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我和你 美國1號公路自駕游

梧桐雨

<h3>  2016年4月的最后一天,我們飛赴洛杉磯。倒時差的三天時間里,除了悠哉悠哉的逛吃逛喝,同時做了一些準備工作:租好車子,整好行囊,備好"糧草",連好e網(wǎng),在加州難得的一場"大雨"(衣服都沒淋濕)之后,我們出發(fā)啦!</h3><h3> 早就聽聞1號公路的大名,早就垂涎1號公路沿途的美景,這條美國西部沿太平洋海岸線建造的海濱公路,從墨西哥一直延伸至舊金山北面,風光無限秀麗,路況極為復雜,西面,是一望無際碧波萬頃的海面,東邊,則或是陡立危聳的懸崖峭壁或是野花連綿的無邊草甸。沿途的美麗小鎮(zhèn),就像一顆顆散落在太平洋岸邊的珍珠,熠熠生輝,奪人眼球,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紛至沓來。一路駛去,海岸線彎彎曲曲,公路則曲折蜿蜒,海岸線上上下下,公路則起伏不定。驢友眼中的1號公路,通常是指加州境內從舊金山金門大橋至洛杉磯段,也被稱為美國最美的公路,同時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人生一定要到的50個地方之一。</h3><h3> 美國,是個汽車工業(yè)高度發(fā)達的國家,隨之配套的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把各州連在了密密麻麻的交通網(wǎng)上,同時,也形成了極富特色的公路文化。最初美國的州際高速公路建設得極為工整,南北向的州際高速從西面加州起訖用奇數(shù)表示,東西向的州際高速則從南面開始用偶數(shù)表示,如今加上那些不斷增加的用三位數(shù)標示的斜向公路,整個公路版圖,簡直比蜘蛛網(wǎng)還要密集!而加油站、旅館、超市等等設施,都是那么便捷地靜候在高速兩旁,隨時等待著人們推門而入。高速的道口連接緊密,讓心理上習慣了上了高速沒有回頭路的我們感覺幾乎是隨上隨下,隨進隨出,毋需繳費,不必刷卡,只需踩著油門跟上車流的速度。我們躍躍欲試!</h3><h3> &nbsp;&nbsp;據(jù)說1號公路最佳的駕車路線,是自北向南行駛,因為太平洋在它的右手邊,無論是觀景還是休憩,順勢向右拐下即可隨停隨下。</h3><h3> 我們所在的小鎮(zhèn)叫Irvine,坐落于洛杉磯南面,距洛杉磯40分鐘車程。如果從Irvine出發(fā)直接跑上1號公路驅車前往舊金山,觀景效果不佳。于是,我們決定先沿101公路自南而北至硅谷,再從舊金山出發(fā),沿1號公路從北向南折返,真真切切地看看1號公路的嬌媚容顏。<br></h3><h3> &nbsp;</h3><h3> 這是我們入住的酒店,位于洛杉磯南面的一個小鎮(zhèn),喜歡它的繁花似錦,喜歡它的安全便捷,泳池、SPA、早餐樣樣具備,停車、購物、出行更是方便,酒店對面建有幾個大型的Mall,穿過馬路,即是美國最大的梅西百貨公司(Macy‘s)門店,還有好多餐飲商家,這在美西是比較難得的。</h3> <h3>  畫個簡要的線路圖是為了不至于信馬由韁地跑得太遠。草是草了些,但我們倆能看懂就行。^ - ^</h3> <h3>  出發(fā)前,先來幾張隨手拍吧!酒店旁林林總總的花,無一例外地肆意怒放,各色大葉玫瑰、薔薇、天堂鳥、以及各種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紅的賽霞,白的像雪,粉如膚脂,綠似翡翠,晃得人眼明心亮。