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美國西部游記</h3><div>美國西部有著太多的公園景區(qū),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玩法。我們放棄了很多經(jīng)典景觀,走了很多常人不去的沙漠荒地,看了很多不一樣的獨特奇觀,有著不一般的艱苦經(jīng)歷。簡而言之:沙漠負重行,蒼穹星空戰(zhàn),苦并快樂著。</div><h3>一、Vail小鎮(zhèn)</h3><div> 科羅拉多vail小鎮(zhèn),是個為滑雪運動提供服務(wù)而建立起來的小鎮(zhèn)。隨著Vail滑雪場發(fā)展成為北美最大的滑雪運動中心,Vail也成為遠近聞名的四季旅游勝地。冬季滑雪,夏季爬山漂流,秋季便是賞秋者的天堂。</div> <h3>Vail小鎮(zhèn) 5月大雪紛飛,在這里似乎并不稀奇,而對我們來說卻像中了大獎。</h3><h3>清晨雪花飛舞,銀裝素裹。清新的空氣,歡喜的心情。</h3> <h3>白雪掩不住新綠</h3> <h3>二、必死臺(Bisti-De-Na-Zin)</h3><div> 必死臺(bisti)位于新墨西哥州法明頓市的南面。這個名字聽上去有點恐怖又很神秘。 Bisti,據(jù)說是印第安語的Bistahí,最后的音節(jié)不是通常英語發(fā)音的“提”或者“迪”,而是讀“臺”,所以被翻譯成“必死臺”,這里人跡稀少,環(huán)境惡劣如此翻譯也相吻合。</div> <h3>獅身人面像。</h3> <h3>這里不是公園景區(qū),大多都是攝影人為拍照而來。茫茫的荒野,無邊無際,無路無人,去往這個地方,一定要有GPS定位導(dǎo)航,不然迷失了方向,一定“必死”無疑。</h3><h3> 背著相機、三腳架、水、吃的、衣服,頭頂著太陽,從這里向沙漠與天連接的地方進軍。從停車的地方到目的地,我們大約走了40分鐘。由此開始了西部沙漠負重行。</h3><h3> </h3> <h3>這里有很多這樣的木化石。</h3> <h3>地質(zhì)學(xué)家說,必死臺這個地區(qū)遠古的時候是一片淺海,內(nèi)陸河道不斷帶來泥沙,與當?shù)氐恼訚珊蛣又参?,以及火山灰混合形?430 米厚的砂巖、泥巖、頁巖和煤炭的沉積層。它們靜靜地呆在地下 50 萬年,大約 6 千年前最后一個冰河時代消退,冰川融化揭開了這里的化石地層,砂巖層被慢慢侵蝕成現(xiàn)在千奇百怪的模樣。</h3> <h3>這里有幾個拍照點,有的是千姿百態(tài)的砂巖林,聳立在干枯的河床中;有的是造型各異的石頭,散落在荒野的沙丘中,神奇而壯觀。<br></h3> <h3>這是一片砂巖石林地帶,像是一個迷宮。游走在這美妙的迷宮中,觀賞著這些千年萬年砂石的風(fēng)姿與滄桑。</h3> <h3>這可愛的砂巖,似蘑菇,又似托舉的漢堡。</h3> <h3>西部之行的星空大戰(zhàn)從此開始。此后我們幾乎每天下午出發(fā),夜晚拍照,凌晨收工,戰(zhàn)星軌,戰(zhàn)銀河,樂此不疲。</h3> <h3>拍完星軌拍銀河。燦爛的星空,無限的遐想。</h3> <h3>下午看好了這個被我們稱之為“蘑菇群”的地方,晚上來了一個大餅加蘑菇。</h3> <h3>第一次在大自然中親眼看全銀河。第一次拍照全銀河,緊張又興奮。</h3> <h3>被人稱為“恐龍蛋”或“烏龜?shù)啊钡牡胤?,是必死臺中的“景區(qū)”之一。</h3><h3>天黑之前,借著藍光拍下這些“蛋”<br></h3> <h3>上沙丘下河谷,當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找到這里的時候,太陽已經(jīng)開始西下了。</h3> <h3>我們稱這里是“鮑魚島”。</h3> <h3>形似烏龜</h3> <h3>日落西山,看著這些石頭,像一條條小船,準備出海。又像一個個鮑魚被沖到了海邊。太漂亮了。</h3> <h3>這天的晚霞并不精彩,而夜空卻讓我們驚喜萬分。天空已經(jīng)漆黑,誰也沒想到拍出來的夜空卻是紅霞滿天。</h3><h3><br></h3> <h3>大量的云遮住了星星和銀河,打破了準備拍星軌和銀河的計劃。而天邊的光照紅了云,這可是計劃外的收獲。