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韓拓之,名建設,字拓之,號大圓、退然,法名明予。1954年生于石家莊市,祖籍河北泊頭市。曾就讀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shù)系,后考入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生部。現(xiàn)為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河北中國畫研究院名譽院長。出版有《當代中國花鳥畫新篇章——韓拓之卷》、《藝語逸品——韓拓之》《水墨精神*當代中國畫名家系列——韓拓之》。</p> <p class="ql-block">“你說韓拓之二,你說韓拓之是真,你說韓拓之幽默,你說韓拓之好玩,你說韓拓之謹慎,你們加起來就是韓拓之。”沒錯,圖上這個人就是花鳥畫家,韓拓之!這段話也是他本人所言。在他的世界里,筆就是他自己,白紙就是自然。當畫畫找到自然規(guī)律的時候,就找到自己了。當人和自然結(jié)合成為一體的時候,那就是藝術(shù)。</p><p class="ql-block"> 為了心中的藝術(shù),他嘗試走過很多路。曾經(jīng)一個月一斤墨,一個月一刀紙。后來接觸莊子的書,開始返璞歸真。逐漸接觸佛教以后,他從繪畫和生活中開始參“不二”,也就是“變”。</p> <p class="ql-block">@所有人</p><p class="ql-block">?? 2024級《大圓堂國畫同修班(第十期)》開始報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O學術(shù)主持:韓拓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學術(shù)宗旨:</p><p class="ql-block">《大圓堂國畫同修班》旨在中國傳統(tǒng)文人畫的研習與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交流方式:</p><p class="ql-block">1??線下面授交流。</p><p class="ql-block">2??線上視頻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期 限:一年(2024年9月至2025年7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雜費:1800元</p><p class="ql-block">(老同修1000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報名費:100元</p><p class="ql-block">(老同修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班次與授課時間</p><p class="ql-block">1??班次:</p><p class="ql-block">[寫意山水畫班]</p><p class="ql-block">[寫意花鳥畫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授課時間:</p><p class="ql-block">周六下午2點半至6點</p><p class="ql-block">周日下午2點半至6點</p><p class="ql-block">周二上午8點半至12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O具體上課時間另行通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本地同修,自選上課時間;外地同修,看視頻或來大圓堂研習交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報名提示:</p><p class="ql-block">1??報名費,不學不退。</p><p class="ql-block">2??雜費,開課一周后不再退費。</p><p class="ql-block">3??外地同修,食宿自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授課地址:</p><p class="ql-block">石家莊市橋西區(qū)四中路10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報名咨詢:</p><p class="ql-block">韓拓之139-3188-1413</p><p class="ql-block">(同微信)</p> <p class="ql-block">大圓堂畫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修,修什么呢?當然是修平常心了,什么是平常心呢?當然是心常平了,因為現(xiàn)在的我們心不常平,有太多的抱怨,心安靜不下來,不知道我們本身具足,而是向外求,去學別人的東西。很多人學來學去,自己什么也沒學到,苦惱而不知道原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辦這個同修班,就是和大家一起修平常心,安安靜靜的,自自在在的,像一家人一樣,平等的交流、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快樂。不知大家同意不同意我的這種看法和說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的同修說:我什么也不會,從來沒拿過毛筆,能學嗎?我說:"你想學嗎?真的發(fā)心想學嗎?只要你想學,我一定會教會你,你一定會學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隨緣隨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彌陀佛</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名家點評</b></p> <h1><font color="#b04fbb">高雅奇宕的藝術(shù)</font></h1><div> ——韓拓之的畫</div><div> 陳傳席</div><div><br></div><div> 韓建設字拓之,中國人的名和字是相配的,建設而拓之,正是一致的。