還有那滿地鋪陳的肉肉們,大大咧咧地席地而長,那么豐腴,那么水靈,像極了滿臉膠原蛋白的花季少女。</h3> <h3>  早晨的露珠,似天堂鳥的眼淚,掛在它的"臉頰",不過,這應該是喜悅的淚珠吧——為我們即將開始的浪漫旅程!</h3> <h3>  空氣特別清新,陽光特別刺眼,即使在絢爛的花樹下,也得瞇著眼睛看鏡頭,可心卻是清咧咧的亮,忍不住地喜笑顏開,忍不住地……"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看見一向嚴謹?shù)哪阋策@樣的放松,我更覺開心!</h3> <h3>  清晨的陽光透過枝椏直射而下,在我的身后形成萬道光芒,似乎預示著接下去的一路,我們將吉星高照。</h3> <h3>  紅色七座道奇車,雖油耗稍大,但坦克一樣的自重讓初跑高速的我們更加安心,可坐可躺,空間更寬敞,接下來的八天時間里,它將陪伴我們環(huán)游一圈。</h3><h3> 坐上錚亮的車子,找找出行的感覺,我們,出發(fā)啦!</h3> <h3>  Day1:陰天,剛剛拐上的101公路帶我們進入陡峭的山坡,山路上有霧,最濃處能見度不足五米,再加上連續(xù)轉彎,緊張得都忘了拍照。這是穿過濃霧后的第一張照片,路況良好。</h3> <h3>  加州的天氣,似乎屬于典型的"給點陽光就燦爛"。這不,太陽剛在云層里露個臉,這天就變了個樣,藍是藍,白是白,一下子高遠空曠很多。</h3> <h3>  路是陌生的,車道一字兒坦陳,分隔線極為耀眼,隨著身邊不斷閃過的車子冷不丁地晃出一個個亮點;車是陌生的,高的低的敞篷的拖斗的貼地的,更有那胡子拉扎極為壯碩的黑人司機開著小山似的集裝箱車一駛而過,律動感極強的低音炮把公路都震得一顫一顫的;路牌是陌生的,尤其在轉彎路口,全英文的標識夾雜著一些莫名其妙的數(shù)字,GPS里不停傳來的"turn right then keep left"、"turn left then turn right",隨著身邊泄洪般的車流,非但沒讓我覺得溫柔,反而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感覺;連窗外的景也是陌生的,多的是砂石地貌,光禿禿的,很是荒涼,偶爾有幾棵高高的棕櫚樹閃過,那身形,像是細腳伶仃的黑人頂個亂哄哄的爆炸頭,襯著碧藍的天空,倒是真真切切的異域風情……</h3> <h3>  漸漸的,當車窗外的景致如潮水般褪去,內心的不安也消失了。因為,你鎮(zhèn)定自若的開著車,我絮絮叨叨的嘮著嗑,對周遭的熟悉感與時俱增,忐忑隨風而去……</h3> <h3>  越往北走,植被就越茂盛,色彩也越來越豐富。抬眼望去,連綿起伏的山路兩旁,從最初接近戈壁荒漠的黃褐色,到漸漸泛綠至灌木叢生再到樹林不斷綠意蔥蘢,加州南北的氣候變化可窺一斑。一閃而過的車窗外,偶爾能見一臺臺小型的鐵玩意兒,看架勢是采油架。沙漠是石油的良壤,可美國人對本國資源極其保護,大量的資源都靜埋地底,寧可向外采購,故而整體而言,大型的開采鮮有看見。而葡萄園,卻是時不時有大片劃過,低矮卻整齊,我們猜測他們的農(nóng)民一定是劃線種植的,不然莊稼怎么可能橫平豎直,連高矮都差不多?!</h3> <h3>  一路說說笑笑,時間倏忽而過。</h3><h3> 跟著GPS,于下午1:30我們安全抵達第一站——海濱城市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順利入住之前預定的酒店。