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故地重游成都北路老弄堂

翟良玉

<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我故地重游成都北路,這是陪伴我長大的老土地,給我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p><p class="ql-block">成都北路是黃浦區(qū)和靜安區(qū)兩區(qū)交界馬路,路東歸黃浦區(qū)管轄(雙號),路西歸靜安區(qū)管轄(單號)。</p> <p class="ql-block">視頻 1993年新閘路成都北路口</p> <p class="ql-block">視頻 1993年山海關路成都北路口</p> <p class="ql-block">視頻 1993年北京西路成都北路口</p> <p class="ql-block">我首先來到成都北路新閘路西南角成都北路899號,這里是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舊址 。</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幢磚木結構坐西朝東沿街的二層樓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筑。</p> <h3>舊址房屋建于1909年,原為7開間房屋,系絲廠辦公用房。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時租用其中一幢,樓下為會客、會議和活動室,樓上為辦公室,李啟漢住宿在這里。<br></h3> <h3>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成立于1921年8月11日,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公開領導工人運動的機關,是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前身,領導人為張國燾、李啟漢等。</h3> <h3>書記部成立后,在北京、漢口、長沙、廣州等地設立分部。書記部在上海創(chuàng)辦機關刊物《勞動周刊》,開辦工人補習學校,組織工會,成立 “上海各業(yè)工會代表團” ,同招牌工會斗爭,支援香港海員罷工,追悼湖南勞工領袖黃愛、龐人銓,發(fā)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紀念 “五一” 勞動節(jié),領導工人參加反帝反軍閥和罷工等斗爭。</h3> <h3>1922年2、3月間,租界當局曾拘捕、傳訊書記部干事李啟漢,檢查成都北路勞動組合書記部;6月初,更以 “煽動罷工” 罪名逮捕李啟漢,非法判處徒刑3個月,期滿逐出租界,同時禁止《勞動周刊》出版;7月18日,又以 “有礙租界治安” 為由,無理封閉北成都北路勞動組合書記部。</h3> <h3>成都北路北京西路東北角,還有存留的老房子,數(shù)新長發(fā)最出名。</h3> <h3>成都北路682號 “新長發(fā)”。</h3><h3>上世紀30年代初期,店主徐甫生,靠走街穿巷,以賣荸薺小水果為生。后租借成都北路682號開一家水果店,招牌取 “新長發(fā)”,經(jīng)營糖炒栗子和其它水果。1938年又在成都北路3號開設新長發(fā)南號。</h3><h3>新長發(fā)的真實地早就停業(yè),現(xiàn)在成立了上海新長發(fā)栗子食品有限公司。手工炒制的糖炒栗子,你也吃不到了,現(xiàn)在都是機器炒制的統(tǒng)貨。</h3> <h3>成都北路682號~696弄。</h3> <h3>成都北路696弄住宅,這是15、17號院門。</h3> <h3>成都北路696弄弄道。</h3><h3>成都北路696弄浦行別墅,新式石庫門,建于1935年,磚木二層。有樓房19幢,建筑面積3425平方米。弄內(nèi)15、17號的庭院和住宅面積數(shù)弄內(nèi)最大。