但建設的畫上常常不署建設,而只寫拓之,這大概是“拓之”二字比“建設”要雅些的原因。讀他的畫,最突出的印象也就是雅。</div><div> 什么叫雅?什么叫俗?本文不打算過多的討論。六朝時期,文人參與繪畫,為了和畫匠區(qū)別,于是分為士體和匠體。雅畫必須入士體,也就是文人的畫。實際上,文人的思想境界和一般人不同,所以,其思想(意識)形之下于“態(tài)”也就不同。尤其是唐宋以來,文人多受禪、道影響,在畫上也有相應的表現(xiàn),所以,其畫也不俗。禪畫出現(xiàn)之前的花鳥畫,皆是工筆寫實的。禪畫家們變寫實的精工為寫意的簡當,摒棄一切細節(jié)描寫,抒發(fā)自己的行為和感受。拓之的畫大抵受禪畫影響較深。</div><div> 韓拓之是否授學過禪,不得而知,而他的畫卻不肯從俗。他放筆直掃,直接而簡當,速猛求其大意,而不計較小節(jié)細部,抒發(fā)的是自己直接而強烈的感受。至于筆墨是否周到、構(gòu)圖是否完整、形象是否正確,都完全不計;是否為俗情所喜,更所不計。</div><div> 拓之的畫也看不出具體學哪一家,自己的方法也不確定,他只根據(jù)作畫時的直接感受,或用大筆潑墨,或用細線勾寫;或粗線涂抹,或勾后又點,或點后又擦;或全用水墨,或偶用顏色,一點即收。法無定法,了去如幻,惟求自適而已。</div><div> 拓之的畫似也出于“自娛”,但別人看了也隨之而娛,即自娛亦娛人。因而,他的畫不求人賞反而為眾人所賞。目前,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并曾多次入選全國性花鳥畫大展且獲獎,國內(nèi)外很多報刊雜志也都多次報道介紹。拓之正年富力強,為之不已,他日正不可限量也。</div> <h1><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花非花,鳥非鳥</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妄說韓拓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聞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韓拓之出畫冊,抬愛我,讓我說幾句。說畫得懂畫。不懂而說,只能是妄語。幸有妄字遮面,姑且說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韓拓之的畫室稱之為“大圓堂”,韓拓之自封“大圓堂”主。這“大圓堂”主好比一棵樹,扎根“大圓堂”土,滿屋“花”“鳥”繞樹而飛,使整個屋子充滿靈性。我有時便到這里來閑坐,愿聽他說話,愿看他畫畫。他的畫不壞。在畫家成林的現(xiàn)在,能把畫畫到不壞,就已經(jīng)是很高評價。比如他的畫如他的話一樣,隨意而灑脫。隨意灑脫,便是他這個人的性情。灑脫的人說灑脫的話,灑脫的人畫灑脫的畫,能這樣心口如一,心手如一,哪怕是比較如一,就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chǔ)。就是說,他的那些“花”是該在這棵樹上開的,那些“鳥”也是該在這棵樹上棲的。沒有騎驢找驢,沒有南轅北轍,沒有錯把他鄉(xiāng)當故鄉(xiāng),是很該慶幸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拓之畫走逸格,瀟灑自然,不拿捏,不故作高深。我很喜歡他的筆墨,寥寥數(shù)筆,自成格調(diào)。外行人看不出門道,只覺得簡單。簡單是簡單,卻并不簡薄、單調(diào)。似乎一筆也不能再多。他說話有時不大會剪裁,但畫起畫來卻惜墨如金。這真是好。因為話可以隨風刮走,畫卻要留在紙上,供人欣賞。中國畫講的是意境,求的是畫外工夫,有時真的畫內(nèi)多一筆,畫外就少好多。你看八大那畫,簡單不?簡單到誰都想試試,可八大那畫也最豐富,豐富到望塵莫及。因此我想說:畫中國畫,簡單就是不簡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當然話還得說回來,韓拓之的畫已經(jīng)不壞,但不壞不一定就是好。為什么?聽我說。如果你不會畫畫,像我這樣,也就罷了。偏偏你把畫畫到不壞。好多人就在這“不壞”時壞了。壞在什么地方了呢?壞在自己束縛了自己。一畫就成,一畫就不壞,順手順腦。這非??膳?。這自我束縛,有時是技術(shù)上的,更多的怕是心靈上的。知道有障礙,就是找不著躍過去的缺口,天天自我纏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不壞和好之間,有多遠?大概只有一步之遙。但這一步非常關(guān)鍵,邁對了,就上去了,邁不對,就掉下去了。我不知道韓拓之是個什么狀況,看他那個灑脫勁,不會有多大問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我說韓拓之沒有問題,還因為他心靈有目標。他向往禪境,為佛門居士,且也讀老莊。這些都與畫境相通?!懊旯蒙渲接猩袢司友伞?,神人喜山水,仙家隱山林,山水之間多花多鳥,因此畫家心態(tài)應與仙人接近?!斗鹫f阿彌陀經(jīng)》中,極樂國土里頭有花有鳥,花是蓮花和曼陀羅花,鳥是奇妙雜色之鳥?;ǘ湮⒚钕銤崳B聲和雅高妙。佛國中之花鳥,已非世間之花鳥,乃是為說法而化。因此畫中之花鳥應該也不是世間的花鳥,而是畫家心靈的自然外化和寄托。山非山,水非水,花非花,鳥非鳥,才真是藝術(shù)之境。</span></p> <p class="ql-block">張進良| 師出有門</p><p class="ql-block"> 退之韓愈云: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為人之法,授立命之業(yè),解心之所惑。此先人之論,不可不記,不可不遵。</p><p class="ql-block"> 為藝之道亦然,師出有門,入得堂奧,傳承有序,薪火相傳而又自出機杼,是正路。凡成大事者,皆不忘師授之恩??组T七十二賢,蓋因師之學深矣。斗水不能行海水之功,何故?自身限耳。</p><p class="ql-block"> 天地君親師,師位尊矣。師者居尊位,當行尊事。精于事,善為人,可謂傳道。何以達?以身作則,師者必于日常之中,處處楷模,事事為先。