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美術作品《半條被子》創(chuàng)作回顧。</p><p> 自去年底,我開始構思創(chuàng)作《半條被子》至今日時間已過去大半年。從構思草圖開始我先后六易其稿,期間承蒙朋友圈諸多友人出謀劃策。集朋友智慧之大成,中國畫作品《半條被子》終于問世,盡管作品存在諸多遺憾。做為一個汝城土生土長的畫家、教授為回報故土,我今年四月赴汝城釆風時將作品第一稿贈送給汝城縣委、縣政府,受到汝城人民的高度評價;五月間我將作品的第二稿送湖南省慶祝建軍90 周年美術作品展中意外獲得頭獎。 </p><p> 作品及評論文章先后在《陝西日報》、《郴州日報》、《湖南日報》推介發(fā)表,并擬于十月下旬湖南省紅色旅游節(jié)開幕式(故事發(fā)生地文明沙洲村》前在《人民日報.海外版》推介發(fā)表。 </p><p> 作品贈送汝城后,縣委主要領導建議將中國畫作品《半條被子》重新設計為雕塑作品永久存放在汝城文明沙洲村廣場,以更好地紀念革命前輩弘揚革命傳統(tǒng)而不忘初心。 </p><p> 將中國畫改成雕塑,也就是說從平面的造型改為360度的立體造型,同樣的題材內(nèi)容用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去表現(xiàn),實際上就是二度的藝術創(chuàng)作。雕塑藝術的創(chuàng)作程序是先把紙面的創(chuàng)作構圖轉(zhuǎn)變?yōu)樾∧喔澹谒茉煨∧喔鍟r要準確的理解和反映出作者的構思構圖,人物的形體比例、動態(tài)表情、服飾道具,除了還原平面造型元素外,更多的是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即將原來紙面上的二維的虛擬空間轉(zhuǎn)換為真實的三維空間。作品中人物相互之間的空間距離、呼應關系、主從關系都要重新考慮。在藝術表現(xiàn)語言上要把中國畫的筆墨表現(xiàn)語言轉(zhuǎn)換為雕塑藝術的表現(xiàn)語言,這是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上質(zhì)的變化。最重要的是作為紙面造型的中國畫它與觀眾的互動關系是被動的,它是在一個有限的空間里展開的。而雕塑作品尤其是作為公共藝術的戶外雕塑中的廣場雕塑,它放置的是在一個開放式的開闊空間,觀眾與作品的互動關系是主動式的。周邊的環(huán)境、觀眾的視線、雕塑的體量三者之間的關系互為補充。在特定的情境里,廣場雕塑是人們的視覺中心,廣場雕塑的造型形式,體量大小、尺度高低、材質(zhì)選擇等對其藝術效果都將產(chǎn)生影響。在進行小泥稿創(chuàng)作前我與制作方商定,為體現(xiàn)故事的歷史滄桑感和真實感,有利于雕塑人物動態(tài)的生動性和后期質(zhì)保的長久性,將原計劃中的石雕形式改為青銅鑄造形式;為拉近雕塑作品與觀眾的心靈距離,人物高度確定為2.5米左右(最佳距離觀賞時的視覺差);雕塑基座確定為1934米,以紀念1934年紅軍長征過汝城的時間。(2019年4月省委主要領導建議雕塑作品自小廣場遷移至主題廣場后,根椐科學測定最佳視覺距離,基座升高至兩米。),基座為黑色花崗巖,與青銅顏色形成互補,基座正面上方刻有雕塑作品名稱《半條被子》,下方為 鎏金黑體字“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薄暯娇倳浽诩o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p><p> 在短短的兩個月時間里,從小泥稿放大到等比例大泥稿的二度創(chuàng)作過程中,得到了汝城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把雕塑的二次創(chuàng)作當作自己的藝術品創(chuàng)作,制作方河北翰鼎雕塑集團有限公司選出了十余人的最佳的制作隊伍。為保證雕塑作品能很好的體現(xiàn)原作的創(chuàng)作意圖,我與同事李鵬老師、汝城縣政府代表縣文管所所長何志軍先生組成的藝術監(jiān)制專家小組,本著尊重歷史,貼近生活,還原真實,升華藝術的創(chuàng)作宗旨,我們認真把握人物動態(tài)、人物結構、面部表情、服飾道具等細節(jié)的真實性、生動性,日以至夜,一絲不茍地工作。在多方的友情合作中,從二維到三維,從中國畫到雕塑,雕塑作品《半條被子》誕生了,可喜可賀! </p><p> 今年國慶前夕,一座高約4.5米的青銅主題雕塑將永久?立在故事發(fā)生地汝城文明沙洲村,先輩的偉大精神將永遠激勵后人!</p><p> 雕塑作品《半條被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她永遠屬于人民! (唐鳳鳴記于雕刻之鄉(xiāng)河北曲陽縣羊坪鎮(zhèn)藝術部落2017.9.1.)</p> <p>平凡中見偉大</p><p>——我畫《半條被子》</p><p> 唐鳳鳴</p><p>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深情地提到:“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老人說,什么是共產(chǎn)黨?共產(chǎn)黨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p><p> 一個發(fā)生在長征途中的普通故事被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后,小山村沙洲村火了,前來參觀訪問考察學習的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絡繹不絕。村子紅火了的原因,我想是故事背后的深層意義,其意義就在于當今社會我們黨員干部中有的人忘記了初心,忘記了老百姓。參觀考察故事發(fā)生地沙洲村后,我就有了創(chuàng)作的原始沖動。