浦行別墅,由浦東銀行出資建成,弄內(nèi)住的基本上都是浦東銀行的職員。</h3><h3>成都北路696弄23號上海神的教會,1943年由陳本欽創(chuàng)辦,1958年聯(lián)合于懷恩堂。</h3> <h3>成都北路696弄21號門口。</h3> <h3>成都北路710號和712弄。</h3><h3>成都北路710號富春書場,是富春茶樓的附設,書場的后臺在712弄。弄內(nèi)住宅已經(jīng)有百年歷史了,7號這幢住宅的轉(zhuǎn)軸窗戶依然完好。</h3> <h3>成都北路710號里面還是挺大的。</h3> <h3>成都北路712弄7號天井。</h3> <h3>成都北路山海關路以北的西側(cè)。</h3> <h3>成都北路741弄54號。</h3> <h3>成都北路741弄54號麗云坊。</h3><h3>1928至1931年,是中共中央組織部辦公地。1982年,舊址經(jīng)黃玠然等人尋訪,最終確認。舊址已經(jīng)拆除,位置在北京西路到新閘路間的西側(cè)。</h3><h3>1928年7月,中共中央任命周恩來為中央組織部部長,當時的中央組織部只配備一個部長,一個秘書和幾個組織干事,總共不到10位同志,秘書主持組織部日常工作,余鴻澤、惲代英、陳潭秋、何成湘等都曾擔任過這一職務。</h3><h3>麗云坊這幢不起眼的石庫門房屋里,組織部干事黃玠然和夫人楊慶蘭(交通員)作為房東,其他人都是房客。大革命失敗以后,各地與組織失去聯(lián)系的黨員紛紛來到上海尋找黨中央,千方百計幫助解決和恢復組織關系。同時還要接待各省到中央?yún)R報工作的同志,傳達中央的指示和決定。</h3><h3>1928年至1931年,在中央組織部的領導下,在周恩來、惲代英、陳潭秋的努力下,白區(qū)黨的工作不斷得到恢復,各地黨組織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h3> <h3>成都北路825號理教德本堂,待拆弄堂。</h3><h3>德本堂于1940年成立,有會員80人,錢寶山是主管。公所所辦的慈善事業(yè)規(guī)模都比較小,只有德本堂公所規(guī)模較大,辦有德本產(chǎn)院、德本義小等公益事業(yè)。</h3><h3>德本堂公所于1951年1月28日建立德本產(chǎn)科醫(yī)院,地址在牛莊路764號(原清涼寺院址),院長為黃正柏,總務主任為胡光甲,文書主任為張慕岐。</h3><h3>1949年冬,德本堂公所特約了上海一些私立醫(yī)院為該公所的教徒或家屬到醫(yī)院免費接生。</h3><h3>1950年夏,在牛莊路764號創(chuàng)辦時疫醫(yī)院,之后時疫醫(yī)院改建為產(chǎn)科醫(yī)院。</h3><div>德本產(chǎn)科醫(yī)院的籌建及日常經(jīng)費,主要來自社會的捐助,特別是得到上海文藝界人士,如上海樂團以及全市的廣播電臺、上海的華東、八一、青陽等足球隊等。上海市稅務局全部免征娛樂稅。除了義演,還得到社會民眾的支持,不少市民捐款捐物。1956年,德本堂公所結束。1957年真心醫(yī)院、山西醫(yī)院與德本產(chǎn)科醫(yī)院合并改建成黃浦區(qū)醫(yī)院。1958年8月1日黃浦區(qū)醫(yī)院擴建為黃浦區(qū)中心醫(yī)院,院址從牛莊路遷到九江路新址。</div><div>德本堂的主要人物張慕岐,《百度》有介紹。</div><h3>張慕岐(1894~1981),上海嘉定婁塘人。出身于清末秀才家庭。16歲拜蘇州名醫(yī)胡一庵門下,擅長傷寒、濕溫及女科。1940年懸壺上海吳淞,出任神州醫(yī)學會吳淞分會會長,寶山縣政府中醫(yī)鑒定委員會專家委員。熱心公益,創(chuàng)辦吳淞仁德義務小學。1942年遷至市區(qū),創(chuàng)辦德本善堂、德本產(chǎn)科醫(yī)院、德本義務啟蒙小學。在當時滬上有一定影響。1956年聘為上海市中醫(yī)文獻研究館專職館員。</h3> <h3>成都北路835弄,待拆弄堂。</h3> <h3>成都北路893弄,待拆弄堂。</h3> <h3>成都北路山海關路西南側(cè),建成了靜安雕塑公園。</h3> <h3>靜安雕塑公園占地6.5萬平方米,是一個開放式的城市公園。