</h3> <h3>三、紀念碑谷</h3><div>紀念碑谷位于亞利桑那州北部和猶他州的交界處,屬于印第安人納瓦河部落的保留地。</div> <h3> 當?shù)厝藢⑦@里的一座座紀念碑,按巖石所處的不同侵蝕階段,分為三種,一種叫平頂山(Mesa),巖石處于侵蝕的第一階段,比較寬大平坦。一種叫孤丘(Butte),從平頂山進入侵蝕的第二階段,巖石形狀較小。最后一種叫塔(Spire),從孤丘進入侵蝕的第三階段,巖石形成后變得狹窄并可自由聳立,經(jīng)過風(fēng)雨的沖刷洗禮后,只有底部能承受砂巖的巖石才得以傲立在荒漠上。</h3> <h3>在蒼涼的曠野中聳立著一座座經(jīng)過上百年的風(fēng)蝕和雨水沖刷而行成的“紀念碑”。</h3> <h3>晚上十點,坐著當?shù)厝说某ㄅ褴?,在坑坑洼洼的泥土中行車大約30-40分鐘,到達了這個秀美的紀念碑。為了與那些“紀念碑”再靠近一些,下車后我們在沙地中又行走了一段時間,走了半天,還是那么遙遠,真是看山跑死馬。最終也只能遠遠地拍銀河,留下紀念碑的剪影了。</h3> <h3> 腳下紅色的沙地上長著一些沙漠植物,偶爾可以看到枯死的或卷曲的樹木,更加感到一種曠世的蒼涼.</h3> <h3>1958年,生活在這里的納瓦霍部落印第安人建立了這個公園,據(jù)說現(xiàn)在仍有13戶人家在這里居住。他們的居住地是不允許外人進入的。我們在最對的時間,最對的地點,遇到了對的人,幸運地進入了一個印第安人家的領(lǐng)地,像貴賓一樣獨賞這片碑群的日落和夜空。</h3> <h3> 這條極其具有沖擊力的公路,就是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停下腳步的地方,美國163號公路。</h3><div><br></div> <h3>四、拱門</h3><div> 同樣是千萬年的地球填海造山運動,在猶他州這塊地殼上,造出的不是千姿百態(tài)的石林、碑體或“烏龜?shù)啊?、“鮑魚”,而是大小不一的拱門。</div> <h3>拱門國家公園:</h3><div> 位于猶他州具有309平方公里的拱門國家公園中,坐落有超過2000個砂巖拱門,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沙巖拱門集中地之一。</div> <h3>三億年前,這里曾是一片汪洋,歲月流轉(zhuǎn)之間,海水消失,鹽床和其它碎片擠壓成巖石并且越來越厚。之后,鹽床底部不敵上方的壓力而破碎,復(fù)經(jīng)地殼隆起變動和風(fēng)化侵蝕,一個個拱形石頭就形成了。這種時光的演化一直沒有停止,新的拱門仍持續(xù)制造中;反之,老拱門也在逐漸走向毀滅。</h3><h3> 這個門套門旁邊,應(yīng)該就是正在繼續(xù)制造中的拱門吧。</h3><h3><br></h3> <h3>這是路邊的一個拱門。</h3> <h3> 公園里不只有拱門,還有為數(shù)眾多的大小尖塔、基座和平衡石等奇特砂石。</h3> <h3>這是峽谷地國家公園中著名的MESA拱門,據(jù)說是全球十大最佳日出拍攝點之一。</h3> <h3>這個拱門前面一字排開只能站10人左右。要想拍好日出,一定得早些去占據(jù)有利地盤,否則只能在他人腳下趴著照了。</h3> <h3>雨后遠處雪山上的云彩,好似正在升騰的火焰。</h3> <h3> 這些樹木頑強地生長在峽谷地的沙石上。堅強的力量,塑造了它們優(yōu)美的身軀。</h3> <h3> 這個拱門讓我記憶深刻。為了它,我們艱難的在干旱河谷中行走,松軟的沙石沒有反作用力,每走一步都要往下陷一下,非常耗力,總是喘著干燥的粗氣在想,什么時候能“腳踏實地”的走路呀。</h3> <h3>好不容易腳可以踏在實地上了,卻不是走而是要爬,要爬基本沒有明確道路的亂石荒山。</h3> <h3> 其中還走錯了路,穿過了這個黑石隧道。后來想想,這個黑石隧道開發(fā)一下就是一景。</h3><h3> 這樣行走了二個多小時后,我們終于看到了拱門,而且還有晚霞紅云,在我們興奮的手忙腳亂的一通拍照后發(fā)現(xiàn),這個拱門不是我們預(yù)先看好的那個龍拱門,頓時崩潰。這一次我們來回負重,返回時還是摸黑跋涉了大約18公里。</h3> 龍拱門艷照:<div>下午到達龍拱門,做好準備,等待夜晚拍銀河橫跨拱門之上。</div> <h3> 這張花里胡哨的照片險些被我當做廢片打入冷宮??