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農(nóng)歷五月十二),是我父親誕辰100周年紀念日??墒牵赣H沒有等到今天。父親已于2008年10月8日(農(nóng)歷九月初十),永遠地離開了我們。</p><p class="ql-block"> 父親離去的這3130個日日夜夜,我們無時不在想念他。他那俊朗、清瘦,腰板隨時都是挺拔的身影,他那性情內(nèi)斂、不善言辭、慈眉善目的音容笑貌,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腦海里。父親生前的往事一幕幕浮現(xiàn)在我眼前,讓我記憶猶新。</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周華盛,100年前的今天,出生在廣東省信宜市懷鄉(xiāng)鎮(zhèn)富多村一戶農(nóng)家里。在他20歲那年,便與我15歲的母親成了親?;楹蟀雮€月,被抓壯丁,3年多后才回到家。1945年初,家鄉(xiāng)鬧饑荒,為養(yǎng)家糊口,父親只身一人上廣西,在柳州一帶打零工。幾個月后,母親將我那不滿3歲的姐姐留在廣東外婆家,背著我那才8個月大的哥哥,也來到柳州,與父親一道打工度日……</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父親參加了工作,成為新中國的第一代林業(yè)工人,第一代放排工。1953年被分配到龍勝縣,做過“趕羊"放排工、局機關(guān)食堂炊事員、林業(yè)車隊保管員、檢尺員等,直到1981年9月退休。</p><p class="ql-block"> 父親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但他那似海深邃、如山巍峨、偉大而厚重的父愛,又是那么的不平凡。正如高爾基所說“父愛是一部震撼心靈的巨著,讀懂了它,你就讀懂了整個人生?!彼浅钥嗄蛣凇⑷屎駥捜?、剛強睿智、豁達開朗的品格,讓我受益一生。</p><p class="ql-block"> 龍勝,是個山區(qū)縣,盛產(chǎn)木材。而五、六十年代,龍勝的交通十分不便,木材的運輸主要靠水運。這是集勇氣、智慧與體能操控,借助江河為動力,對木材的一種原始的運輸方式。父親的工作就是和他的工友們,將從資源縣運下來的木材以及本縣砍伐的木材,通過潯江河運到瓢里三寨,然后又交由柳江水運局運往柳州。木材運輸有兩種方法:一是短根的枕木、礦木和圓木是采用"趕羊"的方法,就是將這些木材集中到河里,湊夠一定數(shù)量后,統(tǒng)一開閘流放。那情景相當壯觀,就好像羊群在廣袤的草原上奔跑,故取名"趕羊”。二是長根的杉條木就要扎成木排,倆人一前一后地站在排上,一排一排地撐到目的地,這叫做放排。</p> <p class="ql-block"> 那時的潯江河,兩岸是崇山峻嶺,岸邊怪石嶙峋,河面狹窄,礁石暗藏,灣多灘險。不管是"趕羊",還是放排,都是在與龍王共舞,既危險又辛苦。曾聽父親說過,有一次放排,下一處險灘時,一個猛浪打過來,撞到礁石上,木排被沖散了,父親掉到水里,一根大杉條木朝著父親的腰部沖過來,好在父親腰間的皮帶,保護了他,避免了更大的傷害。類似這樣的險情,時有發(fā)生。每次父親"趕羊"或放排回來,不是腳受傷,就是手被刮破。而且趕一次"羊”,要20多天才能到達目的地,風餐露宿的。所以,每次父親去“趕羊"或放排,母親在家總是提心吊膽、擔驚受怕的。父親的工友有的實在受不了這份苦和累,干脆辭職回家種田去了。但剛強的父親硬是堅持下來了,一干就是10多年,直到通公路,結(jié)束了這種水運方式為止。</p><p class="ql-block"> 1965年初,父親調(diào)回縣局機關(guān)食堂做炊事員。那時,干部職工都沒有條件自已開伙,一家老小都是吃食堂飯。