起源。</div><div>6、紅山文化具體是什么?</div><div>紅山古玉的正式發(fā)現(xiàn),是20世紀70年。1971年5月,內(nèi)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在北山植樹時,意外掘出一件大型玉雕龍。經(jīng)碳14測定約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體為5500年前。從此,人們開始意識到,中國玉雕藝術(shù)的源頭可能發(fā)生在紅山文化時代的西遼河流域。而玉器的主題原料都是河磨玉。</div><div>7、河磨玉的形成時間有多久?</div><div>由河磨玉在紅山文化時期的盛行,可以得知,河磨玉的形成時間為幾千年。應該是有大規(guī)模地址變遷階段,估計數(shù)據(jù)應該在8千年左右。</div><div>8、給出河磨玉的一些參數(shù)吧?</div><div>岫巖玉透閃石質(zhì)玉(老玉、河磨玉、石包玉)的物理性和化學成分</div><div>————————————————————————</div><div>性質(zhì)——硬度:6.36-6.46度;密度:2.91-3.1克/立方厘米;</div><div>折射率:1.60-1.62;顏色:黃白、綠、青、黑、糖色。</div><div>成分——二氧化硅(SiO2)61.28%;氧化鎂(MgO)24.25%;</div><div>氧化鈣(CaO)11.56%;氧化鐵(FeO)0.39%;</div><div>三氧化二鋁(Al2O3)0.86%;氧化鈉(Na2O)0.16%。</div><div>9、那河磨玉跟和田玉有什么區(qū)別呢?</div><div>顏色:河磨玉主要分黃色和綠色兩種,玉料出自不同位置的兩個老玉礦所形成。</div><div>和田玉籽料以白色為主,越白越好。</div><div>皮子:河磨玉由于河水沖擊力較小,多為靜止狀態(tài),棱角分明,玉轉(zhuǎn)化成皮子狀態(tài)嚴重,多為厚皮子,這也河磨玉的主要特點,皮子多為玉肉多年轉(zhuǎn)化,還是很有意思的。</div><div>和田玉為薄沁皮,因為人家老在河水里滾啊滾。它絕對沒有厚皮子的。</div><div>10、河磨玉為什么有兩種顏色啊?</div><div>岫巖的河磨玉有黃綠兩種顏色,他們分布在兩條不同流向的河水中。</div><div>黃料:原本是產(chǎn)自岫巖縣偏嶺鄉(xiāng)細玉溝的黃白老玉玉礦,其礦屬于透閃石老玉。</div><div>綠料:原身是海城市孤山鎮(zhèn)、析木鎮(zhèn)的一些綠色老玉礦,地點在偏嶺往北的方向,但是形成的河水是兩條不同的河。</div><div>11、那么什么顏色的才是好的河磨玉呢?</div><div>這個不能看顏色,也沒有絕對的定義。河磨玉無論黃、綠都是比較穩(wěn)重的色調(diào),沒有像碧玉那樣扎眼的鮮艷綠,河磨更內(nèi)斂含蓄一些,反倒很有看頭。</div><div>黃色料里有種雞油黃為最上品,外表是紅色薄沁皮,油潤感十足。</div><div>綠料孤山和析木都有好料,其皮子各異,有緊湊的也有黃泥皮子,切開后玉肉十分干凈水潤,無結(jié)構(gòu),這其中有個河磨的特點要說,和田是油,河磨玉則是水頭沁人心脾。</div><div>如單純從玉質(zhì)角度看,綠料結(jié)構(gòu)狀態(tài)大體上要高于黃白料,所以綠料極品僅在這3年間價格就漲到了10w一斤,由于數(shù)量極少,這個價格也并不高,走向論克出售的時代是早晚的事。</div><div>12、那我們怎樣判斷河磨玉的好壞呢?</div><div>相信我們的感官。一般情況下皮子緊湊,皮子肉細,呈紅色,玉質(zhì)為干凈無結(jié)構(gòu)狀態(tài)為最佳??梢砸勒沾藯l件為標尺選料。</div><div>13、市場上河磨玉的大體有什么種類?</div><div>由于在河道的不同地點發(fā)現(xiàn),顏色是略有變化的。大體是深綠,黃綠,黃白色,清白色。</div><div>常提到的地域名詞,孤山料,析木料,段樹林料,偏嶺料,都是地點,還是那句話不要迷信這些地域符號,眼睛是最真實的導師,料好才是王道。</div><div>14、白皮子料是否算是河磨玉?</div><div>這是個特殊的產(chǎn)物。理論上應該不是,但卻不能輕視它。