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4那年本想來西北度蜜月??被否之后耿耿于懷,2017,我們終于來了!</h3> <h3>本次旅行蘭州-西寧-青海湖 茶卡鹽湖-張掖-嘉峪關(guān)-敦煌-西寧</h3> <h3>Day1三點四十起床,六點四十??,取票,辦理托運,一切順利??悠哉悠哉的吃過早餐后,看到了長長長長等待安檢的隊伍,此時還有十五分鐘就可以登機了??只得找一位好心人,腆臉夾個塞兒一切。順利。</h3><h3><br /></h3> <h3>中午如期所愿吃了蘭州牛肉面,一碗面6元,一盤牛肉20元,還遇到了一個直播吃面的小哥~</h3> <h3>一出門,張同學(xué)就用他敏銳的觀察力一眼就看到了他此生最熟悉的場所…</h3><h3>"老板,我就發(fā)個呆,收錢嗎~"</h3> <h3>中山橋-----天下黃河第一橋 德國設(shè)計</h3> <h3>從前有座白塔山,山上有座白塔寺</h3> <h3>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陸路交通不是很發(fā)達,羊皮筏子是寧夏人民及黃河中上游兩岸的人們的重要水運工具。</h3> <h3>這里總共13只羊…羊村憋哭</h3> <h3>都說站不穩(wěn)!我才不信!</h3> <h3>肉串偏咸,釀皮看著很紅,只是微微辣</h3> <h3>第二天:塔爾寺,五個小時車程,買個帽子的瞬間就和團友走散了,酥油花殿很是壯麗,可惜不讓拍照</h3> <h3>塔爾寺創(chuàng)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格魯派(黃教)是中國藏傳佛教宗派。藏語格魯意即善律,該派強調(diào)嚴守戒律,故名。該派僧人戴黃色僧帽,故又稱黃教。</h3> <h3>回來的高速特別堵車,兩個小時的車程足足走了四個多小時,大家在車里都有些坐不住,回到酒店吃過飯已經(jīng)十點了,酒店沒有熱水,手機沒信號??</h3> <h3>第三天 青海湖 青海湖是國內(nèi)最大的內(nèi)陸湖、咸水湖。時隔六年再次騎行,上一次撞了樹甩飛鞋的經(jīng)歷記憶猶新</h3> <h3>青海湖海拔高、氣溫低,所以花期會晚很多,7-8月正是青海湖的油菜花開的季節(jié)</h3> <h3>"茶卡"是藏語,就是鹽池的意思。水中的含鹽量高,達到飽和狀態(tài)后,自然結(jié)晶沉淀為白色的鹽巖,使湖面看上去是透明的白色,將天空、云朵和對岸的山都倒映在湖里。</h3> <h3>十一世班禪來了茶卡鹽湖,他不走,我們就進不去,聽說九點前和晚上五點后的天空之鏡是最美的,托他的福,磨蹭到了五點后~沒有坐小火車,來回極速行走,要背景純凈,光線適宜,微風(fēng)作美,實在是太難了…</h3> <h3>這是"攝影師"張同學(xué)唯一的一張照片</h3> <h3>必須要吐槽下,茶卡回西寧,五個多小時車程,到酒店已經(jīng)近一點,睡了四個多小時,一大早和團友趕到高鐵站,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票不是一個車次!大!家!都!走!了!就!剩!我!倆!??</h3> <h3>接下來的行程主要在甘肅省。西北環(huán)線主要走的是河西走廊一帶。河西走廊以黃河以西得名,東起烏鞘嶺、西至星星峽,北是龍首山、合黎山,南邊是非常著名的、影響巨大的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祁連山。</h3> <h3>景色還是很好的</h3> <h3>后來,一個有著魔性笑聲的逗比導(dǎo)游拯救了我的心情 "游客太多了,請記住我這個寬厚的導(dǎo)游,站著比別人寬,躺著比別人厚"</h3> <h3>第一次遇見超愛講,還不看聽眾的導(dǎo)游</h3> <h3>第四天張掖,從北門進按照2154的順序參觀的,4是最漂亮的,前面可以少花時間,小雨讓色彩更艷麗了。