為了改善大家的伙食,讓大家吃得滿意,父親經(jīng)常變化著花樣,不怕麻煩,想方設(shè)法做可口的飯菜。他做的油條、油餅、包子、饅頭最受大家歡迎。他還不辭辛勞,經(jīng)常是早上4、5點鐘起床,走10多里路去都坪買魚。那時,父親就有了節(jié)能意識,他看到食堂的大灶,每天要燒掉成堆成堆的柴,很心疼,覺得很可惜,下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當時還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可借鑒,他完全憑他的實踐和觀察、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失敗了重來。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經(jīng)過多次實驗,終于成功了。他設(shè)計和建造的節(jié)能灶比原來的老虎灶節(jié)省了很多柴,而且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省柴、省時、省人力。當時,林業(yè)局還召開了全縣推廣節(jié)能灶現(xiàn)場會。會后好多縣直單位食堂和駐軍中隊邀請父親去作現(xiàn)場指導。</p><p class="ql-block"> 1977年成立了林業(yè)車隊,父親又被安排到車隊當保管員,主要是給車輛加油和檢尺木材。這工作沒有正常的下班時間,隨叫隨到,有時剛好在吃飯,就有司機要來加油,父親二話沒說,放下飯碗就去。不管是什么時間,只要有人叫,父親都能不厭其煩地、熱情周到的服務,很受司機的歡迎和尊重。</p><p class="ql-block"> 父親就是這樣,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20多年如一日,在自已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地工作著,年年被評為先進生產(chǎn)者。有一年,還與母親一道雙雙被評為縣級積極分子,他倆的大幅照片和先進事跡都放在縣總工會的宣傳櫥窗里,進行宣傳。</p> <p class="ql-block"> 父親不僅是工作中的一把好手,還是一位好爸爸、好女婿、好丈夫。平時,父親忙于工作,在家的時間雖然不多,但他給我們的呵護和關(guān)心,卻很多很多。哪怕是在最艱難的時候,父親也會想盡辦法,讓我們吃飽穿暖,幸福無比。</p><p class="ql-block"> 那是國家三年困難時期,我們?nèi)易≡谥芗液咏?水運木材的集散地、水運工人的驛站)</p><p class="ql-block">當時,除兩個弟弟尚未出生外,我們已有6個兄姐弟妹,一大家人的生活開支,就靠父親一人的工資收入。為了解決能吃飽的問題,父親利用工余時間,和母親一道帶著我的哥姐,到屋后面的山上開荒種地。那時,周家河綆還是個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野獸很多。每當紅薯、包谷成熟時,野豬就會來搗亂。為了對付這些野豬,聰明的父親想了個好辦法,就是自制拉鈴把野豬嚇跑。拉鈴是用竹子做的,將竹子鋸成竹梆,將竹梆的節(jié)掏空,放在紅薯地里,再做個木錘,用繩子與竹梆連在一起,留有一定的間距。木錘的繩子一直拉到家里,只要野豬一來,就在家里使勁拉繩,一拉一放,一拉一放,木錘敲在竹梆上,發(fā)出"咚咚"的聲音,就把野豬嚇跑了。父親做的這個拉鈴,可把我們樂壞了。一到晚上,只要有泥巴和石頭滾下來,我們就知道有野豬來了,就搶著去拉鈴,可好玩啦。拉了幾個晚上,好奇感過去了,覺得蠻累的,我們就不拉了。最后還是父親跟野豬斗爭到底,每天睡得最晚的是父親,睡得最不安穩(wěn)的也是父親。