心之惑者,萬千之夥,惟“誠”可解,明師心,悟師意,領(lǐng)師情,誠至,志成,惑自解。此之謂師出有門。</p><p class="ql-block"> “大圓堂國畫同修班”二期臨近結(jié)業(yè),導師拓之先生囑我為結(jié)業(yè)微展寫段話?!巴蕖睉欠鸺艺Z,我俗人一個,只能粗陋理解拉雜以上。可我知道學員中有大學教授、中學校長、專業(yè)畫家、作家、詩人、攝影家、記者、企業(yè)家、工程師、銀行職員、退休工人、家庭主婦、在校大學生,從50后到90后,可謂俊彥云集,雖師出有門,卻不限于一派。微展匯集學員新近所創(chuàng)作品,源于傳統(tǒng),卻不囿于前人,生機難掩,正可作為“師出有門”的和諧注釋。以微展為契機,觀者可在書畫欣賞中體悟“傳道授業(yè)解惑”之關(guān)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惟愿與諸君共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7年6月22日</p> <h1><font color="#b04fbb">素樸收千華 <br>淡靜納萬川</font></h1><div> ——讀韓拓之隨想</div><div> 張志軍</div><div> 筆者似乎天生匱乏美術(shù)細胞,文革時期的中小學取消了美術(shù)教育課,所以連兒時都不曾在畫板上胡涂亂抹。不懂畫論,自然沒有寫過論畫的文字。之所有這篇“韓拓之隨想”,源自朋友之間微妙的機緣。</div><div> 世間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這個“緣”字。</div><div>未認識韓拓之之前,先接觸了他的畫。確切地是說,是見到一些圖片。整整十年前——2004年底,老友聞章要出新著。在他家翻閱書稿時,我隨口說,有一些插圖就好了,可以活躍版面。說完,我就知道多嘴了——聞章乃文化名家,才情恣意,文風超然。其文,信手開闔,天馬行空;其韻,聲色不動,妙趣橫生。妙解《周易》,趣讀《老子》,盡顯智者風范。故而,書中插圖必須卓爾不凡,才能與之相互輝映,意趣天成。</div><div> 呵呵,我一句輕飄飄的閑話,顯然是個不小的難題。</div><div> 幾日后,聞章讓我看了一組畫片。這些畫尺幅不大,格局平實,疏華只鳥,關(guān)系簡捷;片葉孤石,淡靜無奇。絲毫不見宏大敘事所激發(fā)之昂揚雄勁,也沒有莽蒼沉郁喚醒的幽然涼愴。簡言之,讀這些畫,很難體驗到大視野的沖擊力,也沒有花團錦簇紅火熱鬧的感染力。</div><div>然而,這些小畫卻感動著我。</div><div>因為我看到,三五花瓣正在自顧自的次第舒開,清麗,單純,似乎能感受到它若有若無的溫婉;一叢細枝,或斜斜生著,或凌亂垂著,嬌弱,散漫,甚至慵懶,但正因為它的柔軟,不容易被折斷,由是便有一種孤傲的氣韻;那石頭像是被泥土掩埋很久了,失卻了玲瓏通透的心竅,也不見水靈靈、光燦燦的色澤,大半沉在地下,兀自突兀著,安然安靜著,或許是因為過于笨拙,倒是顯示出幾分素樸與從容……</div><div>松韻沉寂在枝頭,泉聲跌宕于石上,畫中天籟隱隱;草際籠煙霞之色,泥徑印云水之心,咫尺天涯遠近……</div><div> 這時我才留意畫家的名號:拓之。</div><div> 于是,聽聞章說了這個由韓建設漸漸演化的韓拓之。</div><div> 拓之的畫,的確“脫脂”了——素凈,淡雅,無奇絕之色,少世俗之氣,讀來心情安然、清新。他的筆墨簡潔,卻耐人尋味,似乎有無盡的意象:一片石即一座山,一片葉即一叢林。其實,涂在紙上的山與林,無非畫家的一片心。我雖外行,但亦能看得出,拓之是專注于內(nèi)心的。</div><div> 內(nèi)心本源,自心靈性,即是禪。</div><div> 拓之法名“明予”,果然與禪有緣。</div><div> 禪宗在初唐時期興起,對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各個層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表現(xiàn)最明顯的,就是禪的精神、禪的神韻、禪的風骨,陶冶了文學家、藝術(shù)家的情操,使得他們的詩文與藝術(shù)作品,都帶有濃重的禪味、禪意、禪韻。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有了禪的滲透與啟發(fā),才有了中國唐宋文化的極大繁盛。</div><div>第一個引禪入畫、將禪意融入畫境的人是誰?已不可考。但在美術(shù)史上,最早將這二者融合得水乳交融、渾然一體的人,乃是王維。王維以詩著稱,唐太宗李世民曾稱贊他是中國自古以來最好的詩人。然而,王維卻說自己:“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彼脑娨獗砻?,其詩遠遠比不上繪畫。</div><div> 王維出身在一個佛學世家,自幼參禪打坐,并在誦讀《維摩經(jīng)》時豁然有醒,從此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維”,字“摩詰”。他的名與字合起來,就是佛經(jīng)所記載的最神奇的居士——維摩詰。唐開元二十八年,王維向六祖慧能的弟子神會請教:如何是定慧?神會道:自心清凈,湛然常寂,有無數(shù)的妙用,就是定慧等學。這一思想,對王維的文學與繪畫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是禪的領(lǐng)悟,賦予了他神奇的智慧;是他,賦予了中國畫禪的空靈、禪的意象、禪的境界、禪的超越。由此,王維開創(chuàng)了中國山水畫寫意之先河。</div><div> 盡管王維的畫作沒有流傳下來,但蘇東坡說他是“中國惟一真正的山水畫家”。明代書畫大家董其昌總結(jié)了前人的評價說:“右丞(王維的官銜)以前作者,無所不工,獨山水神情傳寫,猶隔一塵?!?lt;/div><div> 禪,如何能啟悟畫家的靈性?</div><div> 因為在禪定狀態(tài)下,人的心靈極度寧靜,極度自由,故而極度敏感,極度靈動。在這種狀態(tài)下,人與天地萬物會自然而然地融為一體,彼此心心相印,共同體會那神奇的統(tǒng)一律動。此時,藝術(shù)的意境與禪的境界二者完美融合,渾然一體。人在這種不可思議的藝術(shù)氛圍陶冶下,品格自然會得到升華,詩的靈感、畫的意象、音律的脈動,從八識田(比潛意識更深一層)中油然而生。