</h3><h3> 美國的酒店業(yè)也是相當發(fā)達,無論是公路兩旁還是度假勝地,Hotel(星級酒店)、Motel(汽車旅館)、度假酒店、民宿以及現(xiàn)在流行的Airbnb(家庭空置房出租)等形式的住宿方式不勝枚舉,Santa Barbara這個舉世聞名的小鎮(zhèn)是度假勝地,因此小鎮(zhèn)上的度假酒店更是比比皆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景觀房,背街小巷環(huán)境幽雅的情調房,滿園芬芳爬滿三角梅的民宿……</h3><h3> 我是在booking上找到的這家酒店,網(wǎng)評分很高,留言也都不錯,抵達一看,類似于客棧。停車場很寬敞,房間設施和裝修有四星級的標準,只是沒有國內星級酒店的豪華大堂,前臺設在一幢長方形的寬敞獨立房屋內,咖吧、閱讀角、休閑區(qū)一應俱全,服務也相當不錯。這家初試即感不錯的酒店,讓我們堅定了后面的行程中,住宿以Motel為主的想法。</h3><h3> 稍做洗漱,我們就直奔海灘。</h3><h3> ( 因為相機內存卡的原因,有幾處的照片均無法讀出,圣巴巴拉也是其中之一,此處應作流淚狀??……)</h3><h3> 如果說海灘上發(fā)現(xiàn)比基尼女郎是理所當然的話,人頭攢動,車來車往的大街上也隨處可見這樣的穿著則讓我略感意外,奇怪的是,見過幾個之后,我也逐漸適應了這種視覺效果,沒有了最初的違和感,所謂的"見怪不怪 其怪自敗"吧。海灘上,走的躺的下水的玩球的人們多得擠擠挨挨,也有人四仰八叉地躺在沙灘上,隔段時間翻個面,像烙餅似的。</h3><h3> 先開車把Santa Barbara逛了個大致,對近處的鐘樓、街道和稍遠處的山上人家也有了初步印象,再順著海面上延伸出去的大型木制碼頭一直步行到華燈初亮,直到海風吹得我肚子"咕咕"叫,才想起晚餐時間到了。</h3><h3> 晚餐當然在海鮮碼頭,慕名而去"fish house"(漁屋)的游客把本應幽雅清凈的西餐廳吃成了人聲鼎沸、觥籌交錯的堂吃中餐館,菜品倒是不錯:魚和蝦的新鮮度很高,面包也很香,考驗廚藝的湯汁更是濃稠鮮香,可是對于我這個長著中國胃的人來說,西餐的味道全都差不多,依舊淺嘗即止,把吃的"福利"讓給了他。</h3> <h3>大型木制碼頭</h3> <h3>燈火闌珊的海岸線</h3> <h3>  華燈初上,夜幕降臨,高高的棕櫚樹下海風撲面而來,在陌生的異國他鄉(xiāng),居然沒有一絲的不安,傳說中的"我心安處即是家",大概指的就是此種情形吧?</h3> <h3>  Day2:一覺睡到自然醒。早餐后,我們繼續(xù)向下一站前進。</h3><h3> 對于決定走1號公路的我們來說,自南向北的兩天時間是份意外收獲。幾天的行程,越來越讓我們感覺到,美國就是個"大農(nóng)村",除了downtown,很少看得見高樓大廈,一路過來,齊刷刷的葡萄園、麥田和蔬菜基地不時落入眼簾,散落在各州各地的形形色色的小鎮(zhèn),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和標簽:漁業(yè)小鎮(zhèn)、農(nóng)業(yè)小鎮(zhèn)、古堡名勝、自然觀光……我們決定再多走多住幾個小鎮(zhèn),以體驗各地不同的民俗風情。</h3> <h3>  傍晚,抵達薩利納斯(Salinas),入住酒店時大堂服務生超級熱心,不但聽懂了我"三克油"+的英文,還幫我聯(lián)系了第二天舊金山的酒店客服,讓我們吃了顆定心丸。</h3><h3> 關于這個小鎮(zhèn),百度上是這樣介紹的——</h3><h3> 薩利納斯(Salinas),坐落于美國加利福尼亞蒙特利縣,是該郡郡府所在地。