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i> 離開了峽灣,我們將回頭向東南再次翻越雪山去挪威首都奧斯陸。大山深處是熊的故鄉(xiāng),寶貝我們來啦。</i></b></h3> <h3><b><i> 沿途風景美不勝收,車上不斷的有快門聲,睡意全無。</i></b></h3> <h3><b><i> 肥沃的草甸但看不見牛羊,靠山吃山的日子可能已一去不復(fù)返了。</i></b></h3> <h3><b><i> 在山坡上我們看到典型的原木建造的挪威木屋,上世紀大部份挪威山民就居住在這樣的木屋里,據(jù)說冬暖夏涼。</i></b></h3> <h3><b><i> 靈魂的升華總是與教堂和墓地聯(lián)系在一起,別致的木制教堂體現(xiàn)了他國先人的智慧與虔誠。</i></b></h3> <h3><b><i> 我們來到了雪山之顛,這里海撥1100多米。陽光下并不寒冷,氣溫在10度左右,但厚厚的冰層告訴我們?nèi)找?差會很大,夜間肯定會降到0度以下,致于降到負幾度我們就不得而知。</i></b></h3> <h3><b><i> 在這寂靜的處女地,藍天白云、白雪碧水相互輝映。使人的靈魂得到凈化。</i></b></h3> <h3><b><i> 我們的吶喊打破了這山巔的寂靜,是帶來了生機還是喧鬧神知道,但愿沒太打撓他,我們愉悅的心情是表露無疑。愛她就別動她,我們呵護著為數(shù)極少的野花,只留下影印,空手而回。</i></b></h3> <h3><b><i> 翻過雪山見到了現(xiàn)代挪威山地居民的房屋,一般都是二三層的坡頂建筑,外觀靈巧顏色靚麗。</i></b></h3> <h3><b><i> 在加油站歇歇腳,讓馬兒飽歺了一頓,準備繼續(xù)上路。</i></b></h3> <h3><b><i> 我在這兒候著你們呢……哈!又是意外驚喜!</i></b></h3> <h3><b><i> 快到山腳我們在一小鎮(zhèn)用歺,幾乎看不見中國人,也沒見著中歺館。找了許久在一家自助式披薩店落坐,因這里有扎啤和新鮮蔬菜沙拉,披薩也是現(xiàn)烤現(xiàn)吃,兩人140克郎,還祘完美。</i></b></h3><h3><b><i> 吃飽了喝足了,直奔奧斯陸。</i></b></h3> <h3><b> 挪威國土型狀就像一柄"如意"斜臥在歐洲西北部。</b></h3> <h3><b><i> 挪威王國最早于公元900年由始主霍爾法格統(tǒng)一,此為挪威史溯之始。她先后被瑞典、丹麥統(tǒng)治、聯(lián)盟,直至1905年現(xiàn)挪威王國真正獨立。她位于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北部,國土面積38.5萬平方公里,人口500萬。</i></b></h3><h3><b><i> 挪威是全球最發(fā)達的福利國家之一,人均GBT在2013年就達10萬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北歐之首。全國實行免費教育、免費醫(yī)療及寬松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i></b></h3><h3><i><b> 同時她也是高消費國度,據(jù)有關(guān)資料顯示奧斯陸已超過倫敦、悉尼成為全球物價水平最高的城市。</b></i></h3> <h3><b><i> 挪威議會大廈</i></b></h3> <h3><b><i> 奧斯陸市政廳</i></b></h3> <h3><b><i> 奧斯陸是挪威首都,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通中心,位于挪威東南部。</i></b></h3><h3><b><i> 她座落在奧斯陸峽灣北端的山丘上,面對大海背靠山巒,城市布局規(guī)整,環(huán)境幽雅,既有海濱城市的旖旎風光,又富有依托山巒密林所展示的雄渾壯觀。