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6月12日至18日,原東北野戰(zhàn)軍第十縱隊(47軍)后代三百余人,從祖國四面八方奔赴他們魂牽夢繞、父輩曾血灑疆場的遼西平原。參加由錦州市委宣傳部、錦州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錦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中共黑山縣委員會、黑山縣人民政府主辦的“黑山阻擊戰(zhàn)參戰(zhàn)部隊后代‘重走父輩道路,續(xù)寫猛進精神’主題紀念活動”。我們夫妻二人,有幸參加了這次意義非凡的紀念活動。在探尋先輩足跡、追憶英雄業(yè)績、體驗戰(zhàn)爭風云、祭奠烈士英靈,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同時,我們深切地感受到黑山父老鄉(xiāng)親無論是在血雨腥風的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盛世的今天,對黨、對祖國、對人民軍隊崇高赤誠的愛,拳拳之心蒼天可鑒。</h3> <h3> 六十九年前,那場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大決戰(zhàn),在遼沈大地拉開了大幕。</h3><h3> 東野十縱兩萬官兵,面對五倍于己的國民黨“西進兵團”,奉命打響了黑山阻擊戰(zhàn)。他們發(fā)揚不畏強敵,勇猛頑強的戰(zhàn)斗精神,堅守三晝夜,使敵人“未獲寸土”,為遼沈戰(zhàn)役的全面勝利吹響了號角。槍林彈雨中,是黑山的父老鄉(xiāng)親們,筑工事、送彈藥、運糧草、救傷員,付出巨大代價,譜寫了一曲舍生忘死,全力支前的英雄頌歌。</h3><h3>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黑山父老鄉(xiāng)親與十縱 官兵休戚與共、頑強奮戰(zhàn)、鼎力相助,就沒有黑山阻擊戰(zhàn)的最終勝利!</h3> <h3> 六十九年后的今天,當我們這些東野十縱的后代,追尋父輩足跡,剛剛踏上遼沈大地這片熱土,就被《熱烈祝賀東野十縱(47軍)后代,紅色黑山行活動圓滿成功》這火紅的祝福深深打動了,陣陣暖流涌上心頭。</h3> <h3> 六月十四日,我們剛剛啟程,告別集結地——錦州,就驚喜地得知:黑山縣政府派出的迎賓小組已到達錦州迎接我們。一種榮歸故里,倍受禮遇的感慨悠然而升。</h3> <h3> 隆重簡樸的歡迎晚宴上,我這個生長在沈陽的東北人,吃到了童年的最愛:高梁米水飯、二米飯、苞米面發(fā)糕,曲茉菜……等可口的家鄉(xiāng)飯菜,一下子讓我找到了家的味道。</h3><h3> 入住姜城賓館,天已漸晚。但保障我們行程、安全、住宿的各類工作人員仍在崗位上忙碌著……</h3> <h3> 六月十五日上午,“重走父輩道路,續(xù)寫猛進精神”主題紀念活動啟動儀式;“101高地“捐贈紀念碑揭幕儀式;參觀“101高地”、黑山阻擊戰(zhàn)紀念館等一系列活動如期舉行。</h3><h3> 整場活動組織嚴密,細致入微。小到地面粘貼的近千個站位標梽,大到巨幅橫標、各類參會人員的選拔培訓、省、市、縣三級新聞媒體的跟蹤報道,讓人們仿佛又一次看到當年黑山父老傾力支前的高昂熱情。</h3><h3> 在黑山參觀探訪的三天里,我感受最深的莫過于:黑山縣各級政府和父老鄉(xiāng)親對革命歷史遺址、遺跡、遺物的珍愛有加。從紀念館到紀念場所,從戰(zhàn)斗前線遺跡到指揮所遺址都保存完好,各類革命文物保管保護措施完備。令人肅然起敬。</h3> <h3>東野十縱(47軍)后代向黑山阻擊戰(zhàn)紀念館、黑山阻擊戰(zhàn)烈士陵園捐贈,由三百余名后代簽名的“紅色黑山”八.一軍旗。</h3> <h3> 由全體后代捐贈,表現(xiàn)黑山阻擊戰(zhàn)的大型紅色山水畫《猛進精神永存》。</h3><h3>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的前身東北野戰(zhàn)軍第十縱隊,于一九四八年十月遼沈戰(zhàn)役期間,在黑山地區(qū)英勇阻擊廖耀湘兵團五倍于己十萬之敵的輪番猛攻,主陣地101高地爭奪異常慘烈,炮彈狂轟,陣地削掉二米,三易其手,英勇的十縱官兵成功地阻截了廖耀湘兵團,對遼沈戰(zhàn)役的最后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為全國的解放奠定了基礎。