它也是形成河磨玉的原石在土中掩埋,應該是孤山地域的鎂礦多,土壤成分中鎂成分較高,這種料出土的時候都包著厚厚的白皮子,但是好的料質(zhì)也真是很招人喜歡,特別凈潤。這里單指綠料,黃白料沒有白皮子。</div><div>15、河磨玉的真假怎么判別?</div><div>幾年前,有一階段某些商人為個個人利益,賣了很多岫玉的礦料(蛇紋石)做的假皮子原石,嚴重影響了河磨玉的正常發(fā)展,很多人上當后都認為河磨玉不好。因為他們并沒有真正看到河磨玉的美。</div><div>其實這種東西很好判別的,那種石頭一般都是橢圓形河卵石狀態(tài),薄薄的一層紅皮子,一點凹凸感都沒有,里面是岫玉原石打磨的,由于外面是人工加工的皮子,所以很薄。其實真正的河磨玉圓溜溜的河卵石狀態(tài)的基本沒有,皮子各處都是薄厚不一的。</div><div>16、那么俄料和河磨玉很像,怎么辨別呢?</div><div>對于新手來說,兩種都不熟悉的情況下,教大家看兩方面,基本有8成把握分辨出來。</div><div>第一是玉肉,俄料一般都是白色,而河磨玉是黃、綠。</div><div>當然也有少數(shù)俄是黃,河磨白料,這樣的見到幾率很小可以忽略。</div><div>第二是看皮子,俄料山流水的皮子像河磨玉的薄皮子料,但是不是玉石衍化的石頭皮,所以表皮厚度均勻很薄,綜合看玉肉顏色可以判斷。</div><div>河磨玉的皮子則是凹凸不平,形狀上雖然小棱角被磨平了,大棱角卻還在。</div><div>17、蛇紋石河磨玉是什么?</div><div>蛇紋石河磨玉是岫玉產(chǎn)地在岫巖縣玉石礦村的產(chǎn)物。它是借河磨玉的三個字,其實完全不能算是。雖然外表看起來像河磨玉,但是本質(zhì)是絕對不一樣的。</div><div>這時我們在確認一下地點。黃白河磨玉產(chǎn)自偏嶺鎮(zhèn),綠河磨玉是孤山鎮(zhèn),蛇紋石河磨玉是玉石礦料,這是三個分別的地點,大家不要以為是一個礦出的三種玉。</div><div>為什么說蛇紋石河磨玉不是河磨玉呢?原因有兩個。</div><div>一是它是玉石礦的蛇紋石玉掉在河水中,這不一定是地質(zhì)變遷等自然條件因素,也有認為扔的一些邊角料,蛇紋石軟可能經(jīng)過幾年的時間玉塊表面就有一層皮子了,時間因素不夠,自然因素不夠,玉也根本不是閃石類,沒意義,算不是是籽料。</div><div>二是沒歷史價值,古人沒有用它做石器的,沒追溯性。</div><div>綜合以上兩點,它算不是上籽料,也就不能和河磨玉混為一談。</div><div>大家也不用太受到這個影響,這量也是很小很小的,市場很難見到,只是有人利用花玉原石充當?shù)拇蠹乙⒁?,肉眼可以判別,玉肉透明,沒渾厚感。</div><div>18、河磨玉現(xiàn)在的產(chǎn)量多么?</div><div>現(xiàn)在來看談不上什么產(chǎn)量了,兩條河道基本都被大型的挖掘設備挖完了?,F(xiàn)在都在個人手里有一些。</div><div>19、去河里能撿到么?</div><div>去河里撿到河磨玉的幾率就跟買雙色球中200的幾率差不多,你要說絕對不可能,還有那么丁點希望。</div><div>20、河磨玉市場行情怎么樣?</div><div>自打發(fā)現(xiàn)到現(xiàn)在,沒有一年是掉價的。</div><div>21、為什么南方不大認識河磨玉呢?</div><div>真正過去的南方的料都被個人收藏了,成器的很少,沒有優(yōu)秀的作品出來自然認知度就會低。</div><div>再著南方的大師用河磨喜歡把它的皮都扒掉,這樣很多人誤以為是和田或俄碧。隨著我們這些圈里人的推廣,相信好東西不會埋沒太久的。</div><div>22、百度說河磨玉是和田玉的唯一替代品,對么?</div><div>剛開始玩河磨的時候也是這么認為的。隨著時間加深,起初這點念象完全消失。</div><div>和田籽以白為主,先入市場很多年,歷史上盛行于春秋戰(zhàn)國,這是和田使用的鼎盛,出國很多精美器件。</div><div>河磨玉的皮子雖然看表面并不出眾,但恰恰這些厚皮子正是幾千年的產(chǎn)物,本身這厚皮子就是古物,有一段時間內(nèi),造假利用這東西做的古玉專家也是真假難辨;遇到好玉質(zhì)的玉肉,皮肉結(jié)合更是世間難有。