它臨近太平洋,距離海岸只有12英里。從南北看是位于加州的中部,離圣何塞不遠。薩利納斯1874年建立,目前該市人口有十五萬以上。薩利納斯周圍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陽光充足,物產(chǎn)豐富,農(nóng)業(yè)發(fā)達,是一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加工的中心,農(nóng)業(yè)及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業(yè)也是該地區(qū)最主要的經(jīng)濟行業(yè),每年農(nóng)產(chǎn)品業(yè)的收入達到三十億美元左右。該地區(qū)主要的農(nóng)作物有谷物、萵苣以及各種蔬菜水果和苗圃產(chǎn)品,主要的水果蔬菜有西瓜、葡萄、草莓、蘑菇、椰菜、胡蘿卜、卷心菜、菠菜等。</h3><h3> 去吃晚餐的路上,果真看到了大片的農(nóng)田。小鎮(zhèn)人口不多,在距離酒店最近的mall里,找了家越南菜館,點了份米線,以慰籍自己也不曾想到的如此愛國的中國胃。</h3> <h3>酒店大門口</h3> <h3>  Day3:一早順利摸到世界著名的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園"硅谷",實地參觀了google總部和蘋果總部所在地,誤打誤撞地游覽了一個精致住宅小區(qū),還"考察"了大名鼎鼎的斯坦福大學。</h3> <h3>  斯坦福大學內的大草坪,直接懵倒我,那深深淺淺如茵的綠和米黃墻磚紅色屋頂勾勒出來的畫面,連著那草坪中長長的步行道,把我的心緒拽得好遠好遠……要是……</h3> <h3>  在斯坦福大學的校園里留個影,沾點書卷氣。</h3> <h3>  在斯坦福大學的某個餐廳里,點個"熊貓餐",沾點煙火氣。20刀大洋的快餐可是第一次嘗試哦!</h3> <h3>  小時候愛唱《我的中國心》,表達自己的愛國情,可是漂游在外,發(fā)現(xiàn)我們的胃才是最具代表性的,根本受不了連續(xù)進食西餐。這不,機智如我,發(fā)現(xiàn)了用yeep搜索附近中國自助餐(Chinese buffet)的竅門,這下就方便多了。</h3><h3> (插敘,有圖為證)</h3> <h3>  美國的中式自助餐廳一般菜品較為齊全,熱菜區(qū)、冷菜區(qū)、海鮮區(qū)、點心區(qū)、水果區(qū)和現(xiàn)燒區(qū)整齊陳列著各色美食,尤其是海鮮和甜點,還真是豐盛。一般午餐12刀加稅,晚餐15刀加稅,除了裝修略遜色,菜品和國內五星級酒店的自助餐相差無幾。這一溜兒的各式菜肴,等著我們大快朵頤!</h3> <h3>  從斯坦福出來后,我們直奔舊金山而去,下午三點,抵達酒店大門,發(fā)現(xiàn)它就在九曲花街上。不喜歡舊金山城內過山車般的地形,也對游覽過的漁人碼頭有了免疫力,金門大橋和國內新建的很多跨海大橋相比更多是勝在歷史,我們商量后果斷放棄,決定趁天色還早,向蒙特雷(Monterey)進發(fā)。</h3><h3> </h3> <h3>  這個決定意味著我們將會于傍晚時分通過舊金山至蒙特雷的陡峭山路,可是出發(fā)時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一路真叫心驚肉跳!</h3><h3> 首先,當我們終于穿過舊金山城區(qū),找到去蒙特雷的路口時,發(fā)現(xiàn)時間已經(jīng)多用了一個小時。