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課程是學生全部學校生活的總和,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在第二個五年規(guī)劃中,李校長把“構(gòu)建完美課程與完美課堂”作為六大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的第一條,并提出了“適應學生差異化發(fā)展,全面落實核心素養(yǎng),三級課程整體構(gòu)建”的課程建設思路,啟動了“適應初中生差異化發(fā)展的學校課程體系建構(gòu)研究”的重大研究課題,希望經(jīng)過兩到三年的努力,一致性的構(gòu)建起我校4.0版的課程體系和與之配套的課程實施、評價及保障體系,增加課程適應性、邏輯性、統(tǒng)整性。</h3><h3>懷揣著這一教育情懷,我們4.0版課程建設小組在北京開始了為期兩周的封閉學習。</h3> <h3>我們課程研發(fā)小組一到目的地,長途跋涉后,沒經(jīng)過休整,便風塵仆仆的進入工作狀態(tài)。開班儀式上,李素香校長對研發(fā)團隊寄予厚望,教師代表梁曉靜老師抒發(fā)了全體成員的決心,課程專家劉同軍進行了方法指導,李本海校長對生活進行了安排。</h3> <h3>沒有奢華的設施,大家住學生宿舍,吃學生餐廳,簡陋的教室里,大家桌子一拼,就是一個課程研發(fā)工作室。我們稱這是圓桌會議!</h3> <h3>北京熱熱的三伏天,沒有抵擋住大家的工作熱情。大家每天早起晚睡,不顧酷暑,每天進行著智慧的碰撞。</h3> <h3>大家認真學習了國家課程標準,研讀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融合為我校的一體化課程。</h3> <h3>專家劉同軍老師挨個工作室進行專業(yè)指導。</h3> <h3>組與組之間經(jīng)常進行課程研究思路和設計分享和交流。</h3> <h3>信息大咖晁吉勇老師時不時地為大家提供技術服務。</h3> <h3>每一次智慧火花的碰撞都是一種喜悅。</h3> <h3>白天緊張的工作,晚上便是成果分享交流的盛宴。</h3> <h3>每個工作室的老師們交流著工作的設計思路,課程目標的設置,課程綱要的設計等。</h3> <h3>李校長每次都參與到課程研發(fā)小組的討論,并給予大家研究成果的高度肯定。</h3> <h3>王校長的每一次點評都給大家高屋建瓴的引領。</h3> <h3>我們的專家劉同軍老師總是在大家思路迷茫時帶來撥云見日的豁然。</h3> <h3>短短的時間,大家都取得可喜的成果,第一階段的學科課程標準設計都是那么完美。</h3> <h3>每一位老師都認真聆聽,仔細做著筆記。</h3> <h3>為了大家更好的進行研究,學校給大家請來了全國著名的特級教師,跟大家分享課程開發(fā)的經(jīng)驗,這種專業(yè)的指導對我們來說真是一場及時雨。</h3> <h3>我們還進行了前沿時尚的碼數(shù)碼課技術培訓,使我們茅塞頓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