公園以人為本,以綠為主,以雕塑為主題,以展示為手段,是一座綠化與雕塑小品相互滲透、和諧統(tǒng)一的城市公園。<br></h3> <h3>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是中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坐落于靜安雕塑公園內(nèi),于2015年第二季度對外開放,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br></h3> <h3>成都北路新閘路東北角,由黃浦區(qū)新橋居委會管轄。<br></h3><h3>成都北路962弄弄堂口。</h3> <h3>成都北路962弄九春里,舊式里弄,建于1910年,磚木二層結構,有樓房34幢,建筑面積2060平方米。</h3> <h3>成都北路962弄是一條老式里弄住宅和石庫門住宅混合的弄堂,在17~23號門前有一片 “鑄造廠” 的空地,17~23號是辦公室。</h3> <h3>成都北路962弄41號是少有的帶回廊的雙廂房住宅,“堯舜受瑞” 的門題蠻有意思的。41號原來是新橋居委會辦公地,里面辦過里弄食堂、向陽院,衛(wèi)生站等公益服務。</h3> <h3>成都北路962弄弄道南側(cè),是新閘路478弄聚慶里住宅的后門,我出生在聚慶里48號僅5平方米終日不見陽光的后客堂。</h3> <p>我出生后不久,又搬到了48號向西50米的33號9平方米的亭子間。再向西走50米弄堂出口是成都北路940弄,后來建造成都北路高架路,這條弄口被砌墻封了。</p><p>33號后門正對著962弄41號正大門。</p> <p>2020年9月,聚慶里90%的居民已經(jīng)動遷搬離居住了一輩子的老房子。</p> <h3>成都北路988弄弄堂口。</h3> <h3>成都北路988弄大興里,舊式里弄,建于1932年,磚木二層結構,有樓房8幢,建筑面積1046平方米。</h3> <h3>成都北路988弄住宅的地磚有80多年的歷史了,至今看上去還是那么漂亮,獨一無二吧。</h3> <h3>成都北路998弄弄堂口。</h3> <h3>成都北路998弄弄內(nèi)。</h3><h3>成都北路998弄洋房里,舊式里弄,建于1926年,磚木二層結構,有樓房8幢,建筑面積1186平方米。998弄1號在建造南北高架路時被動遷拆除。<br></h3> <h3>成都北路998弄弄堂外。<br></h3> <h3>成都北路1012弄殺豬弄弄堂口,這棟樓是成都北路998弄洋房里住宅的后門。</h3><h3>弄堂口是我夫人美玲抱著7個月大的孫女妮妮,攝于2017年9月10日。</h3> <h3>1012弄向東一直走到新橋路,就看見這座蘇州河上連接新橋路和大統(tǒng)路的新閘橋鐵橋雄姿,現(xiàn)已被拆除改建成鋼筋混凝土橋。<br></h3><h3>新閘橋,以吳淞江(蘇州河)上原有新閘得名。清雍正13年(1735年),吳淞江金家灣(今烏鎮(zhèn)路橋西側(cè))建新閘,并建浮橋,此為吳淞江上首座浮橋,成為嘉定、太倉、寶山諸縣陸路通上海的要道,后在新閘南北形成市集,嘉慶《上海縣志·市鎮(zhèn)》載:時稱新閘市。新閘以北的老街位于今曲阜西路和長安路東段,是糧食、建材、地貨、柴草集散地。吳淞、江灣、真如、大場、上海諸鎮(zhèn)商販來此貿(mào)易。光緒廿六年(1900年)閘北開辟商埠后,新閘市逐漸城市化,稱新閘鎮(zhèn)。大統(tǒng)路與光復路交接處成為米行米店集中地,光復路成為竹木行集中的一條街,有42家竹木行,還有四行倉庫,長安路有繅絲廠14家。舊鎮(zhèn)與城市已無可分辨,區(qū)片形成。宣統(tǒng)時期仍稱新閘鎮(zhèn)。1916年跨吳淞江建成跨河鋼橋即以新閘命名為新閘橋?,F(xiàn)曲阜西路和長安路東段均已拆遷。<br></h3> <h3>成都北路1012弄弄道北側(cè)是天祥實業(yè)公司水泥廠。</h3> <h3>成都北路1012弄16號,原來是鐵床廠,現(xiàn)在是旅社。</h3> <h3>弄內(nèi)老電線桿很 “辛苦” 哦。</h3> <h3>我家在1967年3月搬到了成都北路1028弄春暉里20號統(tǒng)廂房的三層擱里,面積有21.4平方米,這在當時算大的了,還有兩扇朝東的老虎天窗。