河磨盛行在紅山文化時期,這是祖先走向文明社會的時期,其歷史價值并不會低于奢華享受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div><div>所以不能說誰替代誰,河磨玉的美也是世間唯一的,在中國歷史藝術(shù)文化的舞臺上,它也有存在的特殊性</div><div>23、河磨玉的發(fā)展方向在哪里?</div><div>首先希望政府部門能多注意關(guān)于河磨玉的歷史價值宣傳,不要盲目去跟和田玉比,我們是兩種不同概念的玉。</div><div>南方的玉雕大師們工藝精細,適合做些好料的小件玩意,比如雅園的一些作品出來,也很好的證明了我們河磨玉的美。</div><div>北方的朋友應該不能像人家那樣去皮做,反倒應該珍惜這難得的產(chǎn)物,巧妙利用好皮肉過度,也許才會發(fā)揮我們真正的特色所在真正的特色所在。</div><div>以上都是個人見解與體會,希望大家可以共同學習進步!也希望未來每一位玉友與藏家都能在河磨玉上有所收獲,無論精神還是物質(zhì)上,祝福河磨玉有好的未來</div><div>?</div><div>?</div><div><br></div> <h3><br></h3><div>河磨玉產(chǎn)于遼寧省鞍山市,河磨玉,故名思義是在河里磨過的玉,然后經(jīng)過風化而后形成的,它的時間應該很長,大部分河磨玉已經(jīng)完全風化成石了,但它流出的距離較短,所以象新疆籽料那樣磨制完全的料并不多,河磨玉以大料居多,小料能夠存留下來的,大部分應該是在河水中大石頭互相碰撞以后掉下來的小碴子料再經(jīng)常磨制和風化以后才存在下來的,要不然幾十幾百斤的大料已經(jīng)都風化成石了,小料更應該風化成石了,小料從形狀和皮子存留情況就可以看出它是如何形成的了,有得小料只有一塊厚老皮,其它地方都是嫩皮,這足以證明它是后期從大石頭上掉下來的小碴子料了,這種料有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賭性小,大原石切料成功率在5%以下,所以切料賭性是很大的。</div> <h3>玉不琢不成器 聽語音</h3><div>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東西,它有固有的好本質(zhì),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會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改變。</div><div>從前楚國有個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塊還沒有琢磨過的玉石,于是他便把這玉石呈現(xiàn)給當時的楚厲王。沒想到,宮里的玉匠竟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厲王一生氣,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div><div>厲王死后,武王繼位,卞和又將這玉石獻給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運。 卞和失望的抱著石頭,在山腳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這件事,便將卞和請進宮來,命令玉匠把這塊石頭好好打造一下,發(fā)現(xiàn)果然是一塊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將它命名為“和氏璧。” 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知道,一塊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顯現(xiàn)出它的價值,所以人類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div><div>?</div><div>?</div><div><br></div><div><br></div> <h3>轉(zhuǎn)載是一種力量分享是一種美德,,雕琢幸福時光,做生活中的智者;親愛的你如果想了解岫巖玉請關(guān)注我的微信xysz00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