</div><div> 元好問說:“詩為禪客添花錦,禪是詩家切玉刀?!蓖瑯樱嬘卸U意品自高。</div><div>一輪性月映世界,無盡心燈照大千。</div><div>多年學佛修禪,佛經(jīng)的廣博智慧,禪宗的曼妙神韻,陶冶了拓之的情操;而參究體悟所顯發(fā)的奇特靈性,使他的畫筆平添了一種世俗難以領(lǐng)悟的意境,于是,我們在他的畫中,能感受一種意境深遠,空靈飄逸的畫風。</div><div> 拓之曾經(jīng)患頑疾牛皮癬,且久治無效。學佛素食之后,不藥而愈。由是,筆者想起藥山惟儼祖師的一個公案:“皮膚脫落盡,唯有一真實。”</div><div> 拓之——脫之。而今的拓之,水到渠成,藝術(shù)的“牛皮癬”亦已脫落了,自然而然呈現(xiàn)出真實面目:浮華掃盡,回歸素樸;遠離喧囂,回歸靜淡。</div><div> 而這,恰恰是藝術(shù)真髓。</div><div> 《莊子·天道》曰:“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靜而圣,動而王,無為而尊者,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lt;/div><div> 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東西,其實就是那些最樸素的東西;愈是平實的道理,其生命力愈發(fā)旺盛;最為簡單的色彩,也最富有變化。所以莊子又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lt;/div><div> 拓之現(xiàn)在的畫,點染了幾分煙霞色,彌漫著些許菜蔬氣。平實淡雅,寂靜素樸,同時又意趣灑然,超然物外。</div><div> 君不見,寂寥天地之間,一痕淺淺彎月,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存在,卻有絕對空靈的美妙,且妙得難以言表,美得令人回味。一叢淡淡的薔薇,三五片枯黃的落葉,淡然從容,似乎能聆聽到空明的寂靜。然而,這寂靜卻是靈動的,當我們的心與之相應,它即刻叩響心弦上,生成一縷清風,演奏出動人的天籟……</div><div> 素樸收千華,淡靜納萬川。</div> <h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且要平常 莫作模樣</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劉大石</p><p class="ql-block"> 古人作畫,多寫一時之情;古人詩,多狀一時之景。其間,多引人至勝而發(fā)人幽情。</p><p class="ql-block">據(jù)東坡題跋所載,其到吳興,有《游飛英寺詩》 :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并云,非至吳越,不見此景也。此言東南大氣候中的小物事也。亦為蘇子瞻大心境下的小情懷。</p><p class="ql-block"> 丙申中秋,過石門訪韓拓之先生,以平日閑散筆墨見示,乃小紙片上的小品,大小形狀不一,山水,花鳥,人物,凡三百余,望之燦然。仔細翻看,紙頭多不盈掌,而氣象殊多不凡。紙為硬卡邊角棄物,鈍不載墨,滑不受筆,恰逢韓公之性情,疏闊松散,不為之滯。余戲之曰: 誰知公于小小紙頭得"筆墨等于零"意思。</p><p class="ql-block"> 然觀其散漫之構(gòu),實為之驚。信手戲筆,山水蕭散,樹木扶疏,草色石形,渾不計較,惟其心意如小謝,或"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或"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p><p class="ql-block">紙間花鳥形跡,心來自心上閑情,簡括似鄰八大,用意偶合歲時,看似漫不經(jīng)心,而生氣卻遠出紙外。"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魚鳥都得天然趣,花草從來總關(guān)情。</p><p class="ql-block"> 拓之先生筆下人物多疏懶,似出晉唐間,亦或其本人。人間無大事,閑來飲小酒。平生快樂處,林下二三友。不計工拙,渾無美丑,但使興來,且臥且走。</p><p class="ql-block">仔細看來,山水花鳥人物,實無分別,其筆墨所出,正如佛家眼中聽見,凡物無二,盡皆有情。</p><p class="ql-block"> 拓之先生之大圓堂,空間不大,散亂直迷人眼,如其小品,魚翔鳥潛,飛沙走石,萬物無序而自在,筆墨由心任縱橫。壁間一紙,乃翁所書"且要平常,莫作模樣",字間心事,正是韓家物事人心。</p><p class="ql-block"> 而拓之先生其人,真的好玩。多年前初識,即快言快語,無邪無機。數(shù)年已過,愈老愈"頑劣"矣。世間紛紜渾不顧,我自春秋一閑人。世有其人,人有其筆,筆出其畫。</p><p class="ql-block">方離開時,涂涂畫畫于所贈畫冊上,足慰別情。路半,忽得電話,其將那些小紙片們,索我觀后一語。滿頭滿腦的亂花閑鳥飛過,忽來感覺,這些小東西,當為大壯觀,若示人以展,以冊,見者樂多。</p><p class="ql-block"> 名之為"才下心頭,又上紙頭",可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丙申立秋于京華大石草堂</p> <h1><font color="#b04fbb">清秀文人話拓之</font></h1><div> 白 琳</div><div><br></div><div> 中國有句老話:論資排輩。這論資當然是說資歷,但資歷又和年齡并進,沒有那個年齡也談不上什么資歷。所以,在拓之兄六十歲生日來臨之際,為其撰文,也是一份最好的生日禮物。雖然沒有像蛋糕那樣讓人垂涎,對其精神的共鳴足以讓兄心滿意足了。</div><div> 其實,早在三年前我出版《近日畫壇》約稿時就應允為兄撰文,因其作品對我這個從事多年花鳥畫創(chuàng)作的畫家來說觸動很大,也不是隨口一說,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崇敬。這期間忙亂無章,拓之兄也沒有催我,這事就放到了今天,巧在老兄花甲之時,銀發(fā)蒼蒼之際,見畫壇諸先生為其作品品評有嘉,有如運動之潮,一時間讓我目不暇接,想了好幾天,不知從何著手,又一想,兄之藝術(shù)狀態(tài)如此活躍,好作品不斷涌現(xiàn),也不斷在刷新微信視頻。