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印象中,卡門是弗拉明戈舞的化身,弗拉明戈在卡門的吉普賽人血液里。她的率真和率性,她的激情四射和羈敖不馴,隨著一襲紅裙的掀擺與搖曳,迷人魅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想近距離看今日卡門,從最原汁原味的弗拉明戈表演看西班牙人最飽滿的激情,那就必須去塞維利亞,因為她是弗拉明戈的源頭。</p> <p class="ql-block">【塞維利亞】Seville</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塞維利亞是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省首府。從伊比利亞人創(chuàng)建到凱撒大帝的統(tǒng)治,從摩爾人的伊斯蘭教文化到基督教勢力統(tǒng)一西班牙,塞維利亞有著淵源的歷史、宗教和文化。在看弗拉明戈之前,先來瑰麗多姿的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na)領(lǐng)略一下這座古城的歷史遺風與多元文化,廣場于1929年為主辦西美展覽而建,融合了穆德哈爾式、哥特式和文藝復興等各個歷史時期的風格。落日時分,半橢圓形的建筑群沐浴在金色夕陽下,愈加輝宏。</p> <p class="ql-block">其實弗拉明戈并非是純粹的吉普賽舞。<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弗拉明戈</span>Flamencos一詞原意為逃亡的農(nóng)民。十五世紀, 基督教勢力在安達盧西亞戰(zhàn)勝了祖先來自北非的摩爾人Moors之后,強迫摩爾人和猶太人皈依基督教,導致大量異教徒逃往南方鄉(xiāng)下,許多摩爾人混跡吉普賽人中共同生活以躲避宗教迫害。久而久之,摩爾人的歌舞與吉普賽人的歌舞在內(nèi)容和風格上愈加接近。因而佛拉明戈的形成不僅深受安達盧西亞地區(qū)的摩爾人和猶太人的影響,還吸收了大量吉普賽人的藝術(shù)元素。</p> <h3>西班牙廣場的半月形小運河上,共有四座精美絕倫的瓷磚拱橋,分別代表著四個古老的王國。站在橋上想像一下盛大慶典時廣場中心人山人海,五彩斑斕的弗拉明戈舞裙如花海歡騰,那該是何等壯觀的場景!</h3> <h3>夜幕降臨后,華燈初上,迷宮般阡陌曲折的街巷傳出高亢激昂的旋律。在塞維利亞,稱為Tablaos的酒館都有弗拉明戈演員助興。邊看演出,邊喝紅酒,邊品tapas下酒小菜,對行程較緊的到此一游客比較適合。但想看高水準的演出,還是應(yīng)該事先了解一下。Casa de la Memoria和Casa del Flamenco都是備受推薦的好去處,一票難求。據(jù)說最原汁原味的表演是在私人俱樂部,但那里往往沒有確定演出時間,也不一定對外。</h3><h3><br /></h3><h3>為了能對弗拉明戈藝術(shù)有全面的了解,我選擇了既有表演又有展覽的綜合體驗,一個是吉他之家Casa de la Guitarra,另一個是弗拉明戈博物館Museo del Baile Flamenco。前者我去晚了坐在很后面,這樣也好,我終于給自己找到一個不拍照的理由,可以全神灌注地用心去聽最真誠的音樂,用心去看最激情的舞蹈,演出前后還可以欣賞館內(nèi)各種西班牙吉他的精品實物。</h3> <h3>坐落于市中心的Museo del Baile Flamenco是世界上唯一的弗拉門戈博物館。這里不僅有弗拉明戈的歷史文化藝術(shù)展品,還有最高水平的弗拉明戈表演。因為每天只有一場演出,而且每場節(jié)目不一樣,需要提前預(yù)定。博物館一共有四層,一樓中心是典型的安達盧西亞地區(qū)埃西哈風格的庭院,改建工程中專門為弗拉門戈表演而設(shè)計。展覽晚七點關(guān)閉,若想在演出之前參觀,建議在時間上留有足夠的余地。</h3><h3><br /></h3><h3>弗拉明戈藝術(shù)的一大關(guān)鍵是觀眾與表演者之間需近距離互動,博物館的庭院式舞臺三邊設(shè)觀眾席,座位不多,2006年開館以來場場爆滿。相比之下,歷史更悠久的Los Gallos(斗雞佛拉明戈酒館)和Casa de la Guitarra(吉他之家)等老劇場窄而深,二三排以后的座位便看不到腳上功夫,不如弗拉門戈博物館的三面舞臺,任何一個角度都不錯(上圖)。</h3> <h3>在西班牙,尤其在弗拉明戈的發(fā)源地塞維利亞,表演者是否年輕貌美,并非觀眾關(guān)注的焦點。要演繹出弗拉明戈的內(nèi)涵,表達出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藝術(shù)家骨子里的天分和人生經(jīng)歷對藝術(shù)表現(xiàn)的影響遠遠比技巧和外貌更重要。姜還是老的辣,很多弗拉明戈舞者年齡越大,唱得、跳得越有味道,慕名前來的觀眾也就越多。</h3> <h3>在舞姿上男女有些不同。女舞者注重手臂張力和身驅(qū)的扭動,頭經(jīng)常高昂著,帶著一種天然的霸氣,時而驕傲地將手高舉過頭頂,時而姿態(tài)挺拔地將手臂置于腦后。我所看過的幾場中,女舞者都不靠掀翻裙擺來嘩眾取寵,而是通過手指、手腕而和手臂的每一個細節(jié)與身體的律動來傳遞情感。男舞者則注重腳步,用腳掌、腳尖和腳跟擊地,以雄性的力度踢踏出清脆的聲響,既決定了舞的節(jié)拍,同時充當了響板。