朱德總司令曾為十縱題詞并被譽為《猛進雄師》,歲次丁酉年夏月十縱(四十七軍)后代三百余人到黑山紀念和緬懷先輩。</h3><h3> 此畫作由北京著名畫家肖文斌執(zhí)筆創(chuàng)作。</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縣領導向捐贈各類文物的東野十縱后代頒發(fā)捐獻證書并合影留念。</h3> <h3>黑山阻擊戰(zhàn)紀念館</h3> <h3>“101高地“紀念廣場、紀念碑。</h3> <h3> 炎炎烈日下,在“101高地”,市、縣兩級領導與參加活動的東野十縱(47軍)后代,共同舉行捐贈紀念碑揭幕儀式。</h3> <h3> 下午參觀天主教堂,即“黑山阻擊戰(zhàn)“中,東野十縱二十八師(47軍139師)戰(zhàn)時指揮所遺址、大虎山十縱三十師(47軍141師)前方指揮所遺址、新立屯立德堂,即抗美援朝期間47軍后方留守處遺址。</h3> <h3>大虎山遺址</h3> <h3> 大虎山當?shù)氐牧x務講解員張德東老人,聲情并茂的為大家講述,當年十縱30師官兵,堅守大虎山,一次次打退敵人瘋狂進攻的慘烈情景。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禁潸然淚下,大家高舉右拳,莊嚴宣誓:不忘初心,繼承烈士遺志,為國家強盛,人民幸福奮斗終生!</h3> <h3> 工作人員為保證講解效果,不辭辛勞,將音響功放設備,扛到半山腰上安放。</h3> <h3> 二十三位出生于新立屯的東野十縱(47軍)后代,高擎著“新立屯是我們的家”的橫幅,高唱著由自己創(chuàng)作的《屯娃之歌》,來到新立屯尋根。在接受采訪時,他們激動不已,淚流滿面,表示:“是新立屯的山山水水,父老鄉(xiāng)親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的根就在這里,新立屯就是我們的第一故鄉(xiāng)?!屯蕖肋h忘不了黑山,忘不了新立屯,忘不了這里父老鄉(xiāng)親!”道出了所有后代,對黑山的濃濃鄉(xiāng)情。</h3> <h3> 晚上觀看完電影《黑山阻擊戰(zhàn)》,回到姜城賓館已晚八時多。突然接到組委會通知:立即前往百悅賓館集合,排練合唱《天下鄉(xiāng)親》。當我來到樓下,望著黑沉沉夜色不知所措時,一位執(zhí)勤的公安干警來到我面前。當他問明情況,立即決定步行送我前往百悅賓館。路上他告訴我,他們的執(zhí)勤車輛剛剛送我們的幾位同伴去了百悅賓館。到達目的地后,還未待我道聲謝,那位年輕警官已消失在夜色里,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崗位……</h3><h3> 在此,向那位不知姓名的警官送上遲到的謝意??!</h3> <h3> 六月十六日上午十時,黑山阻擊戰(zhàn)烈士陵園莊嚴肅穆,氣氛凝重。黑山縣黨、政機關,中、小學校,社會各界代表及廣大群眾數(shù)百人與東野十縱三百余名后代一起,舉行莊重的拜謁、祭奠烈士儀式。</h3> <h3>高聳入云的黑山阻擊戰(zhàn)烈士紀念碑。</h3> <h3>黑山縣縣長袁力主持祭奠儀式。</h3> <h3>五十位小學生代表誦詠碑文。</h3> <h3>參加祭掃活動的全體人員,依次列隊,向烈士紀念碑獻花、默哀、致禮。</h3> <h3>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和鮮花,鞠躬敬禮。</h3> <h3> 六月十六日晚六時三十分,由黑山縣文藝團體和東野十縱(47軍)后代聯(lián)合精心準備的聯(lián)歡晚會在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聲中拉開帷幕。</h3><h3> 一曲曲時代的贊歌,一幕幕精彩的舞蹈,一首首高亢的詩篇,一幅幅感人的畫面,追述著恢弘歷史,傳頌著盛世人寰,展示著軍民魚水情深的激情畫卷。全場觀眾和演職人員,興奮時掌聲雷動,動容處淚灑衣衫……,熱烈的場景實難言表。</h3> <h3> 三天的主題紀念活動中,錦州市、黑山縣相關領導和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全程參予;新聞媒體全程跟蹤;安保部門全程執(zhí)勤;車輛、導引、志願者分隊人員全程服務,付出了極大的辛勤勞動,為圓滿完成主題紀念活動的全部行程,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h3> <h3> 設備不離手的新聞媒體工作者, 汗流浹背地記錄著每一個動人的瞬間。