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青春的記憶</b></h1> <h3> 2017年4月30日,是我們劉家站墾殖場知青下放四十周年聚會的日子。1977年我們鷹潭知青,分別于1月8日和5月18日兩批,33人下放到劉家站墾殖場——一分場上張知青隊。當時我們知青的年齡在十六——二十一歲之間。離開父母與老農(nóng)們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現(xiàn)如今也都將陸續(xù)步入花甲之年了。此次聚會是第二次,第一次是二十周年時聚過一次。雖然我們都前后陸續(xù)地回到了我們的城市——鷹潭。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但卻很少見面,即使有時會碰到一些,那也是很少的一部分知青。有的甚至于幾十年都未曾謀面。因此,這次聚會就讓我們知青的心情更加迫切和向往……。此次聚會其主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到我們曾經(jīng)下放的上張隊和我們知青兩隊去故地重游??纯次覀冊?jīng)勞動生活過的地方。并走訪一下,現(xiàn)在還健在的一些熟悉的老農(nóng)和他們的后人。中午并請老農(nóng)和他(她)們的家人,一起到劉家站酒店共進午餐。</h3> <h3> 1978年6月10日,知青朋友一起在鷹潭人民公園門口,合影留念。正是樸實、英俊瀟灑,美麗大方。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歲月。</h3> <h3> 2017年4月30日上午,劉墾知青下放四十周年聚會,在鷹潭賓館集結(jié),參加此次聚會的知青共有22位。有7位因故未能參加此次活動。臨行前在賓館前合影留念。</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攝于鷹潭人民公園</h3> <h3>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我入伍前和熊勝強的合影。</h3> <h3>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我剛到部隊的留影。</h3> <h3> 一九七九年,王鎮(zhèn)云在部隊的訓(xùn)練照。</h3> <h3> 一九七九年,在部隊的照片。</h3> <h3> 一九八零年在部隊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下放時的留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熊勝強在廈門鼓浪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人民公園的留影</h3> <h3> 下放二十周年聚會,在劉墾總場門前知青和場領(lǐng)導(dǎo)一起合影。</h3> <h3> 二十周年聚會,在知青隊宿舍前,張有喜隊長和男知青的合影。</h3> <h3> 下放二十周年,在知青隊宿舍前的合影。</h3> <h3> 二十周年,知青們在一分場門前的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一分場座談會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知青隊老農(nóng)家門前合影</h3> <h3> 上張水井,當年住在上張隊時,喝的是這口水井的水。水質(zhì)非常甘甜,夏天打起來的,就象冰水一樣清涼?,F(xiàn)如今已蓋上水泥板了,看來已廢去多年不用了。</h3> <h3> 當年的——上張小學,原有一個老師,教二十多個不同年級的學生?,F(xiàn)在四十年前的老房子,也已早就不用了。房前也都長滿了野草和樹木。</h3> <h3> 這棟房子是當時我們知青隊——張書記的家。已被多年廢棄了,張書記也已多年故去了。</h3> <h3> 這是當初知青熊勝強、馮永仁、樓小英、謝秀萍住的老農(nóng)家。也是我們學習開會的地方。</h3> <h3> 同住一房東家</h3> <h3> 四十年后,再次來到這里,當初同住在一老農(nóng)家。他倆感觸不一般。愛情的種子,就從此萌芽在他(她)們倆個人的心里。生根開花結(jié)果。也是我們知青中,成婚的幾對之一。他們夫妻恩愛,在知青中傳為佳話?,F(xiàn)也已幸福的做上了外公、外婆了。</h3> <h3> 上張隊老農(nóng)——張洋安,我們的同齡人,也是我們知青的好朋友。</h3> <h3> 都在尋找自己曾經(jīng)住過房屋</h3> <h3> 知青曾經(jīng)住過的老農(nóng)家</h3> <h3> 曾經(jīng)有過映像</h3> <h3> 上張村莊南面的一口藕塘,以前許多人在此洗澡、洗衣服?,F(xiàn)在也干枯了。</h3> <h3> 上張村莊旁邊的一條水渠,知青們在水渠邊,歡快地嬉嬉戲水。