</p><p> 之前,汝城縣委宣傳部門曾發(fā)布這個故事的組畫,美中不足的是組畫在構圖中將紅軍女戰(zhàn)士與村婦分成相對兩組,畫面軍民魚水情深的效果淡薄了,送被子的畫面看起來像是恩賜對方。</p><p> 構思時我把握了幾個度,一是紅軍來自于老百姓,軍民關系是魚水關系;二是送被子是人性中善良的本能體現(xiàn);三是故事是那個年代軍民之間自然發(fā)生的平凡事情,它的意義在于平凡中見偉大,對當今社會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p><p> 在構圖中我將人物重新進行組合,突出了軍民關系的魚水情深;在“送”被子與“接”被子的動作中,力求表現(xiàn)出人物動態(tài)的自然和樸實善良的情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力求統(tǒng)一于"送與接"這個核心情節(jié)的專注,同時又要表現(xiàn)出各位女戰(zhàn)士的個性與特征。</p><p> 為突出畫面的主題,我刪除了小構圖中作為背景的民居大門和道具,采用大面積空白的處理。</p><p> 在藝術表現(xiàn)語言方面盡量發(fā)揮中國畫的“筆墨為上”的特點,借鑒了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積墨法,層層皴染,力求使人物塑造有分量有歷史滄桑感;在人物頭部形象的表現(xiàn)上借鑒了西畫寫實手法深入塑造,盡可能表現(xiàn)出人物的真實與生動。為拉近與觀者的心理距離,自然重現(xiàn)這個故事,我采用了大畫面的規(guī)格,人物比例接近真人大小。</p><p> (本文原載湖南日報,作者系湘南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原院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多件作品獲國家級、省級美術作品獎。)</p> <p>中國畫作品《半條被子》</p><p>湖南汝城沙洲村"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p> <h3>美術類一等獎獲獎證書。</h3> <h3>建軍節(jié)在長沙參加美展開幕式頒獎與歷屆學生們合影。</h3> <h3>《半條被子》作品草圖。</h3> <p>作品(二稿)贈送汝城縣委、縣政府。</p> <p>《半條被子》雕塑小泥稿(100cm)</p> <h3>小泥稿與等比例泥稿。</h3> <p>主創(chuàng):唐鳳鳴教授。</p> <p>助理:李鵬副教授。</p> <p>指出作品中的不足。</p> <p>集體討論深入塑造作品。</p> <p>人物頭部。</p> <p>人物頭部。</p> <p>人物頭部。</p> <p>人物頭部。</p> <p>人物頭部。</p> <p>人物頭部。</p> <p>人物頭部。</p> <h3>人物局部。</h3> <h3>人物局部。</h3> <h3>作品的不同角度。</h3> <h3>作品的不同角度。</h3> <p>人物動態(tài)細節(jié)處理。</p> <p>人物動態(tài)細節(jié)處理。</p> <p>人物動態(tài)細節(jié)處理。</p> <h3>部分道具細節(jié)。</h3> <h3>部分道具細節(jié)。</h3> <p>泥稿竣工。</p> <h3>立此存照。</h3> <p>《半條被子》泥稿(人物高度約2.5米)完工,全體參與人員合影。</p> <p>2017年10月1日青銅雕塑作品《半條被子》?立在故事發(fā)生地湖南汝城文明沙洲村主題廣場。</p> <p>工作照。</p> <p>工作照。</p> <p>省委宣傳部主要領導蒞臨指導。</p> <p>汝城縣委領導指導工作。</p> <p>向省、縣領導匯報工作。</p> <p>人物局部。</p> <p>人物局部。</p> <p>人物局部。</p> <p>人物局部。</p> <p>人物局部。</p> <p>人物局部。</p> <p>工作照。</p> <p>工作照。</p> <p> 后記</p><p> 中國畫作品、雕塑作品《半條被子》及相關評論文章先后在《陝西日報》、《郴州日報》、《湖南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網(wǎng)、中新網(wǎng)、中軍網(wǎng)、中青網(wǎng)、新浪網(wǎng)、搜狐網(wǎng)等各大媒體推介發(fā)表,為宏揚革命傳統(tǒng),傳播紅色文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fā)揮了藝術品的直觀教育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作品已家喻戶曉,為湘南學院爭得了榮譽。</p><p> 習近平總書記9月16日親赴汝城沙洲村考察調(diào)研,這是一件具有非常深遠歷史意義的大事??梢灶A見,作品未來將產(chǎn)生更加深遠的社會影響。</p> <p>美術作品《半條被子》創(chuàng)作成功凝聚了集體的智慧,在此,衷心感謝各界朋友們的關心和支持!</p> <p>衷心感謝我的同事李鵬副教授在雕塑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辛勤付出!</p><p>衷心感謝汝城縣委黃毅同志(時任縣委辦主任)、方南玲同志(時任縣委書記)的大力支持!</p><p>衷心感謝各位的觀賞!</p><p>(作者:湘南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原院長唐鳳鳴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p> <p>永恒的紀念——半條被子 溫暖中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