這在我們外行看來累似踢踏舞,但手和身體動作比美國和愛爾蘭的踢踏舞多而復雜。</h3> <h3>許多人以為弗拉明戈只是一種西班牙舞蹈形式。其實弗拉明戈不僅僅是舞(baile),是和歌(cante)、吉他音樂(toque)三位合一體的藝術(shù)。最初弗拉明戈只是清唱,后來加上了吉他的伴奏、擊掌和踢踏,配以舞蹈。這種形式和內(nèi)容上的歌、舞、樂之融合是弗拉明戈的精髓,</h3> <h3>歌唱cante是弗拉明戈傳統(tǒng)的核心,歌詞和配樂都富有強烈的節(jié)奏性和飽滿的激情。因為源于草根文化,歌詞具有簡短而口語話的特點,鏗鏘有力,畫面感強。內(nèi)容從兩性之間的激情與絕望、生與死、斗牛,到宗教信仰。</h3> <h3>弗拉明戈的格調(diào)隨內(nèi)容而異,有歡快縱情的,也有的深沉憂郁,既使有語言障礙聽不懂,也能從表演者的表情中感受幾分,直到完全被他們所感染,情不自禁地伴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擊掌,甚至歡呼喊"歐嘞"(Olé)。</h3> <h3>從藝術(shù)內(nèi)容來看,除了表達希望與自由,弗拉明戈有著大量的悲憤和抗爭的情緒宣泄,舞姿、音樂、以及歌詞里有著一種歷盡滄桑的悲鳴。這與其藝術(shù)本身起源于宗教迫害有關(guān)。</h3> <h3>在弗拉明戈博物館,所有上演節(jié)目的編舞都出自西班牙國寶級弗拉明戈舞后克里斯蒂娜·歐約斯(Cristina Hoyas)。這位1946年出生于塞維利亞舞蹈家是該博物館的創(chuàng)始人。她12歲開始學舞蹈,60年代在紐約的世博會表演期間一舉成名,1988年創(chuàng)建了屬于自己的演出公司走向世界,如今譽滿全球。若是你看過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幕式的電視轉(zhuǎn)播,不知是否記得一段精彩的弗拉明戈獨舞,就是當年的克里斯蒂娜跳的。</h3> <h3>劇場的設(shè)計很有意思。舞臺的上方空中象征性地懸掛著桔子樹和椅子,桔子代表塞利維亞,滿街的桔子樹千里飄香;椅子則代表觀眾。百聞不如一見,從世界各地慕名前來參觀的人們駱驛不絕,給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帶來新的活力。</h3> <h3>近年來中國游客席卷歐洲,塞利亞亞的中國游客也日漸增多,許多旅游點都標有中文。我去時博物館內(nèi)正好有一個主題為《中國人眼中的弗拉明戈》的展覽,作品是中央民族大學學生們所畫的弗拉明戈。</h3> <h3>這種個性化的舞蹈是情緒的渲泄、能量的釋放,倒是可以緩解都市人的緊張生活,近年來已風靡全球,亞洲地區(qū)如日本和中國都有許多學校教舞,也有不少人以改良后的簡單版本在廣場自娛或健身。但西班牙本土,這些年因為經(jīng)濟不景氣而學費依然昂貴,西班牙學生已越來越少。外國學生中除了歐美各國的,有不少日本學生,也有少數(shù)來自中國。</h3> <h3>在展廳走廊,一張過期海報引人注目。弗拉明戈和中國昆曲!二者都是聯(lián)合國指定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一中一西,在這個劇場近距觀看昆曲,該多么有意思和意義啊!</h3> <h3>從劇場出來,主教座堂周圍仍然燈火通明,哥倫布的遺骸就在教堂里長眠。塞維利亞曾是一個重要港口,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后,新大陸的各種物資通過這里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歐洲各地。如今的西班牙早已不再是航海大國,但是她的燦爛文化仍在世界各地播種。</h3><h3><br /></h3><h3>且讓你的心朝著天空放飛。</h3><h3><br /></h3><h3>弗拉明戈是放飛的藝術(shù)。</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周地中海的陽光為我涂上一層淺褐色</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2015.10于塞維利亞王宮</h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C. Mei 梅慈敏 版權(quán)所有</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本文有關(guān)弗拉明戈的文字發(fā)表于"隆達"</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國國家旅游》雜志2017年10月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國各地書報亭有售或可訂</h3> <h3>【關(guān)于作者】
梅慈敏,自由攝影師兼撰稿人, 《中國國家旅游雜志》特約作者。出生于中國上海,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外國 語言文學系,1985 年赴美留學,1992 年開始學習攝影,近年來 聚焦世界各地人的傳承故事和鳥的濕地故事,因為兩者皆在日 漸減少。 2018 年 3 月《鶴之旅》攝影個展由美國休斯敦美術(shù)學院舉辦(2018 國際攝影雙年展分會場)。著有《手工匠人》攝影故事專集。