稍頃,即發(fā)現(xiàn)油箱紅燈已亮,汽油告警!這下緊張了,因為山路邊人家漸少,下一個加油站還不知在哪兒,所以,每一腳油門下去,全是忐忑……終于,看見了對面馬路邊上的加油站,毫不遲疑,選擇右側下路再繞過去,這才長舒了一口氣!</h3><h3> 以為接下去的行程可以優(yōu)哉游哉了,沒想到,更驚險的心路還在等著我們——臉上不動聲色,心底卻時不時地翻出驚濤駭浪!開著開著,人煙全無了!放眼望去,除了白茫茫的太平洋,就是黃綠色的草甸子,車輛也很少見。開著開著,山里起霧了!濃霧罩著遠處的海面,也籠著近處的崖壁,我們只能以龜速前進,此時,網(wǎng)絡信息沒有了!說不緊張那是假的,可是,明明剛才加油站的收銀員告訴我們就是這條路呀!"應該沒有問題的。"我故作鎮(zhèn)定地說。</h3> <h3>  沒想到,過不多久,幾個彎繞過后,真的看見了一個稍大的休息平臺,有四五輛車在那邊停留。濃霧在山脊處升騰而起,路面的清晰度一下子好了很多。不見了拍岸的驚濤,似乎心跳也隨之平息。</h3> <h3>  過不多久,濃霧褪去,一切又恢復了安靜的模樣。其實,美國的公路路況確實良好,寬敞平坦,標線清晰,特別是拐角轉彎處,更是人性化地設計著很多提示和休息平臺,供人們及時應對突發(fā)情況。剛剛膽戰(zhàn)心驚的,更多是因為對前路的茫然吧?人,往往在失去對環(huán)境的掌控力時會不知所措,產(chǎn)生嚴重的不安感,這應該就是很多人喜歡呆在熟悉的舒適區(qū)的原因。</h3> <h3>  離開舊金山三個多小時之后,我們終于安全抵達蒙特雷(Monterey)這個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h3><h3> 據(jù)說,這里是真正的美國中產(chǎn)階層躲避寒冷冬天的度假勝地。住在中東部地區(qū)的他們,可能會在這里擁有一套沿海的獨棟小別墅,碩大的落地窗可以遙望到時而安靜時而狂風大作的太平洋。沖浪、游泳、日光浴,陽光、沙灘、一家人,美劇中的度假模式不是杜撰出來的,眼前的這個小鎮(zhèn),就是他們理想的度假天堂。</h3><h3> 泡個SPA沖個澡,洗去一路的緊張感。我很奇怪的是,一路開車過來,居然沒有太大的疲憊感,是否和空氣中的含氧量大有關系?</h3><h3> 晚餐是在附近的餐館解決的,游客多得需要排隊等候。依然是人氣很旺的堂食模式,破天荒地點了一瓶米國啤酒,為了解壓?</h3><h3> </h3> <h3>  Day4:這是我們在蒙特雷入住的酒店。早餐比較豐盛,水果、牛奶、各式面包以及常見的自制華夫餅,可我更喜歡的是這樣潔凈的環(huán)境。紅是紅,綠是綠,藍是藍,紫是紫,目之所及,色彩的飽和度都特別高,尤其是那些地上的肉肉,似乎都能掐出水來。暖暖的燈光打在沒有一絲塵埃的玻璃窗上,四周折射出水晶般的光澤,此時,似乎連呼吸也是新鮮的。</h3> <h3>可愛的肉肉們</h3> <h3>  用過早餐,我們整好行囊又要出發(fā)啦!下一站,著名的海濱文藝小鎮(zhèn)——卡梅爾(Carmel)。沿途會經(jīng)過美國西岸著名旅游觀光景點-十七哩路(17 Mile)英里,長長的海岸線上,碧海藍天、鮮花礁石、懸崖峭壁、古老松柏和隨處可見的松鼠、海鳥、海豹……也花10刀美金體驗了全程唯一的收費公路——因為那屬于私家公路。</h3> <h3>  沿著海岸線繼續(xù)前行,一路游人不斷,隔不多遠就會有觀景平臺出現(xiàn),游人們拍照、聊天、休憩,三三兩兩,極為休閑。