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九七五年九月,我這位知識青年被推薦進入了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成為了一名工農兵學員,那年我21歲,在南師我度過了難忘的大學生涯。今年七月二十六日是我大學畢業(yè)四十周年的日子,我欲用美篇在線說說我和我的大學同學。</h3> <h3>我們班30位同學來自于江蘇省內各地區(qū)。那個特定的年代里,班上年長的同學是文革前老高三的、可最小的是文革后新三屆的,年齡相差有7-8歲,入校前多數(shù)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務農,少數(shù)為城市的工人或曾在部隊當兵,能夠上大學,無論誰都十分珍惜這難得的學習的機會。</h3> <h3>照片后排左四是我們的班主任吳可人老師。</h3> <h3>班里有七位女生。(照片后排左三、四兩位是老師)</h3> <h3>照片中四位女生都曾是知識青年,左一是上海插隊在南通的知青張淳,其余三位是南京的插隊知青。</h3> <h3>張淳是我的室友,我們朝夕相處,一起渡過了難忘的大學生活,建立了純真的友誼。</h3> <h3>都說南師大校園是最美的校園,這是我大學時在校園里、荷塘邊的留影。</h3> <h3>看到照片中那位戴了黑框眼鏡的同學嗎?總是躊躇滿志的楊金萍,畢業(yè)后對油畫藝術孜孜以求;后到日本求學,在古鏡研究領域刻苦專研、頗有建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h3> <h3>楊金萍的靜物寫生。</h3> <h3>無獨有偶,這四位男生中也有一位挺有志向的,看出來了嗎?那手叉著腰,凝視遠方,展望著未來的小伙子--鄭奇,畢業(yè)后不久便考入南師大黃純堯教授的研究生,之后被聘為南京航空大學和南京藝術學院的博士生導師,我一直為有這位同窗而驕傲;只可惜,由于他過于辛苦、積勞成疾、生命定格在了2009年,英年早逝。</h3> <h3>這張照片的前排右一是比我們高班的學長-徐培晨,畢業(yè)后留校任教,之后成為了大名鼎鼎的國畫"猴王"。</h3> <h3>兩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李玲與張曉燕,她倆同宿舍。</h3> <h3>建成不到十年的南京長江大橋,在當時的同學們心中一定是雄偉壯觀的,周日去走走,拍張照留個影。</h3> <h3>站在大橋電線桿前的兩位小伙子,不說你不會想到是我的大學同窗吧?左邊的是王長春、另一位是錢偉明。</h3> <h3>照片中幾位同窗透著幾分稚嫩,笑的多天真呀!畢業(yè)之后,他們憑借自身的藝術才華和工作能力,分別成為了大學藝術系主任、縣文化局長等管理干部。</h3> <h3>這兩位同宿舍的室友王偉民與林子剛,畢業(yè)后都分配在了縣文化館。林子剛繪畫有成,一直堅守在基層文化部門,但很遺憾2017年因病早逝。</h3> <h3>我們的班主任吳可人老師,是72屆畢業(yè)留校任教的,他比班里的一些同學年紀還小幾歲,為人處事特別認真,十分親和,同學們跟他相處的很融洽,作為學長又作為老師大家都很尊重他。</h3><h3>這是我們畢業(yè)前吳老師親手為我們每位同學刻印的通訊錄。</h3> <h3>通訊錄字字皆辛苦、行行凝聚師生情。我們從中可窺見吳老師的一片真心。</h3> <h3>班上還有特別有心的同學,收藏著在校時的證件。</h3> <h3>收藏者--錢偉明,對比現(xiàn)在的高校教育他深有感觸的說"回想當初教學內容很豐富,深入基層第一線,廣泛接觸社會。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太缺少這方面的實踐和鍛煉。"是呀,我們回憶起當年豐富的學習生活,很有意義,趣聞多多。</h3> <h3>這是周振威同學大學時期,在無錫油嘴油泵廠開門辦學時的速寫,手上的功夫已很老練。</h3> <h3>周振威多年堅守在中學美術教育的一線,將一批批學生送入國家重點美術院校升造,江蘇省教委專門在蘇州六中召開了《周振威教學思想研討會》,教書育人、成績斐然,他很早就被評為特級教師,這可是為數(shù)不多的教師才可獲得的榮譽。</h3> <h3>振威兄與他的畫。</h3> <h3>但凡是同班同學一看就知道畫中是徐禮榮,這是李洪為他畫的一幅素描。李洪是同學中進校前繪畫基礎比較好同學之一。</h3> <h3>這是李洪在校時正在完成中的一幅畢業(yè)創(chuàng)作畫。</h3> <h3>為畢業(yè)創(chuàng)作穿著了軍裝李小康,透著朝氣的他可算是班上一位好學上進的同學。</h3> <h3>剛出南師校門就去再修日語。</h3> <h3>這是李小康畢業(yè)不久去徐州拜訪老同學李洪,在其極其狹窄昏暗的畫室留下的照片。他左手邊的那幅版畫,是李洪獲得全國第六屆美術作品展優(yōu)秀獎的《粥米紅糖喜蛋糕》,由此看出當年我們班的同學畢業(yè)之后仍然勤耕不輟,孜孜不倦,在簡陋的條件下追求著藝術的更高境界。