每閱畫作便有新的領(lǐng)悟:入其狀態(tài)、有其禪意、豐富內(nèi)涵。</div><div> 對拓之兄的作品定位我不敢盲言,也不會亂加名詞。其作品僅限于寫意范疇之內(nèi),又是大寫又是小寫,大寫中兼小寫,小寫中又現(xiàn)豪放的大寫,似與不似之間盡現(xiàn)才華橫溢。有人肯定地說他是大寫意。我不認同,大寫意不過是一個新生的詞而已,古往今來少之又少。都說梁楷的潑墨仙人是最早的大寫意,說徐渭、吳昌碩、齊白石都是畫大寫意的,干嘛非要加個大字呢!寫意一詞就完全概括了。這些所謂半知半解的評定,因一字之差弄得非常含混,這可是,婆說婆有理。有的人把毛澤東的書法看成是狂草,這不成笑話了嗎!狂草,別說老百姓了,連專業(yè)搞書法的能有幾人認識狂草。還有詩詞不分的,本來抄了一調(diào)詞,落款非要寫上詩一首。行行色色,諦笑皆非。毛澤東的書法就是行書,說其行草都有些牽強,只是字 </div><div> 形上都有些大尺度,夸張得讓外行不知所云。就大寫意和寫意的話題也如欣賞毛主席的是書法一個道理。大寫意難之又難,造型用筆簡潔,高度概括,造型生動,準確傳神;小寫意則具象些,四平八穩(wěn),更是注意物象的細節(jié),寫意則在兩者之間。拓之兄所作花鳥畫造型雖有些怪異,但形態(tài)可掬,用線的流暢飽含著音樂的旋律,又富有彈力,設色沉穩(wěn)淡雅,從不張揚,墨色淡而層次分明。加之宣紙?zhí)赜械男Ч?,乎應得異彩紛呈。通過這些有趣的筆墨,足能看出他用筆的老道,造型嚴謹,構(gòu)圖考究。其題款如行云流水,有些不加思索,又見風趣幽默,賞其作品有唔大師之感,其實生活中我們并不多接觸,他居石家莊,我住北京,電話中交流頗多,聞其聲如見其人,有時常常回憶往事,有時憧憬美好未來。</div><div> 拓之兄雖已年入花甲之境,豁然開朗的性格將他的每幅作品都渲染上了童趣的色彩,他的藝術(shù)主張準確到位,不隨波逐流,一貫堅持自己,守衛(wèi)自己。在今天畫壇人們對已故畫家朱新建的作品有了很高的評價。稱其是文人畫精神領(lǐng)域中的先驅(qū)。那么韓拓之雖不作人物畫又沒有那些露骨的跋文,以其清秀的畫風應該獨領(lǐng)新文人花鳥畫的風騷。當人們在我面前提及朱新建時,我便想到了韓拓之,二位有不謀之和的文人氣質(zhì),相比之下,我更崇拜拓之兄,從他的筆墨中我看到了文人應該有的一些素質(zhì),他含而不露,用多年錘煉的用筆用線方式書寫著他對花鳥畫的不與人同的新主張。</div><div> 2014年12月12日于北京仄席堂</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同修心語</b></p> <h1><font color="#b04fbb">跟韓拓之先生學國畫</font> </h1><h3> 丁一冉 </h3><h3><br></h3><h3> 2015年10月25日,大圓堂國畫同修班正式開課了。作為外地學員,怕耽誤事,我和張愛往老師提前一天趕到石家莊。第二天又早早趕到現(xiàn)場參加開班儀式。</h3><div> 那一天我是第一次見到韓拓之先生。先生儒雅熱情,睿智風趣,讓人倍感親切。他在開班儀式上說,"我們辦這個同修班,就是大家一起修平常心,安安靜靜的,自自在在的,像一家人一樣,平等的交流國畫藝術(shù),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快樂。"有的同修說:“我什么也不會,從來沒拿過毛筆畫過國畫,能學嗎?”先生說:“你想學嗎?真的發(fā)心想學嗎?只要你想學,你一定會學好。"</div><div> 2016年早春的時候,按照同修班課程安排,拓之先生組織大圓堂國畫同修班的同修們?nèi)懮?,地點在石家莊市正定臨濟寺。那天的天氣非常好,也契合了同修班師生的心情。寺院里有好多玉蘭樹,有開白色花的也有開紫色花的。在一棵淡紫色的玉蘭樹下,他展開寫生本教給我們怎樣構(gòu)圖,怎樣感受天地萬物之靈性,感受生命之美。他不主張刻意描模自然物象,而是要多觀察,寫自己心靈的感受。大家圍在他身邊,凝神靜氣,側(cè)耳聆聽,悉心揣摩。在我看來,那些不可入畫的雜草、禿樹,在先生筆下也被賦予勃勃生機。先生的寫生畫稿雖小,但依舊照顧到黑白灰、色彩、虛實、留白等整體布局,小畫面頗具大氣象。</div><div> 即興創(chuàng)作是先生之所長,他平日里作畫張張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題材,在他筆下也會千變?nèi)f化,五彩斑斕。那種講究氣韻、追求高逸的筆墨營造出的空靈奇崛之意令人嘆為觀止。</div><div> 我是初學,許多東西都畫得不像。班長李曉東說,我畫的梅花添上葉子就是桃花。每次上課,先生都會為我們批改作業(yè)。一次我把牡丹作業(yè)交上去,他先是靜觀,后提筆修改并邊改邊講。先生補筆看似隨意,但是每一筆都很精彩,可謂點晴之筆。先生的文學修養(yǎng)更是了得,他沒有在畫上題什么姹紫嫣紅、花開富貴,而是題"一品奇香"四個字,留白處讓觀者去想象。這種富有詩意的意象題款增添了我習作的藝術(shù)魅力。經(jīng)先生?筆潤色題跋,這幅牡丹圖完全變成了一件可資向人炫耀的藝術(shù)品,美妙極了。</div><div> 拓之先生是著名的花鳥畫家,但他的山水畫也是出奇的好。在大圓堂國畫同修班招生簡章上有先生的兩幅山水畫圖片,很是吸引我的眼球。后來在大圓堂見到真跡的時候,完全可以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我當時的心情——那一幅幅優(yōu)美典雅大氣的山水畫竟是在一張19cmx6cm左右的小卡紙上繪就的。從那時起,我便萌生了跟拓之先生學山水畫的決心。先生先是安排我們從梅、蘭、竹、菊??開始學起,最后一節(jié)課才是山水畫的臨摹與創(chuàng)作。漫長的等待終于盼到心儀的課程了,偷偷高興了老半天,恨不得一步就到大圓堂跟先生學山水畫。沒想到上課那天正逢我同學的兒子結(jié)婚請我去參加婚禮,碰上兩者不能兼顧的事,只好先去參加婚禮,等下星期再去上課。先生是位非常仁厚的長者,他時時處處為別人考慮,但凡遇到像我這種情況,他都會找機會給補課,只要學生愿意學,他就高興。 </div><div> 在我一幅山水畫上,老師題款不同于傳統(tǒng)慣常的平行題款,而是順山勢而題,妙的狠?;睾馑媒o同學看都說好,喜歡。她們說主要還是喜歡拓之先生的題字,跟畫面構(gòu)成均衡和諧統(tǒng)一的美。