</h3> <h3> 這溪水,這臺階,很想在此找到當年在小溪、山塘洗衣服感覺喲。</h3> <h3> 小溪嬉水,歡聲笑語。很有親近感!</h3> <h3> 這家伙太熟悉了</h3> <h3> 技術(shù)嫻熟,輕車熟路,很有當年的駕馭感。</h3> <h3> 重溫當年收工的情景</h3> <h3> 這是我們知青,自己親手蓋起的宿舍——新的知青隊。在此,我們住了數(shù)年,一起生活,同吃同住同勞動。如今也有數(shù)十年沒人住過了。很破舊,并廢棄了。但對我們每個知青,卻還是映像頗深的。因為在這里留下了我們的太多的足跡和汗水,艱苦、快樂的生活。曾經(jīng)的記憶。都是有故事的人。……</h3> <h3> 知青宿舍全景,已物是人非。</h3> <h3> 知青和老農(nóng)們在房前留個影吧,歲月的記憶。</h3> <h3> 知青全家福</h3> <h3> 男士們:一起留個念想吧。</h3> <h3> 美女們依然青春陽光</h3> <h3> 尋找當年,自己和誰住在一起,住哪間房。</h3> <h3> 我們仨住這間房,留影作個紀念。</h3> <h3> 交談中</h3> <p class="ql-block"> 熊隊與老農(nóng)——張隊長夫人嬌貴合影</p> <h3> 當年的風彩依舊</h3> <h3> 自稱美女市長(曹淑敏)象她。還真有點象。</h3> <h3> 美女們爭著和熊隊合影留念</h3> <h3> 樹陰下留影,缺了花前……。</h3> <h3> 室友</h3> <h3> 自然和諧的一對</h3> <h3> 朝氣時尚</h3> 。<h3> 兄弟姐妹般</h3> <h3> 友誼的紀念</h3> <h3> 兄弟仨合一張</h3> <h3> 時尚休閑</h3> <h3> 熊隊也燦爛一下喲</h3> <h3> 給一點陽光就燦爛</h3> <h3> 無題</h3> <h3> 分組討論</h3> <h3> 來了,來了。</h3> <h3> 大姐大</h3> <h3> 樹蔭下閑庭</h3> <h3> 喜笑顏開</h3> <h3> 專業(yè)攝影師</h3> <h3> 有領(lǐng)導(dǎo)下鄉(xiāng)視察的范</h3> <h3> 其他地方轉(zhuǎn)一轉(zhuǎn)</h3> <h3> 陽光明媚</h3> <h3> 綠蔭下漫步閑聊</h3> <h3> 知青隊的水井,當年整個隊的飲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基本上都是取之于此井。</h3> <h3> 老農(nóng)的排房,現(xiàn)仍然一戶老農(nóng)居住在這房子里。</h3><h3><br></h3> <h3> 老農(nóng)的房屋</h3> <h3> 走走看看</h3> <h3> 到村外去看看</h3> <h3> 漫步鄉(xiāng)村小路</h3> <h3> 當年只有矮小馬尾松的荒山,現(xiàn)已是茂密的樹林了。</h3> <h3> 中午,知青和老農(nóng)們,在劉家站一酒店共進午餐。</h3> <h3> 老農(nóng)在暢聊往事</h3> <h3> 老農(nóng)和知青合影</h3> <h3> 熊隊和老農(nóng)在交談中……</h3> <h3> 餐前</h3> <h3> 雖然沒在陽光下,但卻笑的更燦爛。</h3> <h3> 開心快樂</h3> <h3> 知青美女,席間交談中……。</h3> <h3> 女知青們,餐中如此溫文爾雅。美食已不再意了。</h3> <h3> 昔日的姐妹,還帶上了可愛的外甥。</h3> <h3> 聚餐氣氛好不熱鬧,開心地劃起了拳。</h3> <h3> 故地重游結(jié)束后,返城途中在鷹潭濕地公園,逗留歇息。</h3> <h3> 閑聊中</h3> <h3> 聽的如此認真</h3> <h3> 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濕地公園</h3> <p class="ql-block"> 天時地利人和</p> <h3> 晚上,知青們在鷹潭賓館繼續(xù)聚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士們餐間交流中</h3> <h3> 熊隊在席間對本次聚會,進行了總結(jié)。對前期參與籌備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聚會的時間、議程等相關(guān)事宜進行了說明。對他們付出表示謝意!對能參與本次聚會的知青朋友,克服困難積極響應(yīng),有幾位知青從外地趕回來參加聚會。都表示感謝。還有幾位因故未能參加的知青,也表示理解。此次聚會的整個過程,都做的很有意義。體現(xiàn)出友好、輕松、和諧、開心快樂。大家相互交流感情,增進友情。并提議縮短聚會的時間周期。另外臨時分管財務(wù)的潘愛妹,也對這次活動的收支情況作了說明,對剩余的部分錢款進行了退還。謝謝她,辛苦了!最后祝大家開心快樂!幸福安康!</h3> <h3> 傾聽</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似乎酒足飯飽了</h3> <h3>作者:劉新彩</h3>