四天車子開下來,路感強了好多,而海灘邊的行駛,更讓我們感覺到自駕的快樂:不用趕,不用避,感覺車速擋了人家,就自覺地在邊上歇一歇,累了躺一躺,渴了喝口水,最重要的是,寬敞的車廂內,我們一路叨叨,遠離喧囂。</h3> <h3>  光怪陸離的競爭社會里,各種誘惑,各種競爭,各種蠢蠢欲動,甚至各種不擇手段,深陷時代的漩渦,一不小心就會可能迷失方向。因此,學會和自己的真心對話,學會定身安神,是非常必要的一項技能。因為,每個人都有兩張面孔,一張是眾人面前的外我面孔,一張是匿在內心的內我面孔,外我追求完美、堅強、能干,內我喜歡真實、率性、自在,前者強調"好",后者注重"真",唯有兩者真真正正的同步、統(tǒng)一,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氣定神閑,不然,總有一天,兩個自我會無休無止地掐架至沒完沒了的白天不懂夜的黑,而內心,則會像對不上孔距的齒輪一樣,被噬咬得千瘡百孔,痛不欲生。</h3><h3> 旅行,就會讓我們跳出日常,回歸自然。</h3> <h3>可以在無垠的海灘邊擺個pose</h3> <h3>也可以自由地蹦蹦跳跳</h3> <h3>  中午時分,抵達卡梅爾小鎮(zhèn)。拍個照片以示紀念。</h3><h3> 卡梅爾是一處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許多風格獨特的藝術家和作家住在這個依山面海的充滿波西米亞風情的小城市中,奇特的建筑物和景色美得如童話一般。小鎮(zhèn)上,各種精美的時裝店、古董店、糖果店、畫廊、玩具店還有日用工藝品店鱗次節(jié)比,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到游客駐足觀賞以及采購。1969年,中國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曾居住在此,稱其居所為"可以居"。</h3><h3> 在小鎮(zhèn)上享受了美味的午餐,店主是個香港人,滿座的客人意味著忙碌的價值所在,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勤勞智慧的象征。</h3><h3> (可惜了那么多精美的照片……)??</h3> <h3>  告別精致又充滿波西米亞風的卡梅爾,我們繼續(xù)南下,下一站——圣西米恩(San Simeon)。這個小鎮(zhèn)不大,居民相對較少,我們選擇了一個連鎖酒店,價格是行程中最便宜的,含稅70幾刀吧,餐廳就在酒店附近,出門右拐,客人基本都是老美,我們點了正宗的西餐,換換口味,感覺味道不錯。小鎮(zhèn)靠海,坐落于舊金山和洛杉磯中間,我們的行駛時間剛好適合在這里歇腳。久宴無味,熟視無睹,連續(xù)看了這么些天的海景,心里的驚喜已不如最初多現(xiàn),似乎,較之海灘,我們對這里的海象更感興趣些。</h3><h3> 晚飯后,驅車十分鐘來到海象灘。</h3> <h3>  海象灘,是個全開放的小海灣,海灘平整開闊,海水把平直的海岸線沖出了幾個大缺口,擋住了呼呼的海風。于是,這里就成了幾百頭海象的聚居地。它們聚眾而居,慵懶地躺在沙灘上,也許是為了取暖,總是簇擁在一起。那么多肉肉的身軀疊在一起,除了壯觀,也會給密集恐怖癥的游人帶來不適感。我們戲說,這么多無人看管的海象要是生活在喜歡烹炸煎煮的美食國度,不知會不會成為人們的饕餮大餐?</h3><h3> 游人的步行道和海象們僅用一排圍欄隔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呼呼大睡的"懶象",竊竊私語的"話語王",引吭高歌的"歌唱家"……</h3><h3> 停車處有五六輛房車駐扎,全是老外,估計今晚他們就打算在這兒安營扎寨,和海象們相擁入眠了。