</i></b></h3><h3><b><i> 她是北歐最古老的都城,城市建筑帶有濃厚的中世紀色彩和獨具一格的北歐風光。</i></b></h3> <h3><b><i> 我們進入市政府大樓參觀,內(nèi)飾大氣且藝術(shù)感滿滿。</i></b></h3> <h3><b><i>議會大廳在休會時也允許參觀。</i></b></h3> <h3><b><i> 市政廳廣場緊貼海濱碼頭,這里是奧斯陸人休閑的好地方。人們在盡情的喝酒、拉琴、歡唱、曬太陽,當然還有情侶們悄悄的約會看海。</i></b></h3> <h3><b><i> 在西側(cè)的小山坡上是有些年頭的老建筑,典型的北歐風格。</i></b></h3> <h3><b><i> 我們在教課書中常見的北歐式別墅安然的靜臥在海邊。</i></b></h3> <h3><b><i> 現(xiàn)代大樓林立的商業(yè)街上古老的觀光電車還在叮咚作響</i></b></h3> <h3><b><i> 現(xiàn)代化的北歐建筑,其理念是最大限度地收集陽光和最佳的抗積雪設(shè)計。</i></b></h3> <h3><b><i> 國家音樂廳是新型北歐建筑,屋面可以上人,席間可以曬曬太陽喝午茶。</i></b></h3> <h3><b><i> 邊曬太陽邊喝咖啡是當?shù)厝说纳罘绞健?lt;/i></b></h3> <h3><b><i> 挪威人熱情豪放,待人友善。</i></b></h3> <h3><b><i> 挪威國家劇院</i></b></h3> <h3><b><i> 歌劇是歐洲最流行的劇種,也是音樂人狂熱追求的目標。</i></b></h3> <h3><b><i> 在奧斯陸最著名的公園?維格蘭雕塑公園是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維格蘭花了20多年時間才完成的以雕塑為主題的公園。</i></b></h3> <h3><b><i> 古斯塔夫.維格蘭(1875一1948)挪威著名雕塑大師,他花費20多年雕塑了192座作品共650個人物,維格蘭祼體雕像公園早已名揚挪威亨譽世界。今天慕名來拜見大師。</i></b></h3> <h3><b><i> 一進大門左右各立一高大石柱,左邊柱頂是一位穿長裙的少女與小晰蜴在喜戲,右柱頂是一只大晰蜴把少女摟在懷中低頭親吻她,而少女是盡情的享用。在亞洲人眼中晰蜴是一種丑陋邋遢的生物,歐洲人對它的看法不得而知,雕塑家讓它與美少女摟在一起是什么用意?無解!</i></b></h3><h3><b><i> 而觀遍全園唯有這兩座雕像是著衣裙的,其余全祼。請個各看官自行細細品味吧。</i></b></h3><h3><b><i> </i></b></h3> <h3><b><i> 公園中軸線全長近千米,沿中軸線依次展開的雕塑由生命之橋、生命之泉、生命之住、生命之環(huán)四組群雕構(gòu)成。作者的中心思想集中突出一個主題:人的生與死。只有"大家"才敢做如此深刻的主題。</i></b></h3> <h3><b><i> "生命之橋"上左右橋欄邊各有29座雕像,展示了人從出生到結(jié)婚生子,養(yǎng)育妻兒這一階段的場景,突出寅示了父親與孩子在一起的必要性。</i></b></h3> <h3><b><i> 全園名氣最大的雕像《憤怒的小男孩》只見他跺著雙腳,揮動著手臂,嚎啕大哭,尋求父母之愛。他尖銳評擊20世紀初許多西方男士認為養(yǎng)育孩子是妻子之責,他們一方面向往成家生子,卻又不甘心陷入家庭事務(wù),企圖爭脫妻兒束縛的思想。當時銅像引起了強烈共鳴,鞭達了男權(quán)思想。呼吁父親們與孩子在一起。</i></b></h3><h3><b><i> 不得不說的是有多少游客明白了雕塑的寓意,他們在爭相與這"神童"拍照的同時把他的小JJ摸得金光錚亮尋求祈福,甚至是尋找快感。無語!</i></b></h3> <h3><b><i> 家庭組圖:丈夫在與妻子歡愛的同時與孩子在一起喜戲。這就是作者所提倡的理想畫面。</i></b></h3> <h3><b><i> 維格蘭若在天有靈,此場景必然使他寬慰。