</h3><h3>我家平時進出都是走1012弄弄堂的。<br></h3> <h3>進入三層擱狹小的的樓梯。</h3> <h3>房管所幫我家在南面的山墻上開了一扇窗,這扇窗的下面就是1012弄弄道,我沒事的時候經(jīng)常趴在窗上,看下面來來往往的行人和鐵床廠開進開出的小卡車。</h3> <h3>我家晾曬衣服的竹竿挑空1012弄弄堂,擱在對面998弄7號通往曬臺的樓梯天棚上。7號樓曬臺搭建以前住著新昌路一小的沈育清老師。</h3> <h3>1978年房屋大修,房管所又幫我家新開了一扇朝西的天窗,室內(nèi)通風條件大為改善。</h3><h3>我家20號底樓和隔壁22號底樓的前客堂是上海標準皮尺廠的制殼車間,我家底樓的灶披間是制殼車間的廚房,用的是管道煤氣,根據(jù)當時政策,我們一個樓里的住戶也可以裝煤氣,所以在1978年我家就用上了管道煤氣,這也是我們春暉里唯一一幢有煤氣的樓道,免受了每個月天不亮就要去弄堂口排隊買煤餅搬煤餅之苦。我們居民用的自來水是付錢給皮尺廠的,每人每個月2角錢,自來水暢用。</h3> <h3>我們20號二樓廂房住著林楓一家,前樓住著林楓的表哥伯凱一家。我家兄弟姐妹四人,從小一直受到林楓家長輩的照顧和幫助,至今銘記在心,感恩不盡。后來伯凱全家支援內(nèi)地建設,遷到江西九江定居,前樓又新搬進了欣年一家。 圖為2015年10月,在澳大利亞定居的欣年回國辦事,我和我哥我姐在南京東路步行街,與欣年相聚留影。<br></h3> <h3>上世紀70年代, 上海幾乎每一條弄堂口,都出現(xiàn)了公用傳呼電話亭。<br></h3><h3>1028弄弄堂口過街樓下面的電話亭。</h3> <h3>1028弄弄內(nèi)。</h3> <h3>居民早上在家門口洗刷馬桶和痰盂。</h3> <h3>1028弄18號和20號大門前的這口井,夏天大家都來排隊吊深井水冰西瓜和啤酒。</h3> <h3>成都北路1018號泡開水的老虎灶。</h3> <h3>熱煞了!熱煞了!夏天,石庫門老房子太熱了,我們從家里搬來竹塌、床板、草席,鋪在成都北路上納涼。</h3> <h3>算盤、篦子、洗衣搓板、煤油爐、竹殼熱水瓶、上海牌縫紉機、華生牌電風扇、針線籃、折尺……</h3> <h3>百雀羚、三五牌臺鐘、蛤蜊油、煤餅、全國糧票、搪瓷面盆、大前門香煙、上海牌手表、搪瓷茶杯……</h3> <h3>街頭擺攤,磨刀、修鋁鍋、修鐘表、修自行車、賣棉花糖、修碗、修皮鞋、爆炒米花、修拉鏈……</h3> <h3>娃娃雪糕、光明牌冰磚、買斷棒、9寸黑白電視機、軍用水壺、手電筒、飯盒子、修棕繃、納鞋底……<br></h3> <h3>二十世紀90年代初,成都北路南北高架路建設,春暉里沿街住宅動遷,我家20號就變成了沿街房。本世紀初,我家和弄內(nèi)其它住宅,以及1050弄的德慶里一起被拆遷,建成了現(xiàn)在的成都北路1018~1050號黃浦區(qū)九子公園。</h3> <h3>九子公園占地面積7700平方米,綠地面積4778平方米,區(qū)政府總投資700萬元。整個工程建設于2005年11月開工,2006年1月22日竣工開園,歷時77天。</h3><h3>公園內(nèi)設置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老式弄堂民間傳統(tǒng)九子健身游戲項目,即打彈子、滾輪子、摜結子、盯核子、抽陀子、造房子、跳筋子、扯鈴子、套圈子。公園中心的九子運動場采用現(xiàn)代幾何直線構圖,將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場地通過 “主題九子大道” 串聯(lián),大道兩側(cè)立有九子雕塑??紤]九子運動的不同需要,內(nèi)有花崗石材料的硬質(zhì)場地和塑膠地坪的軟質(zhì)場地。位于公園西北部的主廣場,布置了以塑膠材料為主的地坪,還具有集散、休憩的功能。公園西側(cè)圍墻運用寫實和抽象的藝術手法,采用景墻、宣傳畫等方式,對九子運動進行詮釋。公園在綠地植物配置上以種植喬木為主,在植物造景點上以春、秋景觀為特色,兼顧四季佳景。<br></h3> <h3>來到九子公園,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們的童年時代。