吹秸掌霞t紅綠綠的放射光時,有點犯蒙,噪點?光污染?極光?(因為就在前一天,加拿大的極光是爆炸級別的,在美國的有些地區(qū)也有看到)。同伴的答復(fù)讓我轉(zhuǎn)悲為喜,原來這是一種叫氣輝的光學(xué)現(xiàn)象。哈哈,這可是一個意外的重大收獲,我們真是太太幸運了吧。</h3> <h3>再上一張“廢片”艷照。但這時候的氣輝已經(jīng)很弱了。</h3> <h3>氣輝,又稱“夜輝”,是高層大氣的微弱發(fā)光現(xiàn)象。源自大氣某些成分受太陽光照射后,在光化學(xué)過程中所放射的微弱光輝。是中高層大氣光化學(xué)過程的產(chǎn)物。最常見和最明亮的氣輝輻射特征一般是由化學(xué)反應(yīng)產(chǎn)生的,其常因參與作用的成分和過程的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的色彩,其輻射強度受到大氣溫度和相關(guān)大氣組分密度控制。<br></h3> <h3>當月亮落下的時候,大氣輝光也隨之消失。這張是稍后拍的照片,照片中幾乎看不到氣輝了。</h3> <h3>在茫茫的沙漠中,能看到美麗的花兒少之又少,看到的又是那般的可愛和美麗,必須駐足拍下來。</h3> <h3>五、死亡谷國家公園(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h3><div> 公園主要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東南部,一小角延伸入內(nèi)華達州境內(nèi) 。</div><h3> </h3> <h3>公園里有鹽堿地、沙丘、火山口、峽谷、雪山等豐富的地質(zhì)地貌。我們的目標是“會走的石頭”。</h3> <h3>夜晚微風(fēng)緩緩,月光皎潔??諘绲暮拥乐?,就我們幾個拍照癡人,躺在干裂的地上,望著璀璨的繁星,心曠神怡。</h3> <h3> 這一奇特的沙漠區(qū)域被稱為“跑道干湖”(Racetrack Playa)。這是一片干涸的湖床,湖床的粘土已龜裂成無數(shù)的小裂塊,而且出奇的平坦。在這片湖床上,移動的大石塊留下了一條條軌跡。 </h3><h3></h3><h3></h3> 對于這種現(xiàn)象,行星科學(xué)家拉菲·洛倫茨教授認為巖石在冬季被包在冰中,然后隨著湖床融雪、變得泥濘,冰使得巖石浮在泥土之上,在強勁的荒漠風(fēng)的吹動下,巖石就能輕而易舉地“行走”。一塊小浮冰塊,恰恰有一個平面向下,這樣就會在軟泥上留下一條軌跡。<div><h3> </h3></div> <h3> 死亡谷的夏季溫度極高,經(jīng)常在華氏100度(攝氏37.7℃)以上。據(jù)說曾經(jīng)有許多人因為探險走進死亡谷后迷路,無法走出來,結(jié)果活活熱死和餓死在這里。2012年9月13日,世界氣象組織發(fā)布消息稱,美國加利福尼亞死亡谷以近地面氣溫56.7℃的記錄正式列為全世界最熱的地方。</h3><div> 2017年5月31日,我們在游客服務(wù)中心看到的溫度。</div> <h3>六、優(yōu)勝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位于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國家公園。占地面積約1100平方英里。公園里有山谷、瀑布、森林、湖泊、溪水還有多種多樣的動植物。</h3> <h3> 帶著一身風(fēng)塵,走出狂野、干旱、貧瘠的荒漠,走進水光山色的優(yōu)勝美地,空氣濕潤清新,環(huán)境優(yōu)美,物種豐富,頓感換了人間。</h3> <h3>公園中的野鹿</h3> <h3>歷時18天的美國西部自駕行,起于科羅拉多州的丹佛,止于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走過了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猶他州、內(nèi)華達州和加利福尼亞。領(lǐng)略大自然翻天覆地的演變,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