</h3> <h3>烈日下忠于職守的安保人員,神態(tài)和藹,可親可敬。并默默義務承擔了大量照顧年高體弱,突染疾患人員的份外接送工作。</h3> <h3> 在主題活動的全過程,錦州市及黑山縣有關部門,分別為我們乘坐的六臺大客車的每一臺車上,安排了三位工作人員,提供服務保障。</h3><h3> 特向負責六號車服務保障工作的駕駛員小溫,引導員小張,志願者小韓致以誠摯的謝意!道一聲:你們辛苦了!</h3> <h3> 無處不在的志願者服務隊的青年學子們,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令人十分感動。</h3> <h3> 黑山阻擊戰(zhàn)紀念館和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奔波于各酒店和活動場所,為十縱后代們在紀念冊上蓋章留念。</h3> <h3>少先隊員們與十縱后代親切交流。</h3> <h3>我們就是“一家人”。酒店工作人員與“屯娃”歡聚一堂。</h3> <h3>細微之處顯真情。</h3> <h3>六月十五日晚九點多鐘,排練節(jié)目后,打的士回姜城賓館時,司機見我們身著黑山阻擊戰(zhàn)紀念服飾,得知我們是十縱(47軍)后代,堅決不肯收取的士費。讓我們深切感受到黑山人民的熱情樸實和對十縱先輩的崇高情感。該車牌號尾號為:6466。(此貼為轉載)</h3> <h3>在黑山參加“重走父輩道路,續(xù)寫猛進精神”主題紀念活動的三天里,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黑山父老鄉(xiāng)親對東野十縱(47軍)官兵的濃濃追憶之情,使我們在感動之余,更加重了對黑山這片圣地的 眷戀之情。</h3> <h3> 寫下對烈士的追思,</h3><h3> 寫下對父輩的懷念,</h3><h3> 寫下對黑山的不舍,</h3><h3> 寫下對鄉(xiāng)親的 眷戀。</h3> <h3>相見時難別亦難,</h3><h3>天涯海角心相連。</h3><h3>今日揮灑惜別淚,</h3><h3>待到來日喜團圓。</h3><h3>再見黑山!</h3><h3>再見親愛的父老鄉(xiāng)親!</h3> <h3>六月十七月晚,當入住沈陽北站沈鐵大酒店時,再次見到這熟悉的賀詞,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丶业母杏X真好!</h3> <h3>編后感:</h3><h3> “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是我軍一名高級將領的一句名言。同樣,當年黑山阻擊戰(zhàn)以至遼沈戰(zhàn)役的勝利也是靠遼沈大地的父老鄉(xiāng)親舍生忘死,傾家蕩產(chǎn),克服千難萬險,全力支前所取得的。</h3><h3> 生活在 遼沈大地這塊黑土地上的人民,素以勤勞勇敢,憨厚淳樸,是非分明,誠懇待人,熱情好客而著稱。黑山的父老鄉(xiāng)親堪稱具有此類人格魅力的典范。今天,黑山的子孫們繼承和發(fā)揚了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之不斷光大。</h3><h3> 在參加東野十縱(47軍)后代,“重走父輩道路,續(xù)寫猛進精神”主題紀念活動的日子里,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黑山父老鄉(xiāng)親的友善與關愛。無論婦孺老幼,他們都將對人民軍隊,特別是對東野十縱官兵的摯愛,用行動轉化為涓涓細流,傾注在東野十縱后代的身上,浸潤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心中悠然升起遠行游子回到母親懷抱的溫馨感、歸屬感和幸福感。我們將不忘初心,銘記歷史,與黑山父老鄉(xiāng)親一道,為振興中華,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明天,生命不息,奮斗不止!</h3><h3> 感謝黑山父老鄉(xiāng)親對我們的認同!感謝黑山父老鄉(xiāng)親對我們的信任!感謝每一位笑迎我們回家的黑山人!</h3><h3> 感恩——黑山!</h3><h3> 感恩——黑山父老鄉(xiāng)親!</h3><h3> </h3><h3> 孫 應 李向明</h3><h3><br></h3><h3> 2017年6月23日 于蘭州 </h3><h3> </h3><h3> 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