我們那個年代,物資條件相當貧匱,生活比較艱苦。我們沒有現(xiàn)在小朋友們玩的各種電動、電子玩具,但是我們的童年玩的很愉快,我們不但玩的開心,還不花錢或少花錢。</h3><h3>圖為我在九子公園模仿小辰光 “滾圈子” 玩耍的情景,攝于2017年9月10日。<br></h3> <h3>那時候,男孩子玩的有扯叉鈴、打彈子、抽賤骨頭、盯橄欖核、斗雞、彈皮弓、滾鐵圈、斗蟋蟀、刮香煙牌子、跳山羊、掰手勁、拉繩子、打菱角、刮豆腐格子、踏高蹺、官兵捉強盜、打康樂球、放風箏、盯銅、象棋、鉛絲手槍、盯木頭等。女孩子們玩的有跳橡皮筋、摜結子、挑繃繃、踢毽子等。</h3> <h3>弄堂游戲的特點是器具簡單,場地不限,不需要多少花費,隨時隨地就能玩。弄堂游戲的另一個特點是群體性,離開了群體性,弄堂游戲帶來的歡樂就少了許多。</h3> <h3>我們從小就生活在弄堂里,那時候作業(yè)少,一時半刻就做完了。小朋友們相約去白相,從東家跑到西家,從西家竄到東家,從弄內(nèi)瘋到弄外,從弄外玩到弄內(nèi),弄堂里幾十戶人家,哪家沒有去過?這是現(xiàn)在生活在小區(qū)里的小朋友享受不到和做不到的。<br></h3> <h3>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競爭的激烈和家長的期望,課外作業(yè)多,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家教等,往往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就是有空也是上網(wǎng)同虛擬的人們玩,或是玩玩各種電動、電子玩具等。然而,與我們孩提時代嬉戲玩耍的弄堂游戲相比,總覺得少了那份智慧和童趣, 少了那份熱鬧和野趣。</h3> <h3>弄堂游戲給我們那時的童年帶來了許多歡樂,九子公園給我們帶來了對孩提時代永遠難忘的溫馨回憶。<br></h3> <h3>每年秋季,上海旅游節(jié) “九子大賽” 定期在九子公園舉行,作為上海旅游節(jié)系列活動的品牌項目。<br></h3> <h3>2015年上海旅游節(jié)豫園集團 “大富貴” 杯九子大賽暨 “上海首屆游戲節(jié)” 在九子公園隆重舉行。作為上海旅游節(jié)的傳統(tǒng)品牌項目,這項活動有許多針對年齡段較小孩子的游戲,有老鷹抓小雞、呼啦圈、丟沙包、吹氣球、串珠子等,這也是我們小時候玩的最拿手的游戲。<br></h3> <h3>2017年9月10日,2017上海旅游節(jié)九子大賽暨上海市第三屆社區(qū)游戲節(jié)再次在九子公園舉行,我們?nèi)乙瞾砜呆[忙。</h3> <h3>以色列歌舞團表演熱烈奔放的民族舞蹈節(jié)目。</h3> <h3>以色列舞蹈演員演出結束后,抱起我孫女妮妮拍照留影。</h3> <h3>克羅地亞歌舞團演奏輕音樂節(jié)目。</h3> <h3>成都北路新閘路西北角,西面是聞名的東斯文里。</h3> <h3>成都北路951、961、971弄聚寶坊,舊式里弄。建于1931年,磚木二層結構,有樓房45幢,建筑面積7341平方米??磥?,這是同一房產(chǎn)商所建。971弄拆除得非常干凈,而弄牌還存在。<br></h3><div>成都北路961弄4號定心庵,1922年由遠根創(chuàng)建的禪宗派寺院,1964年停止活動。</div><div>成都北路971弄6號(中國)粹華煙草公司,1940年胡明創(chuàng)辦,煙標有三英、大堡壘、云裳、天星、仙鶴、葉牌、企鵝、空軍、堡壘、霓裳等,辦事處在新閘路389~391 號。</div><h3>成都北路971弄弄內(nèi)小廠有8號德士令燈泡廠(1953年與奇特、德爾可、飛達、大眾等5家廠合并組成上海聯(lián)合燈泡廠),10號永安福記織造廠,12號圣葉祥五金工廠。</h3> <h3>成都北路961弄前門與951弄后門弄道。</h3> <h3>成都北路961弄住宅天井。</h3> <h3>成都北路961弄住宅。</h3> <h3>成都北路971弄弄牌還在,住宅已拆除。</h3><div><br></div> <h3>成都北路997號和安小學。