她們想要,我才舍不得給她們呢。 </div><div> 先生常說,不要刻意去模仿他的畫,要向古人學習,學習前人的東西,大家的東西,在臨摹經(jīng)典和實際創(chuàng)作中鍛煉自己,增長見識。在2016年8月7日結(jié)業(yè)典禮上,先生說他沒有太多地教給大家一招一式的技巧,只是共同認識“不二”的道理。實事上,先生的"道理"才是我們最想學的,當然要是不下工夫也是很難學得好。</div><div> 2016年8月11日 </div>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以畫修心終證菩提</span></h1><p class="ql-block">------- 跟韓拓之老師學畫記</p><p class="ql-block"> 李漫云</p><p class="ql-block"> 拓之先生是我心目中的高人。記得幾年前第一次聽他講座,那時的他甩著一頭瀟灑的藝術(shù)范兒長發(fā),整個人透著一種孤傲超然之氣。印象最深的還是當聽他講到:“畫其形不如畫其勢,畫其勢不如畫其韻,畫其韻不如畫其性(自性、心性或說本性)”這幾句時,腦子里好像電光火石般,一下子明白了些什么。心想他要是我老師多好??!沒想到機緣巧合,今天有幸坐在大圓堂里成為同修班的一員。他真成了我的老師,我們稱呼他韓老師。</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的韓老師,那頭標志性長發(fā)不知什么時候變成了小平頭,人顯得更自然真實,好像他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坐在那里平和親切如鄰家大哥:“很高興,你們跟我學我就是老師了,不跟我學我就是老頭兒。“ 老頭兒這詞跟他實在不挨邊兒,有些人就是,永遠也不會老,就象他的畫,率然隨性,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韓老師的畫筆墨極簡,淡而味兒足,意趣高妙,或縱橫跌宕或清逸自在,禪境風骨躍然紙上。如果筆墨功夫是他多年研修參悟錘煉的造詣,畫中表現(xiàn)該是他的心靈寫照吧。他說:“所有你們看到的都是我的期望,畫是寧靜中的一種探尋,不必尋找過多的意義,如果你能通過意會漸入佳境,說明我打開了一扇門……” 分析破壞整體性,還是讓我們到他的畫中去感知那流動的生命、會意那些他心靈世界的花香鳥語好景色吧。</p><p class="ql-block"> 看韓老師畫畫是一大快事,筆在他手下象有了靈性,安靜自由又不安分;又象源源不斷的泉水,無拘無束,流暢無礙。每當以為水到窮處時往往又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看他在那兒似不經(jīng)意的揮上一筆,或照量一下出其不意在哪點上一點兒,就這一筆、這一點,你不由在心里豎起拇指:嘖嘖,真是!真是……是也不是,不是又是,一幅設色清雅、構(gòu)圖絕妙、氣韻生動帶著他特有精神氣息的畫呈現(xiàn)在眼前了。你甚至有些懷疑剛剛看到的好像不是在畫畫、不只是在畫畫。筆隨心動,意與墨會的完美交融,此時技法已不重要,你看到的完全是心性、靈魂的自然流露。</p><p class="ql-block"> 聽他說話和看他畫畫一樣,也是件很享受的事。韓老師風趣幽默,平時總愛以老頭兒自詡,我們并不以為然,走路生風,行動敏捷,思維活躍,何老之有?后來轉(zhuǎn)念一想:“老“,人家資格就是老,毋庸置疑;“頭兒”,大圓堂主,絕對的頭兒??!看來說是“老頭兒”也不無道理。韓“老頭兒”開班第一天曾給我們打過預防針:“你們誰也別惹我啊,惹著我了我會叨叨起來沒完,一直說到過癮為止?!? 這話聽了也就一笑,后來發(fā)覺我們錯了,真不是說著玩的!他要叨叨起來,那真是……上課時說下課時也說喝茶時也說走路時也說,從中國畫的畫理畫法畫意畫趣結(jié)合著參禪到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隨機而出,精彩連連。就連吃個飯也別想消停,他也能說出個花樣,你不是拿著筷子吃胡蘿卜餡餃子嗎,他來了:“筷子和胡蘿卜有什么相同?” 諸如此類的,從看似不相干到萬法一理,如醍醐灌頂,令人豁然開朗。有時聽著的人虛弱的小脾胃一下被他裝的太多難免有消化不良之嫌還是感覺津津有味意猶未盡呢,這時他不說了。想“惹”他吧,也得有那個能量,再說了,“惹”著了,未必招架的住……</p><p class="ql-block"> 就在這些隨時隨地的言傳身教里,耳濡目染,不知不覺中我們深受啟發(fā),了悟畫畫大道、真諦,感受著成長的快樂。老師常說:"同修不是不明而是大家都會.只是自己還沒有發(fā)現(xiàn),人本具足,只需作用 "。韓老師潛移默化中給了我們每人一把開啟自性寶藏大門的金鑰匙。 “藝術(shù)無相無法無邊,……筆墨是自己,絹紙為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就是筆墨與絹紙的和諧,自性的自在,形式的自然,是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根本。心性筆性紙性合一,達圓融也。”在大圓堂同修班這個和諧的大家庭里,我們跟隨老師一起修平常心,畫心中畫,平等交流,自在歡喜。感恩老師! 在這里相聚是我們的緣份,跟老師學習是我們的幸運。路漫漫其修遠兮,愿隨老師以畫修心不輟,終證菩提。</p> <h1><font color="#b04fbb">我的老師韓拓之</font></h1><h3> 胡香薈<br> <br> 韓拓之先生是著名的花鳥畫家,大圓堂國畫同修班的導師,也是我的老師。<br> 7年前在衡水市書畫院舉辦國畫專題講座時與韓老師結(jié)緣相識。老師是??水市書畫院特別邀請來為我們講解中國花鳥畫的。那時,老師留著長發(fā),衣著樸素、寬大隨意,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 依稀記得韓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講了很多禪宗道理,深奧玄妙。因為聽不懂,至今內(nèi)容大多都已忘記。記憶最深刻的是韓老師側(cè)身抬頭,面對著太陽升起的方向,語調(diào)高昂地說:"我們要學習太陽,不管前面有多少高樓大廈擋著你,都要努力向上升起!"那神情,那感覺,既像是對我們這些初入畫壇的年輕人說的,也像是告訴自己。