</i></b></h3> <h3><b><i> 這情景既體現(xiàn)了青春的萌動又反映出雕塑對人們的啟迪,但帶著有色眼鏡的人看到的可能是淫蕩。說好聽點是文化差異,說尖銳了是高尚藝術(shù)與低級趣味的區(qū)別。</i></b></h3> <h3><b><i> 多溫馨的畫面,逼真的反映了青春斷乳期的糾結(jié),齊肩高的孩子們既依戀母親又具獨立的沖動。作者刻劃的惟妙惟肖??纯蛡冋埾胂笕绻皇锹泱w,倆個衣衫遮體人擁在一起能如此精準的體現(xiàn)"斷乳"的寓意嗎???</i></b></h3><h3><b><i> 觀后 淺見,請評析。</i></b></h3> <h3><b><i> 生命之泉</i></b></h3> <h3><b><i> 生命之泉隱喻著人生的起點,而他又啟動了人走向終點的旅程。其中哲理若不是有豐富生活閱歷的人是無法體驗感悟到的。雕塑家的智慧讓人敬佩。</i></b></h3> <h3><b><i> 男人們托起的生命之泉四周佈滿一圈生命之樹,泉水潤澤著人們的生活,演示了人從幼童到老者的過程,讓人唏噓。</i></b></h3> <h3><b><i> 這雕塑是一位老婦,她實實在在是太累了,行將走向人生終點。</i></b></h3> <h3><b><i> 第三組群雕"生命之柱"站立在公園中心的園臺上。</i></b></h3> <h3><b><i> 柱子上布滿了為生存而掙扎奔波奮斗過的人體,有夭折的嬰兒、有披頭散發(fā)的婦女、有骨瘦嶙峋的老者、有缺胳膊少腿的、有面目全非的、有爭扎向上的,據(jù)記載雕塑家用了13年時間才完成該作品。</i></b></h3><h3><b><i> 其中的思考與中國的佛家思想如出一轍。人生必須經(jīng)歷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抵達幸福彼岸?極樂世界。</i></b></h3> <h3><b><i> 活脫脫中國母親的生活寫照,難道歐洲婦女也是同樣境遇,痛苦并快樂著?</i></b></h3><h3><b><i> 這是出鏡率僅次于"憤怒的小男孩"的一尊雕塑,有好事者曾把她推鑒為奧斯陸的形象大使。對我而言在佩服作者洞察力的同時對國外媒體宣楊歐美女性生活超脫暇意產(chǎn)生了疑問。</i></b></h3> <h3><b><i> "生命之環(huán)"在中軸線的終端,由兩男兩女和三個孩子組成。</i></b></h3> <h3><b><i> 雕塑家為我們展現(xiàn)了人的生生不息也體現(xiàn)了人一生的輪回。由衷的敬佩?維格蘭不僅是一位藝術(shù)大師更是位心靈教主。他作品的生命力必將永恒。</i></b></h3><h3><b><i> 終點已知,我們是又該啟程了吧?</i></b></h3> <h3><b><i> 我們將一路南下去丹麥,那必須再次過路瑞典繼續(xù)我們的旅行。</i></b></h3> <h3> </h3><h3><b><i> 哥徳堡市位于瑞典西南海岸,面積450平方公里,人口90萬,是瑞典第二大城市,世界重要港口,有450條航線通達世界各國。</i></b></h3><h3><b><i> 哥德堡是奧斯陸去到丹麥的必經(jīng)之路,她已有400年歷吏,她最初是由荷蘭人設(shè)計建設(shè)的,1619年國王古斯塔夫二世下令重建。作為抵御丹麥入侵的前線堡壘。</i></b></h3><h3><b><i> 這里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宜人,夏天不炎熱,而冬天在零度左右不十分寒冷,這點在北歐是很難得的。</i></b></h3> <h3><b><i> 哥德堡大教堂矗立于一座山丘上,在上面可以鳥瞰大半城市的風貌,尤其是整個海港盡收眼底。教堂建筑是典型的北歐風格,她60多米高的鐘樓已成為哥德堡的像征。</i></b></h3> <h3><b><i> 我們完成了在挪威瑞典的預(yù)定目標,將渡過厄勒海峽去丹麥。