</h3><h3>1861年保安堂設保安義學。</h3><h3>1879年在新閘棲流公所(棲流公所由陳煦元捐建)設棲流所義學。</h3><h3>1906年七月,陸文麓、曹驤、瞿開煜、張繼曾、瞿慶善等人將2所義學合并,成立和安私立小學堂,為靜安區(qū)境內(nèi)建立的第一所小學,1943年改為上海市私立吉生小學,后更名為上海市第十一區(qū)中心國民學校,1951年改名為新成區(qū)中心小學,1958年新閘路第二小學并入,1960年改為靜安區(qū)第三中心小學,1978年停辦。1987年,新閘路第一小學遷入,恢復為靜安區(qū)第三中心小學。</h3> <h3>吉生小學第四十四屆高年級畢業(yè)照。</h3> <h3>第十一區(qū)中心國民學校畢業(yè)照。</h3> <h3>1934年和安私立小學校獎狀。</h3> <h3>怡和里弄堂口。</h3><h3>成都北路1007弄、1019弄怡和里,舊式里弄,建于1919年,磚木二層結構,有樓房54幢,建筑面積4436平方米。<br></h3><h3><br></h3> <h3>怡和里雖然面臨拆除,但是干干凈凈的弄堂,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h3> <h3>成都北路1041弄大王廟。</h3><h3>原來的成都北路南蘇州路西側(cè)則以堆棧為主,雖然有福新面粉七場,那也是屬于南蘇州路。這里最出名的還是大王廟。</h3><h3>新閘大王廟又稱金龍四大王廟,位于成都北路蘇州河南堍,是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清嘉慶年間,該廟由閘東移建閘西。祀金龍四大王,祀奉者多數(shù)是江蘇往來上海的船民。暮春三月,鄉(xiāng)民聚集該廟,迎神賽會,熱鬧異常。20世紀20年代末,有外國旅游者記載有關新閘大王廟出會的情景說:“四月底,從這個道觀出來一支令人驚異的隊伍在此地巡行。這支隊伍的特點是常常有六個大胖子,他們身披著深紅色的絲綢長袍,上身袒露,直到腰際。扮演劊子手,執(zhí)法森嚴?!?該廟原由在家道士朱姓住持,清末改由道士李瑞珊取代,遂例由李姓道士世襲,毀于 “文化大革命” 中(摘自《上海地方志 宗教志》)。</h3><h3>金龍四大王廟又稱新閘大王廟,屬正一派。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從閘北移至境內(nèi)今成都北路1037號。該廟主殿供奉四大王,進香信徒以江蘇船民居多。該廟香火一度很旺盛,成都北路這一地段因廟而得名 “大王廟路”。1958年停止宗教活動(摘自《上海地方志 靜安區(qū)志》)。</h3><h3>抗戰(zhàn)勝利后,這里陸續(xù)開設了交通鋼精廠、上海鋼精廠等一些冶金小廠。1956年公私合營,合并為海通鋁器制造廠。1966年改為東風有色合金廠,地址為成都北路1075號。此階段,大王廟名稱作為區(qū)域片名仍得到延用,而大王廟何處去了?不得而知。</h3><h3>1991年成都北路建設南北高架路時,大王廟一帶拆遷,大王廟名稱湮沒。</h3><h3>網(wǎng)絡有帖子對大王廟 “毀于文化大革命” 的說法提出質(zhì)疑,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已經(jīng)沒有 “四大金剛”,沒有香火,沒有道士僧人,肯定已經(jīng)不是寺廟了,而建筑物,是在建造南北高架路時,大王廟被一起拆毀了。</h3> <h3>1948年的天地圖和《百業(yè)指南》見到大王廟。</h3> <h3>成都北路南蘇州路南端是交警辦事處。</h3><h3>成都北路還有一些短命報刊和工廠(大多數(shù)工廠都是小廠)。</h3><h3>成都北路7弄輔德里《自鳴鐘》三日刊,1926年僅存活兩個月。</h3><h3>成都北路155弄寶裕坊39號《文化日報》日刊,1932年僅存活三個月。</h3><h3>成都北路832弄長福里584號《小麒麟》五日刊,1926年僅存活兩個月。</h3><h3>南成都路仁德里《瞎三話四》三日刊,1927年僅存活七個月。</h3><h3>成都路仁德里《社會常識》三日刊,1928年僅存活七個月。