韓老師還說:“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有生命的,我們都應珍惜,比如我們使用的桌子、吃的糧食?!彼€提到有次出去吃飯,碰到一位年輕媽媽帶著一個七八歲的孩子,點了一大桌子菜,結(jié)果沒吃多少就走了。韓老師惋惜地說:“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shù)的,這么浪費不是折孩子的福報嗎?”聽到這兒的時候,我就想:這個老師的思想境界非同一般,我什么時候能跟著這個老師學習就好了。<br> 佛家講有愿就會有緣。沒想到我這一念竟然變成真。去年的十月,韓老師辦《大圓堂國畫同修班》,在衡水著名花鳥畫家薛根深老師的引薦下我成為韓老師的弟子。<br> “大圓堂”是韓老師的齋名,是老師畫畫的地方,也是我們常去品茶、求學的地方。大圓堂不大,約十幾平米??墒牵⒀攀液雾毚?,花香不在多。"大圓堂陳設簡潔,有畫案和一張茶桌,靠西墻面有兩個書架,書架上插滿了圖書畫冊,靠東墻有一個條案,條案上排滿了陶器葫蘆蓮蓬之類的寶貝。每次來到大圓堂,老師都先燃上一支香,然后溫水沏茶,請我們品茗。我們一邊品著茶,一邊品著老師的畫,一邊聽著老師談禪論道,那情景真是享受,讓人內(nèi)心充滿了幸福感。<br> 韓老師的畫,筆墨簡練,墨色典雅,氣格清絕。老師的畫,我有的看得懂,有的看不懂,只覺得好。在《水墨精神——當代中國畫名家系列——韓拓之》專輯里,有一幅畫我感覺很特別。畫面偏左的位置,一條路由近及遠,盡頭一座山擋住了去路。我不禁思忖:這畫有什么深意呢?是無路可走了?還是另辟蹊徑原路返回?題跋在山石上,"心行處滅言語道斷。"難道說心所到達的地方任何言語都是多余的了?看來好的畫作是需要觀者用心去感受、去體悟的,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br> 看韓老師畫畫也是一大幸事。老師畫墨牡丹,一筆下去干、濕、濃、淡、清,墨分五色,變化瞬間產(chǎn)生。牡丹的絕代風華也盡在眼前彰顯。老師作畫用筆如同紙上跳舞。筆是隨性而起,隨意而落,虛實相生,開合有度,生機盎然。尤其是老師點畫鳥、魚等動物的眼睛堪稱一絕。見他氣定神閑,提著毛筆從空中即刻落下,瞬間又起,如蜻蜓點水。再看紙面上,眼睛的各種神態(tài)栩栩如生:有歡快與同伴交流的,有瞇著眼睛悠閑小憩的,還有對周圍的一切不屑一顧的......只憑這一點兒就讓你禁不住嘖嘖稱奇。最令人拍案的是老師畫的山水畫,他善于營造一種空靈的意境,引觀者無限的遐想。他的花鳥畫令人神往,山水畫也美的令人震驚!<br> 韓老師平易近人,從不擺架子,說話幽默風趣,神態(tài)有時候像個孩子,有一顆赤子之心,我們都很喜歡他。<br> 跟韓老師學畫,既學畫畫,又學做人;既學習欣賞畫作,又學習品味人生。讓我記憶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在第一次同老師吃飯時,老師指著筷子和胡蘿卜說:“你們說胡蘿卜、筷子有哪些相同?”問題拋出來,我們幾個弟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苦思冥想終不得結(jié)果。我們央求老師說出結(jié)果,這時老師說:“胡蘿卜、筷子的不同不就是它們的相同嗎!"接著,韓老師又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對這個問題,我們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迷惑中老師告訴我們:“說先有雞或著先有蛋都是不對的,雞和蛋是同生的?!闭б宦犢M解,但細細品味還真有道理。類似這種充滿禪意的話題還有很多,我們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很多東西。<br> 韓老師的畫在當今畫界可謂一流,但他固守清貧,遠離名利場,不炒作,不作秀,真實的生活著,畫著自己喜愛的畫。這也是我們愿意做韓老師弟子的原因吧。<br> 這就是我的老師韓拓之。<br> 2016年9月18日</h3> <h1><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跟拓之老師學畫畫</span></h1><p class="ql-block"> ——袁占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畫畫,是我的愛好,酷愛。 以往,說是拜師學藝,實是臨摹老師畫及古人書。幾年過去了,仍然心懷感激,但總在想怎樣才能畫好些,如何突破一下自己。</p><p class="ql-block"> 機緣巧合,今秋九月,拓之韓老師在衡水市辦大圓堂國畫同修班。有幸認識并拜在韓先生門下。</p><p class="ql-block"> 韓老師的作品我非常喜歡。他的畫超凡脫俗,筆墨凝練大氣,書法題跋古雅清逸,細讀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殊不知,我開始見到韓先生作品時,并不是眼前一亮,而是一頭霧水。心想,就那么幾條線,題上幾個字就是一幅山水畫?三兩朵花,四五片葉,稀稀疏疏就是一幅花鳥畫? 不理解。</p><p class="ql-block"> 大圓堂國畫同修班終于開班了。幾節(jié)課下來,因為自已的理解能力有限,韓老師講的畫理、畫論、畫意、畫趣及禪宗道理,我是似懂非懂,而且好長一段時間不會畫畫了。但是,老師講的筆墨關(guān)系,實虛關(guān)系,疏密關(guān)系及技法,對我啟發(fā)又很大?;叵胛业漠?,筆筆都在寫實,沒在寫意,似乎筆筆都對卻又都不對。老師告訴我們寫意的真締是"空",空即是活。 </p><p class="ql-block"> 沏上一杯香茶,細細品讀先生的畫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每毎讀來都會有不同的感覺。《花開對語》那幅畫就讓我感受頗深?;ㄆ可瞎蠢盏膬啥淠档は嗷ヮ櫯嗡坪踉趯φZ;花盆里點綴的小碎花似乎在對語;花?上畫的花和花盆里長的花似乎也在對語,真是不可思議也?;ㄆ康妮喞獙嬅姹尘胺殖蓛蓚€部分,錯覺似橋洞又似月亮門。素花紅墻的色彩,視覺沖擊效果美妙至極。老師的寫意精神真是了得。我說,先生的畫里有大千,悟得一二是快活。</p><p class="ql-block"> 觀先生作畫也是一件愜意的事情。老師于作畫前,或沐手焚香,或笑話調(diào)侃,又或眉頭一皺靈感突現(xiàn),然后腕下清風唰唰幾筆,一蹴而就,一副精品力作問世。