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7年8月1日建軍節(jié),我們77年入伍的原第二炮兵80305部隊的上海兵在青浦景苑水莊舉行入伍四十年戰(zhàn)友聯誼會</h3> <h3>今天會場全景<br></h3> <h3>受邀請前來參加活動的老首長們親切交談<br></h3> <h3>本次活動籌委會執(zhí)行主管:陳必富<br></h3> <h3>本次活動全程攝影師:國家一級攝影師胡志敏<br></h3> <h3> 會議開始,宋存國主持提議:全體起立高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br> 與會全體戰(zhàn)友精神抖擻,歌聲嘹亮,響徹整個大會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不僅喚起了我們軍旅生涯的情懷,也感染著大會場的所有工作人員……</h3> <h3>主持人:宋存國<br></h3> <h3>老首長郭恩敦發(fā)言<br></h3> <h3>老首長羅永生發(fā)言<br></h3> <h3>老首長潘曉華發(fā)言<br></h3> <h3> 1976年我們的接兵參謀吳杏媛發(fā)言(部分)<br> <br> 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九十周年, 是在坐的部分戰(zhàn)友入伍四十周年慶。當年我隨部隊來上海征兵,由此讓我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br> ……<br> 四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而我們人生能有幾個四十年?戰(zhàn)友們是否記得,當年穿上軍裝的那一刻,父母眼中的喜悅與期望?是否記得踏上遠去列車的一瞬間,哭聲笑聲歡呼聲?是否記得新兵連的隊列操,緊急集合,內務衛(wèi)生?是否還記得踏上各自崗位后的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業(yè)務?這一切的一切,我見證了你們的易與不易,見證了你們的努力與成功。更為你們有今天的成就感到驕傲。把青春獻給軍營是我們無悔的人生。<br> ……</h3> <h3>1976年入伍老兵代表葛幫盛發(fā)言<br></h3> <h3> 1977年兵代表劉燕平發(fā)言(部分)<br> ……<br> 我們感恩我們的部隊培養(yǎng)錘煉了我們,四十年前的我們是懵懵懂懂來到二炮湘西大山溝當兵,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們是明明白白的要感恩部隊,是部隊這個大熔爐鍛煉了我們的身體、錘煉了我們的意志、凝結了我們的友情,我們身上有著許多別人沒有的東西,我們有組織、有紀律、我們工作勤奮、敢于吃苦、勇于奉獻,我們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所有這些都是部隊賦予我們的品格。<br> 回望四十年的歷程,無論過去留給我們多少遺憾,無論我們曾經失去過什么,但是,我們這段當兵的歷史已經成為我們人生中最輝煌最絢麗的一頁。<br> 我們青春無悔,我們無比自豪,因為共和國導彈基地上留有我們青春的影子。<br> ……</h3> <h3>戰(zhàn)友即興發(fā)言<br></h3> <h3>77年兵云南代表侯立<br></h3> <h3>熱心戰(zhàn)友助陣<br></h3> <h3>高級音響調音師:劉榮明<br></h3> <h3> 簽到臺工作人員左起:劉燕平、張昭君、秦偉毅<br></h3> <h3>左起: 鄭虹萍、張昭君、葉軍、許俊、金玲、劉燕平、虞雅琴 (缺席三位:張健、林蕓、韋玉飛)</h3> <h3> 張國平 鄭虹萍<br> 既是同年戰(zhàn)友又是恩愛夫妻</h3> <h3>金玲 許俊<br></h3> <h3>葉軍 金玲<br></h3> <p>葉軍、虞雅琴</p> <h3>許俊 陳智慧<br></h3> <h3>楊海虹 許俊<br></h3> <h3>陳延民、葛邦盛<br></h3> <h3> 四十年后的今天:<br> 我們依然精神抖擻<br> 我們續(xù)寫姐妹情結</h3> <h3>上圖:吳杏媛</h3><h3>下圖:黃建剛、張昭君</h3> <h3>大會結束,全體戰(zhàn)友統(tǒng)一著裝留影<br></h3> <h3>全體77年兵留影<br></h3> <h3>77年男兵留影<br></h3> <h3>76年老兵留影<br></h3> <h3>76年女兵留影<br></h3> <h3>405團部分戰(zhàn)友留影<br></h3> <h3>80305通信連戰(zhàn)友<br></h3> <h3>部分77年女兵留影<br></h3> <h3>部分籌委會戰(zhàn)友留影<br></h3> <h3>左起:范智偉、陸永慶、朱霖華、戎威成、孫志龍、邵元龍、單振華<br></h3> <h3>左起:宋存國、潘曉華、劉玉良<br></h3> <h3>左起:朱霖華、胡志敏<br></h3> <h3> 