</h3> <h3><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XjGYQlPLRrc56rSqu7qAQ"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新書訪談</a><br></h3> <h3><a href="http://eshop002.vpubao.com.cn/index.php?c=item&shop_id=65708863&goods_id=24"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網(wǎng)購鏈接</a><br></h3> <h3><br></h3><h3>【更多歐洲】</h3> <h3><a href="http://www.zit.org.cn/pk7wxzz"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隆達:懸崖上的浪漫山鎮(zhèn)</a><h3> <h3><a href="http://www.zit.org.cn/l05y0lb"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巴塞羅那: 天真與罪惡</a><h3> <h3><a href="http://www.zit.org.cn/36kd837"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不眠之夜:旅歐見聞</a><h3> <h3><a href="http://www.zit.org.cn/38yhiw4"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伊斯坦布爾(一):東西交匯</a><h3> <h3><a href="http://www.zit.org.cn/38x5hjn"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伊斯坦布爾(二):能工巧匠</a><h3> <h3><a href="http://www.zit.org.cn/np8egc"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布拉格之戀</a><h3> <h3><a href="http://www.zit.org.cn/1ltflh0s?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徒步瑞士(一):橫看成嶺側(cè)成峰</a><br></h3> <h3><a href="http://www.zit.org.cn/1lwz3nt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徒步瑞士(二):只緣身在此山中</a><br></h3> <h3><a href="http://www.zit.org.cn/1os9izl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瑞士巧克力之旅</a><br></h3>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2amoeoep"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俄羅斯行(四)藍天下的圣彼得堡</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1evvi1p5"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2002年世界杯:歐洲街頭</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1gl0t4tk"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懷舊巴黎</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1u64me6z" target="_blank">不一樣的巴黎:烏托幫的鄰居們</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1mhagf2j"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二個人的巴黎:蒙馬特高地</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1ttxr186"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巴黎后院:邂逅在盧瓦河谷</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2dsm6i4k" target="_blank">Toulouse圖盧茲:被忽略的法國陳年老酒</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zit.org.cn/3cpaf21r" target="_blank">華沙:苦難與優(yōu)雅</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