</p><p class="ql-block"> 那時,潯江河還是條尚未開發(fā)的處女河,河里的魚很多,我們坐在曬臺上都能看見魚兒游來游去,特別是水魚,經(jīng)常是三五成群的,一會兒浮出水面,一會兒又沉下去,而且好大,背上都有花紋。為了讓我們吃上魚,父親又想出了好主意。他買回魚線和魚鉤,做成盤釣,每個盤釣有10多個鉤,鉤上他自己特制的魚餌。傍晚時分,就和母親撐著小竹排去放釣,第二天早上去收釣,每天都能釣到不少的魚。記得有一年八月十五,一下子釣到五、六只大水魚,讓我們過了個美美的中秋節(jié)。父親除了放盤釣、拱釣,還做魚欄撈魚。就是靠岸邊,用木板圍成一個五、六米寬的欄,并用石頭堵嚴所有的縫隙,留一個活動門,拉高一點,便于魚兒游進去,魚欄里面撒一些包谷之類的魚餌。父親拉著活動門的繩子,藏在岸上隱蔽的地方,看見有魚游進魚欄了,就拉繩子,將活動門關(guān)上,然后就用撈絞把魚撈出來。有時活動門卡住了,關(guān)不下去,魚兒聽見響聲,全跑了。每每想到,當時蹲在父親的身旁,靜靜地守候魚兒游進魚欄的情景,是多么的溫馨、多么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 父親對我們疼愛有加,但并不溺愛。傳遞給我們的是剛強、勇氣和百折不撓的力量感。在父親的關(guān)愛下,我們的童年無憂無慮,快樂多多,幸福滿滿。我們上山采野果、摘蕨菜、找竹筍;下田摸田螺;下河釣魚、游泳;射箭、玩陀螺、打彈弓、滾鐵環(huán)……有年暑假,父親還破天荒地帶我去放了一次排,一直放到縣城。兄姐弟妹都沒有這個機會,而且這也是我唯一一次跟父親去放排。想想那天的情景,到現(xiàn)在我都還覺得美滋滋的。那天,父親把一根枕木固定在木排的中間,讓我坐著。他和另一位叔叔撐排,叔叔在后面撐,父親在前面撐,當"舵手"掌握航向。每當要下灘了,父親就會提醒我坐穩(wěn)??粗赣H雙手緊握竹蒿,一會兒向左劃,一會兒向右撐的堅實的背影,頓時覺得父親是那么的剛強和堅毅。后來,我還寫了篇作文,題目就叫《父親帶我去放排》,老師還將它作為范文,唸給同學們聽。</p><p class="ql-block">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最最愿意的是,回到有父親母親伴隨的童年,那真是一段讓我難以忘懷的幸福時光。</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爺爺奶奶過世得早(我們都未見過),父親沒來得及好好盡孝,這是父親的終身憾事。但父親把對我爺爺奶奶的愛給了我外婆,視我外婆如親生母親。我們在周家河綆那幾年,依托大山和江河,日子過得還算可以。父親就將我外婆及我的小表妹,從湛江市接來跟我們一起生活。那段時間,父親給予了我外婆無微不至的照顧,外婆過得很開心。但當時外婆必竟已經(jīng)70多歲了,不太適應高寒山區(qū)的氣候,住了一段時間后,生病了,急得舅舅馬上從湛江趕來,把外婆她們接回去了。父親知道外婆喜歡用當歸、黨參、黃芪等中藥材煲湯或泡酒,愛吃龍勝的野生香菇、木耳。于是,從那時開始,父親每年都要不定期的買些寄給外婆。一直堅持了10多年,直到1978年農(nóng)歷二月初二,94歲高齡的外婆去世后才未寄。且不說這些山貨能值多少錢,僅父親這份孝心,就足以讓我們深受感動。</p><p class="ql-block"> 最最讓我感動的,還有父親對我母親的那份深深的愛。父親和母親從1937年11月結(jié)婚,到父親去世,他們牽手走過了70多年。這70多年是他們風雨同舟、相濡以沫、相敬如賓、不離不棄的70多年。由于生活的艱辛,忙里忙外的母親,有時不免發(fā)點小脾氣,責怪父親,說父親的不是。但父親從來不與母親斗嘴,聽之任之,笑而不語。父親心里明白,母親為了這個家,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他受這點委屈算不了什么。