上海兵藏其、金玲、陸緒明、陳智海、陸志斌、陳春華等陪同外地戰(zhàn)友游覽朱家角古鎮(zhèn)</h3> <h3>晚宴大廳<br></h3> <h3>戰(zhàn)友敬酒場面<br></h3> <h3>戰(zhàn)友戰(zhàn)友親如兄弟<br>左起:陸永慶、黃建剛、陳智海、富良</h3> <h3>上圖:秦偉毅、楊夏<br></h3><h3>下圖:曾慶利、秦偉毅</h3> <h3>楊夏、趙洪彬、陳大四、陳必富<br></h3> <h3>前排左起:葛幫盛、劉玉新、陶永平、錢國良、單振華<br>后排左起:孫志龍、王玉堂、 張連興、陳延民、俞愛國</h3> <h3>金玲、陳延民、許俊<br></h3> <h3>上海戰(zhàn)友歡送外地戰(zhàn)友宴會<br></h3> <h3>陳必富、陸志斌、陳桂根<br></h3> <h3>劉玉良、富良、陸志斌、陳桂根<br></h3> <h3>左起:陸炎、單振華、劉玉良<br></h3> <h3>即興表演<br></h3> <h3>群情激動<br></h3> <h3>卡拉OK歌舞廳繼續(xù)演繹<br></h3> <h3>只有四十年的情懷才會有如此放縱的激情表演<br></h3> <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1977年春節(jié),80305部隊新兵一連全體指戰(zhàn)員在湖南靖縣大開留影</span></h1> <h3> 四十年前的我們: <br> 一張張稚嫩的臉龐</h3> <h3>四十年前我們的訓練是這樣的(網上截圖)</h3> <h3>四十年前我們的值班是這樣的</h3><h3>上圖:前面是夏美英</h3><h3>下圖:王革新</h3> <h3> 毛澤東主席這樣贊揚我們通信兵:<br> 你們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h3> <h3> 前排左起:<br> 葉軍、鄭虹萍、虞雅琴、劉燕平、張昭君<br> 后排左起:<br> 金玲、許俊、韋玉飛、張健、林蕓</h3> <h3>后排中間者是四十年前接我們入伍的吳杏媛參謀,看著自己接來的兵個個健康成長,吳參謀引以為自豪吧</h3> <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這是我們四十年前入伍后第一站,新兵連團部及女兵住的小樓:湖南靖縣(現在叫靖州)大開新兵連</span></h3> <h3>小樓正門<br></h3> <h3>左起:王麗萍、袁秀華、張昭君、林蕓、葉軍、馬莉、鄭虹萍、虞雅琴、王曉津<br></h3> <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左起:韋玉飛、許俊、張健、金玲、陸偉鳳、劉燕平、張炬、劉英蘭<br></span> (注意:我們那時還沒有戴上領章帽徽,標準的新兵蛋子)</h3> <h3> <span style="font-size: 17px;">還記得這小屋嗎?我們女兵收到第一封家信時,還沒有拆封我們就抱在一起痛哭流涕的情景……<br></span> 現在我們成熟了、硬朗了、結實了。<br> 無論過去留給我們多少遺憾,<br> 無論我們曾經失去過什么,<br> 但是,我們當兵這段歷史已經成為我們人生中最輝煌最絢麗的一頁,這段歷史會使我們終生受益,回味無窮……</h3> <h3> 今天的小樓場景<br></h3> <h3> 看著如今破舊不堪的小樓<br></h3><h3> 我們沒有遺憾,只有無限的感慨和無比的激動,<br> 我們人生成長的第一步從這里走來……</h3> <h3> 今天參加活動的全體戰(zhàn)友<br></h3> <h3> 今天參加活動的77年兵<br></h3> <h3>80305部隊77年新兵一連戰(zhàn)友四十年比對<br></h3> <h3>剪輯部分視頻<br></h3>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前一張張稚嫩的臉龐</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后一個個都有了故事</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我們失去的是青春容顏</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我們沉淀的是人生精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記錄此時此刻:</p><p class="ql-block"> 我們常常記起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p><p class="ql-block"> 讓我們永遠珍藏青春與理想的記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