</i></b></h3> <h3><b><i> 我們來到了瑞典西海岸的赫爾辛堡海港,她與丹麥的赫爾辛格隔海相望,厄勒海峽最窄處只有四海里。</i></b></h3> <h3><b><i> 兩國間有大型滾裝船擺渡人和車來往兩岸,這是在排隊等待上擺渡輪的汽車。</i></b></h3> <h3><b><i> 看了這油價你可能會吐舌頭,但他們上高速是不收費的,全含在里面。我國的高油價聞名于世,但與這小國比還是遜色,北歐的高物價可見一斑。</i></b></h3> <h3><b><i> 別了!瑞典。她的精致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i></b></h3> <h3><b><i>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廣場。</i></b></h3> <h3><b><i> 到丹麥你不知道女皇沒關(guān)系但你如果不知道安徒生那就溴大了,我們就是聽著《賣火柴的小女孩》這類童話故事長大的。</i></b></h3> <h3><b><i> 小美人魚是依據(jù)安徒生《海的女兒》為藍本鑄造的。于1913年落成,現(xiàn)在她恬靜的側(cè)坐在哥本哈根的長堤公園內(nèi),是丹麥的形象大使,在世博會期間來到過上海。</i></b></h3> <h3><b><i> 卡隆堡宮位于哥本哈根以北45公里的北西蘭島,始建于1574年,是北歐文藝復(fù)興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城堡。當年莎士比亞就是以此堡為背景寫下了世界著名悲劇《哈姆雷特》,故她又稱"哈姆雷特堡"。</i></b></h3> <h3><b><i> 蓋費昂噴泉,她寓意了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i></b></h3> <h3><b><i> 農(nóng)婦將四個兒子化成了神牛,耕地播種、繁衍生息。</i></b></h3> <h3><b><i> 丹麥皇宮是旅游者必到之處,她最引人好奇的是宮內(nèi)四幢皇室辦公房全都一個模樣,誰都不知道當天女皇在哪幢房子里辦公。最后導(dǎo)游透露了其中秘密。</i></b></h3> <h3><b><i> 丹麥女皇如當天在宮中就會升起國旗。</i></b></h3> <h3><b><i> 皇家衛(wèi)隊的換崗,儀式感十足。</i></b></h3> <h3><b><i> 皇宮廣場緊連海灣,面對航運中心。</i></b></h3> <h3><b><i> 在商業(yè)街轉(zhuǎn)轉(zhuǎn),漫無目標,嘴巴可沒閑著,見到?jīng)]見過的即刻買來品嘗。</i></b></h3> <h3><b><i> 屋外涂上鮮艷的色彩是當?shù)厝说钠谩?lt;/i></b></h3> <h3><b><i> 新港既是游覽勝地又是當?shù)厝诵蓍e的好去處,這里有安途生時代留下的老建筑,古代這里就是海陸交通碼頭,因近代政府疏浚了運河整治了船埠,所以被稱為新港,熱鬧非凡。</i></b></h3> <h3><b><i> 坐在這里曬曬太陽,看街景喝咖啡確是適意。</i></b></h3> <h3><b><i>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一眨眼已穿越了五個國家,最后一晚夜宿機場附近,酒店很新剛落成不久,按國內(nèi)標準來衡量在四星以上。一樓大廳層高有近10米,全玻璃幕墻,里面種滿大樹,有照片為證。</i></b></h3><h3><b><i> 吃得也不錯,西式自助餐該有的幾乎全有了,還特多我喜歡的各式水果、甜品、蔬菜沙拉。</i></b></h3> <h3><b><i> 今天我們將飛往赫爾辛基轉(zhuǎn)機回上海。意猶未盡!這趟北歐之旅是名符其實的休閑之旅、知識之旅。</i></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