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喀納斯湖是新疆中國阿勒泰地區(qū)布爾津縣北部一著名淡水湖,位于阿爾泰山脈中,面積45.7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米,最深處達到188.5米,蓄水量達53.8億立方米。外形呈月牙狀,被推測為古冰川強烈運動阻塞山谷積水而成。</h3> <h3>喀納斯湖呈彎豆莢形,湖東岸為彎月的內側,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平臺,使湖形成井然有序的6道灣。</h3> <h3>月亮灣會隨喀納斯湖水變化而變化,是鑲在喀納斯河的一顆明珠。湖內有嫦娥奔月時留下的一對光腳印。也有傳說這個腳印是當年成吉思汗追擊敵人時留下的。</h3> <h3>臥龍灣湖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錦、綠草如茵,湖中小島景色秀麗,湖進水處巨石抵中流,激浪拍巨石,玉珠飛濺。</h3> <h3>每一道灣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其中第一道灣的基巖平臺有一個巨大的羊背石,恰似一只臥羊昂首觀湖;三道灣的觀湖臺,是賞湖上落日的最佳地點;</h3> <h3>當旭日東升或夜幕降臨時,乘船或站在第四道灣平臺上探尋湖心秘密,運氣好的話還可能看到時隱時現(xiàn)的神秘“湖怪”。</h3> <h3>北端的入湖三角洲地帶,大片沼澤濕地與河灣小灘共存,地形平坦開闊,各種草類與林木共生,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h3> <h3>喀納斯湖上端,有湖心島浮于水面,四周皆森林茂密,湖水碧綠純凈。</h3> <h3>環(huán)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陽坡被茂密的草叢覆蓋,每至秋季層林盡染,景色如畫。</h3> <h3>這里是我國唯一的南西伯利亞區(qū)系動植物分布區(qū),生長有西伯利亞區(qū)系的落葉松、紅松、云杉、冷杉等珍貴樹種和眾多的樺樹林。</h3> <h3>喀納斯湖水中生長的有哲羅鮭、細鱗鮭、江鱈、阿爾泰鱘、西伯利亞斜鳊等珍稀魚類。</h3> <h3>特別是哲羅鮭,體長可達2-3米,重達百十公斤,因魚體呈淡紅色而被稱為大紅魚。有專家考證喀納斯湖怪就是所謂的哲羅鮭。</h3> <h3>橫亙在新疆北部的阿爾泰山雄偉壯觀,其主峰友誼峰終年被冰雪覆蓋,是我國海拔最低的現(xiàn)代冰川之一。</h3> <h3>喀納斯湖不僅自然資源和生物物種非常豐富,而且旅游環(huán)境和人文資源也別具異彩。<br></h3> <h3>喀納斯具北國風光之雄渾,又具有南國山水之嬌秀,加之這里還有“云海佛光”、“變色湖”、“浮木長堤”、“湖怪”等勝景、絕景,怎能不稱得上西域之佳景、仙景!北面是白雪皚皚的阿勒泰山脈、高聳如云的友誼峰,湖周重巒疊嶂,山林猶如畫屏。</h3> <h3>不同的植物群落層次分明,色彩各異。每至秋季更是萬木爭輝:金黃、殷紅、墨綠各呈異彩。葉茂,枯葉朽木上苔蘚、野草遍生。</h3> <h3>林間空地草甸如茵,山花鮮艷。風靜波平時湖水似一池翡翠,隨著天氣的變化又更換著不同的色調,自晨至夜變換著風采。</h3> <h3>每當煙云繚繞,雪峰、春山若隱若現(xiàn),恍若隔世。夏季,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駱駝峰則可觀覽佛光奇景。 </h3> <h3>喀納斯景區(qū)位于阿爾泰山之陽,這一地域古來為北方諸多民族游牧之地。</h3> <h3>額爾齊斯河北岸細石器遺址的發(fā)現(xiàn)說明,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人從事狩獵、漁獵的人類活動。</h3> <h3>歷史上先后或同時有塞人、呼揭、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鐵勒、蒙古、哈薩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h3> <h3>在歷史演進過程中,這一地域曾先后隸屬部族地方政權鮮卑汗國、柔然汗國、突厥汗國、鐵勒汗國、回紇汗國、蒙古汗國、準噶爾汗國轄理。</h3> <h3>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或者“峽谷中的湖”。</h3> <h3>它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勒泰地區(qū)布爾津縣境內北部,距縣城150公里,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h3> <h3>與我國絕大部分的江河屬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納斯屬于北冰洋水系。環(huán)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陽坡被茂密的草叢覆蓋。</h3> <h3>湖水來自奎屯、友誼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當?shù)亟邓?,從地表或地下瀉入喀納斯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