</h3><h3><br /></h3><h3>億萬年前的這里是一個湖泊,隨著氣候冷暖干濕季以及水域里氧化還原條件的變化,沉積物中的鐵形成了不同價位的鐵離子,沉積物以及后來形成的巖石呈現(xiàn)紅、黃、綠、紫、灰、白等不同的顏色。這些五彩巖石經(jīng)過地殼運動發(fā)生褶皺傾斜,被抬升到地表,經(jīng)受風(fēng)化侵蝕,形成了獨特的地貌。</h3> <h3>沉睡的美女</h3> <h3>PS:玉米特別甜</h3> <h3>晚上來到嘉峪關(guān),大唐美食街AAA烤肉,羊肉不膻,很嫩</h3> <h3>手抓羊肉</h3> <h3>第五天嘉峪關(guān)城樓</h3> <h3>嘉峪關(guān)到處都能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h3> <h3>辦假證的</h3> <h3>凹造型的</h3> <h3>倔強的小辮兒</h3> <h3>今日無風(fēng),為了讓旗飄起來而意外妖嬈??</h3> <h3>馮勝點兵,"馮勝"大概是全場唯一不會功夫的</h3> <h3>導(dǎo)游聯(lián)系的點,沒見過世面的我們紛紛拿手機記錄了這一刻??</h3> <h3>傍晚來到敦煌,觀看了敦煌盛典</h3><h3>牽手飛天,夢回敦煌</h3> <h3>第六天鳴沙山月牙泉,特別想看日出,可惜團里大多數(shù)人表示起不來…</h3><h3>46號,我的坐騎~駱駝每次噓噓都要兩分鐘…</h3><h3>騎駱駝時一定保護好手機,掉進沙中,很可能瞬間淹沒,據(jù)說旺季每天都會丟幾十個手機。</h3> <h3>駱駝也怕曬</h3> <h3>雅丹地貌</h3><h3>第一次被發(fā)現(xiàn)就是在羅布泊,這個名字來源于維語"雅爾當",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h3><h3>在極干旱地區(qū)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常因為干縮而裂開,風(fēng)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越來越大,使原來平坦的地面發(fā)育成不規(guī)則的寬淺溝槽和壟崗相間。</h3><h3>雅丹地貌是風(fēng)蝕地貌中比較獨特的一種,風(fēng)力侵蝕后形成了排列比較規(guī)則的一些小土丘,才能被稱為雅丹地貌。</h3><h3>地表溫度近60℃拼了老命鉆到陽光下拍照…</h3> <h3>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亦或是駝鈴悠悠,商隊絡(luò)繹</h3> <h3>穿越無人區(qū)</h3> <h3>最后一天,莫高窟,只買到了應(yīng)急票,參觀的洞窟很有限</h3> <h3>看到很多日本人捐資莫高窟,莫名的有些感動</h3> <h3>佛像很壯觀!可惜不讓拍照,這是網(wǎng)上找的,還在洞窟內(nèi)壁上看到一段文字,光緒十一年一個劉姓弟子前來還愿,后面寫的內(nèi)容沒來得及看,感覺站在了時空的交界點</h3> <h3>坐動車從柳園西到西寧</h3> <h3>一路上感受著景觀自西向東的變化</h3> <h3>途中看到了彩虹</h3> <h3>每天抽時間制作的美篇已接近尾聲,其中部分資料來自百度百科和微信號"飛躍地平線"????老張后面的照片越來越少,因為他曬的完全不想拍照,只是憑借一股毅力配合我,在此深深感謝!回顧此次西行,縱然辛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再次想到導(dǎo)游說的:西北,不可不來,不可再來??希望我們能守著簡單的幸福,看潮起潮落,花謝花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