母親到了老年,喜歡喝點養(yǎng)生酒。只要是父親和母親一同上街,或者出遠門,父親必拿一個手提籃,籃里必有一瓶酒(父親自己泡制的藥酒或十全大補酒),母親隨要他隨給。記得那是2004年6月,父親和母親因病住院了,同在一病房。我請假回家在醫(yī)院照顧他們,護士要幫母親打吊針,母親死活不肯打,非要喝了酒才打針。這時,父親從他的手提籃里拿出酒,倒了一點點給母親,母親喝完酒后,乖乖地讓護士幫打針了,搞得護士哭笑不得。母親有時晚上喝了酒后,不吃飯,躺在客廳的沙發(fā)就睡著了。這時,父親總是小心翼翼地幫母親洗臉、擦手擦腳,將母親抱上床去睡,從不要我們幫忙。半夜,母親醒來后,父親就沖牛奶給母親喝。有時,我們都覺得父親太寵母親了。父親笑笑說:"你阿媽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現(xiàn)在老了,想喝點酒。只要她身體好,就讓她喝吧。"也許,這就是父親對母親的愛吧。</p> <p class="ql-block"> 父親年少時,曾上過幾年私塾,能識文斷字,也愛看書。盡管經(jīng)濟拮據(jù),但他從不吝嗇掏錢買書。那時候,我們也跟著父親在看《青春之歌》、《鐵道游擊隊》、《野火春風斗古城》等小說。父親到了晚年仍保持每天讀書看報聽新聞的習慣,《桂林晚報》是他的最愛。父親還愛看戲、看電影。電影《劉三姐》解禁后,電影院放了幾場,他就看了幾場。連電影院的場務工作員都認識他了,見到他就說:"周伯伯,又來看電影啦。"</p><p class="ql-block"> 飽經(jīng)風霜,歷盡滄桑,為我們辛苦操勞了一輩子的父親,非常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和熱情。正當他安享晚年,其樂融融之時,疾病卻悄然來之。2008年4月中旬,父親因感冒住進了醫(yī)院。我立即從外地趕回來,與兄姐弟妹們輪流照顧父親。5月初,父親出院了。待父親身體逐漸恢復后,我告別父親去了外地。9月底,我又急急忙忙地趕回家看望父親。此時的父親身體已經(jīng)很虛弱了,不再是那個目光炯炯、精神矍爍、腰板直挺的父親了??粗稍诖采系母赣H,我潸然淚下,心疼不已。由于長期的水運工作,父親患上了嚴重的風濕病,天氣一有變化,父親的雙膝就鉆心的痛,為了止痛,服用了不少的止痛藥,傷了腎臟。</p><p class="ql-block"> 2008年10月8日(農(nóng)歷九月初十)上午7點21分,父親終因腎衰竭,倚靠在我小弟的懷中,平靜、安詳?shù)刈吡?,享?2歲。</p><p class="ql-block"> 父親帶著對家人的無限眷念,對生命的無限渴望,對生活的無限向往,就這樣匆匆地走了。</p><p class="ql-block"> 父親走了,令我們?nèi)冶瘧Q欲絕,留給了我們永遠的悲痛和無盡的思念。特別是父親出門那天,母親撕心裂肺地哭喊著父親的名字,欲從廚房二樓的露臺往下跳,三、四個年輕力壯的親戚,費了好大的勁,才將母親拉住。還有那只跟隨父親多年、名叫“莎莎"的狗狗,一直守候在父親的靈前,不吃也不動,父親要出門了,它也流下了難舍難分的兩行清淚。父親的離去,我們多有不舍?,F(xiàn)在每每想到父親,我的心仍隱隱作痛,悲傷的淚水禁不住往下流。</p><p class="ql-block"> 父親,我 親愛的父親,我們好想好想您,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愿您在天堂沒有痛苦,沒有煩惱和憂愁,天天開心快樂!</p><p class="ql-block">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偉大父親誕辰100周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