無論山水、人物、花鳥畫無一重復,隨心隨性,嘆服!觀老師畫畫如同賞好劇,賞畢期待著下一集該又是怎樣的精彩!</p><p class="ql-block"> 我讀老師如同讀他的畫作一樣。老師參禪悟道,畫作充滿禪意。不知道在老師的眼里,世界是個什么樣子?他的畫怎么就那么超凡脫俗耐人尋味呢?</p><p class="ql-block"> 跟拓之老師學畫畫,且學且珍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21日冬至</p> <h1><font color="#b04fbb">不忘初心一一與拓之老師學國畫有感 </font></h1><h3> 劉艷平</h3><h3><br></h3><h3>一如既往,我把剛畫好的畫拍照并通過微信發(fā)給韓老師看。我知道他一定會夸獎和鼓勵我,因為在他眼里,凡事沒有對錯,畫下的全都為對,就算錯,錯上加錯又是對的。果不其然,只是這次他表揚的有點兒大,語音說:"超過我了,祝賀你?。⒄Z氣里滿滿的真誠。我明白這話里雖有水分,但絕對算是大大的肯定,于是,我心里那個美呀,趕緊道謝,并附一個綠色小人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h3><div> 認識韓老師已好多年了。兒子上初中時,我們因工作調(diào)動搬遷到石家莊市,孩子六歲開始學畫不輟,無奈必須續(xù)找老師。經(jīng)朋友介紹,不收學生的韓老師破例收徒,對孩子來說他是師是長輩更是恩人。孩子學畫期間,因韓老師人正品高、平易近人,故而我們的交往日深。孩子上大學后,我突然閑下來,深感身心無著無落。本喜歡畫,卻一個毛筆字都沒寫過的我,在韓老師的鼓勵下,打消種種顧慮,鼓足一百二十分勇氣,懷著一顆忐忑的心,成了著名畫家韓拓之的弟子。</div><div> 我學畫畫初心簡單之至,就是想老了有個占心的事,說通俗點,就是老來有個樂兒,不想干睜眼等死。畫了才發(fā)現(xiàn),學畫畫,有事兒干了是小,心寬人樂才是最大的收獲呀!</div><div> 年至不惑,生活已變成一本無情無趣的流水帳。那平淡入骨的倦怠感,不知所蹤的疏離感,還有似是而非的絕望感,讓自己時時想去嘶吼,去出離。想想身份證上的數(shù)字,只能把所有的不切實際或天馬行空的念頭兒和著咬碎的牙齒一并吞到肚里。理想太大,現(xiàn)實太小,迷茫無助,何以遣懷?</div><div> 畫畫于我,真的起到了發(fā)現(xiàn)美麗和制造快樂的功效,事實驗證了一潭死水的生活完全可以恢復活力和趣味。你看,每天畫花時,就是我在自己心里修籬種菊時,心里滿是一花一莖,瓣翻葉轉(zhuǎn),姹紫嫣紅;畫鳥時,我會感受到詩和遠方,我會像個孩子一般扭頭伏仰,轉(zhuǎn)眼伸舌地去琢磨鳥姿鳥態(tài),我會閉上眼睛,大鵬展翅般去享用藍天。畫山描樹時,我會回放我記憶中旅游時的那些美景和心境,之后,以我手畫我心,雖然自己功力描繪不完全像想象中的那些豐富的東西,但我心中感受到的真與美卻絲毫沒少,活生生,鮮靈靈。</div><div> 畫畫時,是沒空閑想心事的,那種心凈且靜的專注感覺真讓人安寧。熱愛它,做事的時候就不覺得累和煩,靜靜的,一畫就是兩個小時。有時,畫到意濃時,竟會忘記做飯。為此,難免遭老頭子抱怨,但整體上,人家可是萬分支持和用心鞭策的。原因之一是——我一忙畫畫,少了許多無中生有和無事生非呢,雙贏局面,誰不愿意呢,哈哈……因為畫,我們倆話多了不少,剛畫畫時,缺乏信心,人家就使勁表揚和鼓勵,還說等我畫能賣錢了,他就辭職回家專職伺候我。畫畫有進步了,大家表揚多,我飄飄著和他吹:"也許哪天我的畫真能賣錢呢。"人家又語重心長地告誡說:"你千萬別有這功利心,咱畫畫本就為圖個高興,心無負擔,所以你有膽,才進步的快,如果你有目的性了,你的手腳就會被束縛住,一定就畫不好了。"我嘴上責怪他沒野心,心里面卻感恩著這無欲的夫妻情。是,不忘初心,畫畫只為自己開心,不求其它。</div><div> 畫的多了,我所見所感真的不一樣了。看花不再是一枝一葉,而是一瓣一朵地看??词^分面了,看樹會看段……總之觀察什么都從小處入手了,美卻被十倍百倍地放大和享受了。因為在畫畫人眼睛里,萬物都是有生命活力和無限價值的。有一次,我們和老師去寫生,隔車窗見一衣衫襤褸的無半點美感的拾荒老者,老師卻說:他可以入畫?,F(xiàn)在,我懂得為什么老師說他是可以入畫的了。</div><div> 畫畫如飲灑,心生悵惘,黯然神傷,憂郁思慮時,拿紙筆出出氣,涂鴉算什么,最多扔張紙。霧霾無奈時,我畫美景田園,再寫上"我以我畫解霾怨"阿Q一下,不也挺好?</div><div> 畫畫漸久,聽老師講道漸多,漸悟了自己本應該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知足,過去的自怨自艾,挑三揀四,尋愁覓恨多是閑來生事,雞蛋里挑骨頭的無事生非,自己還天天向往和尋找桃花源呢,就那心態(tài),能找到的估計只有雞飛狗跳園。還有,我發(fā)現(xiàn),心煩意亂和忙碌時,是畫不了畫的。再一想,我不能或不想畫畫的時候一月也沒有幾天呀,這說明自己過去和現(xiàn)在的日子本就是幸福和安樂的。這么一悟,茅塞頓開,終于明白了桃花源原本就在我心里,過去向外的尋覓和攀附就是緣木求魚,徒增煩惱。懂了人就釋然了,心安了,進而便知道了知足和感恩,過去的那種關(guān)于日子無聊空洞的糾結(jié)一下子就減輕了許多。嗯,我終于多少懂了點老師所說的生歡喜心,大自在找自己這些話的奧妙所在。</div><div> 學畫一年半,老師引導著我賞古看今,領(lǐng)悟生活,認識真,享受善,見識美,修身養(yǎng)性,榮幸不已。小有起色,不勝快樂。藝無止境,用功習畫,好好做人,只愿多年以后的自己,也有老師那孩子般的澄凈眼神。</div><div> </div><div> 2017年3月22日</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韓拓之 花鳥畫作品欣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韓拓之 山水畫作品欣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韓拓之 人物畫作品欣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韓拓之 茶磚禪意畫作品欣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