</h3> <h3>幾張照片看下來,不難發(fā)現(xiàn)歲月蹉跎,它消融芳華,但也磨礪功夫,在小康的努力下他熱衷的漆畫日臻優(yōu)秀,他的作品入選了第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作品獲全國美展的銀獎、銅獎、優(yōu)秀獎,并有兩件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h3> <h3>《風華正茂》</h3> <h3>《風韻猶存》</h3> <h3>《朱雀橋邊野草花》</h3> <h3>《火火紅紅》</h3> <h3>《生生不息》局部</h3> <h3>中國美術館館藏《黑色椅子上的野菊花》,這可是傳世之作。</h3> <h3>緊張制作中的《小野菊2》局部。雖已功成名就并退休的小康,還是常常一頭砸在他的漆畫中,那么巨大的作品,這么多道的繪畫程序,不知要付出多少,但這是他終身的熱愛。</h3> <h3>今日薛金煒在蘇博賞二王、南田,巧遇小康老師帶領一批老學生觀展,他領教了一個激情澎湃又修養(yǎng)深厚的老師之魅力,即刻按下了相機的快門,將它推薦給老同學分享。</h3> <h3>李小康在學生的獲獎作品前留影,此時的他一定為自己的學生驕傲。</h3> <h3>一位老師手捧鮮花端坐在學生聚會集體照的中央,可見學生的擁戴。</h3> <h3>沒有年輕時的方剛,但見久經磨礪的老沉--創(chuàng)作中的嚴蘇勤。</h3> <h3>從圖中列出的嚴蘇勤的履歷,可得他的繪畫理念與生活態(tài)度,即為他的成功之道。</h3> <h3>嚴蘇勤在自己被入選全國美展的作品前。</h3> <h3>至今嚴蘇勤除了擔任大道美術館館長之外還有各類頭銜與工作。圖中是他在點評學生作業(yè),他連續(xù)多年帶南通的青年教師到江西婺源寫生。</h3> <h3>帶學生寫生自己也一日一畫。</h3> <h3>婺源一日一畫。</h3> <h3>他很多場合演講、培訓,或做各類賽事的評委。</h3> <h3>這是學姐周曉鶯的創(chuàng)作的蠶繭造型畫《三個和尚》,生動逗趣。曉鶯畢業(yè)后一直在海門師范任教,除了教學成就,有很多年她在江蘇省中小學美術教材方面付出很多心血,做出了一定的貢獻。</h3> <h3>周曉鶯創(chuàng)作的瓜子殼貼畫。</h3> <h3>老同班--陸康福,是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畫家,近幾年他經常創(chuàng)作歷史性題材的連環(huán)畫。</h3> <h3>這位老同學--曹明喜,至今還在高校的教育一線忙碌著。不僅是中西繪畫、水墨、工筆畫兼攻,還升為高校的管理者、著書立說,始終精神滿滿不減當年。</h3> <h3>《風百合花》</h3> <h3>《幽蘭》</h3> <h3>《老漁民》</h3> <h3>《月牙湖》</h3> <h3>《牧歸》</h3> <h3>看出這有趣、生動的兒童畫了嗎?薛金煒畢業(yè)后一直堅持在文化宮少兒美術教育的一線,是一位優(yōu)秀的少兒美術教育啟蒙者。</h3> <h3>從這些兒童的作品中,有的同學感嘆"難得遇到的好老師",其實,他何止是這一點,堅持教學、作畫之外,他具備一流的中國畫鑒賞能力與水平,經常有文藝評論在專業(yè)雜志發(fā)表。這位老大哥在校時就顯得沉穩(wěn)內斂,很受尊重,小康總夸"薛兄厲害!"</h3> <h3>由于受我手邊素材的限制,也受到"美篇"植入照片數(shù)量的限制,我無法一一展示我的大學同學,但是我想大聲說,我的同學們跨出校門四十載,無論之后他們是在藝術領域、在教育崗位,還是在政府機關;或是像我一樣進入了企業(yè)、或是經營著自己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我的老同學們,四十年你們雖經風雨、都曾努力,未忘初心,樂觀生活,我為你們驕傲!</h3> <h3>一九九七年我們大學畢業(yè)二十周年之際,老同學回到母校,相聚在南師大校園。</h3> <h3>袁德培在校時就是個特別熱心的大哥,記得到江陰學農時,偉民弟跟隨其后到鎮(zhèn)上買菜,牽回一頭豬,立即宰殺做了竹筍燒肉,那大灶做的時令菜至今還有余香。</h3> <h3>無情的歲月,有春光明媚鳥語花香,也有疾風暴雨飛雪嚴霜;我們有歡樂,也有悲傷。朱友貴同貴同學英年早逝。周之光同學誰又能忘?鄭奇同學著作等身,畫論立意高遠,但世妒英才,卻過早地燃燒自己發(fā)出了熱和光。江蘇花鳥畫畫壇新近又失去了我們的同學林子剛。逝去的老同學,我們永遠的懷念你們。<br /></h3> <h3>"南師75班",有同學們在地方,就是最美的地方。</h3><h3>希望大家常來走走,聽聽那熟悉的聲音,看看那久違的面容,讓那美好的記憶總在身旁;切磋交流、噓寒問暖,少了牽掛,多有問候……這里將永遠珍藏著老同學的情誼。</h3> <h3>我們離開母校已經整整四十個春秋,老同學們,無論目前的你是暫時失意傍偟,亦或你的事業(yè)蒸蒸日上;無論你是平頭百姓,亦或從政經商;無論你現(xiàn)在賦閑在家含饸弄孫,亦或創(chuàng)作繁忙,都請你把這深深同學之情悉心收藏。</h3><h3><br /></h3> <h3>謹以此篇送給我的老同學們,祝你們心情愉快、家庭幸福、晚年安康!<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