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直相信生活的近處并不缺少風景,尤其是廈門這樣的海濱城市。對于來去匆匆的游客,廈門是旅行的目的地或中轉(zhuǎn)站,他們帶著希望而來,帶著滿足或失望離去,隨著歲月的流失,這種滿足或失望也將慢慢淡去,只記得曾經(jīng)來過。而對于我來說,廈門是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xiāng),因此,我的影像的記錄不是旅行雜志上的廈門風光,而是對這個城市的記憶片斷。</h3><h3><br /></h3> <h3>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觀音山的海面,當一輪紅日噴薄而出,這個城市蘇醒了。</h3> <h3> 蘇醒的還有追日的少年和他的愛情</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攝于觀音山海灘</h3> <h3> 日出總是令人興奮的,所以不至一次到觀音山拍攝日出,不是所有的等待都會如愿,但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h3><h3> </h3> <h3> 鷺島是這座城市的愛稱,白鷺是這座城市的精靈</h3> <h3> 攝于筼筜湖畔</h3> <h3> 那天從湖畔偶過,大約是初春時節(jié),乍暖還寒。湖面上水草茂盛,不知種者是否有意,一排排象極了田里的禾苗,白鷺悠閑地踱步覓食。一切都那么美好,春天的旋律緩緩流過。 </h3><h3> </h3> <h3> 攝于萬石植物園</h3> <h3> 攝于家中</h3> <h3> 攝于小區(qū)門口</h3> <h3> 自從三角梅成為廈門市民票選的市花,百姓的窗臺、公園的花壇、馬路的綠地,都有她們艷麗的身影,可以說,每一個廈門人都有著三角梅的情結(jié)。</h3><h3> "莫蘭蒂"強臺風,重創(chuàng)了廈門人引以為傲的植物園,我的同事們組成了自愿者團隊自發(fā)地參與植物園的災后重建。一個多月后植物園三角梅展如約舉行,再次圓了廈門人的念想,</h3><h3> 是的,風雨之后,不只有彩虹,還有盛開的鮮花。</h3> <h3> 攝于海灣公園</h3> <h3>鳳凰花下的市井生活 </h3> <h3> 攝于斗西路口</h3> <h3> 鳳凰樹是廈門的市樹,每到花開的季節(jié),恍如一夜之間,鳳凰花全城怒放。據(jù)說鳳凰花的花語是"離別",因此流傳"鳳凰花開兩季,一季老生走,一季新生來",有點淡淡的離愁。</h3><h3><br /></h3> <h3> 攝于萬石植物園萬石湖</h3> <h3> 攝于萬石植物園百花廳</h3> <h3> 萬石植物園,位于廈門島東南隅的萬石山中,背靠五老峰南普陀,始建于1960年,是福建省第一個植物園。幾經(jīng)變遷的植物園承載著幾代廈門人的記憶。小時候,身為軍人的父親,每當休假回家,都會帶我們到植物園游玩、拍照,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和珍貴的影像。女兒出生之后,植物園又成了她的樂園。 </h3><h3> </h3> <h3> 攝于沙波尾</h3> <h3> 晴朗的日子,又逢漲潮,海面倒映著天空的顏色,停泊的漁船、漁家小屋斑駁的影子,猶如一幅印象派的畫作。退潮了,露出了黑色的灘涂,白鷺在上面自由地覓食,淘海歸來的漁民兜售著剛打上來的小海鮮,附近的居民和小販討價還價,然后心滿意足地離開,于是廈門人的餐桌上有一道地地道道的"醬油水",這又是一幅市井的畫卷。</h3><h3> </h3> <h3> 攝于忠倫公園</h3> <h3> 明媚的陽光,青青的草地,嬌嫩的花朵,金色的落葉,廈門的春天竟如此的多元。就像人生,有些情愫永遠剪不斷,理還亂。對故鄉(xiāng),對愛情,對親情,對友情。</h3> <h3>春分雨腳落聲微 </h3> <h3> 攝于環(huán)島路香草園</h3> <h3>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h3> <h3>寫意櫻花 </h3> <h3> 攝于文曾路</h3> <h3> 攝于思北街心公園</h3> <h3> 南方的落葉季,總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之后,金色的老葉,在嫩芽依依不舍的目光中,紛紛揚揚,直到落盡?;螂S雨水飄零或積落于樹下。少了"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多了"化做春泥更護花的灑脫"。</h3><h3> </h3> <h3>五緣灣夕照 </h3> <h3> 攝于五緣灣游艇碼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