</h3> <h3>四仰八叉地躺在沙灘上,根本不顧自己的形象。</h3> <h3>真寐還是假睡?</h3> <h3>落單的小海象</h3> <h3>  到此一游,以此存照。</h3> <h3>房車邊上合個影,心里暗生希冀:啥時也能開個房車去旅行?</h3> <h3>  晚上是例行的SPA時光,只有我們兩個人在泡,半小時下來,困意襲來,直接回房間睡覺。</h3> <h3>  Day5:一夜好覺。清早起來,天是陰的,給了自己一個睡懶覺的理由,說好的日出就算已在夢里看過。</h3><h3> 出了酒店,發(fā)現(xiàn)兜里已攢了厚厚一疊卡片,這是每天住宿的房卡。美國人只有小費的做法,沒有押金的說法,入住后,人手一張卡片,就已是貨款兩訖的意思,退房時無需交還,所以幾天下來,我們握在手里的房卡已經(jīng)小有厚度了。</h3><h3> 今天,我們將再次去拜訪索爾旺(Solvang)的丹麥小鎮(zhèn),一個美輪美奐的童話世界。</h3><h3> 出發(fā)!</h3> <h3>  開出沈西米恩不久,太陽就從云層中探出頭來,天一下子放晴了!我們才發(fā)現(xiàn),陽光下的太平洋像施了換膚術似的換了付模樣:天是藍的,云是白的,水也換成了藍白相間的洋裝,年輕了許多。</h3><h3> 沿途有很多房車泊著,開窗支架的,煞是熱鬧!</h3> <h3>不知是家人還是朋友一起,在海灘上玩套圈游戲。</h3> <h3>  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我們總是情不自禁地衍生出各種熟悉的想法,而當我們把自己置于一個完全陌生的空間里,各種久不曾有的情緒不斷涌現(xiàn):新鮮、好奇、陌生、有趣甚至驚訝、擔憂、惶恐……那是非常難得的一種體驗。當我們跳出有控制力的日常,我們還能檢驗自己的適應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對陌生事物的學習能力,來試試自己對周遭乃至這個世界的包容性。甚至,暫時忘記煙火和喧囂,在靜謐的時空里難得的和自己對話:現(xiàn)在的你是個怎樣的我?你,為什么成了現(xiàn)在的我?你究竟喜歡怎樣的我?你究竟要一份怎樣的生活?怎樣的相處方式才是我們彼此最好的選擇?……</h3><h3> 即想即停的海岸線上,我們駐車發(fā)呆……</h3> <h3>  抵達索爾旺(Solvang)的丹麥小鎮(zhèn)時恰是中午,依舊先辦入住手續(xù)再外出。我們已是我們第二次光臨這個小鎮(zhèn),之前跟團游過此地,太喜歡這里童話般的氛圍,這次自駕一定要重游故地。</h3><h3> 據(jù)之前的導游介紹,在1911年,近十名丹麥移民看中并買下這塊靜謐的土地,他們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建立起極具丹麥風味的鄉(xiāng)村、學校及住宅等。經(jīng)過近百年發(fā)展,丹麥城已成為觀光城,擁有兩百多家商號及各式手工藝品店、糕餅店等。小鎮(zhèn)街道不寬卻井然有序,路邊的兩層木造房屋不是棱角就是尖頂。房屋結構樣式和顏色各不相同,加上房前栽種的艷麗奪目鮮花,呈現(xiàn)出多彩多姿的迷人景致。