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離開阿魯科爾沁旗近四十年了,從上個世紀九五年開始,我先后已四次重返故里,每一次,都有驚喜,也有失落,驚喜的是變化,失落的是情感。她變得是既熟悉,又陌生!</h3> <h3> 由于每次都是來去匆匆,沒有在天山鎮(zhèn)久留,所以,只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h3> <h3> 這次,我是獨行而來,由于多種因素挽留,時間充裕。我決定徒步觀光,看看旗里街里的新區(qū)、老區(qū)及整個天山鎮(zhèn)風貌。</h3> <h3> 望著眼前新區(qū)這寬闊筆直的柏油馬路,綠化的隔離帶、</h3> <h3>公交車汽車站</h3> <h3>鱗次櫛比的樓群</h3> <h3>大型超市商城</h3> <h3>休閑娛樂廣場</h3> <h3>新建的花園住宅小區(qū)。</h3> <h3>學校</h3> <h3>醫(yī)院</h3> <h3>賓館酒樓</h3> <h3>體育運動中心</h3> <h3>籃球場</h3> <h3>足球場</h3> <h3>傍晚夕陽下的快樂輪滑人</h3> <h3>和玩輪滑的孩子</h3> <h3>我一次次的問自己,這還是天山街嗎?</h3> <h3> 還是那個一條小土馬路,兩邊低矮磚房、土房商鋪的天山街嗎?</h3> <h3> 還是那個二十來分鐘就走到頭,兩個來回,就被人認出的天山街嗎?</h3> <h3> 不是了!變了?。∫磺卸甲兞耍。?!幾十年過去了,一切都翻天覆地了! </h3> <h3> 那個叫天山街里的地方,兩邊只有一些小商鋪、招待所、大車店的小街,現(xiàn)已變成一座小型城市規(guī)模的新型城鎮(zhèn)了,并且具備了一些大城市所配備的功能了。</h3> <h3>我記憶中的天山街,還在嗎?它在哪兒……?</h3> <h3> 我決定到老區(qū)去逛逛,也許那里或多或少還留有歷史的痕跡。</h3> <h3> 這里,原來是旗里的主要商業(yè)區(qū)。雖然變化也很大,房子基本都翻蓋樓房了,路也加寬了。但主要格局沒變。道路走向沒變。</h3> <h3> 房子雖然有了變化,但耐心尋找,多少還能找到昨天的影子。</h3> <h3> 旗里,天山老街,當年就是我們心中的購物天堂,那個時代物資短缺,但這里物資供應還是優(yōu)越的,許多沈陽沒有或少見的東西,這里都有。除了蒙族民族用品和食品外,有新華書店;有賣布料、生活所有用品的百貨商店;也有賣點心,糖果的食品店;還有茶館、飯店;小飯店里經(jīng)營的主食:像油條,牛肉餡餅等,這在當時的沈陽,都是短缺或多年不見的食品。更何況什么也買不到的牧區(qū),太難得可貴了。最讓人難忘的是瓜,尤其香瓜,那個香和甜,回沈后再沒吃過那么好的瓜。</h3><div> 當時,能有一次去旗里天山街機會,都能高興好多天,但機會少的可伶!</div> <h3> 這兒,當年是一圈小平磚房。冬天要靠燒牛糞取暖的旗招待所。每間屋子是一鋪炕,大概能住2至4人,采暖期,要旅客自己往爐子里添牛糞。牛糞就堆在爐子旁。這樣條件也是當時旗里最好的旅店,常常會議占滿,住不進去。上世紀九十年代蓋成大樓,占地還是原來的院落,叫阿旗賓館?,F(xiàn)已重建成商業(yè)網(wǎng)點樓群?!?lt;/h3> <h3>最沒變的地坐標,就是它了——新華書店,記憶中最深的地方,還是重建在原來的位置上。</h3> <h3>大車店,早已成為歷史。但它的位置應該還在吧!</h3><h3> 按我記憶中的位置找到這個院落,院落大小有點像,但當年是個大四合院,半圈干打壘的土房子。是那種人蓄同住的地方,人住屋里,驢、馬住院子里,院里有馬棚,有拴馬的樁子和喂馬的槽子。滿地干草沫和牲蓄的糞便。氣味不然而喻。每天,人來人往,人的說話聲,驢、馬的叫聲,混雜一起,熱鬧非凡。</h3> <h3> 我頂著烈日與風沙,兩日穿梭于大街小巷,盡量尋找出記憶中當年的點點滴滴。</h3> <h3> 尋找這些又像,又不像的地方。這里的房子顯然是后蓋的,但門臉和臺階有點當年風格。</h3> <h3>這處房子門臉最接近當年。但當年沒有這五顏六色的牌匾。滿目很是清凈。</h3><h3><br></h3> <h3>這小巷布局沒變,變的是房子結(jié)構(gòu)材料。</h3> <h3>這里或許有老房子,但重新維修后,看不出哪一處是藏龍臥虎之地。</h3> <h3>這樣小巷很熟悉,有點當年的味道!</h3> <h3>這里最像當年的商業(yè)門臉房,但如今也是罩了大白,抹了水泥,裝飾修善過了。</h3> <h3>這是老街兩邊的新店鋪</h3> <h3>飯店</h3> <h3> 現(xiàn)在到這里,再也不用為住宿費心!中低檔酒店偏地都是。</h3> <h3>到處都是完善的餐飲住宿。</h3> <h3> 夜晚, 電線桿掛著昏暗的路燈;清晨,有線喇叭悅耳的播音,對現(xiàn)在的天山人來說,早已成了傳說。</h3> <h3> 旗醫(yī)院,旗里最有名的大醫(yī)院,在那個缺醫(yī)少藥的年代尤顯珍貴!現(xiàn)在的規(guī)模早已今非昔比了!</h3> <h3>這是汽車站</h3> <h3>寬敞的汽車站候車大廳。</h3> <p class="ql-block"> 現(xiàn)居住天山街里的當年那些老朋友們,帶我來到北山,這是我第一次登北山,原來到老街只是遠遠的望過這座山,那時,不知道它有多遠,有多高!</p> <h3> 站在這里,整個天山街,盡收眼底。山坡上種植了很多小樹,杏花兒林已成片綻放。</h3> <h3>望著建設(shè)發(fā)展中的天山街,我由衷的感嘆!</h3> <h3>阿旗,每天都在悄悄的發(fā)生著變化,新與舊,正在更替中。</h3> <h3>民族與大同,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都在包容中并進!</h3> <h3> 過去已成為歷史,今天正面向未來。</h3> <h3>新的建設(shè)</h3> <h3>新的規(guī)劃</h3> <h3>新的發(fā)展</h3> <h3>這就是今天的天山鎮(zhèn)!</h3> <h3> 昨天旗里,那個購物小街的記憶,已在時間的歲月里走遠!我人生最美好的年華18——22歲卻永遠的停留在這里。</h3> <h3> 今天,一個新的阿旗,新的天山鎮(zhèn)正在崛起!</h3> <h3> 我衷心祝福你!</h3><h3> 祝福你:第二故鄉(xiāng),明天——更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