</h3><h3>成都北路738號《老秘密》,1929~1931年存活兩年多。</h3><h3>成都北路126弄大德里黎明書局初址,后遷福州路254號,1929年7月由孫寒冰等創(chuàng)辦,總經(jīng)理侯厚培。</h3><h3>成都北路32弄150號友誼化學制藥,1946年由謝祖朝創(chuàng)辦,產(chǎn)品碘化鈣針、鹽酸依米丁針。</h3><h3>成都北路155弄寶裕坊新亞化學制藥公司,1926年5月由許冠群創(chuàng)辦,主要產(chǎn)品康福那心、賀爾賜保命、寶青春片。</h3><h3>成都路273弄8號中國膠丸廠,1926年由吳振民創(chuàng)辦,產(chǎn)品手牌空心膠丸。</h3><h3>成都路741弄29號華德普藥廠,由1938年1月由范益香創(chuàng)辦,產(chǎn)品五分鐘胃痛粉、三分鐘頭痛粉。</h3><div>成都北路961弄34-36號新華毛織廠。</div><div>成都北路971弄10號永安造紙廠,經(jīng)理鄭亦承,月產(chǎn)量約40噸。</div><div>成都北路1086弄10號竟成造紙廠,1923年設立,董事長林康侯,月產(chǎn)量約570噸。</div><div>成都北路1095弄25號金星造紙廠,1938年設立,股東兼經(jīng)理邵蓼士,月產(chǎn)量約200余噸。</div><div>1882年8月,英商怡和洋行在成都北路(地址不詳)再建怡和絲廠開工,繅絲機增至200部。</div><div>1919年欽英齋在成都北路(地址不詳)創(chuàng)設中國機器印花廠,采用新法印染各種綢緞,這是上海最早的一家機器印花廠。</div><h3>成都北路上還是許多公會所在地:</h3><div>成都北路15號永義堂蘇申紙扎公所,代理人方瑞梁。</div><h3>成都北路32弄10號醬色業(yè)公會,負責人朱文耀。</h3><div>成都北路47弄10號上海區(qū)豬鬃整理工業(yè)公會,負責人管根明。</div><div>成都北路305號茶行業(yè)公會,負責人黃燕堂;茶葉業(yè)公會,負責人鄭鑒源;茶行商業(yè)公會,負責人黃燕堂。</div><h3>成都北路470號溝路瓦筒工程業(yè)公會,負責人盧禮高;蔬菜業(yè)公會,負責人張守仁;殯儀寄柩運葬業(yè)公會,負責人毛景安;樹柴業(yè)公會,負責人邵根福(1949年為樹柴商業(yè)公會,負責人任榮發(fā))。蒲包商業(yè)公會,負責人沈勇若。</h3><div>成都北路581號五金工業(yè)公會,負責人虞賢法。</div><div>成都北路951、961、971弄聚寶坊32號經(jīng)售米糧業(yè)公會,負責人蔣石稚。</div><div>成都北路972弄祥安里3號鞋皮釘楦業(yè)公會,負責人董馀卿、黃景貴。1945年負責人郭伯鴻等。</div><h3>成都南路99弄8號木業(yè)公會,負責人馬增元等。</h3><div>成都北路新閘路肇六里15號調(diào)味鮮汁業(yè)公會,負責人陳家祥。</div><h3>成都北路其他弄堂見《上海地方志》、《上海住宅建設志/四、市區(qū)里弄一覽表》,表中沒有列出的有:</h3><div>成都北路116弄洪德里、群力村、錫德里。</div><div>成都北路240弄太和村。</div><div>成都北路572弄久興里。</div><div>成都北路641弄廣仁里。</div><div>成都北路642弄春余里。</div><div>成都北路832弄長福里。</div><div>成都北路895.909弄泳吉里。</div><div>成都北路940弄聚慶里。</div><h3>成都北路北京西路北三德里; 鼎余坊三德里;北太平弄。</h3> <h3>站在成都北路南蘇州路地面與高架向南望的景象。</h3> <h3>站在成都北路南蘇州路南北高架橋上向南望的景象。</h3> <h3>2020年2月26日,黃浦區(qū)人民政府發(fā)文同意新橋居委地塊動遷征收。</h3> <h3>拆遷范圍東至新橋路,南至新閘路,西至成都北路,北至成都北路1012弄。</h3><h3>拆房前一定要再去新橋里走一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