小鎮(zhèn)周邊的鄉(xiāng)村也田園牧場味兒十足,真是個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h3><h3> 為了不至于在如此詩意的童話世界里汗顏,在一個中國餐館用過午餐后,我們先去嘗試自助洗車,結果還是在友好的米國人民耐心協(xié)助下才算搞定,過程不再贅述……</h3> <h3>  喜歡這里天高任鳥飛的潔凈天空,喜歡這里色彩斑斕的北歐建筑,較之卡梅爾小鎮(zhèn)濃厚的藝術氣息,這里更童話。</h3> <h3>  繽紛的色彩,別致的建筑,飄香的街道,善意的笑容,精致的商品……推開任意一扇店堂的門,都是有別于"國標"的來自世界各地的紀念品,令人流連忘返……</h3> <h3>  一個雙肩包,一雙平底鞋,就是我們出行的標配。雙肩包的厚重,背負著對前路的無盡憧憬和滿懷希冀;平底鞋的輕便,丈量著旅途中的漫漫風塵和率性自在。</h3> <h3>戀戀不舍地離開小鎮(zhèn),我們隨性而開,往人少的地方駛去。一切都陌生而鮮活,一切都生動而難忘,毛色黑亮的長腿牛在慵懶地踱步,大片的草地綠得人心無雜念,不時能見大葉玫瑰和各色叫不出名字的花草,在隨著微風輕輕擺動,偶爾有小鳥在空中飛過……周圍很安靜,心卻懶懶的,暖暖的……</h3><h3> 一不小心,遇見一個葡萄園,門口寫著"welcome……",便不管不顧地"闖"了進去,沒想到,又是歪打正著!</h3> <h3>歡迎光臨~~</h3> <h3>葡萄園內隨意放置的休息桌椅</h3> <h3>整潔的休閑長廊</h3> <h3>挑挑選選~~</h3> <h3>  Day6:晨起,我們又將踏上新的旅程。按慣例在床頭放好小費,我們將動身去往帕薩迪納,那里有蜚聲世界的加州理工大學。</h3> <h3>  入住帕薩迪納(靠近洛杉磯的一個小鎮(zhèn))的酒店,大堂的色彩極為濃郁,美劇中常見的熱帶風情。</h3> <h3>  前臺小姐相當熱情,征得同意后,為她拍了張美照,居然聽她夸道:"Very well!like so much!"也不知真假,反正我是當她真心的。^ - ^</h3> <h3>  早餐區(qū),吃的是就是環(huán)境吧?水果、牛奶、麥片,用微波爐"叮當"一下,就是老外的簡易早餐,冰水更是他們的必備單品,捫心自問,差異有點大,我們的胃有點"刁"。</h3> <h3>  Day7:離開帕薩迪納,我們前往下一個海濱小鎮(zhèn)——圣莫尼卡(Santa Monica)。她,有著迷人的海灘風情,也有古老的海灘碼頭,更重要的是,她是貫穿美國東西大動脈的著名的66號公路的終點,在短短的美國發(fā)展史上有著重要歷史、經(jīng)濟和文化意義。也許,她也是我們下一個自駕夢想展翅的地方……</h3> <h3>  八天的自駕行程在不知不覺間如水流過,從最初的希冀忐忑,到后來的自在悠閑再到如今的回味無窮,一路游來,收獲的不僅是眼里的世界。</h3><h3> 旅行,除了開闊視野,更應是一個不斷感悟的過程——關于內心的豐盈和成長,關于彼此的包容和期許,去繁就簡,從瑣事中剝離出一個純粹的自己。每一次旅行,都賦予我們屬于個體的感悟,也給予我們全新的對方,打開彼此的心窗,讓我們靠得更近,也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 透明、澄澈、溫暖。這,也是我和你一起旅行的意義所在吧?</h3><h3> 有人說, 樹高千丈,是因為有龐大根系在支撐著它。有人說,一個人向外的探求越遠越遼闊,向內的皈依就越深越濃烈。我堅信,當我和你踏遍千山萬水,飛過五洲大洋,我們心的指針將愈來愈堅定地指向——"家"所在的方向!<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